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905|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碎瓜show工作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008 21:3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亲爱的盆友们,我来汇报下演出: * w2 i A( R6 x, K/ d5 D5 O6 P& {- m8 f Billy穿着银色的拖地裙子出场,比子怡的裙子牛B,那范儿,我喜欢,还非常!!7 T# u5 M! [# ] F: B9 J bass换了另外一个个女的,那一小只,花瓶 9 G) X' \, a% V5 B4 E5 H鼓手是五大三粗的,外形和sp风格一如既往的不匹配 2 ~! ~# |+ ], N# `" z6 J. C吉他手,表现不如日本人,而且表情猥琐 - b ]& e- \' ]1 l- K! X2 m5 t ( H/ ~4 {" T% l) N感觉整晚billy的光辉震慑了全场,目睹这厮...驾驭,玩弄着一台失控的巨大噪音机器,真tmd幸福,还特别 r* x5 r$ |$ z' M7 T. ]" ~5 _6 Q# {: m, O# b( C, P 另,上次他来慕尼黑是8年前。 : y% R7 B6 k! L$ [5 M我相机的夜间成像太差了,这儿...就不恶心你们了1 }+ \% ?4 U0 n' n4 O- m9 T3 y + \2 q% p$ h+ n# E+ l" Z[ 本帖最后由 ACDC&ADAC 于 22.2.2008 12:00 编辑 ]

sp.jpg (38.7 KB, 下载次数: 31)

sp.jpg
20#
发表于 24.2.2008 00:17: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ylan 于 22.2.2008 10:21 发表 * b' M( E0 {) s% L' p / A* t4 D" Q' [7 X# u5 h* x$ a+ j 7 O7 ]% b1 M9 C4 _ ) Q( T h9 S( B* S% Y/ q承蒙夸奖 - S" d8 l1 x8 K7 s# t9 W5 K 1 i* t" Y) b( P6 P" L& z3 W$ e你是玩贝司的?在这边有组乐队吗?俺去观摩观摩
4 d1 l5 V) r5 [" V- c6 J & P1 B1 m4 a; k' ^ ! J: d" W. Z2 k4 a. m高中时玩了一段,后来荒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2.2.2008 12:0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2.2.2008 10:21: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贝司手 于 21.2.2008 20:46 发表 ! h5 V, B) F. c8 idylan同志说的真好
$ H) r- X- u: I- h7 w ' s$ O# C! s; i7 C) ~. }* l; R; O0 ^- I* d% ^4 R 承蒙夸奖 " g7 E* m; b ]! V% V9 Q- Z' I. e. ~0 u( n- S/ W/ `+ d8 G3 F- | 你是玩贝司的?在这边有组乐队吗?俺去观摩观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1.2.2008 20:4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1.2.2008 18:4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1.2.2008 15:32: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CDC&ADAC 于 21.2.2008 15:04 发表 - o) s$ K9 b3 N 还较劲了.....亲爱的盆友...能写....内容......! Y! b* X- G% P2 q 求变,以多种变换形式表达是所有艺术形式所追求的,酱子才有乐趣,从你的网名:dylan拿起电吉他就被抨击,滚石的魔鬼殿下的祈求,甲壳虫也迷幻下pepper军士,Beck的风 ...
# x/ v3 ~! ?5 f) t ( l7 Y1 Z; J I' y( k6 r$ {, }& e完全同意你说的求变:nothing endures but change!有变化,才可能有创新;有变化的勇气,才可能有创新的动力。 $ F* B2 \8 f4 N3 X g) v2 w+ d0 ~7 b9 i J, `+ J+ _# F 可是在求变的时候,是否需要把握一个度呢?解构主义最被垢弊的一点,就是容易导向虚无主义。当所有的准则都在解构之列时,我们还剩下什么呢?这样的解构又能带来什么呢? 3 y0 G" C2 U. f3 s 3 o* X. y3 e! B9 `5 Z$ a( {我欣赏那些求变的天才,也敬仰他们面对求变失败的勇气。但是从天才到大师,从优秀到卓越,就存在着这样一道分水岭,虽然只是一线之间,却需要多么深邃的智慧才能跨越啊! 1 {% J @: a9 ~& [( s' S7 F$ N - x" m! ]/ a; j) ] X! G% L. ?1 }' ]另外,我也同意,死亡确实给Kurt、Jimi、Morrison等人戴上了不一样的光环。这也是人之常情,从心理学与大众传播的角度都可以做出解释。不过他们并不是因为死才被推崇,而是因为死而被更多本不知道的人知道与推崇。 / W E& S& \; N$ Z2 G G ! A6 R7 a. B& T/ _随便说一句,郝舫的伤花是一个有趣的分水岭。我记得在伤花出来之前,喜欢摇滚的哥儿们言必Kurt,各高校的同道中人聚会时,见面问的第一句话是:我又扒了他的一首曲子,接着二话不说,上手就弹。等伤花怒放之后,Kurt成为了菜鸟的标示与高手的禁区。呵呵,那叫一个伤啊。& C, m0 m- _7 c5 o0 s3 v : a; Z) L5 n% i0 D E最近有没有什么好的专辑,推荐推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1.2.2008 15:04:43 | 只看该作者
还较劲了.....亲爱的盆友...能写....内容...... $ q- Z3 L5 Z) k求变,以多种变换形式表达是所有艺术形式所追求的,酱子才有乐趣,从你的网名:dylan拿起电吉他就被抨击,滚石的魔鬼殿下的祈求,甲壳虫也迷幻下pepper军士,Beck的风格多变,90年代一窝蜂式的unplugged,有多少人骂老崔和窦唯的新作品,无语, 哪个大师风格不变?4 @6 X7 c8 I# Y$ I8 P8 X 解构是好事,不断否定自己,尝试新鲜东西,既然尝试,不免有失手,adore也算不上失手,但最新那张的确稀松,billy变,因为他牛B ) Z3 ~& O) y4 r, P1 D" E另,伤花怒放后,就烦动不动就搬出个kurt压人,搬出个jimi压死一片吉他手,搬出个morrison压死一片诗人,如果当初是Eddie自杀了,估计就有人言必是: .......人家珍珠酱.....了 2 R- T" h" k w1 C! }( U& \, a4 r% l7 r! ~ [ 本帖最后由 ACDC&ADAC 于 21.2.2008 15: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1.2.2008 14:14: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CDC&ADAC 于 21.2.2008 11:11 发表 ( U! y5 K5 y+ u & [, B1 a4 k( X z! p , z$ y [9 v' B& v, \) H6 K* @请允许我说,这个评论比较装那啥,非得自杀了才牛B?? 7 ]0 Y ^) k/ u' c kurt如果玩到现在,你还会那他做参照物吗?你觉得yardbird解体是坏事吗?有必要建构吗?那3非掐起来不行" V' h( ] t0 P$ H kurt换过多少鼓手,你及到不.....
