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楼主: 戒烟如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留德爱心会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2.7.2006 01:44:00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span style='color:green'><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b>希望自己像根火柴,点燃千千万万人的爱心 </b></span></span></span><br />  <br /><br /><br /><br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山区,全县人口90万,除汉族外,还有彝、苗、白、仡佬、蒙古、布依、满等少数民族。猫场镇位于大方县西部,距县城51公里,路况很差。全镇总人口3.2万多人,其中苗、彝等少数民族占2/3。狗吊岩村位于猫场镇西端,属于喀斯特地貌,没有成片的耕地。全村供电无法保证。 <br /><br />  徐本禹回到了狗吊岩村,向村长报到,与他一起报到的还有7名志愿者。来到这里以后,那7位同学都说,这里生活条件比他们想象中的要艰苦。这里是一个信息封闭的孤岛,不通公路、不通电话,物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晚上只能点油灯照明,寄一封信也要在周末跑上18公里崎岖的山路……晚上,满身乱爬的跳蚤几乎让他们无法入睡,浑身被咬得都是包。在这里,他们吃的是玉米面、土豆和酸汤,村长怕这些大学生吃不消,就特地买了100多公斤米。志愿者后来享受的是土豆、茄子、西红柿汤和火腿肠做成的饭菜,这已经是最高级的待遇了。但是,他们最后还是由于水土不服病倒了,其中有两个人病得很厉害。 <br /><br />  一个又一个志愿者离开了。8月1日这天,最后一个同来的志愿者也坐上了返回武汉的长途车,车窗内外,去送行的徐本禹同他无语对视。“如果感觉真的坚持不下去,就回学校吧,要不,你在这里自己开伙做饭也行,你这样也坚持不下去的。”同学的一番话让他对自己有些担心。 <br /><br />  后来,徐本禹和村长一家吃住在一起。原来徐本禹是不吃辣椒的,可是来到这里以后,每天都要吃辣椒,让他不太适应。而且这里的卫生条件很差,苍蝇到处乱飞,在吃饭的时候经常发现苍蝇在里面。“当地情况就是这样,刚开始很恶心。我对自己说,就当没看见罢了。饿的时候,一顿可以吃三碗玉米饭。只有吃饱了,身体才有保障,才能在这里支教下去。” <br /><br />  徐本禹住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房间里很少见到阳光,这个小空间成了他学习的乐园——一张比较大的桌子上摆满了书籍,地上摆放着生活用品和好心人捐的物品,原本狭小的房间变得更加狭小。 <br /><br />  徐本禹在这里一周要上6天课,每天上课时间达8个小时。他自己负责五年级1个班,除了教语文、数学外,还要教英语、体育、音乐等。由于信息闭塞,学生不了解外面的任何东西。学生写一篇200多字的文章有20多个错别字是很正常的现象。“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问全班40名学生中有多少人听说过雷锋的名字,结果只有4个人知道;全班没有一个人听说过焦裕禄;只有一个学生听说过孔繁森,我心中有一种钻心的痛,我不知道这些孩子应该从什么地方教起。” <br /><br />  2003年12月7日,下了一夜的雨,崎岖不平的小路变得更加泥泞。12月8日,当徐本禹走进教室的时候,发现有5名学生没有来上课,其他学生反映说因为天气太冷,路不好走,来到半路又回去了。当天上午,徐本禹没有上课,来到了没有上学的黄绍超家,当黄绍超看到徐本禹就哭了。徐本禹劝黄绍超上学,说不会批评他。但怎么说黄绍超就是不去,劝了他一个多小时,结果还是无济于事。在家玩的还有黄绍超的弟弟,这个孩子已经半个月没有去上学了。后来徐本禹得知黄绍超的爸妈都外出务工了,家中只有爷爷奶奶,老人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像这样的家庭在这里还有很多。这样一来督促学生学习的任务全部落在了教师的身上。 <br /><br />  第二天,在徐本禹来到教室之前,黄绍超已经早早地坐在了教室里。徐本禹没有像往常那样批评他,也没有提前一天的事儿。徐本禹把他叫进了办公室,一改以前严厉的做法,送给他两个本子,平和地说:“以后要好好学习,不要再迟到、旷课了!” <br /><br />  从此以后,黄绍超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再也没有旷过课。 <br /><br />  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慢慢地,“孩子们可以听懂普通话了,与人交流也不害羞了。”为民小学的创办者吴道江说。徐本禹的到来,为狗吊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因为徐本禹,学校的学生也增多了。现在学生从140人上升到了250人左右。 <br /><br />  2003年3月,徐本禹被列入“贵州省扶贫接力计划”,成为“体制内”的志愿者,每月可领取500元生活补助。2004年暑假期间,徐本禹回到武汉向社会募捐,总共募集到了几千册图书和4集装箱衣服。 <br />

