姚晨:我希望这个国家爱我这样的公民
如果让我说一句话,那就是:“我爱我的祖国,我希望我的祖国也爱我”。
“你知道吗?一个好的剧组一定会让一个演员只管自己这摊事,因为每个部门都运转得非常好;同样,一个国家也一定是这样子。”姚晨试图用自己“阅历的存储量”去解释她看到的一切事情。
姚晨是中国微博粉丝数最多的人,她对公共事务发表看法,用自己的影响力“传播正能量”,而这些,似乎远离着她的演员本职。
“演员只管自己这摊事”的时代正在发生变化。在陈凯歌导演的新片《搜索》拍摄现场,姚晨也会与陈凯歌讨论类似的话题。这部电影里,姚晨扮演一个社会新闻记者,而她在微博世界里,早就在扮演着一个记者的角色。“演员的确占用了公共资源,你确实就得为这个时代发出声音。”她更愿意把这些看成是一个公民的义务。
姚晨是2011年“中国梦”的被致敬者,致敬的一个理由是:她用自己独特的阅历和存储量,履行了一个公民的责任,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演员的另一面。
“我希望我的祖国也爱我”
南方周末:你的中国梦是什么?
姚晨:要说具体的有很多,如果让我说一句话,那就是:“我爱我的祖国,我希望我的祖国也爱我”。
南方周末:一个国家要怎样爱你包括爱她的民众?
姚晨:我不知道一个国家应该怎么去爱,但在一个国家生活能够是什么样的状态,我想的是八个字,“安居乐业、老有所依”。要让我觉得在这里很有安全感。“安全感”是所有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有的人以为自己没有安全感是因为没有钱,可是我看到很多有钱人依然觉得没有安全感,有名的,有钱的,有权的,好像都没有安全感。
南方周末:国家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这种“安全感”?
姚晨:有人说过一句话:“让一个公民不再惧怕另外一个公民。”
南方周末:一个真正的公民应该是什么样的?
姚晨:他们有想说的话,他们也敢说出这些话,他们生存的环境允许他们说出这些话;他们遵纪守法,对这个社会、对这个时代、对自己都负责任。
南方周末: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吗?
姚晨:我的梦想一直在乱变。小时候觉得老师牛,就想当个老师。后来个子越长越高,大家都说,这么高应该去当模特,我就觉得当模特也很不错;结果长到1米68就不长了,模特也没戏了。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历史,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历史,想过当考古学家。刚上舞蹈学校的时候,我还想当个天才舞蹈家,幻想一到学校里,就发现自己是一个舞蹈天才,一举成名,结果发现,自己真不是天才。
后来也没来得及想,就被命运牵着走到了今天。
南方周末:你说“微博也是给人发梦的地方”,这句话怎么理解?
姚晨:我做柴静那期节目的时候,要播出的前一天,新闻说微博是传播谣言的地方。因为关于我的话题大部分是微博的,所以大家都觉得恐怕播不了了。结果不但播了,大家看到了反馈都很好,觉得对微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看到微博还有积极的一面。我们都很兴奋。听说政府部门的人也都会潜水来这里看,有些事民怨很大,没地方说话,愤慨得不行,只有在微博上发泄。如果真的有很多官员实名制来开微博,跟老百姓对话,官员会试图信任老百姓,老百姓也会试图信任官员。关系也就慢慢没有那么紧张了。
女记者都是什么材料做的
南方周末:你在新片里演的是一个记者,当时你有个疑惑:记者究竟是应该接近真相,还是应该还原事情的本质?现在有答案了吗?
姚晨:从古到今有多少悬案,柴静的话很对,记者确实没办法还原真相,只能努力接近真相,可能连当事人自己都说不清。
南方周末:深入记者这个角色以后,你对这个行业有没有新的发现?
