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查看: 5042|回复: 6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慕尼黑PK 北京、上海——来德两月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8.11.2007 13:0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慕尼黑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尤其是自然环境非常优越!如此令人心动的自然环境也直接影响着德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亲近自然,更加热衷于运动。在这些方面,北京、上海存在太大差距,而这种差距也会影响两地跻身世界超一流的大都市。希望政府能够风宜长物放眼量,少盖房子多绿化,为北京和上海在世界舞台上的长期竞争积累资本,也为居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p& u& k( w2 l& j, y: {0 g7 P 1 e- [: m" @* {+ n不过就其他方面而言,慕尼黑也存在诸多不足。我来了两个月,最受不了的是这里的服务行业缺乏以客户为本的意识,响应速度很慢,服务质量不高,性价比很低,比如电信、银行、商场等。当然,国内的状况也不尽如人意。我和德国同事开玩笑:以后不要再批评中国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了,看看德国的电信行业,就知道天下的乌鸦一般黑了。 + f; X" ]9 X0 D2 ?& B/ E8 o, G" q1 O# L9 s; z9 F 另外,德国的纳税比例很高,加上同样高的物价水平,在慕尼黑的生活成本是非常高的,这也直接影响了居民的购买力。以打工一族的中产阶层为例,我拿德国同事与北京同等层级同事的购买力进行了一下比较,比如日常必需品、住房、交通、通信、餐饮、娱乐等,发现德国同事在这些方面的购买力与北京同事有着不小的差距。. I! D; P" W' M5 Q9 m* y p1 q1 N+ {3 P6 K$ O,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种比较没有考虑养老和教育这两大因素。养老问题是国内的一个重大隐患,政府目前的措施远远无法保障未来需求的,估计短期内也不会有显著改善。在教育方面,我不太了解北京、上海的平均教育开支状况,因此无法将其计算在内。 7 L- ~8 Q# l4 U9 U0 i, f# S9 X9 l2 F 不过,北京和上海在养老与教育方面的成本劣势,可以在其他方面得到弥补,主要是目前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和丰富的就业机会。国内目前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均提供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这在德国市场是不可想象的。而北京、上海丰富的就业机会,以及高素质就业者供不应求的状况,也使得两地高素质就业群体(打工一族的中产阶层)面临很小的就业压力,同时享受着较高的薪资涨幅,这也是在慕尼黑无法企及的。 2 b* g' {8 n: n9 K* z: w; w & t" b \6 D# J8 S& L因此,结合目前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北京、上海中产阶层的实际购买力应该高于慕尼黑的中产阶层,同时北京和上海的高速发展也给其中产阶层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收益。$ f E) j6 m7 C7 H; J1 C 5 i# e( [; `0 v 基于以上讨论,我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如果将自然环境因素放之次席,对于在慕尼黑打拚的中国同胞来说,尤其是高素质、高学历就业群体,回到北京、上海发展,不失为一个更优化的选择。0 i7 v. h5 x/ T7 F+ v 9 W- {) _. C0 d( g) T6 P W+ ^个人观点,难免有失偏颇,供大家拍砖之娱。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8#
发表于 21.12.2007 11:00: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rosshaifisch 于 30.11.2007 08:37 发表 ( \. X6 b8 ~' B7 D$ o$ \ * A9 ]) b' |, i4 M9 o北京教育虽好,来德国的很少有北京牛校的
, e8 Z' u1 h& R3 P% X1 k 3 [* W F% ]* X% \4 X- w8 I那是因为多数都拿全奖去美国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1.12.2007 16:20:12 | 只看该作者
。。飘过。。2 a* J X4 X4 x: G% `2 E3 z 看来看去怎么也都觉得各位都有理。。。! ~! ^ X' m( ?$ w: N 可是,大家都出来这么久了,有几个真正了解现在国内行情的? 9 C( i+ `- c r+ \想当然的说7000-8000的工资怎么怎么样,10000-20000的工资怎么怎么样。 ; a. K% k$ m% s/ {中国本来和德国之间就没可比性。 % {$ s! C2 e' d$ b/ \& D \' A拿一发达国家和一发展中国家比有什么比的? 4 S: O( N# L& T* B# \( K2 `而且各有各的活法, 你有实力,想去哪去哪,别说慕尼黑,就是NY早上去晚上回也可以。: {3 x( Z- {" w& s* y 我个人是准备拿了学位老老实实回国找工作,出国还拿了家里不少钱,也得回去给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1.12.2007 12:08: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远走高飞 于 30.11.2007 21:36 发表 1 d) e: w0 y6 H2 h8 p ( b- U0 H2 s, H$ c看上去前后好像有点矛盾。 - P- V% ~$ w* t; p! L回国买房子,那不是攀比,是现实需要。国内的租房管理不像德国这儿那样正规,房东时时刻刻可以把房子收回去。 % t9 _) j8 H, {* H1 L! o- J说现在国内女生的择偶条件是,有房无贷,父母双亡。虽说是笑话,但得先筑 ...
