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9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国企业对本科毕业生满意度或已下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6.2015 09:0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德国工商协会最近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7%的受访企业对德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能力感到满意。而在2011年年底,这一数字曾高达63%;2007年则是67%。

  长久以来,德国独具特色的教育制度一直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充满竞争力。高等教育实力突出的德国大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和金融精英,而以双轨制为特色的职业教育体制使德国一直是欧洲失业率最低的国家。但是最近,德国工商协会的一项调查结果却给了德国人一记闷棍:调查表明,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的满意度日益下降。
  德国工商协会最近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7%的受访企业对德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能力感到满意。而在2011年年底,这一数字曾高达63%;2007年则是67%。
  调查结果显示,以旅游及服务类企业为代表的中小型企业对德国本科毕业生尤为不满。这些企业主对德国本科毕业生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感到失望。他们认为,学历不能代表能力。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认为,这些本科生应该在大学期间寻找更多的实习机会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样不至于在步入工作岗位后“眼高手低”。
  德国工商联合会负责人施威策认为,高校扩招致使大学生人数大幅增加,本科生数量剧增使德国社会引以为傲的双轨制培训受到影响。这次的调查结果引发了德国国内对双轨制教育的“怀旧潮”。
  实际上,德国的本科毕业生和职高学生,一直都以素质高、专业化强、肯吃苦而闻名,在全球企业中都有着良好的声誉。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一直以来是各国争相学习借鉴的对象。德国的职业教育有两种,一种是全日制职业教育,另一种是双轨制职业教育。其中,后者占主导。双轨制职业教育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与职业教育理念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企业为“一轨”,学校则是“另一轨”。
  双轨制职业教育的录取过程是,学生初中毕业后先和企业签订学徒合同,然后再根据职业需求到相应的学校报到学习。这些学生将在学校接受职业理论学习和文化教育,同时以“学徒”身份在职业岗位上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实践。
  这些学生同时拥有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地点、员工和学生两种身份。每年,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技能考试和专业知识考试两种考核。顺利毕业的年轻人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企业合格员工。在高等院校接受双轨制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同时还拥有学士学位,他们的工资和大学毕业生几乎没有区别,丝毫不影响其职业生涯。
  在德国的年轻人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人通过2至3年的这种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后进入各行各业。这为机械制造、市场营销、运输、农林行业输出了大批人才。这些勤奋、专业的年轻人成为奠定“德国制造”这一响亮品牌的基础,丝毫不因“蓝领”的地位受歧视。双轨制教育能够实现职业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在这种模式下,私营企业和国家开办的职业学校合作办学,既解决了企业的招聘问题,又解决了国家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教育专家认为,这种培训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实现了教育的实践性。它能在培训期间,让年轻人以学生和雇员的双重身份在学习和实践中思考自己的职业定位,选择未来的道路。同时,企业能够近距离考察这些潜在的雇员,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员工,并在工作中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这样一来,德国的年轻人不用为了盲目追求高学历而像中国、印度的青年一样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因为在德国,大学文凭并不是最有竞争力的敲门砖。特别是,这同时解决了德国社会的就业问题,保证了社会稳定。
  实际上,双轨制职业教育在德国拥有悠久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初期,德国也经历过“高考”热。当时,许多青年学生热衷于成为名正言顺的大学生。但是,由于企业并不需要这么多高学历的大学生,于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将职业教育与高校学习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如今,德国大学毕业生减少,年轻人有机会顶上父辈们退休而留下的“坑”,这对默克尔政府维持高就业率有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为了顺应国际化势头,德国教育界近来功利化势头初显。在绝大多数的德国高校中,国际通用的学士(Bachelor)和硕士(Master)学位体系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学位体系,这是一把双刃剑。
  实际上,德国大学因为“正统、高端”的全日制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丝毫不逊色。根据最新公布的2014年至2015年度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名,德国共有12所大学进入前200名,位列英美之后,排名世界第三。被称作高等教育机构(“Hochschule”)的这些德国传统高校,根据其任务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综合大学、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以及艺术、电影和音乐学院。这些拥有传统悠久历史的高等学府,近年来不仅得到世界各地留学生的青睐,而且也引发了德国社会的“大学生潮”。德国企业对本科生满意度下降的背景正是基于此,这正是其消极影响的显现。德国工商协会最新的调查结果已经给德国人敲响了警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施威策重新减少大学学习位置的主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7.1.2025 17:5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