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18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日岛争升至战略博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7.12.2013 13:4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2012年日本共同社的“2012年中日关系十大新闻”中,位居第一的新闻是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2013年评选尚未揭晓,但与钓鱼岛相关的新闻能否蝉联“榜首”之位,似无悬念。不仅如此,从年初的军机对峙到年末防空识别圈对垒,中日“岛争”不仅未见缓和,而且到了12月26日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之际,中日之间的对峙已经演化为包含复杂内外因素的战略之争。

须知道,12月20日,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与岸田文雄在日本外务省举行了会谈。双方确认了各自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同时就为发展两国战略互惠关系而努力保持对话,达成了一致。而在12月26日,安倍却以首相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虽然安倍表示,“我无意伤害中国和韩国人民”,并同时参拜了镇灵社——那里供奉着在战争中牺牲的其他国家的国民,但中国政府当即表示强烈抗议,中国媒体也严词声讨。是安倍说一套,做一套,依然刺激中国的民族感情,挑衅中国,对历史缺乏反思,还是另有其他目的?

岛屿之争依旧是中日冲突的焦点

回到一年前,2012年12月17日,安倍领导的自民党在众议院大选中获胜。当天,中国《人民日报》发表署名“钟声”的评论员文章,“希望日方新领导人能从大局出发,从亚洲的长远发展出发,避免争端升级,共同而有效地管控危机。”



但是,2013年的同一天,安倍内阁通过了新《防卫计划大纲》、《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三份有关安保政策的重要文件。12月4日,在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首次会议上,安倍强调:“必须弄清楚我们的防卫能力和中国的差距”。同一天,在回答关于《特定秘密保护法案》的质询时,安倍强调:“我们需要讨论和中国的防卫能力有何差距,能否做出恰当的应对。关于我国战斗力的讨论,当然包含很多机密信息。”舆论一致认为,上述防卫措施均指向中国。

中国果真会武力夺岛?2012年9月10日,中国公布“领海基线”,强调“钓鱼岛及周边海域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同一天,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回到双方达成的共识谅解和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时隔一年,2013年9月20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华盛顿表示,“中国政府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尽管如此,我们仍准备好坐下来与日本对话,共同找到控制当前局势的方法。但日本首先需要承认存在争议,全世界都知道存在争议。”

不难发现,中国政府的立场一贯明确,即在声索主权的同时,呼吁“搁置争议”。无论2012年9月14日后,中国海监船开始在钓鱼岛海域进行例行巡航,12月13日海监Y12飞机与四艘海监船在钓鱼岛海域实行“立体巡航”,还是2013年11月23日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都是为了宣示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主权,并显示争议的存在,敦促日本正视现实。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强调“坚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即表明中国不会率先诉诸武力。

值得注意的是,安倍虽然坚称“与中国不存在需要解决的领土主权问题,也不存在应该搁置的问题”,但是,他在执政前后对中国是否会诉诸武力的言辞却截然相反。2012年9月6日,安倍公开表示:“中国不会因为钓鱼岛对日本动武。”2013年10月7日,安倍却声称:“非常担心中国通过武力改变钓鱼岛和南海的现状。”
2#
 楼主| 发表于 27.12.2013 13:41:52 | 只看该作者
担任首相后的安倍,试图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而同时达到四个目的。其一,抹黑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2013年10月25日,安倍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称:“人们担心中国试图以武力,而不是通过法律途径改变现状。如果中国选择这样的道路,中国将不会和平崛起”;其二,构筑遏制中国包围圈并充当领导者。安倍在上述采访时还表示,“复兴后的日本将在亚洲更具领导地位,并将在亚洲制衡中国。”其三,为完成政治夙愿,即修改和平宪法,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造势。2015年正值日本战败70周年,能否在任期内实现这一政治夙愿,对安倍而言意义非凡。其四,借机扩充军力,使日本成为军事大国,同时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2013年日本《防卫白皮书》首次提出“强化日本独自的防卫力量建设”,即彰显了这一意图。

背后的美国战略实则与日本战略矛盾

中日“岛争”的成因和事态的持续发酵,美国难辞其咎。查阅史料可知,美国拟定的《旧金山和约》初稿,曾划明日本战后国境线,但最后定稿,日本的国境线却变得模糊暖昧。何故?日本前防卫大学校长五百旗头真发表于《选择》杂志的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冷战时代,美国最担心的是东亚国家结盟把它排挤出这一区域。因此,让东亚国家间出现适度的摩擦,对它在此地立足有益。这些‘冰块’(指领土问题)就是因美国战略而产生的。”

在中国迅速崛起后,遏制中国遂成为日美同盟新的基础。2009年美国开始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并于11月正式提出扩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TPP),全方位主导TPP谈判。在中日韩酝酿建立自由贸易区之际,美国此举的目的,非常明确:“在应对中国崛起方面,美国最有利的地方之一,就是区域经济合作。”正因为此,奥巴马在安倍胜选后打电话祝贺时,即敦促他为日本加入TPP谈判积极努力。



