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156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空想家到行动者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8.3.2005 01:40:00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从空想家到行动者 <br><br><br><br><br>[美]杰克·霍吉  <br><br><br>  一个新习惯就可以给我们完全陌生的惊喜。<br><br>  “A single new habit can awaken within us a stranger totally unknown to us.”<br><br>  ——圣?德克旭贝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小王子》的作者<br><br><br>  每天都尝试去做一点儿你原本不喜欢的事吧,就当成是对自己的磨练。<br><br>  “Do something you hate everyday, just for the practice.”<br><br>  ——约翰?马克斯韦尔(John C. Maxwell)<br><br>  从空想家转变为行动者的第一步至关重要:“每天都尝试去做一点儿你原本不喜欢的事。”乍一看,这一建议似乎不合逻辑,不仅有点儿冒傻气,还带着点儿自虐的意味。然而,我第一次看这句话的时候,便感受到了它所蕴含的智慧。<br><br>  早起跑步是个苦差事<br><br>  我是一位长跑爱好者,每天早上我都会做5公里慢跑。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我的晨跑总是坚持着。其实开始时,情况并不如此。<br><br>  我曾经十分厌恶早起,每天早晨我都赖在被窝里为起床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总是使出吃奶的劲头,才勉强把自己从被窝里拽出来。真的,你也许会有同感,早上在床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如此让人珍惜,很多次我都又迷迷糊糊地打上几个盹儿。我也同样不喜欢跑步,尤其是长跑,我觉得它又艰苦又乏味,还会让人腰酸背痛。因此,早起跑步,对我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那么,我,这个最不可能坚持下去的懒虫,究竟是如何转变成今天的长跑爱好者呢?<br><br>  答案还是要追溯到我的祖父那番改变了我一生的教诲。祖父告诉我说,为了成为一位“行动者”,一定要做到自律。他解释道,不论我做什么,也不论我多么努力,如果我不能做到掌握自己,那么,将永远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这便是祖父的“空想家”与“行动者”学说的核心思想,即克己自制。<br><br>  祖父引用他最喜欢的名人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一句话,来解释如何做到克己自制:“关键在于每天去做一点自己心里并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你便不会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义务而感到痛苦,这就是养成自觉习惯的黄金定律。”祖父把这叫做“磨练法则”,并鼓励我说,只要我能够坚持一个月,我一定能把自己改造成行动者。我听从了祖父的建议,并选定了晨跑这件对身体有好处但对我来说是那么艰苦的差事,开始亲身实践祖父的“磨练法则”。<br><br>  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苦差事呀。虽然我知道长跑益处多多,但我仍然讨厌它。我的身体状况很差劲,从家门口到40码开外的信箱,往返一趟就让我气喘吁吁了。我确实是需要某种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的运动,可我一定不会选择长跑。于是,长跑便成了一件不折不扣的,我每天都必须做的不感兴趣的事情。<br><br>  我的转变非常缓慢。每天的早起,却只能得到腰酸背痛的奖励,我有时会感到无比的畏惧。我跑不了几步便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这样子下去,估计“磨练法则”对我很难生效了,我的克己自制的目标也渺茫了起来。但惟一让我牢记心中的是,我必须强迫自己坚持一个月!我做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就开始发生了。<br><br>  随着身体状况的慢慢变好,跑步逐渐变得轻松起来,起床也变得不再那么艰难了。月底的时候,跑步这份苦差事似乎不再那么恐怖了,尽管早起仍然有点儿困难,有点儿费劲,但似乎可以克服。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自然,直到我竟然不自觉地渴望晨跑!这时,我才开始真正感觉到,原来清晨长跑是一种享受。<br><br>  让我们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只不过是每天早上都爬起床去跑步罢了。然而,清晨长跑竟成了我的一个习惯,成了我的日常行为的一个部分,我也不用强迫自己了,每天的晨跑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习惯。<br><br>  “磨练法则”对于培养克己自制的品质至关重要,克己自制则是充分发挥潜能的关键所在。<br><br>  自我控制并不单是一种非凡的美德,它更是使其他美德焕发光彩的源泉。<br><br>  “Self-command is not only itself a great virtue, but from it all the other virtues seem to derive their principle luster.”