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超级大国的衰落:俄罗斯的惨痛教训 (一)<br><br> <br><br><br>八十年代末,前苏联发生了社会“剧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剧变”?这一转轨过程产生了何种经济社会效果,其长期发展方向如何?对我国经济改革有何启示? 这些问题是人们普遍比较关注的。的确,这种剧烈的社会变迁就像千载难逢的“木彗星碰撞”一样,为实践检验各种经济理论和政策提供了巨大的实验场,仔细观察其实际效果,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对于防范美国隐蔽经济战的攻击,把握我国经济改革的正确方向,避免不必要的社会代价,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br><br>国内许多人曾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误以为俄罗斯已经度过了改革难关,社会经济形势正趋向好转。实际上,国内许多报刊报道国际新闻的消息来源,主要出自西方和俄罗斯大通讯社的消息,而这些大通讯社都是由大垄断财团控制的,倘若俄罗斯经济的病症略有减轻,垄断资本控制的新闻媒介一定会大肆宣扬,而俄罗斯经济的病情出现恶化,垄断资本控制的新闻媒介则会压低调子报道。97年初俄罗斯政府通过大量举借高利贷外债,发放了部分长期拖欠的工资和养老金,俄罗斯和西方新闻媒介都广泛宣扬“形势大好”,97年国际货币基金在召开的年会上也曾宣称,“俄罗斯经济前景令人感到乐观”,但是,97年底俄罗斯就开始爆发了金融动荡,而且98年以来俄财政金融危机正愈演愈烈,戳穿了西方媒介关于俄罗斯经济好转的谎言。墨西哥和泰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前,西方报刊也曾广泛将其吹捧为“经济奇迹”,以诱导其它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效仿。 <br><br>世界银行的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俄罗斯经济改革的前景仍然困难重重,他批评了某些参与俄罗斯改革西方经济学家,为了给自己推荐的错误改革药方辩护,随意制造俄罗斯即将摆脱经济困境的舆论。他说,“他们出版了《即将到来的俄罗斯的繁荣》的书,这种乐观的看法正被广泛接受。令人吃惊的是如此乐观的观点竟然没有数据支持”,“就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他们刚刚宣布取得了改革的胜利”。[13] <br><br>俄罗斯选择了资本主义的激进改革道路,认为只要全面效仿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就能尽快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代表西方政治经济利益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趁机推荐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作为政府顾问,直接干预了俄罗斯推行激进改革的过程,其改革方案完整遵循了西方的规范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市场价格理论和科斯产权理论,其激进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放开价格、工资“一步到位”,放弃政府干预并完全依靠市场调节供求;解散各级政府的计划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彻底实行政企分开和明晰产权界定,以求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推行银行体系的私有化和商业化,勒紧对原来国营企业的贷款;财政改革取消各种政策补贴,实行高额所得税、增值税,以增加财政收入和减少赤字;立即实现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这种作法似乎属于“全面、系统的改革”,从西方经济学的逻辑来看的确是很完美,可以实现微观体制转轨和宏观控制的同步化,似乎实践中也应该取得良好的效果,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曾许诺“半年内控制通货膨胀并恢复经济增长”,可惜事实却完全相反。 <br><br>斯蒂格利茨指出,“对前苏东国家经济转轨前十年的平均增长率与过去的十年加以比较,除了一个例外,这些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后比转轨前经济增长更差劲了。从平均意义上来看,这些国家今天比转轨之前更穷了。这一结果被其它生活富裕水平指标,比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所证实。这些国家的预期寿命即使在全世界预期寿命平均提高两年的情况下,其平均水平仍有所下降”。“有关贫困的统计数据更加令人担忧。