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有容乃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找到涨1000倍的成长股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35:07 | 只看该作者
在A股这样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严格意义上的价值股较少。 价值股稀少的原因主要是:(1)A股长期封闭运行,与国际市场脱节,缺乏严格的退市制度,地方政府的“父爱主义”倾向鼓励重组,使绩差股长期存在重组预期。(2)交易机制长期只能单边做多、缺乏做空机制,投资者结构中机构投资者较少、个人投资者为主,使A股估值长期偏高,尽管牛短熊长,但在熊市中周期股、绩差股仍然没有跌透,往往直到熊市尾声才有部分个股跌破净资产。(3)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不太愿意分红,难以从“分红收益率”角度挑选价值股;而且,低市盈率个股如果不分红,也使市场参与者无法通过分红来收回成本,只能通过投机炒作博取价差,使从“低市盈率”角度挑选价值股受到局限。因此,往往只有股市暴跌到一定程度才有阶段性的价值型投资机会。投资机会要更多地从成长股领域去发掘。

  如何选择成长股?成长股投资大师都有经典论述,给出了具体的选股标准。费雪给出了15 条“军规”,而巴菲特的选股原则可以概括为:最好是消费垄断企业;产品简单、易了解、前景看好;有稳定的经营史;经营者理性、忠诚,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财务稳健;经营效率高、收益好;资本支出少、自有现金流充沛;价格合理。彼得• 林奇给出了定量的选择成长股标准:公司规模小;新成立时间不长;年平均增长率20%~25%;采用PEG估值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寻找目标;投资快速成长型公司一定要弄清楚增长期什么时候结束,要明白自己的买入价格等。成长股投资大师托马斯• 罗• 普莱斯(Thomas Rowe Price,普信集团创始人)有句经典的话:“经过几年的思索,我现在越来越坚信,最好的价值投资方式是,找到一个仍处于成长周期内的产业,判定该产业内最具发展前景的公司,并长期持有这些股票。”他的选股标准是:非同凡响的市场和产品开发能力;行业内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不受政府的严格管制;人力资源总成本极低,但单个雇员待遇较优;每股收益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35:21 | 只看该作者
雪拜• 科伦• 戴维斯因“长期成长投资法”闻名于世。他认为,优秀的公司在经济不景气时,反而可以利用竞争对手的退出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投资领域也有“瑞雪兆丰年”。“长期成长投资法”的精髓在于,在低价位买进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并长期投资,在选股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流的管理、管理层持股比例高、资本回报率高、运营成本低、不断扩张或主导的市场份额、成功的收购纪录、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产品或服务不会过时、成功的国际化运营、创新。选择成长股的标准很多,概言之最基本的标准无外乎管理层、公司治理、盈利模式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结合A股市场的具体情况,可以归纳为6 个标准:

  1. 广阔成长空间:行业销售总额较大且持续增长、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市值较低。

  2. 优秀的商业模式和独特的竞争优势:产业链地位有利、盈利能力强、存在行业壁垒(品牌、渠道、技术、资源等)。

  3. 卓越企业家精神:核心人物威望高、具有正确的战略眼光、管理团队稳定、执行力强。

  4.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和管理层利益一致、管理团队激励充分。

  5. 良好的沟通关系:公司公开透明,与投资者保持良好关系。

  6.合理的估值水平:市盈率(PE)、市净率(PB)、市销率(PS)等较低 。符合这些基本标准后,还必须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通过走访竞争对手、上下游企业和企业内部各阶层的人员,更深层次地了解企业,判断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35:40 | 只看该作者
 用一个例子也许能更好地说明这一思想。弗雷德里克•R• 科布里克是美国著名的成长股基金经理,他管理的“道富研究资本基金”被《今日美国》评为15 年来最优秀的5 只基金之一,科布里克“资本增值基金”则被评为20 世纪90年代大牛市中最优秀的5 只基金之一。他的著作《大钱:挑选优秀成长股的7 条法则》系统总结了投资成长型公司的方法和BASM 选股模型。科布里克的投资理念强调以远见卓识来挑选伟大的企业,并以足够的耐心长期持有。在投资实践中,科布里克运用这一模型发掘了麦当劳、联邦快递、耐克、微软、戴尔、思科、谷歌等一系列大牛股,与之共同成长并最终获得丰厚回报。科布里克的方法蕴含的恰恰是分享伟大企业成长成果的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35:52 | 只看该作者
那么,什么样的行业容易找到成长股?一般而言,科技、消费行业是最容易产生成长股的地方,可以从三个切入点寻找。