big_logo2.gif (57.52 KB, 下载次数: 7)

big_logo2.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2.7.2006 01:44:55 | 只看该作者
2004年4月,徐本禹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作了一场报告。谁也没料到,他在台上讲的第一句话是:“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坚持不住了……”本以为会听到激昂的豪言壮语的学生们惊呆了,沉默了。许多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br /><br />  报告会后,他又返回了狗吊岩村,依然每天沿着那崎岖的山路,去给孩子们上课。 <br /><br />  徐本禹在狗吊岩的岩洞小学支教半年后,学校从山洞搬下来,修建了新的校舍,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2004年春天,大方县大水乡党委书记沈义勇邀请徐本禹去作报告。 <br /><br />  在开往大水乡的车上,沈义勇和徐本禹聊了很多,希望徐本禹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及华中农大的优势,为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解决该地区的基础教育问题。沈义勇觉得他的专业和所在学校对当地的发展“有招可施”。他还告诉徐本禹,希望他能到大水乡支教。 <br /><br />  “农村孩子读不起书的原因是经济落后。”沈义勇对记者说,“所以,我就请徐本禹到大水乡来,想利用他自身的资源为大水乡的发展带来机遇。” <br /><br />  这次谈话后,徐本禹的想法开始改变,希望从单纯的支教行为变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才能在支教的同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一点事情,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和价值。大水乡大石小学的办学条件更差,学生更需要帮助,因此我决定忍痛割爱,离开狗吊岩,到更需要帮助的地方去!” <br /><br />  贵州大方县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乡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占80%左右的民族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用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满目的奇山秀岭,同时也带来了贫瘠的土地和极为不便的交通。直到2004年5月这里才通电,村民们辛勤劳作一年,菲薄的收获还不够吃半年的口粮,他们只好去当地的小煤窑背煤,当起了最廉价的运输工具。很多学生因为交不起每年140元的学杂费而辍学。 <br /><br />  大石小学的校舍是一座有几十年历史的两层木楼,上面一层摇摇欲坠,其中一间是四年级教室,另一间门口挂着牌子:危险,不要靠近。教师们的办公室得低着头才能进去,掉了一扇门的木柜上贴着早已褪色的对联。在这海拔1600米的高原,冬天的风会像刀子一样穿透木板间拳头大的缝隙,割在孩子们和教师们的脸上。 <br /><br />  另一间教室用建筑工地常见的那种有红白相间条纹的塑料布搭起来,木板搭就的课桌和凳子随时可能倾覆,但孩子们似乎早就习以为常,趴在“课桌”上,眼神那么专注。 <br /><br />  这一切深深震撼着徐本禹。他给华中农大团委书记写了三封信,谈了自己的想法。 <br /><br />  

big_logo2.gif (57.52 KB, 下载次数: 4)