; w' n+ Q; i4 X- d' L$ w% r; R% p: E- G! 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30.11.2007 21:36: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rosshaifisch 于 30.11.2007 20:16 发表 / q( D+ W) u7 S' X' o但是不舍得花,总感到不踏实,花钱时更多是在攀比,买大车,买大房。 8 j( W7 F6 O& G) k, ]# m4 l1 l
, Q/ U, g3 H1 j9 m0 M4 ^看上去前后好像有点矛盾。 . [4 _, n6 G: R6 z" p回国买房子,那不是攀比,是现实需要。国内的租房管理不像德国这儿那样正规,房东时时刻刻可以把房子收回去。 7 X9 b3 p$ ]. G+ l说现在国内女生的择偶条件是,有房无贷,父母双亡。虽说是笑话,但得先筑巢才能引来凤,这也是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30.11.2007 20:16:1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在国内,像很多留学生回去收入很高,但是不舍得花,总感到不踏实,花钱时更多是在攀比,买大车,买大房。& q4 h" d" J, |& B5 v4 V 而在德国,中国人很努力,生活很简朴,还有大部分是学工科的,很脚踏实地,前景不错,还有一点属于弱势群体,不会疯狂的去攀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30.11.2007 20:09: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hien 于 30.11.2007 17:28 发表 2 m/ J8 c# c: W P5 \6 M 写的快了是有点词不达意!总之希望大家不要为了钱而生活,理解真正幸福生活的含义,了解自己想要的到的是什么,,,
$ [! Z6 {: p$ v N( S; D * m+ r8 N% k0 o顶这句话。4 i; z# O. v$ B* a W, ~ + J5 ?* i) q3 c. ~国内人才济济,海龟不如以前吃得开了。拿高薪回国的就算有,也是极少数,同样是德国海归,万钢还当科技部长了,不具备普遍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30.11.2007 19:59: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myamy 于 29.11.2007 22:28 发表 1 G# \3 c$ t; W" [$ `0 X6 y8 m6 ^, a, | 能对在德国的生活如此满意,我觉得是心态调整的够好。
8 m8 n( u) ~3 | 说得好听些事心态好,其实就是稳定下来后,有惰性了。1 [: \8 ]1 Q) |: P& v9 s4 t 相对刚来德国时对未来的憧憬,旺盛的精力,现在连在同一个城市搬一次家都嫌麻烦。 + B% ~6 G! ]; a( S; S0 m. L1 p就去Urlaub还是个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30.11.2007 17:28:39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快了是有点词不达意!总之希望大家不要为了钱而生活,理解真正幸福生活的含义,了解自己想要的到的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30.11.2007 17:25:01 | 只看该作者
并没有用什么例证来阐述我的观点,只是想告诉大家有这样的人,不是每个人都是为钱而生活的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30.11.2007 17:23: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hien 于 30.11.2007 17:21 发表 1 X) l! x6 r# D8 h所以我说不能笼统概括啊,有些人本来就打算回国发展的,找到了好的高薪得回去不是很好。找不到高新的回去也没什么不好啊。。。
8 t O, r/ E* x* U# I m晕了,请问您的观点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1.8.2025 21:0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