  1. 从技术革命及产品生命周期寻找。经济史学家威廉• 斯特劳斯在《世代:1584 年到2069 年的美国未来历史》(Generations: The History of America’sFuture, 1584~2069)中提出了两代人构成、完成技术创新周期的观点:创新季、增长繁荣季、震荡季、成熟繁荣季,形成了80 年的新经济周期。在大的技术创新周期下,又存在大量的应用产品的S型普及周期。比如,手机普及率从1994年的10%迅速达到2007 年的90%,孕育了成长股诺基亚;2007 年恰巧是诺基亚走向没落的年份,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迅速将前者取代。1929 年美国家庭汽车普及率达到90%,持续10 年的大繁荣期也在这一年走向终结。宽带技术普及率从2000 年的10%急剧上升至2008 年的90%;如果没有新一轮创新,成长将走向终结。在大的技术创新框架下,把握新产品生命周期,是预测成长股出现及终结的有效方法。

  2. 从人口消费周期寻找。哈里• 登特(Harry Dent) 通过研究详尽的人口经济学数据发现,一代人从出生、成长、成年、生育、退休,将分别造就婴儿用品、教育、房地产、医疗卫生等不同领域的景气与不景气交替。以美国为例,25~29岁是美国人家庭开支增长最快的阶段,购买住宅高点平均发生在31 岁,医疗费用支出在60 岁以上快速上升。跟踪婴儿潮人口并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最易出现成长股的领域。人口金字塔越是“不平衡”,人口经济学的研究越有价值。中国是人口金字塔失衡的典型国家。过去10 年中国房地产牛市与人口金字塔数据惊人地吻合,也孕育了像万科A这种上涨超1 000 倍的大牛股。

  3. 从特定经济体发展阶段寻找。该角度对国际投资和全球资产配置更有意义。中国过去十几年持续进行的工业化、城镇化,实际上是在重复美国100 年前的老路;越南基本在重复中国过去20 年的老路。特定发展阶段,总会有一些行业强劲发展,而该领域中的龙头企业又能获得超越该行业平均水平的成长。比如特定阶段的钢铁、汽车,特定阶段的地产、家电等。我们应从领先经济发展阶段半步甚至一步的角度,寻找高成长领域,遴选出资质优异的公司。

  科布里克认为,一旦寻找到大牛股,就应该牢牢抓住。有时候这些股票达到目标价格、短期估值显得略高,这时候仍可以将它们保留在组合里面,至多只是少量卖出。对伟大企业的估值应该给予一定溢价。伟大企业能够以自身的持续快速增长,迅速降低动态估值;如果仅仅因为短期估值略高而轻易卖出,很可能在同样的价位再也买不回来。即使遇到困境,伟大企业修正错误的能力也比一般企业强。由于有“买不回来”的再投资风险,耐心持有伟大企业会比普通企业带来更多回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36:10 | 只看该作者
 A股市场从2005 年6 月触底上扬,到2006 年,一些优质的持续成长股以当期业绩计算市盈率已经上升至30 倍,投资者对此非常困惑甚至获利出局。后来的业绩证明,当时许多股票完全配得上而且应该具有这样的高估值水平。以苏宁电器为例,2006 年牛市初期就略显高估,股价翻倍后,很多投资者获利了结。基金经理经过深入分析后发现,这些卖出的投资者并没有意识到苏宁电器拥有成为优秀企业的潜质:苏宁电器管理层很好地执行了正确的战略,客户满意度很高并形成忠诚度,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基金经理决定继续重仓持有,最终苏宁电器在2007 年大幅上涨,以丰厚收益回报了长期投资的基金经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36:54 | 只看该作者
成长股投资案例分析