big_logo2.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2.7.2006 01:45:29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color:green'><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b>2004年夏天,无数的人因为徐本禹而感动,因为感动而行动</b></span></span> <br /><br />  <br /><br /><br />这三封信引起学校的极大关注。学校党委书记李忠云教授说:“要去人看看,要支持徐本禹,可以给点钱把小学的校舍修一修。作为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应该为西部基础教育做点事,这是大学的社会责任。” <br /><br />  2004年6月26日,华中农大的教授彭光芒和一位教师来到了贵州省大方县。他们看望了徐本禹,考察了猫场镇狗吊岩小学和大水乡大石村小学,深受震动。大方县委、团县委负责人表示,尊重徐本禹的意愿,不管他在大方县哪儿支教,都坚决支持。就在华中农大两位教师在大方县的山路上颠簸的时候,他们接到了华中农大校长张端品教授打来的电话。张端品说:“学校决定捐助8万元帮助徐本禹,用来为当地小学修建新校舍。” <br /><br />  让两位大学教师深受震动的不仅是大石村的贫穷,还有当地老百姓同贫穷的顽强搏斗和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渴望。他们在给学校党委提交的考察报告中写道:“大石村民风淳朴,有尊师重教传统。村办小学年久失修,摇摇欲坠,教室间用竹篱隔断,透光透风。屋顶大面积破漏,用塑料布和硬纸板遮雨。地板早已磨得凹凸不平,四处开裂,嘎吱作响,走在上面令人提心吊胆。教室里光线昏暗,课桌残缺不全,不少学生用破木板搭在两端的课桌上,挤在一起上课。黑板小而破旧。在这样的教室里,孩子们学习认真专注,书声琅琅,响彻山野,闻者无不动容。” <br /><br />  2004年7月11日是华中农业大学暑假的第一天。从贵州归来的一位教师把在大方县拍的照片选出100幅,配上简要文字,以《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为题发到了网上。接下来的事情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仅仅几个小时的工夫,存放照片的服务器就因为访问量过大而发生堵塞,跟帖的数量急剧增加,不少热心的网友更是将这篇帖子整理后发到了国内外各大论坛。从发出帖子的7月11日到7月20日短短9天,这篇帖子在各个网站点击总数就超过了百万!很多网友是流着眼泪读完这篇帖子的。他们在跟帖中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感动”。 <br /><br />  紧接着,从祖国内地到港澳台,从亚洲到欧洲,从北美到澳洲,要求捐款捐物的电子邮件雪片似飞来。成千上万的网友在邮件中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愿:因为徐本禹的故事而感动,因为感动而行动。 <br /><br />  华中农大一批教师和学生放弃休假,自发组织起来办理网友的捐款事宜,学校也破例为这个名为“华农贵州支教基金”的义工小组开设了一个专用账户,由学校、媒体和专家教授共同进行监督管理。点对点的资助学生工作也随即展开,大石小学176名贫困学生很快全部得到资助。7月6日,中共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对此事作出批示,省、地、县教育主管部门研究解决大石小学的校舍问题。到记者采访时,大石小学已更名为“华农大石希望小学”,完成37万元建校资金的筹集,新校舍已经动工修建。 <br /><br />  目前已有13个国家的热心人士通过网络了解到徐本禹的支教事迹,并要求资助大石小学的贫困学生。美籍华人陈旭昭女士还在美国进行募捐,为大石小学的学生资助2000美元。54岁的王昌茹一直在关注徐本禹的事迹,2004年7月初她从武汉赶到了大方县,“我是冲着徐本禹来的,徐本禹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她决定与徐本禹一起支教。 <br /><br />  据大水乡政府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共有36名志愿者在大水乡支教或考察,受捐赠的小学生达188人。

big_logo2.gif (57.52 KB, 下载次数: 9)

big_logo2.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02:09:32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color:red'><span style='font-size:21pt;line-height:100%'><b>丛飞大哥,一路好走</b></span></span><br /><br /><br /><br />   “好人一生平安”这句话在我来看是对一个心地善良、热心助人的最大褒奖了,可是世事无常,经常出现在人们眼里的让人心碎的画面,就是一个个好人离我们而去,让人唏嘘不止。丛飞走了,本来正在和朋友们看报开玩笑的我一下子寂静了下来,我的心痛了。今年的2月份,他还站在“感动中国”的颁奖台上,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亿万观众感动的泪水,短短两个多月之后,病魔就夺去了他的生命,老天真是没长眼睛啊,为何不能把他留给世人,让我们也多关爱关爱他呢,斯人已去,空留余恨啊。<br /><br />   听说丛飞是从05年广东的媒体的报道开始的,一个热心救助失学儿童的人被病魔击倒,并可能无法继续帮助孩子的人吸引了我,我开始关注他,关注那些面临失学的孩子们。在帮助孩子们的过程中我感到了快乐,我理解了丛飞,原来这世界上最快乐的事真的是不求回报的帮助别人。和同学时还说下次如果到深圳一定要去医院探望一下丛飞,表示一下自己的敬意,如今这已经成了一个永久的梦了。<br /><br />   报纸上说,“丛飞带着对亲人和孩子们未了的心愿离开了,留下一双眼睛注视这个美丽世界”,我要说,他不只留下了一对眼角膜给这个世界,还留下了我们,我们这些受他感染而行动起来的志愿者,他的精神必将感动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群体,共同描绘一个美丽的世界。<br /><br /><br />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br /><br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包含敬意的喝彩。<br /><br /><br />丛飞在2006“感动中国”的致词<br />——我现在已经身患癌症,也许将远离我至爱的舞台,但我还是把我心中最美好的歌献给关爱我的朋友们,愿我的歌声给你深深的祝福和最美好的祝愿。<br /><br /><br /><br /><br />丛飞走了,但他的精神会永在,也定会感染更多的人们,一起用行动谱写美丽世界。。。

U1043P1T1D9058783F21DT20060209204110.jpg (16.95 KB, 下载次数: 6)

