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07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留学生适应港校生活不易 内地生需连闯三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1.9.2014 12:5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虽然港校对各地状元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但是由于语言、饮食、地域优势,且升学途径的多元化,广东学子赴港上学的势头并未减弱。在广州,执信中学、广东实验中学等名校,多是港校输出“大户”,每年都有数名学生赴港上学。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5名港校在读或毕业学生,其中有4名是广东学子,另一名则来自上海。通过他们讲述的求学经历、生活片段,可见在港就读的学生自由性、主动性更强。不过要想适应在香港的学习生活,需要学生积极主动连闯“三关”。

 学习关:考验学生主动性隐形压力大
  8月26日,香港科技大学[微博]生物专业准大四女生张芷瑜一直守在电脑旁,以一小时一次的频率刷新学校的选课系统。这一天,科大开放选课系统,供最后一学年学生自主选择新一学期专业课程。
  2011年,张芷瑜从执信中学毕业,顺利入读香港科技大学。选课时段由学校随机分配,芷瑜看着自己中意的课程被前面的同学“抢”走,有些着急,“之前已经计划好了,但现在都打乱了,只能不断刷新网络调整自己的选课。”
  芷瑜告诉记者,她着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由于学校都以学分计算,最少要修满120个学分。如果没有赶上此轮的选课,明年春季就要多上一些课程甚至延迟毕业。所幸,她并未错过此轮选课,只是结果和预期完全不同。
  除了自由选课之外,在香港上大学与在内地不同,学校并不分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课程,除了与本专业的学生一起上课外,还会与其他专业学生一起上课。课堂上教师极少点名,也不会有人督促学生自习。在一些学校,学生若对自己选的课不满意,甚至可以退掉。
  看似轻松的节奏背后也有隐形压力,阅读、论文作业、小组活动。课堂上讲究合作,课后也需花功夫。2012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微博]的广东学子小陆,曾在给自己好友的电邮中写道,“香港高校的老师非常严谨,喜欢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喜欢说‘带着批判的思维看问题’,不喜欢学生弄虚作假”。
12#
 楼主| 发表于 11.9.2014 12:53:54 | 只看该作者
  高校奖学金大盘点
  ●香港大学
  除了入学奖学金外,港大还设有多种不同类别的奖学金、奖项供所有在校本科生申请,以奖励在学术、体育或社会服务等方面有出色表现的同学。
  ●香港科技大学
  港科大每年都设有少量内地招生助学金,扶助家中经济有特殊困难的同学。
  ●香港城市大学
  入门奖学金除外,还有全国奥赛、国际竞赛获奖者奖学金和冼为坚少数民族奖学金。
  ●香港理工大学[微博]
  理工大学的入学奖学金最高每年11万港元,此外学校还为在学期间考取优秀成绩的学生设立奖学金,金额为每年5万港元,另有其他1000多项不同种类的奖学金。
  ●香港浸会大学
  浸会大学的入学奖学金有三个不同等级,包括四年全额奖学金,二等奖学金每年5万港元,三等奖学金免首年宿费。
  ●香港教育学院
  该校有校友纪念奖学金颁予在领导和服务,及创新教学有杰出表现的学生,金额为每人1万港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11.9.2014 12:53:37 | 只看该作者
  家长学生看过来
  赴港求学每年花费 至少15万港元
  香港的大学学费每年10万-13万港元。住宿费方面,一般为9000港元/年,通常第一年学校会提供宿舍,以后学生可自行到外租房居住。通常在食堂吃比较便宜,如果按在食堂吃饭来算,每天开支约60港元,一个月花费为1800港元。如果自己动手做菜花费更少,一般学校舍堂每层楼都配备厨房。依据专业不同,书本费从几百港元到上千港元不等。另外,交通费、购物、同学聚会、短途旅行等费用每月按1000-2000港元计算。每个赴港求学的学生每年花费在15万-18万港元,在港念书4年,需要60万-70万港元。不过,对于获得全额奖学金的内地学生来说,(四年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基本能够抵消这一项支出。
  此外,政府和学校还提供各种各样的奖学金,内地学生同样可申请。当然,学生也可通过勤工俭学赚取部分费用,如在学校不同部门申请做助理,一般每月会有1000-1500港元补助,如果可以做家教,一般能达到200港元/小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11.9.2014 12:53:30 | 只看该作者
  同题对话
  为什么选择去香港上学?