) l( c- K% T1 B* M0 I! I. ?; ~2 h/ I; [" Q/ N. w. {$ g3 _ ) _9 C1 ?2 r) }0 z- U7 r& I 我之所以说碎瓜成也解构主义,败也解构主义,指的是碎瓜的灵魂人物Billy Corgan始终走在解构主义的路上,痴迷于无尽的变幻,却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标志性的风格。4 C: [" L6 I. \$ o / P* Y% s5 v+ l* y2 F8 G和许多朋友一样,我是从《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开始认识并喜欢碎瓜。那张专辑当时确实让我极受震撼,于是就找来了之前的《Gish》和《Siamese Dream》来听,从中依稀看到Billy Corgan一路走来的轨迹,《Siamese Dream》是雏形,而《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是集大成的一张作品。我期待着碎瓜的下一张。6 e7 `5 f. a% `" ?$ Y9 S8 ~ 4 {2 Q: z; J: c但是当《Adore》面世之后,我感觉Billy Corgan有点迷失了,他太有创造力,太有野心,太想超越前一张,结果走过了头。和许多乐迷一样,我期待着碎瓜能够找回平衡。可是 《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证明,碎瓜已经回不来了,其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裂,音乐观念上的分歧恶化成为乐队成员之间的敌视,最后导致了碎瓜的彻底破碎。 , `: r9 S& r: w0 [2 R" l0 U5 m/ ~( K Billy Corgan的困境,其实是所有天才的困境。无穷的创造力与ambition是其成功的内质,可是能否驾驭和平衡创造力与野心,却是大师与天才的分水岭。如果Billy Corgan在《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的基础上继续前行,他会成为一代大师。可是他的创造力与野心让他背离了方向,令人惋惜。9 ~4 H) |" C/ M! t1 G0 t5 q & [& S0 b" _! a% h. SKurt具有同样的创造力与野心,但是他更清楚自己的方向,他一直追寻着,并牢固确立了独树一帜的鲜明风格。Kurt的自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源自于对自己风格的拒不妥协,却又难以再超越。他用死否决了衰落的可能性,也用死解决了创造力与ambition之间的失衡。 2 V, z4 P. F5 _5 I; C - `; w3 U" _# y/ q关于Kurt换过多少个鼓手,大家通常从Aaron开始计算,到Dave是第六个。不过如果从Kurt开始组乐队开始计算,有记录的至少在9个以上。 1 H$ [( b, a* j b! K$ }& j/ _% U7 N2 a% Y. _ 最后给这位朋友提个建议:讨论问题最好心平气和一点,先问清楚对方的观点,再作评论不迟。另外,不要动不动就吐脏字,会骂人并不代表你摇滚。懂得批判,也尊重批判,才是真正的摇滚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1.2.2008 11:11: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ylan 于 21.2.2008 10:40 发表 , S+ ~! o$ M* O 3 v) d) j0 P. b3 ?# X0 d! v$ U3 h 9 f, w- f; B0 H, ` 不错的评论!补充一点:- k( e9 R5 P. N3 l0 L0 L 碎瓜的成功可以说是解构主义的成功,而其最终的解体,也正是解构主义最终的归宿。只有摧毁的力量,没有建构的才华,终究只是昙花一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碎瓜只能算二流中的翘楚,与Ni ...
; m9 \9 _( i" _- I! B! ?1 Z; \/ w ) |: W* o% q( k请允许我说,这个评论比较装那啥,非得自杀了才牛B?? 9 o1 z" c5 d! i2 L! C Gkurt如果玩到现在,你还会那他做参照物吗?你觉得yardbird解体是坏事吗?有必要建构吗?那3非掐起来不行 1 p3 R9 h _5 xkurt换过多少鼓手,你及到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9.7.2025 05:2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