  华夏基金奉行“研究创造价值”的投资理念,投资风格总体而言偏好成长型。近年来,通过深度研究,较好地把握了零售、食品饮料、医药、安防等成长型行业中一些优质龙头企业的投资机会,重点投资的苏宁电器、泸州老窖、伊利股份、东阿阿胶、海康威视等成长股表现突出,为基金投资者带来了良好回报。尤其是对苏宁电器、泸州老窖的投资值得分析总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37:22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成长股:苏宁电器

 1990 年底,张近东先生靠十多万元资产、十几名员工在南京宁海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开了100 平方米的小店。2000 年,张近东先生实施二次创业,推进全国电器连锁经营。2001 年6 月,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4.4 亿元。2003 年苏宁电器营业收入60 亿元、利润0.99 亿元,门店数40 家,其中23 家分布在核心一线城市和江苏二线城市,总经营面积仅19 万平方米,在家电连锁行业内部属于行业第2 名的位置,距行业首位国美电器还有一定的差距。2004 年7 月21 日,苏宁电器在中小板挂牌上市。开盘价29.88 元,收盘价32.70 元,较发行价(16.33 元)翻了一番,成为市场第一高价股,总市值30.5亿元,按2003 年业绩计算历史市盈率为30 倍。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研究员在苏宁电器上市前进行了初步研究,所管理的主动型基金申购获配了新股,华夏兴安、华夏兴科、华夏兴业、华夏成长等基金在上市当天继续买入,占苏宁电器流通股本的2.2%。坦率地说,由于家电连锁行业属于新事物,我们的认识还有一个过程,当时更多的是定性地判断行业属于新兴业态,公司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后来公司能以如此高的速度持续增长也是超出我们预期的,如果研究得更为前瞻、更为深入,我们应该在上市首日投资得再多一些。而且,当时市场处于下跌中途,作为两市第一高价股、较发行价涨幅翻番,且社会上存在着对于苏宁与大股东之间房地产业务的关系、利润真实性的质疑,也使一些基金经理心存犹豫。2004 年8 月,苏宁电器上市之后第二周,基金经理、研究员赴苏宁电器实地调研,此后又多次调研,持续跟踪,对苏宁电器的行业空间、商业模式、成长潜力、投资价值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综合研判,苏宁电器具备成长股所必备的基本要素:

  一是广阔的成长空间。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家电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家电销售的业态发生演进,从过去依赖于百货商场的家电柜台、小家电门市等传统渠道,转为以专业家电连锁业态为主,苏宁、国美、大中、永乐等连锁企业抓住历史机遇迅速成长。

  二是优秀的商业模式和独特的竞争地位。第一,家电连锁企业的盈利模式实质上是家电制造商付给零售终端的销售提成,家电连锁企业付出的成本主要是店面租赁费用和人工成本。由于家电制造业存在庞大的过剩产能,价值链的话语权逐渐向家电连锁卖场倾斜。第二,家电价值量大,以规模采购带来的价格优势对消费者有巨大吸引力,抵消了相对于小家电门市的便利性劣势和相对于百货商场的购物环境劣势,从而消除了替代品威胁。第三,家电种类的增多和“一站购齐”愿望使全品类、大陈列面积的家电卖场相对小家电门市、百货和厂家自建或加盟终端更具优势。大部分家电,尤其是国产家电同质性强,品牌拉力弱,进一步增加了家电连锁卖场渠道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第四,获得先发优势、拥有市场规模和品牌的连锁企业,规范了售后服务和物流配送的行业标准,加大了后来者进入的难度。即使国外连锁巨头也不例外,美国家电连锁巨头百思买(BestBuy)的中国业务,因策略失误,2011 年3 月黯然收场。

  三是具有卓越的企业家精神。张近东先生白手起家,从空调一步步拓展到家电连锁。创业过程中,张近东先生反复强调:“商业企业的立业之本就在于诚信。百年苏宁电器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连锁网络服务品牌,诚信一直是苏宁电器经营的基本之道。”苏宁电器快速发展后,张近东先生也一直保持苏宁电器创业时代“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

  四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苏宁电器管理层股权激励到位,股东、高管、机构投资者、中小股东持股结构合理。张近东先生认为,一家企业只有采取社会化管理方式,将企业转化为所有员工和社会公有资产,才能实现真正的持续成长。他在企业上市前就做好了“股权大派送”方案,计划逐步稀释自己的股权,将股权“送给”苏宁电器的数位高管。

