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是唐长安城大明宫中的第二大殿,位于含元殿后,紫宸殿前。殿基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40多米。殿前130米处为3门并列的宣政门,东西则有横亘全宫的第二道横墙。东廊之外为门下省、史馆等,西廊之外为中书省、殿中省,都是中央官署。宣政殿四周有廊庑围成宽约300余米的巨大殿庭。东廊之外为门下省、史馆等,西廊之外为中书省、殿中省,都是中央官署。大明宫中朝以宣政殿为主体,是皇帝平日朝见群臣、听政及举行朔望册拜等大典的地方,也是皇帝常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皇帝经常在这里召见朝集使、贡使与策试举人之处。从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至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皇帝每年的五月一日都要在此殿大会群臣。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朝集在京者,一律就列,场面极其隆重。 宣政殿经常举行的另一种活动,称作“读时令”,这种礼节创建于魏晋,按礼,每年的立冬、立夏、大暑,立冬和立秋五个节日,都要在御前读时令。这一天皇帝穿上与当时节气相应的服装,尚书令以下各就其位,尚书三公即捧着时令在自己的位置上宣读。这种礼仪一直延续到南北朝,为的是顺应节气变化,不悖天时。唐初,虽然各个节气的时令之文仍在,但久不行此礼。只是在每年的元旦受朝贺、布政之后,照例读一下时令文。贞观十四年(640年)正月二日,唐太宗曾在西内太极殿命有司读春令,诏百官长官,升太极殿列坐而听。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四月一日,玄宗恢复读时令,并命太常卿韦绦每月进月令一篇。此后每年四月一日,玄宗都要到宣政殿听读时令。不过,这种读时令读时令的礼仪仅恢复了两年,天宝之后便不再实行。此后典籍中偶见读时令。 有时,皇帝也在宣政殿接见番邦使臣。 7 v: O) U2 ^9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