<br><br>  ——亚当?斯密(Adam Smith),经济学家,《国富论》作者<br><br>  掌握自己才能掌握一切。战胜自己才是最完美的胜利。<br><br>  “If you can win complete mastery over self, you will easily master all else. To triumph over self is the perfect victory.”<br><br>  ——托马斯?坎佩斯(Thomas Kempis),《效法基督》的作者<br><br>  自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和财富。<br><br>  “The greatest strength and wealth is self-control.”<br><br>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古希腊数学家<br><br>  征服一座山,征服自己<br><br>  掌握自己是至关重要的。第一位成功征服珠穆朗玛峰的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对此体会深刻。<br><br>  “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自己,你将没有机会把所有潜能发挥出来,你也就很难改变你的人生。”雪崩、脱水、体温降低,以及29,000英尺高的缺氧,加上生理和心理上的极度疲劳,在希拉里通往这座世界最高峰的路上障碍重重。在他之前,那么多勇敢的登山者都失败了,但是,希拉里成功了。<br><br>  在被问起是如何征服这世界最高峰时,希拉里回答道:“我真正征服的不是一座山,而是我自己。”这种优秀的品质就叫做意志力、自制力或克己自律,实际上,你也完全可以从每天去做一些并不喜欢的或原本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开始,在“磨练法则”的作用下,开发出自己更强的意志力、自制力等等。<br><br>  掌握自己的好处显而易见,不过,它仍然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通过每天跑步的“磨练”,我的自律能力、决心、意志、承诺、效率、自信、自尊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我甚至学会了如何设定目标和实现目标,以及如何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所有这些,都是有目的地培养习惯、构建日常行为规律所必须的。从下面我们讲述的泰迪?罗斯福(Teddy Roosevelt)的生活中,我们同样不难看出掌握自己的重要性。<br><br>  罗斯福<br><br>  罗斯福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身体最健康、意志最坚定的领导人,他也常常自诩为“自我塑造的人”。<br><br>  但是,这位政治家并非“生来如此”。小时候的罗斯福哮喘病缠身,身体虚弱得甚至无法吹灭床边的蜡烛。回忆童年,罗斯福总会这样形容自己:“一个体弱多病的男孩”,和“一段悲惨的时光”。小罗斯福视力欠佳,异常瘦削,他身体的状况糟糕得让他的父母不敢肯定他是否还可以活下去。不过,罗斯福还是活了下来。<br><br>  罗斯福回忆道:“由于既虚弱又笨拙,所以我对自己毫无信心。我需要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身体,更需要强化自己的意志和精神。”罗斯福明白,要想成为自己希望的那种人,则必须通过磨练来塑造自己。<br><br>  詹姆斯在他的传记作品《罗斯福的领导艺术》(Theodore Roosevelt on Leadership)一书中,详尽地描述了罗斯福对于培养自制力所作出的努力和奋斗,他这样写到:“泰迪?罗斯福振作了起来,为发挥出自己所有的潜能。他听取了父亲的教诲:‘你必须重新塑造你自己的身体!’……人们没有选择原地踏步的权力;在奋斗的一生中,无所事事只会成为致命伤。”<br><br>  记者亨利对罗斯福与自己的一番谈话记忆犹新:“关于我一生经历的各种战役,人们谈论很多。其实,最艰难的一场战役只有我一个人知道,那就是战胜自己的战役。”接着,罗斯福描述了这场如何驾驭自身的战役:“只有通过实践锻炼,人们才能够真正获得自制力。也只有依靠惯性和反复的自我控制训练,我们的神经才有可能得到完全的控制。从反复努力和反复训练意志的角度上而言,自制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习惯的形成。”<br><br>  罗斯福对自制力的训练贯穿了他的一生,也融入了他的日常活动中。即便是在总统任职期间,他也仍然坚持自己的实践训练。在他入主白宫的那些日子里,就像罗斯福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总是在下午尽量抽出几个小时进行体育锻炼——打网球,骑马,有时也行走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罗斯福写道:“今天上午,在白宫接待处,我与6,000个人握手;下午,我与4个孩子以及他们的十几个表兄弟和朋友们一起痛快地骑马两小时。我们跨越栅栏,穿过山丘,一起在平地上飞奔。”<br><br>  罗斯福从不浪费时间,在没有特殊事情需要处理的时候,他喜欢读书或是给朋友们写信。罗斯福也是一个崇尚行动的人,他更愿意参与而不仅仅只是旁观。他曾这样拒绝了一次观看棒球比赛的邀请:“我可不愿意坐上两个半小时,而只是为了观看别人做事情。”不论是朋友,还是敌人,都一致公认罗斯福的果断和坚韧,以及他对于别人托付任务的高度负责。所有这些品质都源自罗斯福的自制力。<br><br>  罗斯福的自制力也得到了周围许多朋友和同事的认同。罗斯福的一位拳击搭档形容罗斯福为“人造的机器”,而非有生命的运动员。历史学家莫里森(Elting Morison)也注意到:“他的一生,充满了令人惊讶的决断。