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susan-and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非要信基督教?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5.3.2007 16:08:0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你的这两个前提,我已经发表过我的看法。这里,我们根本不需要讨论你所说的两个前提,也可以问答你的问题。<br /><br />1)从文字上来说,“免得有人自夸”这个副句就说明,强调“不是出于行为”是为了“免得有人自夸”,而不是不需要“行为”。<br /><br />2)从保罗的其他书信可以看出,保罗反复强调的是:律法的行为,也就是当时犹太人拘泥的表面形式上与律法的符合,不能使人称义。需要的是内外一致。自然,他把信提到首位。这也是正确的。但同时,他也说了,如果一个人出于自心的顺服神的意愿,尽管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神的名字,同样可以在神的面前称义。所以,这“信”不在名义上,而在所信是否符合耶稣的教导,是否真正的从心中信。<br /><br />当然,从基督教的角度来看,入教就是走了第一步。入教也才证明你“信”。这点正确与否,我这里就不讨论了。<br /><br />3)说“没有行为的信是死的”,“人 称 义 是 因 着 行 为 , <b>不 是 单 因 着 信</b> ”,这并不是否定信,而是强调“信”与“行”的一致。孤立的“信”是无用的。孤立的“行”更是没有的。<br /><br />这样看,二者的话就没有矛盾。<br /><br />至于你说“神”看内心,那也没错。但是,你凭心而论,内心的“信”如果反映在行为上是恶行,那还是你所信的信吗?你也是人。你如何知道你“信”了?“信”对了?何况,我已经提到过,耶稣说的最终审判也是看人的行为的。所以,不要把“信”孤立起来。不然,你信了魔鬼还不自觉。你必须用心中所信来衡量你的行,再回过来端正你的信。这样,圣灵才会起作用。而“谦卑”也是耶稣的教导。如果你因为行为上有进步而骄傲自夸,那就违背了你所信。你必须牢记耶稣的教导,不断巩固你的信。这就是保罗要告知以弗所人的。<br /><br />不知这样说你是否能接受。不过,我已经说过多次了,不求统一思想,也不为争个高低。你觉得对你有帮助,那我就没白费劲。<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5.3.2007 20:32:3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非字真让人难受<br /><br />儒家其实在神的问题上是不可知论者,“六和之外,存而不论”。夫子的本意是,神的问题太高深,我不去研究,我只关注人的问题,关注国计民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对于神灵,态度上是回避的,正所谓敬鬼神而远之。<br /><br />现在好,基督教根本不给你这个选择。要么黑要么白,要么受地狱永火要么向“上位者”奉献全部身心。这是逼人造反阿,看来毛主席还是对的,造反有理!<br /><br />但丁的神曲里,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等等基督前的先哲是在地狱的第一厅等待审判的。审判,可想而知。<br /><br />只能承认两个前提,只能用圣经来讨论圣经,真是仙福永享,寿于天齐。<br /><br />不要怪我不给面子,实在是看了上述讨论心里憋闷。游侠在这里的谈吐甚至有些低声下气,看来得寸进尺的并不只是世俗的小人。<br /><br />甚至有人说,如果你的观点不能超越尼采和萨特,你就没资格反基督。的确,等弥赛亚再次来临,当然,在座的各位早已经作古,这个世界再不复存在。审判,然后天堂地狱。这场游戏也就结束了。<br /><br />“众生皆羔羊,我是牧羊人”,多么祥和,多么美好。但是对于牧羊人来说,羊是什么,羊是来做什么的,有没有人想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5.3.2007 21:11:5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还在讨论么?<br />我发过一个贴,觉得是终极解释了。。可惜没人回。。。<br />Mensch, der nicht isst, verhungert sich selbst...<br />至理名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6.3.2007 10:54:55 | 只看该作者
