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11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催人奋进的《论语》 高亢奋斗的人生 (连载3~5, 未完待续)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19.4.2007 08:09:05 | 只看该作者
催人奋进的《论语》 高亢奋斗的人生 (连载3~5, 未完待续)<br /><br /><br /><br /><br /><br /><br /><br />本帖内容由:中美商城 www.chinausmall.com 提供,传承国学 弘扬传统文化 大型系列专题, 中美商城 海外独家推出。<br /><br /><br />(三) <br /><br /><br /><br />《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br /><br />意思是:我十五岁时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三十岁时略有建树;四十岁时能明辨是非,不受迷惑;五十岁时已能掌握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能冷静思考而不冲动;七十岁时已能做到按照是非和道德标准而从容应对,言论和行动都不逾越规矩。 <br /><br />那么,这就说明孔子一生的自我总结是: <br /><br />第一、十五岁之前,无所用心; <br /><br />第二、三十岁之前,无所称道; <br /><br />第三、四十岁之前,不辨是非; <br /><br />第四、五十岁之前,不明事理; <br /><br />第五、六十岁之前,轻举妄动; <br /><br />第六、七十岁之前,一错再错。 <br /><br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那么,也就是说孔子最早也是在临终前两年,或者肯定是在临终前自我总结了一生。 <br /><br /><br /><br />本帖内容由:中美商城 www.chinausmall.com 提供,传承国学 弘扬传统文化 大型系列专题, 中美商城 海外独家推出。<br /><br /><br />《论语·泰伯》记载:曾子言曰: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从孔子一生的自我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他的伟大、他的平凡,他的智慧、他的愚蠢,他的成功、他的失败。 <br /><br />第一、作为教育家,孔子是伟大的。 <br /><br />孔子总结了前人的文化遗产并传授给学生,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得以弟??载:孔子用《诗》、《书》、《礼》、《乐》作教材教育弟子,就学的弟子大约在三千人,中能精通礼、乐、射、御、数、术这六种技艺的有七十二人。至于像颜浊邹那样的人,多方面受到孔子的教诲却没有正式入籍的弟子就更多了。 <br />孔子教育弟子有四个方面:学问、言行、忠恕、信义。为弟子订四条禁律:不揣测、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 <br /><br />他认为应当特别谨慎处理的是:斋戒、战争、疾病。 <br /><br />孔子很少谈到利,如果谈到,就与命运、仁德联系起来。他教育弟子的时候,不到人家真正遇到困难,烦闷发急的时候,不去启发开导他。他出一个道理,弟子不能触类旁通地推演出似的道理,他就不再重复讲述了。 <br /><br />作为一个平凡人,孔子是有成就、有迷茫,有冲动、有冷静,有得意、有失落,挫折、有思考,有总结、有提高。《论语?述而》记载:子曰:“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br /><br /><br /><br />本帖内容由:中美商城 www.chinausmall.com 提供,传承国学 弘扬传统文化 大型系列专题, 中美商城 海外独家推出。<br /><br /><br />第二、作为学者,孔子的一生是充满智慧的成功一生。在《史记·孔子世家》结尾,司马迁写道: <br /><br />太史公曰:《诗》有之(《诗》中有这样的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他)。 <br /><br />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到了鲁地,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辆、衣服、礼器,目睹了读书的学生们按时到孔子旧宅中演习礼仪的情景,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不愿离去(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br /><br />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显贵荣耀,可是一死什么也就没有了(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读书的人仍然崇他为宗师(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从天子王侯一直到全国谈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来做为判断衡的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br /><br />第三、作为政治家,孔子的一生是常常愚蠢的失败一生。 <br /><br />《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记载: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jiā〕(因为孔子对七十多个君主阐明王道,没有人任用他的,因此他西去考查了周王室,探讨史书和故事,以鲁国的次序做了《春秋》,上从鲁隐公开始,下至鲁哀公获得麒麟那时,精练了文字,除去了繁杂重复,用以制定义理法则,完善王道,通达人事)。 <br /><br /><br /><br />本帖内容由:中美商城 www.chinausmall.com 提供,传承国学 弘扬传统文化 大型系列专题, 中美商城 海外独家推出。<br /><br /><br />(四) <br /><br /><br /><br />那么,作为政治家的孔子为什么会失败呢? <br /><br />通常人们认为,孔子之所以“干七十余君,莫能用”,就是因为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不仅没有与时俱进、反倒是一心复辟、不合时宜、不符潮流。 <br /><br />因为春秋时期的“礼”,既有礼节、道德之义,也有秩序的含义。春秋无义战、人民多苦难,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这是社会的要求。所以,孔子当仁不让的“克己复礼”、“天下为公”。 <br /><br />《论语·公冶长》记载: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逸,让朋友间信任,让少年儿童得到关怀)。” <br /><br />这也正是人民的企盼! <br /><br />由此可见,孔子是个心怀天下、一心为民、发展创新的仁人,绝不是个复古倒退的保守派。否则,又怎么能有无视宗法制度的言论呢! <br /><br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论语·先进》)。 <br /><br /><br /><br />本帖内容由:中美商城 www.chinausmall.com 提供,传承国学 弘扬传统文化 大型系列专题, 中美商城 海外独家推出。<br /><br /><br />正是因为孔子是个心怀天下、一心为民、发展创新的仁人,绝不是个复古倒退的保守派,所以才可能有《论语·八佾》记载:仪封〔今河南兰考县境内〕人请见(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br /><br />从者见之(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出(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br /><br />有人之所以认定孔子“克己复礼”,是个复古倒退的保守派,就是因为《论语·八佾》记载: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礼仪制度)。” <br /><br />这实在是个天大的误会!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这话那是在孔子探究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仪制度,考察了殷代继承夏代对礼仪制度所作的增减之后所说的,是指以周朝的礼仪制度为依据改革礼仪,而不是说遵从周朝的社会制度。 <br /><br />否则,孔子就不会推崇管仲了。 <br /><br /><br /><br />本帖内容由:中美商城 www.chinausmall.com 提供,传承国学 弘扬传统文化 大型系列专题, 中美商城 海外独家推出。<br /><br /><br />原话是:“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将来即使经过百代,那增减的也是可以预知的,因为一种是重视文采,另一种是重视朴实。周代的礼仪制度是在参照了夏代和殷代的基础上制定的,多么丰富多采呀,我主张用周代的礼仪)” <br /><br />孔子“克己复礼”十分务实,他推崇的是管仲模式。《论语·宪问》记载: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他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br /><br />其实,孔子“干七十余君,莫能用”,就是因为他自以为是、锋芒毕露、气量狭小的性情缺陷和德才兼备、招摇过市、气势夺人的排场做派。 <br /><br /><br /><br />本帖内容由:中美商城 www.chinausmall.com 提供,传承国学 弘扬传统文化 大型系列专题, 中美商城 海外独家推出。<br /><br /><br />(五) <br /><br /><br /><br />孔子少年成名、心高气傲也是人之常情;他即为儒,尽管不循礼教,可传染上重面子讲排场的职业病也是在所难免。 <br /><br />对此,老子曾提醒和告诫过年轻的孔子。 <br /><br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鲁国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与孔子一起到周去。” <br /><br />鲁昭公就给了他一辆车子、两匹马,一名童仆,随他出发,到周去学礼,据说是见到了老子。告辞时,老子送他们说:“我听说富贵的人是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是用言辞送人。我不是富贵的人,只能窃用品德高尚人的名号,用言辞为您送行(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聪明深察的人常常受到死亡的威胁,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博学善辩识见广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为他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做子女的忘掉自己而心想父母,做臣下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 <br /><br />这就表明,实际上老子通过接触,已经观察到了年轻的孔子有着“好议人”和“发人之恶”的性情缺陷、有着好面子讲排场的职业病,故此临别时婉转提醒注意改正。 <br /><br />遗憾的是,孔子不仅并未引以为戒,而且任性挥洒,终于导致第一次大有前途的从政机会化为乌有。 <br /><br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发生了变乱,他来到齐国,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br /><br /><br /><br />本帖内容由:中美商城 www.chinausmall.com 提供,传承国学 弘扬传统文化 大型系列专题, 中美商城 海外独家推出。<br /><br /><br />景公听了后说:“对极了!假如国君不像个国君,臣子不像个臣子,父亲不像个父亲,儿子不像个儿子,即使有很多的粮食,我怎么能吃得着呢!” <br /><br />改日景公又向孔子请教为政的道理,孔子说:“政在节财(管理国家最重要的是节约开支,杜绝浪费)。” <br /><br />景公很高兴,打算把尼谿的田地封赏给孔子。晏婴劝阻说:儒者这种人,能说会道,是不能用法来约束他们的;他们高傲任性自以为是,不能任为下臣使用;他们重视丧事,竭尽哀情,为了葬隆重而不惜倾家荡产,不能让这种做法形成风气;他们四处游说乞求官禄,不能用他们来治理国家。自从那些圣贤相继下世以后,周王室也随之衰微下去,礼崩乐坏已有好化时间了。现在孔子讲究仪容服饰,详定繁琐的上朝下朝礼节,刻意于快步行走的规矩,这些繁文缛节,就是几代人也学习不完,毕生也搞不清楚。您如果想用这套东西来改变齐国的风俗,恐怕这不是引导老百姓的好办法(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 <br /><br />之后,齐景公虽然很有礼貌地接见孔子,可不再问起有关礼的问题了。 <br /><br />齐是那时东方的大国强国,孔子若是能在齐国施展政治才能,前程无限,可却由于性情缺陷和职业积习失去了这个机会。 <br /><br />对此,孔子不仅并没有接受教训,反倒积习不改、恶性膨胀、恣意妄为、愈演愈烈! <br /><br /><br /><br />本帖内容由:中美商城 www.chinausmall.com 提供,传承国学 弘扬传统文化 大型系列专题, 中美商城 海外独家推出。<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7.10.2024 09:3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