他的精力和天赋并没有在出生时就得到某种自然而和谐的统一;相反,经过多年持久而大量的意志锻炼之后,它们得到了有效的组织和引导。”<br><br>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罗斯福一开始并不是一位有决心、有毅力,身体健康、意志坚强的人。然而,自制力的锻炼使他最终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罗斯福”。那么,罗斯福究竟做了什么?他究竟把自己塑造成了怎样的人?他的自制力又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事迹吧——<br><br>  * 第26届美国总统;<br><br>  * 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br><br>  * 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统;<br><br>  * 历任不同的政府要职;<br><br>  * 海军副总司令;<br><br>  * 美西战争中英勇的骑兵;<br><br>  * 荣获“荣誉勋章”;<br><br>  * 荣获“诺贝尔和平奖”;<br><br>  * 通过沟通与缔结和平条约结束了很多重大冲突,并因此享有极高威望的伟大的外交家;<br><br>  * 对巴拿马运河的修建起到重要作用;<br><br>  * 至今保持着连续握手(8,150次)的吉尼斯世界纪录;<br><br>  * 连续骑马超过100英里,亲身为军队示范他们应该具<br><br>  备的身体素质;<br><br>  * 胸部中弹后,在被送往医院前,坚持演讲了90分钟;<br><br>  * 确立了现代总统任期制;<br><br>  * 美国历史协会主席;<br><br>  * 30多本书的作者;<br><br>  * NCAA(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创始人;<br><br>  * 构建了国家公园体系;<br><br>  * 构建了国家森林服务体系;<br><br>  * 第一次划定了联邦禁猎区;<br><br>  * 第一次划定了联邦鸟类保护区;<br><br>  * 确定了首批18处国家级名胜景观,其中包括名闻遐迩的大峡谷。<br><br>  看样子,曾经在自画像中的“胆小的、可怜的家伙”干得可真不赖呀。所有这一切的成就,就像罗斯福自己明确表示的那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高度的自制力。<br><br>  为了变得有效率,变得有毅力,变得足智多谋、不屈不挠,更为了充分发挥我们的潜能,我们惟有通过自律来实现从空想家到行动者的转变。从本质上讲,通过实践锻炼而获得的自律给予我们的,是一种能力,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习惯的能力,而不是一种必须的技能。明白了这一切之后,下一步就是如何做到有目的地培养习惯,构建日常行为规律了。<br><br>  每天做些苦差事——为自己<br><br>  我选择了每天清晨长跑来帮助自己培养高度的自制力。泰迪?罗斯福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不论你选择怎样的事情,它首先是一件你必须强迫自己完成的苦差事。其次,这件苦差事也必须是你每天都可以完成的。最后,这件苦差事当然还应该是一件有益处的事情(例如,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增强自信,改善认知能力等等。)<br><br>  你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苦差事,例如跑步,健美,游泳,骑车,散步,有氧运动,瑜珈,武术等等。体育锻炼的项目数不胜数,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可以选择的苦差事仅限于体育锻炼。练习一种乐器,坚持阅读或是写作,和朋友通信或写邮件等等同样适用。选择怎样的苦差事本身并不重要,坚持才是问题的关键。每天坚持做点儿自己原本不太喜欢的事情,最终会让我们获得自律、毅力、以及信守承诺。<br><br>  现在,请你花上几分钟的时间来想一想,你可能选择哪些苦差事吧:<br><br>  1、<br><br>  2、<br><br>  3、<br>
2#
发表于 8.3.2005 02:06:57 | 只看该作者
读后感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de/forum/html/emoticons/laugh.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laugh.gif' /><!--endemo--> <br><br>人最难改变的是他自己。<br><br>很多事情似乎冥冥中是注定的,而当人改变自身后,他会发现世界发生了变化,命运从那一刻开始改变。<br><br>看到自控力,不由想到这样一个流行说法“人性的自由与解放”——无论你对人性自由如何追求,都比不过黑猩猩。人和动物就那么点儿区别,别混淆了,挺可惜的。把说过的话再念叨一遍,有些东西不是能够人为禁止的,而有些东西却需要人为的提倡。始终固执地认为,人的水平体现在他偏离动物性的程度。<br><br>富与穷,慧与拙,强与弱,百分之二十与百分之八十,很多反差的根源都在于此。
3#