<!--emo&--><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smile.gif' /><!--endemo-->  <br />我不在乎“低三下四”。有理不在言高。 <!--emo&--><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smile.gif' /><!--endemo--> <br /><br />二位,我的话不只是说给hutuhutu或者joseph的。如果没有别的人感兴趣,我早就不该再啰嗦了。<br /><br />我是在努力从基督教的圣经角度来解释耶稣的教理。既然基督徒们视圣经的文字为真理,那么,至少应该知道圣经到底是怎么说的。不能老是重复那几句似是而非的传教士的口头语。<br /><br />在我看来,大部分基督教徒们还是表面的,形式化的信。他们实际上还是把耶稣当偶像而已。名义上将耶稣高举在无上的地位,实际上并没有在心中接受耶稣的博爱精神。当初犹太人以行割礼,守旧约的律法为义的标志,如今的基督徒们以入基督教,守他们的名义上的信仰为义的标志。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完全违背了耶稣的言传身教。不仅如此,他们还以同样的言语去引诱(和威逼)其他善良的人入教。可惜的是,不少这样的人本心还是好的。<br /><br /><br />阿弥陀佛!<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6.3.2007 11:00:14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琴心剑胆+05.03.2007, 20:32 --><div class='quotetop'>QUOTE(琴心剑胆 @ 05.03.2007, 20:32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这个非字真让人难受<br /><br />儒家其实在神的问题上是不可知论者,“六和之外,存而不论”。夫子的本意是,神的问题太高深,我不去研究,我只关注人的问题,关注国计民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对于神灵,态度上是回避的,正所谓敬鬼神而远之。<br /><br />现在好,基督教根本不给你这个选择。要么黑要么白,要么受地狱永火要么向“上位者”奉献全部身心。这是逼人造反阿,看来毛主席还是对的,造反有理!<br /><br />但丁的神曲里,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等等基督前的先哲是在地狱的第一厅等待审判的。审判,可想而知。<br /><br />只能承认两个前提,只能用圣经来讨论圣经,真是仙福永享,寿于天齐。<br /><br />不要怪我不给面子,实在是看了上述讨论心里憋闷。游侠在这里的谈吐甚至有些低声下气,看来得寸进尺的并不只是世俗的小人。<br /><br />甚至有人说,如果你的观点不能超越尼采和萨特,你就没资格反基督。的确,等弥赛亚再次来临,当然,在座的各位早已经作古,这个世界再不复存在。审判,然后天堂地狱。这场游戏也就结束了。<br /><br />“众生皆羔羊,我是牧羊人”,多么祥和,多么美好。但是对于牧羊人来说,羊是什么,羊是来做什么的,有没有人想过!<br />[right][snapback]1268422[/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儒,释,道,以及其他民族的信仰,加上哲学家们的观点,都不是基督徒所愿意讨论的。如果有兴趣,也许可以换个板块。 <!--emo&--><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smile.gif' /><!--endem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6.3.2007 11:4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6.3.2007 23:26:27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是不原意在网络上讨论,我之所以在前面提出讨论的前提,就是因为信仰是不可证明的,信仰却是去做论证的基础。一个人以圣经为论据,一个人用佛经为论据,却各自信仰各自的,讨论不过看谁声音大谁占上风。<br />如果用一种信仰去评价另一种信仰,又常常被人认为排外。这个版上老有人说基督教容不下别的信仰,最近跑到佛教版去看,里面有一句话:佛祖根本就没给神留什么空间。很经典,很直接,也可以让人认为佛教一样的排外。其实信仰就是这样,人差别再大也可以一起生活,但不同的信仰却不可能同时在一个人思想里存在。<br /><br /><!--QuoteBegin-游侠+06.03.2007, 12:00 --><div class='quotetop'>QUOTE(游侠 @ 06.03.2007, 12:00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儒,释,道,以及其他民族的信仰,加上哲学家们的观点,都不是基督徒所愿意讨论的。如果有兴趣,也许可以换个板块。 <!--emo&--><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smile.gif' /><!