在有统计数据的25个国家中,有18个国家的平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4%增加到45%,反映了这些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急剧恶化”。[14] <br><br>俄罗斯经济经过连续多年的严重衰退,社会失业和人民贫困现象严重,私有化导致了社会财产和收入的两极分化,国民收入和工业生产已下降了一半,不仅冶金、机械、化工等重工业生产下降,轻工消费品生产也大滑坡,从1990年至1996年,俄罗斯的煤炭、石油产量下降了40%左右,机械产品如机床、拖拉机下降了80%左右,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也下降了80%左右。农业方面,俄罗斯的粮食生产下降50%,牛的饲养头数减少23%,猪的饲养头数减少35%,农用拖拉机减少30%,收割机减少40%,食品供应严重依赖于进口。 <br><br>目前,美国通过诱导俄罗斯进行自杀性激进改革,摧毁了俄罗斯的物质生产和科技实力,迫使脆弱的俄罗斯经济全面依赖于西方,俄罗斯正逐渐沦为西方垄断资本的经济殖民地,甚至丧失了制订本国经济政策的自主权。俄政府为勉强度日被迫出售战略行业的国有资产,放宽外国资本购买战略行业资产的限制,外国资本正大举进军俄罗斯的石油、通讯等战略领域,俄罗斯的股市价值大约60%已为外资所拥有。国际货币基金还以推迟贷款来威胁俄罗斯,要求加速大型工业企业的破产进程,以帮助西方垄断资本廉价控制俄罗斯经济,引起了俄罗斯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 <br><br>正如斯蒂格利茨指出,俄罗斯已从工业生产大国,沦为西方的矿产等自然资源输出地,他说“我们应该清楚一点:即一个自然资源蕴藏丰富的国家要找到愿意开发这些资源的海外投资者并不难,尤其是价格合适的时候。然而,更难的是创建一个以产业或服务为基础的经济。1994年,制造业投资占外国投资总额比重仅为7%,而自然资源投资却占了外国投资总额的57%。1997年,虽然数据依然不够完整,但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制造业外国投资比重进一步下挫,大约为3%左右。投资是受到了自然资源的吸引,而不是用于生产制造方面”。 <br><br>斯蒂格利茨还幽默地讽刺道,“那些冷战经济学斗士们,似乎自认为肩负着铲除共产主义“罪恶”的重任。那些主张实行休克疗法人,那些主张迅速实现私有化的人,至今仍认为问题并不是冲击太大,而是药方太小了,冲击太小了。实行的改革还不够激进。药是对的,只是病人没有按医嘱进行治疗!一个俄罗斯的改革者最近讥讽说他们颁布的法律都没有错,就是没有执行罢了”。[15] <br><br>目前,国际货币基金已从起初的诱骗办法,转向不加掩饰地剥夺前苏东国家的经济主权,如强迫俄罗斯将男性公民领取退休金年龄提高五岁,尽管改革后男性公民的人均寿命比以前下降了五岁,以节省政府经费保证优先偿还欠外国资本的债务,97年初趁保加利亚出现全国饥荒之机,强迫其廉价出售邮电通讯等战略行业的控股权,强迫乌克兰大批关闭矿山,取消进口产品的质量检查等等。98年3月23日俄总统叶利钦突然宣布解散政府,据英国的《泰晤士报》发表的一份文章报道,“叶利钦的决定与俄内务部于3月初提供的一份报告有关,该报告称改革进程不仅引起了不满情绪,而且正在导致对改革者的强烈仇恨,国民中有相当多的人(多半是年轻人)准备拿起武器反对政府,如果国内形势进一步恶化的话,看来一场武装暴动正在酝酿之中”。叶利钦深知由他在情报部门的亲信所呈送的报告,不同于一般报刊的文章或反对派对俄罗斯局势的估价,该报告所警告的武装暴动并非是危言耸听,阿尔巴尼亚前总统贝里沙当选后曾推行了高压政策,但因他造成的社会灾难导致了民心丧尽,97年阿南部发生武装暴动时军队竟然自动解散,叶利钦显然担心重蹈阿前总统贝里沙的覆辙,不如趁早解散不得人心的此届俄罗斯政府,但是,俄罗斯的困境是改革方向的根本失误引起的,不断更换政府也很难缓解已经积众难返的社会矛盾。俄罗斯政治动荡中普里马克夫当选为新总理,他深知以前的市场改革已经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公开宣称打算纠正以前改革中的错误作法。但是,俄罗斯和西方的垄断资本从以前改革中获取了巨大利益,普里马克夫采取了不同于以前的新经济政策,对稳定国内经济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许多新政策触犯了国内外垄断资本的利益,如加强政府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限制金融寡头将掠夺资产转移到国家,遭到西方和俄罗斯垄断财团的强烈反对和破坏,最终他们怂恿叶利钦罢免了普里马科夫,由叶利钦选择自己在安全部门的亲信担任总理。 <br><br>八十年代前苏联缩小了同美国的工业化差距,于是认为已进入了发达社会主义的阶段,联合国有关机构也将前苏联列为工业发达国家。前苏联改革初期,许多人天真地认为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很快就能过上发达资本主义的富裕生活,但是,俄罗斯选择资本主义改革道路造成了巨大灾难,非但没有进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反而堕落成了贫富悬殊的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发达社会主义阶段”蜕变为“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前苏联广大人民因领导人推行改革的失误,付出了经济崩溃和国家分裂的巨大代价,遭受了黑社会泛滥、传染病猖獗和广泛失业的灾难,饱尝了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和社会保障瓦解的痛苦。