  五是合理的估值水平。苏宁电器上市当日按2004 年预测业绩摊薄市盈率22倍,考虑到未来的高速业绩增长,增长率调整后的市盈率非常低,属于经典的成长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37:44 | 只看该作者
基金经理经过调研,加深了理解和认识,于2004 年8 月、9 月继续增持苏宁电器。2004 年底,苏宁电器股价在46 元附近上下波动,较上市当日收盘价上涨近45%,同期上证综指从1 450 点下跌到1 260 点附近,跌幅约13%。2005 年初,A股市场单边下跌,苏宁电器股价却节节攀升,于4 月14 日突破70 元,较上市首日上涨已经超过1 倍,按2004 年每股收益2.31 元计算,静态市盈率又超过30 倍。部分基金经理出于对涨幅较大、短期静态市盈率较高、股价是否会补跌回调的担心,部分减持了苏宁电器。事后看,这是我们对成长股投资缺乏经验的表现;公司的高速增长使动态市盈率再度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应该坚定地持股不动。4 月,公司内部长期跟踪苏宁电器的研究员做出了远较卖方报告乐观的预测,预测2005 年、2006 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将分别实现160 亿元(增长75%)、260 亿元(增长64%),利润年均增长70%以上。研究员强力推荐道:“无论从整个市场的容量变化趋势,还是家电连锁对其他业态的整合看,苏宁电器未来的空间都非常大。”后来的结果证明,这两年收入预测非常精准,利润增长还超出了预测,2005 年净利润3.5 亿元,增长94%,2006 年净利润7.6 亿元,增长117%。5 月,大盘加速下跌探底,部分基金经理重新开始增持苏宁电器,最早是华夏回报基金,接着是华夏成长基金,后来华夏兴业基金、华夏兴和基金以及社保基金某组合也纷纷增持。至7 月初,华夏基金的主动型基金持有苏宁电器流通盘的3.2%。

  2005 年是苏宁电器第一个完整的上市年度,2005 年苏宁电器收入、利润的高速增长,完全符合我们内部深度研究的前瞻性分析,公司良好的执行力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2006 年初,研究员通过翔实的跟踪调研,对行业演变趋势和苏宁电器发展趋势再次进行了深度分析,认为“股价已经严重偏离基本面,维持强烈买入评级”。这时,基金经理对苏宁电器的高成长性没有怀疑。

  2006 年1 月开始,基金开始全面战略增仓,到6 月增发前,我们共持有苏宁电器1 300 万股,占苏宁电器总股本的3.9%和流通股近12%,市值约6.5 亿元,跻身最大机构股东。华夏回报持仓市值占基金净值7.5%,华夏兴华基金、华夏成长、华夏中小板ETF占比都在5%左右。6 月,苏宁电器首次再融资,定向增发2 500 万股,发行价48 元,融资12 亿元。尽管发行价比较高,较二级市场价格仅折价2%,但我们又投资了600 万股,成为认购最多的机构之一。

  2006 年中期,苏宁电器市值达200 亿元,超过国美、永乐市值总和,较上市之初增长了近6 倍。鉴于涨幅巨大,有些机构投资者开始卖出,落袋为安。在巨大盈利面前,是获利了结,还是继续持有,基金经理意见不一。基金经理、研究员再次频繁调研,通过对其区域门店渗透和收入规模研究后,认为苏宁电器的增长空间依然非常大,“成长刚刚开始,坚定看好”。