姚晨:太多了,以前我们可能更多是和娱乐记者打交道,后来更多和社会新闻记者打交道。我前些天发了一张剧照,很多人留言说怎么不像,怎么可能那么好,然后讲述女记者的各种惨状,把我笑坏了。那其实只是拍着玩的,并不是戏里的状态。
记者是非常清贫的职业,又得坚守一份新闻理想,更多的时候像修行者。我跟陈凯歌导演在讨论,我们都觉得好的调查记者特别像侠客,像堂吉诃德一样。每一个时代都会有这样的侠客出现,人们也呼唤有侠客出现,就像蜘蛛侠、蝙蝠侠这些侠都寄托着人们的期望。
记者也有生活和情感的一面,记者也要买房,也要面临恋人被别人撬走……跟所有人承担着同样的东西。但同时他还得去给别人解压,去照管整个社会。
我每次看到那些特别触目惊心的报道,都会留意看一下记者的名字,有些名字一看就知道是女的。我知道好多记者跟我是同龄人,有的比我还小好多,她们也是女孩子,女孩子照理说就应该把自己弄得漂漂亮亮的,养养猫猫狗狗,跟男朋友幸福地逛街。我很难想象一个女孩子穿着冲锋衣,或者潜伏到黑作坊里,卧底几个月才能做出一篇报道。看这些报道的时候,我心里都得压抑成这样,我就在想,那些女记者都是什么材料做的。要干好记者确实太难。
南方周末:这是记者的正能量,你觉得记者会带来负能量吗?
姚晨:不报道,这些事情就没有了吗?正是因为有了报道,才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才会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哪怕有负能量,也能转化成正能量。就像我看到有人说陈贤妹被房东赶出来,没了工作,我转发之前就多了一个心眼,去看看几个大媒体有没有这么说,果然第二天澄清的新闻就出来了,没这回事。不说,让大家觉得天下太平,天下就真的太平?恶化了之后,也许是上百件、上千件。
南方周末:演记者的时候有去实习采访、调查什么新闻吗?
姚晨:我确实有过这个想法。之前有电影需要我去演一个发廊妹,三年前。大冬天的,我叫了两个男性朋友陪着我,我让他们去(发廊)给我打前站。后来我一进去,女孩看见我出现,腿立刻收起来,一副高傲的表情看着你,绝对比你还正经,是女人就有自己的尊严,尤其是面对同性的时候。结果也没聊成天,人家非常警觉,我们跟以前来的人不一样,可能觉得我们像警察。后来这个片子也没拍成。
体验过生活,摸了一圈,我去演的这个角色才不会是虚的。演一个人,不是演她的外貌,不是穿着,是演她的气质。
南方周末:有什么事件特别想去调查的吗?
姚晨:开微博到现在,那么多案子都悬在那里,说不清道不明的。我们面对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所有人都表示悲痛,可是悲痛过后,当一件又一件这样的事情出现,人们就开始麻木,比麻木更可怕的就是遗忘,很快一个事情就过去了,一个新的事情又出现了,大家也都这样活着,好像生活本该如此一样。
南方周末:你也有麻木的时候吗?
姚晨:说实话,你看到这种信息过多之后,下意识会选择更严重的看,这真是挺可怕的。
南方周末:舆论的威慑力也在降低吗?
姚晨:应该不会,这里还是提供了监督的作用,微博在悄然改变着社会。可能所谓的幸福感是来源于我们不知道,也许傻子最幸福。
不发生是最好的,不发生一定强过不知道。校车事件出现的时候,我看了特别难过,虽然我还没有成为母亲,但是我非常喜欢小孩,那么多条鲜活的生命,每个人多多少少感同身受,你作为公民的意识就起来了,你会觉得,我能帮他们做点什么呢?我捐校车?我捐上个五辆、十辆校车?我当时想呼吁我的同行,把全国有经济能力的演员都呼吁起来,捐一百辆、两百辆、五百辆校车。但中国有多少学校?光北京就不止500所学校吧?突然间那种无力感一下子就让你很挫败,你发现自己的力量太微薄了。我也经常问自己,我能做什么。但就像140个字的微博一样,有关注就会有行动,有行动就会有改变,微博之力,威力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