1998年联合国的开发计划署宣布,不再将俄罗斯列为工业发达国家,因为,俄罗斯的许多社会经济指标都明显恶化,包括医疗开支、出生率、死亡率和犯罪率,以及财产集中程度和社会贫富差距等等,其人均寿命甚至降低到了不发达国家的水平。60年代前苏联曾以世界上死亡率最低而自豪,目前,由于经济状况恶化和社会保障瓦解,俄罗斯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同改革前同期相比死亡人数净增加了四百五十多万人,而且新增死亡人口大多数是中年轻人,俄罗斯居民的平均寿命也下降了五岁,这种恶劣情况一般只有在大规模战争中才会出现。倘若类似的社会灾难发生在中国,就意味着多死亡三、四千万无辜的人民,任何一个稍有良知的中国人,都绝不应容忍类似灾难在中国重演。 <br><br>二、 揭开俄罗斯私有化改革失败之谜 <br><br>98年俄罗斯爆发严重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是复辟资本主义的改革道路的失败,特别是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失败。值得注意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初期,曾经探索过多种改革道路,强化激励、企业扩权和租赁制等等,但是,由于受西方宣扬的规范经济理论影响,戈尔巴乔夫认为产权改革才是关键,决定大力推行股份化,并将其称之为“社会化”。 1990年,苏共中央向28大提出的纲领草案,明确肯定了股份制的作用,决定以此来加快经济改革。91年戈尔巴乔夫参加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期间,曾发表宏论称“我们愿意实现经济自由,但这主要由社会来决定。我们应当做什么,推动人们进入股份企业”。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初衷,或许是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但是,他没有想到料到的是,一旦人们动摇了对公有制的信心,改革就迅速滑向了复辟资本主义,曾经拥护社会主义的前苏联民众,纷纷转向拥护主张激进改革的叶利钦。<br><br>叶利钦曾以以反腐败赢得民众支持,他主张推行私有化实现“人民资本主义”,但是,俄罗斯民众没有料到私有化的结局,竟然将俄罗斯变成了“强盗掠夺”的国家,迅速形成了七大金融寡头家族的垄断,昔日号称“反腐败英雄”叶利钦,如今也涉嫌通过洗钱将巨额资产转移海外。1991年叶利钦上台后,开始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其措施包括出售、拍卖中小型国有企业,对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化改造,第一阶段称之为“凭证私有化”,发放可出售、转让的私有化证券,第二阶段则称之为“货币私有化”,向私人、外资出售国有资产和股权,法人购股、持股基金和产权重组等等。早在1994年底,俄罗斯已有70%的工业企业进行了私有化,但是,俄罗斯私有化政策的实践效果究竟如何呢?根据国际货币基金提供的统计资料,98年俄罗斯的私有化企业有50%陷入了亏损,有25%的私有化企业实际上已经破产。据我国访问俄罗斯的学者考察,俄罗斯民众普遍认为,他们名义上虽然成了股东,却根本没有参与的权力和机会,感到自己非但没有成为“主人”,倒是沦为了“雇工”,经常受到拖欠工资和失业的威胁,众多俄罗斯人因生活艰难而将私有化证券或股票低价出卖。[16] <br><br>俄罗斯社会早已广泛熟知,私有化中存在着严重的违法腐败现象,黑社会和腐败官员、经理相勾结,实际控制了一半以上私有化企业和银行。新兴腐败经理阶层并不关心企业的经营,而将其作为非法牟利的工具,多元产权化结构和董事会、监事会,无法监督制衡反而相互勾结进行掠夺,导致俄罗斯的企业投资连年持续下降,每年约有数百亿美元非法收入转移境外,形成了俄罗斯经济“动脉”大出血。这种变态的私有产权结构一旦形成很难正,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将是长期性的。俄罗斯居民普遍认为,私有化已成为合法化的盗窃行动。目前,俄罗斯形成了掌握经济命脉的七大垄断财团,通过其拥有的大新闻媒介影响社会舆论,提供政治资金和安插内线关系操纵政府决策。 <br><br>根据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私有化是惟一能够彻底明确公有企业产权界定的办法,应该能够减轻国有企业的“预算软化”现象,大大提高企业效率,为什么俄罗斯改革的实践效果却同西方的产权理论的推论完全相反呢?根据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演化规律,企业的产权结构总是在企业成长的漫长过程中适应生产规模、经营管理、代理成本等生产力因素的需要,逐渐地有机形成的。