 楼主| 发表于 8.3.2005 02:10:55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行者+08.03.2005, 02:06 --></div><table border='0' align='center' width='95%' cellpadding='3' cellspacing='1'><tr><td><b>QUOTE</b> (行者 @ 08.03.2005, 02:06 )</td></tr><tr><td id='QUOTE'><!--QuoteEBegin--> 读后感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de/forum/html/emoticons/laugh.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laugh.gif' /><!--endemo--> <br><br>人最难改变的是他自己。<br><br>很多事情似乎冥冥中是注定的,而当人改变自身后,他会发现世界发生了变化,命运从那一刻开始改变。<br><br>看到自控力,不由想到这样一个流行说法“人性的自由与解放”——无论你对人性自由如何追求,都比不过黑猩猩。人和动物就那么点儿区别,别混淆了,挺可惜的。把说过的话再念叨一遍,有些东西不是能够人为禁止的,而有些东西却需要人为的提倡。始终固执地认为,人的水平体现在他偏离动物性的程度。<br><br>富与穷,慧与拙,强与弱,百分之二十与百分之八十,很多反差的根源都在于此。 <!--QuoteEnd--> </td></tr></table><div class='postcolor'> <!--QuoteEEnd--><br> 有的时候改变自己是为了更舒适的做自己。这可能就叫进步吧。
4#
发表于 8.3.2005 02:16:54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笑仙人+08.03.2005, 02:10 --></div><table border='0' align='center' width='95%' cellpadding='3' cellspacing='1'><tr><td><b>QUOTE</b> (笑仙人 @ 08.03.2005, 02:10 )</td></tr><tr><td id='QUOTE'><!--QuoteEBegin--> 有的时候改变自己是为了更舒适的做自己。这可能就叫进步吧。 <!--QuoteEnd--> </td></tr></table><div class='postcolor'> <!--QuoteEEnd--><br> 改变前后人们对舒适的定义是不同的。进步永远都是一部分人定义的,在于人的选择,之前先要想明白,你想做什么样的人。抛开责任来讲,最起码对得起自己就好。
5#
发表于 9.3.2005 15:36:20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行者+08.03.2005, 02:16 --></div><table border='0' align='center' width='95%' cellpadding='3' cellspacing='1'><tr><td><b>QUOTE</b> (行者 @ 08.03.2005, 02:16 )</td></tr><tr><td id='QUOTE'><!--QuoteEBegin--> 改变前后人们对舒适的定义是不同的。进步永远都是一部分人定义的,在于人的选择,之前先要想明白,你想做什么样的人。抛开责任来讲,最起码对得起自己就好。 <!--QuoteEnd--> </td></tr></table><div class='postcolor'> <!--QuoteEEnd--><br> 虽然话说得都很轻松,但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br>有人认为生命短暂就在于及时行乐,他纸醉金迷只为了对得起自己。有人则恰好相反。。。<br>其实,对自己和对人生的态度完全取决于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观。改变还是不改变你都可以找到一个理由说服自己。谁说一定要成功?谁又说这样才是成功?谁说这是对得起自己?谁又说那样不是对不起自己?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就决定了人生态度都不一样。<br><br>有的时候追求那句“对得起自己”,其实就是给自己的一个纵欲的借口而已。
6#
发表于 9.3.2005 17:14:17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一粒沙+09.03.2005, 15:36 --></div><table border='0' align='center' width='95%' cellpadding='3' cellspacing='1'><tr><td><b>QUOTE</b> (一粒沙 @ 09.03.2005, 15:36 )</td></tr><tr><td id='QUOTE'><!--QuoteEBegin--> 虽然话说得都很轻松,但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br>有人认为生命短暂就在于及时行乐,他纸醉金迷只为了对得起自己。有人则恰好相反。。。<br>其实,对自己和对人生的态度完全取决于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观。改变还是不改变你都可以找到一个理由说服自己。谁说一定要成功?谁又说这样才是成功?谁说这是对得起自己?谁又说那样不是对不起自己?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就决定了人生态度都不一样。<br><br>有的时候追求那句“对得起自己”,其实就是给自己的一个纵欲的借口而已。 <!--QuoteEnd--> </td></tr></table><div class='postcolor'> <!--QuoteEEnd--><br> 版主说的透彻。<br><br>“对得起自己”,很多时候的确被当作借口,但无论在个量上还是总量上,却的确起到了平衡的作用。<br><br>我觉得生存智慧一文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迪。<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1.5.2024 17:5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