  张启晋:原因很简单,喜欢香港,离家近、会粤语、也不会出现不适应。目前我初步打算在香港考律师执业证,再去英国念硕士。
  怎样看待内地生融合问题?
  张启晋:说粤语会让人有亲近感,但语言不全是重点,关键还是要看你是否传递出一个信息,本地生其实也愿意和内地生交朋友。如果你主动与人交往,对方当然也愿意和你交流。不过我也理解,毕竟成长环境等都不一样,两个圈子也会各有独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11.9.2014 12:53:19 | 只看该作者
  人物档案
  张启晋
  2012年,张启晋毕业于广东实验中学,当年他共收到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内等9所国际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去美国与赴港上学之间,张启晋选择了入读香港大学。现为香港大学政治与法律专业大三学生。
  放下游客心态了解香港
  张启晋的这个暑假很充实,经过面试、比英语、看成绩等层层竞聘,他获取了与港大另外16名学生赴缅甸支教的机会。6月初出发,8月初他回到广州,稍做休整后,又返回香港,参与组织学校迎新营活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坦言当年自己也是从迎新营开始了解香港、认识朋友,所以希望能帮到新来的学生。
  张启晋说,针对内地学生的迎新营要早于本地学生,初到香港,他接连参加了政治系、法学院、社会科学院三个迎新营。“现在我在香港经常往来的一帮朋友,都是在迎新营认识的。”张启晋介绍,一般的迎新营活动都会持续几天,学生们吃住玩在一起。他参加的第一个迎新营时间为3天2晚,白天新生们由学姐学长组织游香港、分小组派任务,到了晚上大家一起玩游戏、跳舞、办迎新晚会,很快就熟悉起来。“内地生来香港上学,一定不要错过迎新活动。”
  “当你深入了解香港之后,就不会再是游客心态。”张启晋说,以游客身份看到的是香港光鲜亮丽、购物天堂的一面。当他来到香港上学后,心态开始发生变化。张启晋说,来了之后,才认识到香港中层、底层的生存压力非常大。“我身边有个例子,朋友父亲是一间茶餐厅老板,一家人也只能蜗居在空间不大的房子里。本地人如果想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可能要一千多万港元,所以大部分本地学生毕业就直接出来工作了。”
  这些看似与学业无关,却从侧面验证他与这个城市的融入。对于张启晋来说,竞聘学校去缅甸支教项目名额、参与策划组织迎新营等,都是他适应并融入香港社会的一部分。“在香港有很多机会锻炼自己,只要你愿意参与这些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1.9.2014 12:53:13 | 只看该作者
  同题对话
  为什么选择去香港上学?
  郑妍:首先比较喜欢香港的城市氛围,来香港可以用“进可攻、退可守”形容吧。如果想继续深造或留下工作都不错;如果不喜欢,毕业之后可以回上海。现在我任职于一家地产发展商,对现状挺满意的,近一两年应该不会想回去。
  怎样看待内地生融合问题?