一般来说,私人企业是由业主、合伙、有限责任企业逐渐成长为股权较分散的大型股份公司的,这样控股股东才有充分的时间,逐步积累控制企业和选择、监督代理人的经验,将由于股权分散化和两权分离造成的代理成本限制在一定范围。如果私人企业的股权分散化过程过快,可能造成企业权力体系失去控制,因内部矛盾和纠纷干扰经营权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导致企业的亏损甚至解体。但是,俄罗斯私有化运动,不顾国有企业的不同动态成长经历,试图模仿西方股份公司几百年演化的静态结果,完全违反了上述经济规律。由府官员和某些经济学家,仅仅凭着主观的空想,在短期内以任意方式决定成千百万企业的所有权结构,这样一方面给原有经营秩序带来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却无法保证经营才能同财产分配重新结合的自然过程。例如,产权的平均分配破坏了经营权的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如果企业财产落入善于权术而无能经营的人手中,低效率将以私人产权的形式固定化。调查表明,私有化进程中,俄罗斯的原国有财产的控制权正迅速集中在官僚、黑社会和投机集团的手中,这种所有权结构是否能提高原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率,是不难想象的。 <br><br>前苏联的旧经济体制有僵化的弊病,但依然存在着比较严格的责任制度和监督体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预算软化”和贪污浪费现象,如国营企业对设备工具、行政费用和现金出纳等有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根据现代组织理论,实行分权化和引入市场化改革时,企业应特别应重视用新的责任制来取代旧的责任制,否则经营部门易于滥用新获得的权力,导致代理成本的扩大。但是,俄罗斯推行的私有化却违反了上述规律,对所有权结构进行任意而且过快的分散化,破坏了经营权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导致众多股东之间信息交流和协调成本的大幅度增加,这样做虽然瓦解了旧的责任制,但是新的有效责任制却难以建立起来。俄罗斯实行私有化后许多企业的实例证实了这一点。例如,前苏联的民航体系很发达,责任制度也非常严格,甚至飞行员用哪一只脚先登上飞机都有规定,违反了要受处罚,因此,前苏联民航以其安全性而闻名。但是苏联解体后,民航实行了私有化,经营责任制却非常涣散,恶性航空事故大幅度上升,而且大多是缺乏责任心所致,94年失事的一架飞机,竟然从黑匣子的录音带上发现了驾驶员的孩子的声音,专家推断这种明显违反驾驶安全规定的作法同事故有直接关系。又如,前苏联的发电设备制造工业很发达,我国电力系统经常购买其设备,虽然其体制僵化,同部委的交涉时间较长,但批准后执行却很快;前苏联解体并私有化后,同各个厂家的经理交易都要有现金贿赂,因此尽管其设备价格便宜,国内正规企业也难以再购买。上述实例比理论分析更加生动地说明了俄罗斯实行私有化后“预算软化”问题恶化的事实。显然,俄罗斯的私有化非但没有解决国有企业的所谓“产权虚置”问题,反而却真的造成了“责任虚置”的问题,而现代企业在实行两权分离的条件下,经营责任制是决定企业效益的更为直接的因素。 <br><br>由于俄罗斯私有化改革造成了企业经营秩序的混乱,征收高额增值税加重了企业的负担,结果是生产萎缩和税源枯竭,而且80%的私有化企业有严重逃税行为,97年俄罗斯的财政税收不足预算的一半,政府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拖欠了巨额的工资、养老金和福利费用。政府为了弥补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兑现叶利钦96年总统选举许下的承诺,避免因拖欠工资出现社会爆炸的局面,被迫依靠大量举借高利息外债勉强度日。但是,近来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俄罗斯举借外债日趋困难利息成本大幅度增长,偿还债务支出已占全部财政预算的30%,甚至俄政府将国债实际利息提高到150%,国际货币基金提供了二百多亿美元贷款之后,外国投资者也不愿购买反而纷纷抛售,最终成为一场的国际金融风暴的发源地。俄罗斯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之后,几乎没有投资建立一家新的工厂企业,资金不是外流就是进入金融泡沫投机领域,实质生产不断萎缩而股市却出现虚假繁荣,98年泡沫经济崩溃触发了股票市场暴跌,私有化企业的亏损面急剧上升到80%,沉溺于投机的私有化银行也纷纷破产。 <br><br>三、 戳穿西方经济理论与国际经济组织的误导 <br><br>前苏联、东欧国家实行“休克疗法”带来巨大恶果,其对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启示,就是改革方案的设计不能照搬西方规范经济理论,不能从西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出发,特别应警惕代表美国操纵的国际经济组织的误导。