--endemo--><br />[right][snapback]1268794[/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7.3.2007 00:49:1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也认同大部分基督教徒是表面上的信,也没有经历过神。人一定有信仰,但不一定知道自己信仰什么。有很多人以为自己信仰神,信佛,信道,信共产主义,甚至还有很多诸如和平、环保、素食、各种不成大气候的神鬼,其实大部分人信仰的是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用一种信仰来修正自己的判断。<br /><br />另外关于你对基督徒的看法。至今我都无法理解为什么你说基督徒没在心中接受耶稣的博爱,基督徒到底在什么地方违背了这个博爱。如果说你没有见过做得完美的基督徒,我完全可以理解,我知道自己根本不完美,也因这自己的肉体的软弱达不到完美,但主在带领我走成圣的路,逐步战胜我的缺陷。正是因为基督徒知道自己不可能完美,如果靠行为得救的话,根本进不了天国的门,所以才能理解这样的话:你们得救本乎恩,也因着信。这些道理不是光看圣经听讲道得来的,也是自己经历来的。不知道你是否想过这样的问题:如果人要靠行为上的完美才能得救,人的一生却不可能做得完美,那不是没有人得救了吗?圣灵在基督徒身上不是一定要把人便成圣人,好让人得救;而是让人不断的趋向于圣洁。<br />在以前的讨论中好像有觉得你说基督徒欠缺博爱是不能接受来自不同信仰的观点??希望是我理解错了,因为如果基督徒接受了比如说你的观点:一定要有行为才能得救,那就已经抛弃了自己的信仰,已经不叫基督徒了。圣经中却记载了一个没有也不可能有配得天国的行为的人得救,只因相信耶稣,那是与耶稣同钉十字架的一个强盗,耶稣却因着他的信心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br /><br />你最后几句话好像在说接受这个信仰就是一大悲哀??基督徒还本着好心做坏事了??<br />如果你是出于佛教徒的观点,认为基督徒是落入旁门不得觉悟的话,我也不说什么了,这不是我们一直讨论的主题。<br /><br /><!--QuoteBegin-游侠+06.03.2007, 11:54 --><div class='quotetop'>QUOTE(游侠 @ 06.03.2007, 11:54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emo&--><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smile.gif' /><!--endemo-->&nbsp; <br />我不在乎“低三下四”。有理不在言高。 <!--emo&--><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smile.gif' /><!--endemo--> <br /><br />二位,我的话不只是说给hutuhutu或者joseph的。如果没有别的人感兴趣,我早就不该再啰嗦了。<br /><br />我是在努力从基督教的圣经角度来解释耶稣的教理。既然基督徒们视圣经的文字为真理,那么,至少应该知道圣经到底是怎么说的。不能老是重复那几句似是而非的传教士的口头语。<br /><br />在我看来,大部分基督教徒们还是表面的,形式化的信。他们实际上还是把耶稣当偶像而已。名义上将耶稣高举在无上的地位,实际上并没有在心中接受耶稣的博爱精神。当初犹太人以行割礼,守旧约的律法为义的标志,如今的基督徒们以入基督教,守他们的名义上的信仰为义的标志。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完全违背了耶稣的言传身教。不仅如此,他们还以同样的言语去引诱(和威逼)其他善良的人入教。可惜的是,不少这样的人本心还是好的。<br />阿弥陀佛!<br />[right][snapback]1268786[/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7.3.2007 01:34:04 | 只看该作者
我想,信心和行为的统一我们是有共识的了。<br />我回的另一个帖子有提到一个与耶稣同钉十字架的人,取自经文路加福音23章39-43节。希伯来书9章27节说: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而耶稣在这个人临死前对他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这应该是新约里唯一被记载的明确得救的人,也是一个没有与得救相称的行为的人,因为他接受耶稣的时候,已经临死了。换句话说,行为并不是得救的必要条件,行为是检验信心的方法。我看到过很多临死才信主的见证文章,其中也有我所在教会的,我亲眼看见他们的境况,他们已经已经没有再为主做工的机会了;但是,面对死亡,他们没有恐惧,却是带着平安的微笑,那就是永生的确据,约翰福音17:3說:“认识你独一的真神,並且认识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这就是永生。”