  基金经理们吸取了2005 年初简单地因为短期涨幅大而减仓的教训,从2006年下半年到2007 年,基金经理一直在以不同的幅度加仓。随着苏宁电器股价继续上涨,华夏回报、回报二号、华夏成长等基金持有苏宁电器股票市值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一度达到8%~9%,其中华夏回报和回报二号一度超9.5%(2007 年4月份),接近法规上限10%,只能通过小幅减持来满足合规要求;华夏兴华基金、华夏红利、华夏行业持仓占基金净值比例达到6%~7%。2007 年10 月,我们共持有苏宁电器1.27 亿股,占苏宁电器总股本9%以上,市值高达93 亿元以上,获利数十亿元,是苏宁电器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2007 年12 月起,我们判断股市的长期趋势转入熊市,而且苏宁电器门店的基数规模已经较大、增长率递减(苏宁电器2005~2007 年连续3 年每年的利润接近翻番,但2008 年利润增速放缓至约50%,2009、2010 年利润增速放缓至约33%,2010 年利润增速放缓至约20%;2007 年底恰为其利润增速放缓的拐点),基金经理开始系统性减持。我们减持时,苏宁电器的高管曾抱怨说:“在我们身上你们都挣了这么多,为什么还要卖?”减持不代表我们不认可苏宁电器,苏宁电器的确是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我们也不怀疑苏宁电器还会增长,但苏宁电器市值超过1 000 亿元,又已经过了高速增长的时代,增速将持续放缓,从成长股转变为价值股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剧烈的估值中枢下沉,不再适合像以往那样重仓投资。

  苏宁电器借力股票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从行业的赶超者成为行业的领跑者,2010 年10 月8 日苏宁电器股价最高为1 374.27 元(复权价),是发行价16.33 元的84 倍,是上市首日开盘价29.88 元的46 倍。同时,长期投资者伴随着苏宁电器的成长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从2004 年8 月起,华夏基金两次战略投资苏宁电器,先后投入20 多亿元,2005 至2007 年,投资收益分别为2 850 万元、7.5 亿元、40.8 亿元,收益颇丰。这就是成长股的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3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15.5.2013 11:38:51 | 只看该作者
转型成长股:泸州老窖

有这样一类企业,它有较好的底蕴、潜在的资源,但因机制、管理等种种原因陷入困境,股价也长期低迷;一旦这些制约因素发生积极向上的变化,企业就有可能重新焕发生机,基本面和股价都形成拐点。

  处于拐点前的成长股无疑是市场中的“黑马”,常常不被市场关注,但企业如果成功跨过拐点,将从“黑马”变成“白马”,投资这类“转型成长股”,将带来比投资业绩稳定的“白马股”更高的回报。2005 年,泸州老窖高端品种“国窖1573”的放量,彻底改变了企业命运并成就了基金经理投资转型成长股的经典之作。

  泸州老窖是中国浓香型白酒发源地,以众多独特优势在中国酒业独树一帜。公司拥有的“泸州老窖老窖池群”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约1573 年),连续使用至今,是我国现存建造时间最早、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酿酒窖池。百年以上老窖池1 600 多口,被称为“活的国宝”,具有显著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1996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以世界酿造史上的奇迹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建国初期,泸州老窖被评为“老八大名酒”之一,具有崇高的行业地位。

  但在21 世纪初,泸州老窖采取的是“民酒”战略,要打造让一般老百姓喝得起的酒,高档产品开发不足,中低档产品价位和盈利能力偏低,难以抵御同业激烈的竞争。2001 年,泸州老窖实现销售收入9.96 亿元,净利润0.85 亿元,分别较2000 年下降44.08%、47.46%。同期,贵州茅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8 亿元,净利润3.28 亿元。同为中国八大名酒,差别竟如此巨大。

  2003 年后,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商务宴请快速增长,白酒需求大大增加。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文人雅士饮酒作诗,商务交流宴会“无酒不成席”。白酒消费具有相当程度的“刚性”。白酒行业基本摆脱了消费税带来的冲击,年增速约20%,高端白酒年增速约30%。但转型前的泸州老窖抱着金碗受穷,由于缺乏高端产品,没有享受到高端白酒细分子行业的高速增长,经营仍处于困境,股价也一直萎靡不振。2001 年8 月至2004 年6 月底,泸州老窖股价下跌了近30%,而茅台股价同期上涨了约15%。

  2004 年5 月29 日,泸州老窖新任董事长谢明和新任总经理张良走马上任。新管理层宣布,要变“民酒”为“名酒”,力推高端子品牌“国窖1573”,力争重返白酒行业的领先地位。股票市场只有寥寥几家券商还发布泸州老窖的研究报告,评级多是“落后大市”;投资者已经很久没有关注这家企业,对这一重大的变化波澜不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9.12.2024 21:3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