西方经济学对于研究我国经济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西方的各种经济理论一般建立在许多抽象假设基础上的,不仅难以反映西方国家的经济现实,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现实更是南辕北辙。至于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提倡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仅具有强烈的反社会的意识形态色彩,而且还直接服务于某些西方大国的政治经济利益。数百年来,西方列强一直打着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幌子,名为奉行不干预经济政策,实为维护本国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积极借助各种政治、军事和经济手段,对外推行弱肉强食的强权政治,对弱小民族国家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但是,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中,一些西方国家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对严重的社会失业危机置之不理,最终因社会动荡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也因此声誉扫地,曾经长期陷入一蹶不振 。二战后迫于社会主义的强大压力,西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社会改良,加强了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福利,自由主义理论甚至被认为是反动思潮。但是,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后, 西方出现了严重的“滞胀”问题,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经过包装又趁机卷土重来,攻击二战后的政府干预经济和的社会改良,公开主张重新回归到“亚当·斯密的时代”。 <br><br>尽管在众多西方经济学派的抨击下,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显得漏洞百出,仅仅是有争议的非主流学派,但是,在西方右翼政客和大垄断财团的全力支持下,居然在英美等国政坛上取得了主导地位。八十年代,英、美两国保守政府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号召,曾再度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恶果,十年中两度出现严重经济衰退和失业危机,原来缓和的贫富差距再度显著扩大,遭到人民的普遍反对。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看起来是主张改革创新,实际上是主张复古倒退。尽管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越来越声誉扫地,但是,美国垄断资本出于政治经济战略利益,仍然通过操纵一些国际权威经济组织,向第三世界和前苏联、东欧地区兜售,用贷款附加条件的办法逼迫这些国家就范;八十年代许多拉美国家推行的“自由化改革”,九十年代前苏联、东欧采取的“休克疗法”,也都是来自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药箱。这些国家普遍因采纳了其错误的政策主张,长期遭受了经济衰退、失业加剧和贫困恶化的巨大痛苦,民族工业逐渐落入西方跨国公司手中。 <br><br>经历了多年的曲折转轨过程,一些东欧经济学家前不久指出,独联体、东欧国家实行“休克疗法”遭受失败带来的重要启示,是应努力避免到代表西方政治经济利益的某些国际经济组织的误导,特别是应防止陷入了五个经济理论的误区。某些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制造了一些神话般的经济理论陷阱,真正的受益者是跨国公司、买办资本以及新兴的政治权贵。 <br><br>第一个经济理论陷阱,是过渡越彻底,社会代价就越小。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曾经许诺,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越彻底,持续的时间越短,所付出的社会代价就越小,东欧国家会在数月或一年内跨入市场经济,数年内?上西方发达国家。不幸的是,一些独联体、东欧国家已经“休克”了多年,如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仍深陷经济萧条,保加利亚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40—50%,失业率保持在16—20%,贫困率仍高达85—90%,经受了保历史上的最大灾难。一位保加利亚前民主积极分子痛心地说,“在共产党垮台以前,我和许多人一样,认为共产党政府有关美国的一切说法和警告,纯属欺骗和宣传。从1989年到1993年,我是一个支持民主的积极分子。