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 style='color:purple'>清海無上師在喜馬拉雅山求道的舊友,如今已成為觀音法門的同修,白雪暟暟聖山結下的奇緣,卻在哥斯大黎加的道場延續下去。這位同修曾到世界各地許多出名的明師座下參學,修習過各種不同的法門,她慕道的渴望心和迫切的求知慾,使得清海無上師自然地傾囊相授,兩人如流水般的問答,成就了這一場「真理的對話」。 </span><br />M代表清海無上師,<br />T代表主問的這位舊友同修,<br />P與S為陪問的同修<br />(對話较长, 将以21个小标题转载)<br /><span style='color:blue'><br />◆明師的吸引力 ◆明師著重內在不同的教導 ◆女人被盲目貶抑 <br />◆天國裡沒有男也沒有女 ◆上帝的真相 ◆肉身明師的功用 <br />◆耶蘇修行觀音法門 ◆不同的教主掌管不同的世界 ◆明師只能以邏輯度人<br />◆只有「習性」轉世 ◆讓死者埋葬死者 ◆天國裏沒有宗教的區分<br />◆追隨明師走向真理 ◆古魯那那傳奇 ◆單純的身體可以適應各種情況<br />◆聖人與萬物同一體 ◆內在持戒才重要 ◆保護清靜的磁場<br />◆以內在光音洗禮 ◆凡事力求中庸 ◆開悟後才能認識上帝 </span><br /><br />S:如果世界上有一個人,他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很不好,那麼他的靈魂可否使用另一個身體?也就是肉體的轉換? <br />M:為什麼?想要再受更多的痛苦嗎? <br />S:不是。也許那個人能力很強,從事於很偉大的工作,所以大家希望他能夠繼續做那份工作。 <br />M:沒有人需要一個人到那種地步!沒有人那麼重要。即使是明師走了,其他明師也會來;不過,你很可能不會喜歡(師父笑),只因為你已習慣同樣的臉,換成另一個人,你就會說:「不,不是那個人!」(師父笑)問題就出在這裡,這就是為什麼大家一直等待耶穌的原因。他們認為如果是另一位救世主來,他必須長得和畫像中的耶穌完全一樣。如果有人介紹清海無上師,他們會說:「不!不是她」。 <br />P:為什麼每個人會有不同的外表?每個人的臉孔都長得不一樣?臉孔對人們而言,代表著什麼意義? <br />M:你認為每個人的臉應該長得一樣嗎?如果這樣的話不是太無聊了嗎!你永遠也不會戀愛,也沒有嬰兒會出生,至少這是人們要有不同臉孔的原因之一。假如你的父母長得一模一樣,今天就不可能有你了。 <br />P:我想知道臉孔在靈性生活中所代表的意義。 <br /><br /><span style='color:blue'><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明師的吸引力</span></span><br />M:沒有什麼意義,氣氛才是重要的因素,不過大部份修行好的人,他們的外表通常都很光亮。人們喜歡圍繞在修行好的人身邊,並不是因為臉的關係。比方說讓你去看一位一九七0 年的世界小姐,叫你黏在旁邊一直看著她(師父笑),但你不會願意那樣做的,懂嗎?因為過了一會兒你就膩了!你們會發現,我們一直看著某張臉一段時間後,即使是最美麗的人,我們也會覺得非常厭煩而不想繼續看。就我所知,有一些明師,他們看起來並不漂亮也不英俊,人們卻一直注視著他們,一點也不厭煩。有時候,人們整天走著繞著等,只是為了看明師一眼;有人走了很遠的旅途,只為了去看他們的師父。當他們要離開師父時,就會感到非常難過。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 <br />P:有時候我看到某些人很光亮,就像師父一樣,我可以感覺到您的靈魂散發出光芒,當我看著師父的臉時,我有很平和的感覺。我很感激師父,因為雖然我並不好,而您卻非常愛我,謝謝師父! <br />M:我的臉和別人的臉有什麼不同?不是差不多嗎?當然也不一樣,我的意思是說我不會長得像任何的同修一樣。臉孔看起來怎麼樣並沒有什麼關係,重要的是發散出來的愛心,而不是臉孔的美醜。 <br />P:我問這個問題就是要讓大家知道這點,師父您不看外表只看心。 <br />M:喔!我懂了!你要看師父的心臟?(大眾笑)有一些明師他們很老、滿臉皺紋,完全沒有一點吸引力的樣子,但人們都好喜歡他們;因為他們修行有功德,充滿了愛力的緣故。有人說因為我的聲音很好聽、我的臉長得很好看,或我的眼睛很美麗,所以人們才喜歡我,不是這樣的!我也有些徒弟是盲人、是聾子。當我住在道場時,他們每個星期都來,打禪七時也參加。他們從沒看過我的臉,不過卻可以在內邊看到師父,他們所描述的裡面師父,和你們現在看到的師父一模一樣。當然,內在的師父比較漂亮。 <br />T:在印度,有一位大明師契瑞辛(Charan Singh ),現在已經入涅槃了,除了盲人以外,其他的人他都可以印心。 <br />M:為什麼? <br />T:我正要問為什麼?因為您說您有盲目的徒弟。 <br />M:我確實有盲目的徒弟。依照一般的規定,一個人必須五官健全,明師才能傳法給他,這是自古以來的規則,佛陀也是這麼說。但總是要有人替他們印心,不是嗎? <br />T:有一天有一位徒弟,介紹他的母親來印心;但他並沒有告訴他的師父,他的母親盲目看不見;他請求他的師父說:「師父,我的母親可以來印心嗎?」