但是,由于日本无法全面开放农产品市场,日美谈判迄今仍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不少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农村是自民党的“票田”。但这种分析忽略了安倍政权的战略考量:作为日本“命根子”的稻米,岂能仰赖他国供应?日本企业为何有“互相持股”的特征?因为1967年美国敦促日本开放资本市场,企业以此抵御外资;前原诚司为何由于接受韩国妇女5万日本政治捐款而辞职?因为日本法律禁止接受外国人政治捐款。同理,日本的“命脉”不能受别国掌控。

如果说美日经济战略存在抵牾,那么美国“再平衡战略”的军事战略和安倍“突破战后体制”的政治夙愿更难以兼容。

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通过强化美军在亚太的存在、投入,以及强化与亚太盟国的关系,维持亚太局势的稳定。毋庸置疑,无论年初中日“军机对峙”后,希拉里表示“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同时希望“日中两国开展对话、冷静处理”,还是年末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美国的反应,均是“再平衡战略”的显示。以后者为例,两架52战略轰炸机进入识别区绕行一周,是“强化美国在亚太的投入和存在”;美国防长哈格尔致电日防卫相小野寺五典,称“美国将恪守立场,坚持《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是“强化与盟国的关系”,称“避免发生意外事件”,则是为了“维持亚太局势的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7.12.2013 13:42:16 | 只看该作者
但是,“维持亚太局势的稳定”,和安倍扩充军备、使日本重新成为军事大国的国家战略,以及最终完成政治夙愿,难以兼容。因为那将使安倍失去能赢得国内外舆论支持的依据和理由。正因为此,安倍不顾奥巴马、拜登、克里的先后告诫,在中国重大关切问题上屡屡挑起事端,借以渲染“中国威胁”。

钓鱼岛只是中日战略博弈的冰山一角

但美日国家战略难以兼容,并不意味日美同盟将会动摇。因为,日本是美国在西太平洋最主要的盟友,而处在既有历史积怨,又有领土之争的中俄两个大国之间,在中日冲突持续激烈之际,强化日美同盟,改善日俄关系,是安倍政权必然的战略选择。

中国对日本的这一选择当然清楚,并予以针锋相对的回应。一方面,中国致力于构建中美大国关系。今年11月20日,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在乔治城大学发表讲话,首次对中方提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表示正式认同。另一方面,中国继续强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关系。3月22日,习近平和普京在莫斯科共同发表的《联合声明》强调:“在涉及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 7月中俄“海上联合—2013”军演,亦传递明确信息。



中俄联手是日本最担忧的安全环境,必然设法破解。今年日本与俄罗斯多次接触,并提出将加快日本北方领土谈判,以便谋求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今年11月初,日俄举行了首次防长和外长2+2会谈。

但是,俄罗斯与日本接近,不仅为了显示其不会“联华制日”,还至少有三项意图。第一,强化俄罗斯在远东的话语权,继续推进“东进战略”;第二,通过和中国“共同维护战后秩序”,继续占有南千岛群岛。第三,通过中俄联手,阻遏美国的霸权。

去年12月26日,安倍在重新当选后的首次记者会上表示:“有必要站在俯瞰全球的视角上进行战略构想。”一年来,安倍及其主要阁僚频频出访,主要通过经济手段与中国在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展开争夺。中国也给予了针锋相对的回应。可以预见,即便“岛争”趋向缓和,中日关系仍难以缓和。

年终日本各媒体的舆论调查均显示,安倍支持率持续下滑。例如,《每日新闻》12月23日公布的最新全国舆论调查显示,安倍内阁的支持率跌至49%。所以如此,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安倍经济学”成强弩之末,日本经济持续下滑。日本财务省发表的数据显示,日本GDP增长率,第一季度为4.1%,第二季度为3.8%,第三季度则跌至1.1%;二是强推《特定秘密保护法》,遭到普遍反对。参拜靖国神社近些年是日本政要拉升民意的重要手段。日本时事通信社1月11~14日进行的民调显示,认为安倍首相 “应该参拜”的比例高达56.7%,而回答“不应该参拜”的只有26.6%。日本读卖新闻社7月22~23日举行的民调显示,46%受访者支持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反对的是36%。这也是今年春季、战殁者纪念日、秋季三个主要祭祀,各有愈百名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的原因。

与之相应,日本内阁府11月24日公布的《有关外交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日本人高达80.6%。也就是说,安倍参拜靖国神社,除了中国一再强调的对日本侵略历史缺乏深刻反思外,还具有拉升民意支持的目的。

我个人认为,影响中日关系主要有三大要素:战略互惠、经贸互利、国民互信。如果要缓和事态,改善中日关系,不仅是如何实现战略互惠和经贸互利,更重要的是如何增进国民互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7.1.2025 21:0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