我们的陷落,是因为我们受到了民主和开放的引诱。那些老人、妇女搜寻垃圾桶的情景,使我见了心痛欲碎!十年以后的今天,我真希望当初这一切都没有发生”。1999年罗马尼亚的蒂米什瓦拉市,数千名工人举行了抗议示威游行,打出了这样的口号“回来吧,齐奥塞斯库同志,我们愿意与您在一起,不想再受苦了”。具有戏剧性的是当年也在这座城市,爆发了诱发社会剧变的动荡,后来有报道说是西方特工机构操纵的。[17] <br><br>第二个经济理论陷阱,是付出代价后,很快会得到补偿。经济理论家向人民宣扬这样的观点,只要忍受一下收入下降和社会保障的消失,就会迎来经济繁荣和现代化。但事实上,许多国家忍受的不是短期阵痛,而是长期煎熬。最令人民失望的不是短期的代价,而是经济的长期发展方向。的确,国民经济迟早会从衰退转入复苏,一些东欧国家如波兰、匈牙利和爱沙尼亚,经历了三、四年的严重衰退后,逐渐开始了经济复苏,但是,人民的失望情绪变得比衰退时期还要强烈,因为他们从资本主义式的经济增长中,几乎得不到多少好处,许多人的实际收入仍在下降。据《华尔街日报》刊登《中东欧经济评论》97年5月号发表的一篇调查报告,1996年匈牙利仅有6%的人口收入增长,72%的人口收入下降,21%的人口收入保持不变,波兰仅有20%的人口收入增长,37%的人口收入下降,40%的人口收入大体没有变化。尽管西方报刊将波兰视为“改革楷模”,宣扬靠引进外国投资培育了新中产阶级,但是,占70%多的大多数人口仍未真正受益,属于类似拉丁美洲的两极分化型经济增长。[18] <br><br>第三个理论陷阱,是所有社会成员同样承担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痛苦。东欧人民认为那些付出艰苦努力创造财富的人应该致富,但实际上,在大多数人陷入贫困的同时,一小部分人依靠不法手段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改革的成果“仅仅是将社会划分为穷人和富人”,这种情形同许多拉美国家实行自由化改革的恶果如出一辙。原来依靠西方援助的期望也落了空,因为西方国家采取了“对上钩的鱼不必多给食饵”的态度,以前给予大量援助的许诺并未兑现。 <br><br>第四个经济理论陷阱,是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社会就可以实现均富。许多国家推行大规模私有化的结果,并没有像理论家宣传的那样产生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而是导致大多数居民的实际收入锐减,失业人数猛增,老弱病残陷入赤贫的地狱。理论家认为私有化企业提高了效率,通过增加税收可以实现再分配,达到比原来更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但事实上,私有化企业并没有提高效率,而是千方百计逃避税收,如叶利钦政府面对巨额财政赤字,根本无力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甚至无法给现有职工和军队发工资,为了赢得96年总统选举,强迫中央银行动用了数十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拉拢人心,却加速了98年爆发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 <br><br>第五个理论陷阱是,产权一变更,就会提高经营效率。台湾、南朝鲜二战后推行的土地改革,是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近年来东欧国家的土地改革,则是剥夺农民的土地,将其归还给地主。例如,保加利亚曾有很高的农业生产率,农产品大量出口,但是,私有化后生产下降了一半,变成了农产品进口国。西方国家一般是将效益不佳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而东欧国家私有化的对象是任何国有企业,包括大批盈利的国有企业,许多国有企业在剧烈的产权变更中,反而陷入了严重的亏损,私有化从一种经济手段,变成了经济目的,甚至不惜破坏生产力发展,不惜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其真正受益者仅仅是西方跨国公司和本国的新生贵族阶层。 <br><br>四、 为何前苏联倒退到“资本主义初级阶段”? <br><br>为何前苏联会放弃“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倒退到“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呢?为何拉美国家的众多人民处于极度贫困之中,甚至每年有数十万儿童因营养不良而死亡,但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却没有垮台? 为何前苏联不仅拥有强大的工业军事实力,而且保障了全体人民的就业、医疗和养老,却反而在一夜之间发生制度“剧变”呢? 为何前苏联“剧变”不是发生在僵化或谨慎改革的时期,而恰恰发生在戈尔巴乔夫大胆推行全面改革的年代? 这些都是关系国家存亡而又急待解答的重大问题。近来美国出版的《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一书,透露了美国政府曾采取“攻心为上”的软战争策略,动摇前苏联领导人对自身制度的信心,成功地诱导了前苏联的制度解体。