  郑妍:可能在第一次说粤语的时候,别人听不懂,第二次、第三次尝试后别人还是说听不懂时,也许有人就放弃了。这样最后放弃的就是自己的交际圈,学习、生活全部在普通话的世界,内地生自己不能把自己封住了,虽然会英语也行得通,但来香港就是要体验它多元的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1.9.2014 12:53:05 | 只看该作者
  融入香港生活,自己努力占八成
  初来香港,学粤语是头等大事。大多数内地生选择与内地生同住,但郑妍主动申请混住房间,和一名本地生成为舍友,并向对方学习粤语。“室友人很好,她会让我跟她说粤语,她用普通话回我。”
  不仅如此,为了能尽快适应香港生活,郑妍利用自己会乐器的专长,加入学校的管弦乐团,成为常务秘书,这让她接触到更多本地生。“乐团开会等,我需要通知大家,不会粤语行不通。”
  “融入香港生活,自己努力占八成,外界因素两成。”在课堂上做小组讨论,郑妍会主动选择与本地生一个小组;课堂之外,她积极参与舍堂活动,和本地学生一起去做义工。入学两个月后,这位上海姑娘基本能听懂八成粤语,到了年底她基本能说,“在陌生的环境中,你不能被动等着别人用普通话问候你。” 郑妍的积极让她收获很多本地生朋友,一起玩、一起吃饭甚至一起去澳门、东南亚等地旅游。
  采访中,郑妍称她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来到香港,就应该主动融入进来,享受这个国际化、多元化的城市,否则再多的资源也是浪费。为何不去清华或北大?她又笑称,这和自己选择的专业也有关系,当时专业共有28人,其中只有两名内地生。
  “有些内地生觉得香港人不好接触,其实不会。”郑妍说,如果你主动一些,他们都很乐意交流。她建议初到香港的内地生,不要沉浸在过去的高中同学情谊上,心态一定要好,“课外可以尝试了解香港的义工文化,这会有助于解香港这个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1.9.2014 12:52:56 | 只看该作者
 人物档案
  郑妍
  2009年,有机会获得校长推荐就读北大、清华、复旦、港大等学校的她,在和家人商量之后,选择赴港上学。高考成绩出来,郑妍成为当年的文科状元,总分582分(总分630分),就读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国际商业与环球管理专业,并获得港大三年全额奖学金(港大当时还有委培制度,需在国内委培一年),学费生活费每年14万港元。2013年毕业后留港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1.9.2014 12:52:48 | 只看该作者
  新快报讯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关于舍堂,香港高校与内地也有很多不同,学校不会给你安排住哪,一般需要自己申请。在港大,学校提供男生舍堂、女生舍堂、混住(男女分层住)三种,内地生可选择与内地生同住或与国际生、本地生同住等不同类型房间。
  内地生赴港上学,如何适应成关注焦点。在此问题上,广东学子有着天然优势,不过记者采访的多位内地学生表示,融入香港生活,更多要靠自己。省实学子张启晋认为:“说粤语会让人有亲近感,但语言不是重点,关键是传递出愿意与人交往的信息”。上海女孩郑妍更直接:“在新环境中,不要等着陌生人主动说普通话跟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1.9.2014 12:52:40 | 只看该作者
 生活关:调整作息时间融入舍堂文化
  除了语言上的差异,内地生赴港上学,生活习惯差异也被广泛关注。舍堂即学校提供的“宿舍”,香港高校舍堂是学生课余生活的一个小小缩影。不同的舍堂有不同的文化,甚至每层楼都不同,其中包涵体育信息小组、文化信息小组等,还会有自己的文化节。舍堂会定期举办活动、晚宴等,如果一名内地生因不喜欢此类活动而不参加,久而久之或被边缘化。
  2009年上海文科状元、已从港大毕业留港工作的郑妍为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当时她所住的舍堂要开会,楼主(负责一层楼日常事务等)让大家选一个都有空的时间,结果商量的结果是定在晚上12时。“开会一般持续两个小时,在内地很多人这个点都要睡觉了。”
  不仅如此,在生活习惯上,本地学生与内地学生也有很大不同。郑妍以喝早茶为例,在内地,年轻人多在八九点出门,而本地学生可能会在凌晨3点出门喝早茶,5点回舍堂,再睡到12点,下午上课。“偶尔一次还可以,如果经常这样,内地生无法适应这样的作息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12.2024 08:0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