“认识”在原文的意思就是有好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知道名字。<br /><br />回应你对以弗所书所理解的:<br />弗 2:9  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br />其实本意是:人有好的行为也不能因此自夸,或者说:否则恐怕就有人因着好的行为而自夸了。“不是出于行为”是既定的事实,然后才有后面的,做个假设:如果不这样,有人就要自夸了。也许中文翻译里还有误解的可能,以为“免得有人自夸”是目的,我们看看其他语言的翻译。<br />nicht aus Werken, damit sich nicht jemand ruehme. (马丁路德版)<br />Not of works, lest any man should boast.(KJV)<br />not by works, so that no one can boast. (NIV)<br />not of works, that no man should glory. (ASV)<br />行ないによるのではありません. だれも 誇ることのないためです. <br />我能看懂的语言有限,也列不出很多。<br />对照其他的翻译,就可以明确:这句话前面部分是既定的事实,然后得出人不能因行为自夸的结果。<br /><br />你的看法呢?<br /><br /><br /><!--QuoteBegin-游侠+05.03.2007, 17:08 --><div class='quotetop'>QUOTE(游侠 @ 05.03.2007, 17:08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关于你的这两个前提,我已经发表过我的看法。这里,我们根本不需要讨论你所说的两个前提,也可以问答你的问题。<br /><br />1)从文字上来说,“免得有人自夸”这个副句就说明,强调“不是出于行为”是为了“免得有人自夸”,而不是不需要“行为”。<br /><br />2)从保罗的其他书信可以看出,保罗反复强调的是:律法的行为,也就是当时犹太人拘泥的表面形式上与律法的符合,不能使人称义。需要的是内外一致。自然,他把信提到首位。这也是正确的。但同时,他也说了,如果一个人出于自心的顺服神的意愿,尽管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神的名字,同样可以在神的面前称义。所以,这“信”不在名义上,而在所信是否符合耶稣的教导,是否真正的从心中信。<br /><br />当然,从基督教的角度来看,入教就是走了第一步。入教也才证明你“信”。这点正确与否,我这里就不讨论了。<br /><br />3)说“没有行为的信是死的”,“人 称 义 是 因 着 行 为 , <b>不 是 单 因 着 信</b> ”,这并不是否定信,而是强调“信”与“行”的一致。孤立的“信”是无用的。孤立的“行”更是没有的。<br /><br />这样看,二者的话就没有矛盾。<br /><br />至于你说“神”看内心,那也没错。但是,你凭心而论,内心的“信”如果反映在行为上是恶行,那还是你所信的信吗?你也是人。你如何知道你“信”了?“信”对了?何况,我已经提到过,耶稣说的最终审判也是看人的行为的。所以,不要把“信”孤立起来。不然,你信了魔鬼还不自觉。你必须用心中所信来衡量你的行,再回过来端正你的信。这样,圣灵才会起作用。而“谦卑”也是耶稣的教导。如果你因为行为上有进步而骄傲自夸,那就违背了你所信。你必须牢记耶稣的教导,不断巩固你的信。这就是保罗要告知以弗所人的。<br /><br />不知这样说你是否能接受。不过,我已经说过多次了,不求统一思想,也不为争个高低。你觉得对你有帮助,那我就没白费劲。<br />[right][snapback]1268222[/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7.3.2007 17:09:00 | 只看该作者
请原谅我没有时间详细作答。很多话我们也是没有必要反复说。我只就最后几点简单说说:<br /><br />- 那位罪人,得到了他应得的的惩罚。而最后关头,他也认识到了作恶应得惩罚,并且纠正另一个讥讽耶稣的人。这本身就是义行。当然也是信。而且他也不再会作恶。所以他必得救。不矛盾。这在其它宗教也是有的。<br /><br />- 面对死亡,没有恐惧,却是带着平安的微笑的人,各种信仰的都有。<br /><br />- 以我的语文水平,“A,免得B”。“A, damit nicht B&quot;。&quot;A, lest any B&quot;。都是说为了避免B, 所以A。 <!--emo&--><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smile.gif' /><!--endemo--><br />当然,我们不必如此咬文嚼字。我后面从其他侧面作了解释.<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0.1.2025 07:3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