鉴于这一新披露的历史教训,我们应对前苏联剧变的原因重新进行反思。许多人将前苏联垮台的原因归于计划经济的僵化,这种观点有道理但却是不够全面的。尽管前苏联、东欧的工业化起步较晚,发展水平的确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发展速度却远远高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俄国曾是欧洲非常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日俄战争中无论海战、陆战均被日本打得一败涂地,但是十月革命后前苏联的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二次大战时期,前苏联的坦克、飞机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优越于日本,以致在外蒙和东北的战争中日本已显得不堪一击。美国著名国际战略专家保罗·肯尼迪,曾撰写《大国的兴衰---没有永恒的霸权》一书,提到以1913的工业生产为基数,到第二次大战前的1938年,前苏联的工业增长速度比较美国快数倍,确保了拥有强大工业实力对抗德国侵略。尽管前苏联曾在二战中蒙受了巨大损失,美国的国土未受到战火的波及,工业科技实力反而大大增强,但是,前苏联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并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八十年代许多工业品生产甚至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成为能够同美国抗衡的惟一超级大国,特别是军事力量无论在常规军备和核导弹方面,强大到足以对抗美、英、法等全部西方盟国。实际上,二战后美国的国际战略家早已深知,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越性,单纯依靠美国的力量难以遏制其扩张趋势,正因如此,美国才改变了将德国、日本变成农业国的初衷,通过马歇尔计划大力扶植西欧、日本和台湾、南韩。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爱德华曾指出,美国的对外援助总额的百分之八十,提供给了社会主义世界的周围国家和地区。敞若社会主义确实是效率低下的落后制度,历史上总是贪婪地掠夺别国资源的西方列强,决不会突然改变本性大发善心,甚至对以前的敌对国家也进行大量的援助。一次大战之后,西方列强曾强迫德国割让了大片工业发达的领土,放弃了74%的铁矿和26%的煤矿,而且还需支付难以忍受的巨额战争赔款。世界上有许多人口众多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巴西拥有一亿多人口和丰富的资源,但主要工业行业几乎都为外国公司垄断,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和社会贫困问题,根本无法拥有前苏联同美国抗衡的经济军事实力。 <br><br><br>附表1、 反映若干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结构特点的统计数据 <br><br><br>人均GNP 农业人口 GNP年增长 钢产量 发电量 谷物 肉产量 <br><br>(85年,¥)(85年)(80-5年)(1985年,按人口平均数) <br><br><br>(公斤)(度) (公斤)(公斤) <br><br>前苏联 7400 19% 2.0% 558 5563 690 61 <br><br>捷克 8750 13% 1.5% 970 5201 773 99 <br><br>匈牙利 7560 18% 342 2501 1412 112 <br><br>保加利亚 6420 20% 1.2% 328 4642 1040 94 <br><br>中国 340 68% 9.3% 45 392 362 16 <br><br>美国 16710 3% 2.4% 344 10318 1450 73 <br><br>法国 13755 9% 1.3% 344 5865 1002 71 <br><br>英国 12042 3% 1.7% 277 5247 396 41 <br><br>意大利 10928 13% 0.8% 416 3413 317 38 <br><br>西班牙 9008 18% 1.4% 362 3235 541 43 <br><br>希腊 6854 31% 1.0% 99 2499 36 <br><br>印度 250 70% 4.1% 15 223 221 10 <br><br>----------------------------------- <br><br>数据来源:有关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农业人口、增长率的数据来自 <br><br>美国格利高力著《比较经济制度学》,原引自经合组织(OECD)的有关经济统计资 <br><br>料。工农业的实物产量数据来自中国《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87年。<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