U1043P1T1D9058783F21DT200602092041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02:14:14 | 只看该作者
转贴 <br /><br />感动中国·2005年年度人物之 <span style='color:red'><span style='font-size:21pt;line-height:100%'><b>爱心大使   丛飞</b></span></span><br /><br /><br /> 丛林一凤起,彩羽亮金辉。已送人间暖,何辞玉帝摧。翱翔俯尘世,惆怅对寒微。万姓仰灵异,神州泪雨飞。 <br />  你是一个无私的人,你伟大而平凡的壮举永远为我们铭记!你是一只领头的羊,你伟大而平凡的壮举望有更多仿效者!你是一座时代丰碑,你伟大而平凡的壮举是中国青年骄傲一个平凡的人一颗伟大的心灵一些看似平常却又高尚的行为一腔的仁爱一生的奉献一世的英名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上帝丛飞天堂的大门向您敞开您是人间的英雄您是天堂的贵宾您的光辉永远闪耀您的精神一定会有后人继承.<br />  4月21日20日20时40分,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37岁的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得到丛飞走了的消息,很是悲伤,特做此来纪念。<br />  作为一名著名歌手,丛飞商业演出频繁,本应该生活富裕。但他10年来倾其所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br />  从1994年起,丛飞开始用演出费资助了深圳、贵州、湖南、山东、云南、四川等地140多名家境困难的大中小学生及残疾人。据统计,到过世前,丛飞捐献了各种钱物总计近300万元,183个孩子得到他的资助得以继续学业。 病重期间与妻子在一起生前无私救助183个贫困儿童,2005年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丛飞,因患晚期胃癌致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昨晚8时40分病逝,年仅37岁。据悉,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9时35分,深圳眼科专家取走了丛飞的眼角膜,他说,这将使三个人受益。丛飞生前系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1989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鲍延义,后来,他又被著名歌唱家郭颂收为关门弟子,形成了自己独有演出风格,被郭颂称为“中国最美丽的男高音”。

422242928.gif (42.59 KB, 下载次数: 14)

422242928.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楼主| 发表于 23.7.2006 02:17:01 | 只看该作者
<br /><br /><br /><br />丛飞简历.丛飞原名张崇,196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的农村。初二辍学,后考入沈阳音乐学院,1992年毕业,到广州闯荡,1994年到深圳。1994年8月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截至目前,他已经资助了178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2005年4月12日,媒体首次披露丛飞捐助事迹,引起社会各界关注。5月12日,丛飞被确诊患有胃癌,次日发现癌细胞扩散。2006年2月,他在《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评选》中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6年4月20日,因病在深圳去世。《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评选》对丛飞的颁奖词: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br /><br /><br /><br /><br />下图是与妻子邢丹最后的纪念

422159089.jpg (28.72 KB, 下载次数: 6)

42215908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3.7.2006 23:0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4.7.2006 01:30:31 | 只看该作者
很早听宋祖英的这首<span style='color:red'><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b>《长大后,我就成了你》</b></span></span>很好听,歌中讲颂的是老师,很高尚的职业。自己也曾经梦想过 , 有一天去山里教书 ,哪怕是几个月或者一年两年 。<br /><br />在这里向在山区执教的众多的青年志愿者们敬礼 , 并把这首歌送给你们 ,青春的路上 <br /><br />你们永远不会独行 。<br /><br /><span style='color:red'><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b>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 &#33;&#33;</b></span></span><br /><br />歌词:<br /><br /><br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br />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br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br />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br /><br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br />才知道那间教室<br />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br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br />才知道那块黑板<br />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br /><br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br />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br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br />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br /><br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br />才知道那支粉笔<br />画出的是彩虹落下的是泪滴<br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br />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br />奉献的是自己<br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br />我就成了你<br />

big_logo2.gif (57.52 KB, 下载次数: 5)

big_logo2.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4.7.2006 22:42:46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color:red'><span style='font-size:21pt;line-height:100%'><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b>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  徐本禹教书的环境 <br /><br />猫场镇位于大方县西部,距县城51公里,公路路况很差。全镇总人口32000多人,其中苗、彝等少数民族占三分之二;耕地面积17000多亩,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柑桔、花生等。去年上报全镇农业总产值4000多万元,实际仅2000余万元;上报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实际仅600余元。</b></span></span></span>

beelink_world_xby_tmc_02.jpg (25.93 KB, 下载次数: 7)

beelink_world_xby_tmc_0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4.7.2006 22:43:42 | 只看该作者
猫场镇生存状态(1)

xubenyu_1.jpg (125.64 KB, 下载次数: 6)

xubenyu_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5.10.2024 22:1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