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往事不堪回首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即在1935年1月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取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当时中共政治局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络中断了。当长征结束,到达陕西省北部时,毛泽东与共产国际关于和反法西斯资产阶级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新路线分庭抗礼有一年之久。直到1936年年中,毛泽东才终于接受了共产国际的统一战线指示,但在对待1936年6月西南军阀反对蒋介石,以及同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拘禁蒋介石等问题上,毛泽东仍与斯大林意见相左。这样,当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共产国际领导人(斯大林·季米特洛夫、王明)已有充分理由将毛泽东看作是叛逆的共产主义者,因为他拒不服从国际工人运动的“铁的纪律”。斯大林称毛泽东是“麦淇琳式的马克思主义者,(“麦淇淋”是代黄油,不是真正的黄油。)。
共产国际内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冲突,实际上是斯大林与毛泽东两个人之间的冲突。由于毛泽东试图使中共实现共产国际指导下的独立自主,他与斯大林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但是毛泽东很清楚,他自己目前在党内权力并不稳固,同时,中国要最终完成革命变革,还必须有苏联的援助,他不能与斯大林翻脸。
1937年底,王明告别了居住10年之久的莫斯科,回到中国,斯大林准备借王明之手把中国革命引向维护苏联的安全。一位史学家认为,“共产国际通过王之手,打着国际主义旗号,压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蒋介石让步、使共产党军队加入国民党军队之中,而且王明总是唯共产国际马首是瞻,不折不扣地贯彻共产国际的政策。”
王明回国不久,就以共产国际的“代表”身份出席了一次政治局会议。他通过传达共产国际的三项指示,开始插手党内事务。共产国际批评毛泽东不懂马列主义,缺乏国际主义眼光,只根据狭隘的经验确定党的政策。最后,王明又批评了毛泽东对待国民党的“极端”政策。他说国民党是积极抗日的,中国共产党在这一点上应与国民党充分合作。这是消除日本进攻苏联危险的关键。如果中国能坚持长期抗战,日本就不可能进攻苏联,这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极为有利。斯大林的真实意图在王明的观点中得到赤裸裸的体现。
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经历三个半年头之后,1938年秋才得到共产国际的最后认可,促成苏联这一重大转变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也许是后来毛泽东战胜了共产国际的代表王明,这样一来,斯大林如果还想对中共保持一定影响的话,就不得不直接与毛泽东打交道了。
但是,斯大林依然想通过中苏联盟与日本抗衡,这就是说,他不可能因支持毛泽东而惹恼蒋介石。斯大林看到,他有可能利用毛泽东在华北创建的游击力量,但这些力量远远不能弥补放弃国民党军队所带来的损失,因为它不能作为抗日盟军。毛泽东也不愿与斯大林决裂,一是因苏联的武器援助,甚至在特定的时候,还希望苏联红军直接出兵抗日,因而他不愿铤而走险。斯大林在认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中的领导地位的同时,要求中国共产党仍支持蒋介石国民政府,他试图使蒋介石解除疑虑,大量事实证明,莫斯科继续不断地向延安施加压力,要求中共节制其扩大革命根据地的行动,以便使蒋介石能坚持对日作战。
1940年3月,共产国际驻延安的代表在一次中共会议上发言。要求中国共主党放弃同国民党进行武装斗争的政策、共产国际代表批评中共没有考虑推行武装斗争政策的时间和环境,批评中共正在激发一场与国民党的战争。毛泽东拒绝了这位代表的建议,甚至要求苏联停止对蒋介石的援助。
然而,斯大林的政策是继续稳住国民党,便它坚持对日作战,把日军拖在中国的领土上,以阻止日本和德国联合起来进攻苏联。
1940年12月的一天,斯大林在克姆林宫召见了崔可夫将军。当时崔可夫将军已被指派到重庆担任蒋介石的军事总顾问,他正准备启程,得到斯大林的召见命令后,他匆匆赶往克里姆林宫,同时在脑子中紧张地盘算着斯大林会跟他谈些什么……
斯大林:将军同志,这次派你到中国去担任蒋介石的军事总顾问,你有什么想法吗?
崔可夫:斯大林同志,我明白,这次任务很重,我将努力搞好同蒋介石政府的关系。另外……
斯大林:你要记住,你必须依照我国同蒋介石政府签订的中苏条约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所有对华援助只能给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另外,你要尽最大努力缓和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冲突。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崔可夫:我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冲突若激化,对我国的安全也是极为不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