那個明師說:「好的,你帶她來,我會替你的母親印心。」當他帶著他的母親來印心時,那個明師才看到他母親是瞎眼的人,就說:「我不是告訴過你,我不能替盲目的人印心嗎?所以現在我不能替你的母親印心。」那個徒弟覺得很懊惱,就一直請求他的師父說:「拜託、拜託,請師父替我的母親印心」。後來那個明師就用神通,使他徒弟的母親復明一會兒,並傳心印給她。 <br />M:只有在那時可以看到一會兒? <br />T:是!只有一會兒。 <br />M:印心以後呢? <br />T:後來又盲目了。 <br />M:在福爾摩沙,有一些人本來只是要聽師父講經,不是為了印心而來,他們在聽經的時候,恢復了視力,後來,他們也來印心。這是他們印心後寫信告訴我的故事。 <br />T:從此他們就一直看得見嗎? <br />M:一直看得見。有位師姐從小就已盲目,已經二十多年了。 <br />T:如果在印心時,他們是瞎的,您仍然會替他們印心嗎? <br />M:仍然會!他們看到的境界都一樣,他們可以在內邊看師父(大眾笑)。有一個盲目的徒弟,每次我靠近她,她都能夠感覺到,她微笑時,我就知道了!而我輕拍她的肩膀,她也曉得是師父,我們感覺很親密。 <br />T:一些明師不給人印心,是不是如此一來會接收那個人的業障? <br />M:是的。 <br />T:前面說的那位明師不替盲人印心,是因為他說盲人業障最深重。 <br />M:喔!還有比盲目更深的業障。 <br />T:還有更重的? <br />M:肉體上的盲目不會比心靈上的盲目糟糕。有些人雖然看不見明師,但知道明師的偉大,總比那些看得見明師,卻不知道明師偉大的人要好。 <br />T:當您替盲目的人印心時,是否會收到他們的業障? <br />M:我一直在收集業障,有些人只是在家中祈求師父,我也會收到業障,或當有人知道我的名字、知道我的故事、或在任何地方當我看到人的時候,都會收到他們的業障。 <br />T:您如何化解這些業障? <br />M:這是我的工作(師父笑)。等到你成為明師以後我再告訴你,這個不簡單了解。我處理業障是靠靈性的修持,用我無量劫修行的功德,和不能想像的肉體承受力,以及無限的愛力。 <br />T:我知道了!謝謝您! <br />M:在佛教的戒律中,如果一個人的五官不健全,其中一個器官不能使用,他就不能接受佛陀的印心。當佛陀還在世時,他規定很多印心的條件。但我已經發願去度情況最糟的人,所以沒有人到我這裡來會失望而返。在我的徒弟中,有你想像不到最惡劣的人,甚至連十方三世佛菩薩都救不了他們。 <br />T:佛祖告訴我們有不可饒恕的五逆罪,比如說弒佛之罪。 <br />M:是的,如果我們殺佛、或使佛流血。 <br />T:或殺阿羅漢、殺父、殺母、破壞僧團的和諧,佛說那是不可原諒的罪。這些犯五逆罪的人,您也給他們印心嗎? <br />M:我接受!不然誰接受他們呢? <br />T:但是佛說他們是不可寬恕的,這些人怎麼能改呢? <br />M:用我的愛心去變改他們。 <br />T:這是您具有基督精神的一面,就像耶穌基督,他一直的施給,甚至是最壞的罪犯。您必須擔負他們的業障嗎? <br />M:是的,我們必須尊重因果的法律。但是一位明師擔負業障,和一位徒弟擔業障不一樣。比如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時,他的徒弟和追隨者的罪都獲得救贖。但是如果你在街上隨便抓一個人,告訴他:「為了救贖所有人的罪,現在把你釘死在十字架上。」並沒有人會因此而得救的!沒有人會得到利益,明白嗎?一位明師的身體不同於其他人的身體,即使看起來一樣。比如說,所有的汽車看起來都差不多,但是賓士汽車和富豪的汽車,就有不同的結構和不同的耐力。你可以想像當明師替幾百人、幾千人印心時,這位明師至少必須儲存足夠的加持力給每一個人,懂嗎?至少當每一個人收到屬於他個人的力量時,他的智慧眼打開,有內在體驗;看到天堂、星星、地獄,以及其它東西。 <br /> 那個力量必須強到足以消除那個人千萬年的業障。佛陀說如果一個人的業障可以看得見的話,整個宇宙也容納不下。為了燒掉一個人的罪惡和業障,使他的五代超生(最少五代),你知道那需要多大的力量。如果不這樣做的話,他就不能看到光,也不能聽到聲音,因為他被自己深重的業障綁住。這個加持力量必須透過一位明師的身體來傳遞,而當他替許多人印心時,那個力量必須更大。一般人的身體無法容納得了這種力量,即使是好的力量,你也會受不了,懂嗎? <br /> 就好像為了讓電燈亮起來,它必須容納足夠的電壓。這個電燈泡和其它電燈泡看起來是一樣的,但它內部的結構不相同,它能夠容納較強的電力。為了要提供給你足夠的光亮,它自己必須能夠受得了這種強大的電壓。所以,一位明師的身體當然和別人不一樣。明師通常不會提及這些事情,除非有人問起,大部份的明師是很謙虛的,當時機不適當,又沒有適當的聽眾時,就不需要談到這些事。 <br />T:請再告訴我其它的事情;例如佛陀通常根據人們四種不同的等級施教,但耶穌則一視同仁,他從不曾說他有不同的教法。 <br />M:那四種等級? <br />T:有四種不同等級的人,其中有一種人,內在等級已經很高,佛陀就根據眾生的根器而給予不同的教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