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352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宗本笃十六世发表致中国天主教徒信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7.2007 03:35:11 | 只看该作者
<br />教宗本笃十六世 <br />于二OO七年五月二十七日 <br />发表致中国天主教徒信 <br />(Nota Esplicativa) - (Versione Semplificata) <br /><br />藉着圣神降临瞻礼正式签署的《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br />、教友》这封信,教宗本笃十六世希望充分展示他对在中国的天主教会团体的厚爱与关<br />怀。毫无疑问,教宗是以伯多禄的继承人、普世教会牧者的身份来这样做的。 <br /><br />文中突出揭示了两大基本思想——一方面,是对在中国的公教团体的深厚感情;另一方<br />面,是对教会学领域中的伟大公教传统价值观的执着忠诚。为此,是对爱德、对真理的<br />执着。教宗谈到了梵二大公会议以及公教传统中主要的教会学方针。但同时,还充分考<br />虑到了中国地方教会生活的特殊方面,并在广阔的神学视野中为之定位。 <br /><br />A – 近五十年来的中国教会 <br /><br />近五十年来,中国公教团体经历了极其曲折的岁月,走过了艰难而痛苦的历程。不仅在<br />中国天主教会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还构成了其持续至今的特殊特征。 <br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天主教会团体遭遇了第一次迫害。许多外籍主教和传教士遭到<br />驱逐、几乎所有中国教会人士和各平信徒运动团体负责人均被捕入狱、圣堂遭到关闭、<br />教友被隔离起来。五十年代末,成立了国家宗教局和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等国家机构组织<br />。其宗旨是,领导和“控制”各种宗教活动。一九五八年,在未经教宗批准下,第一次<br />非法祝圣了两位主教。由此,开始了一系列严重伤害教会共融的行为。 <br /><br />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在全中国掀起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席卷了中国公教团体<br />。那些相对较为接受政府当局强加的新指示的主教、司铎和平信徒,也未能幸免。 <br /><br />八十年代,随着邓小平推行的开放政策,开启了一段宗教宽容的时期,出现了一些活动<br />和对话的可能。圣堂、修道院和修会会院重新开放;团体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了。从<br />中国教会团体传来的消息证实,殉道者们的鲜血再次成为孕育新基督信徒的种子——这<br />一团体的信德始终保持着生命力、绝大部分天主教友都作出了忠实于基督、忠实于教会<br />的英勇见证。教友的家庭,成了他们中间信仰传承的关键。但是,新的氛围也在公教团<br />体内部激起了不同的反响。 <br /><br />为此,教宗谈到了一些牧人们,“有些主教因不愿屈从对教会生活的不当控制,且为了<br />完全忠于天主教的道理和伯多禄的继承人,被迫秘密地接受了祝圣”, <br />以确保为自己的团体提供牧灵服务(第八号)。教宗明确指出,事实上,“秘密状态”<br />“并非属于教会生活的常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当迫切渴望维护自身信仰的完整性、<br />不接受国家机构干涉教会切身生活时,牧者和信友们才这样做”(同上)。 <br />其他主教们,则出于对教友利益的关心、并将目光放远到未来,“未经教宗授命而接受<br />了祝圣,事后提出要求和伯多禄继承人及其他主教们完全共融”(同上)。鉴于局势的<br />复杂性,加之推动重新恢复完全共融的强烈渴望,教宗授予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合法身<br />份的全部职权”。 <br /><br />在认真分析中国教会局势的同时,教宗本笃十六世深知这一团体倍受教友和牧人都卷入<br />的严重冲突状况的煎熬。但是,教宗突出强调指出,这种痛苦状况并非为教义问题上的<br />观点不同所致,而是“那些被贯以天主教会生活主要责任者的机构所扮演的重要角色”<br />(第七号)所导致的结果。根据这些机构所宣称的,其宗旨主要是落实独立自主自办教<br />会的原则。而这些,与天主教会的道理是不相容的。 <br />此类干涉,才使局势真正令人担忧。而且,主教和司铎们在履行各自的牧灵职责时都倍<br />受控制和约束。 <br /><br />九十年代,越来越多的各地主教及司铎不断要求圣座万民福音传播部和圣座国务院,对<br />如何处理中国教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作出明确的指示。许多人都在问,对政府和强加于<br />教会生活中的国家组织机构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也有人提出了与圣事密切相关的问题<br />,是否可以同那些未经教会批准而祝圣的主教共祭、或从上述主教祝圣的司铎手中领受<br />圣事等。而中国天主教团体中的某些部分,始终对数目越来越多的主教的非法祝圣感到<br />不知所措。 <br />此外,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的法规,以及国家要证明参加爱国会身份的要求,引发了新的<br />紧张状态和更多的疑问。 <br /><br />那些年里,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多次向中国的教会发表了文告、呼吁,邀请全<br />体天主教徒合一、修和。教宗的讲话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激发了信众对合一的渴望。但<br />是,很遗憾,与当局的紧张关系、公教团体内的紧张状况并未能缓解。 <br />就圣座而言,先后对各种问题作出了指示和回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出现的越<br />来越复杂的情况,迫切需要针对整个问题作出新的审视,从而对各种要求提供一个更加<br />明确的回答、使人们了解切实可靠的未来牧灵活动的指导。 <br /><br />B – 本函的完成过程 <br /><br />一个由中国问题专家、罗马教廷负责中国天主教会事务的神长们所组成的、十分精简的<br />专门委员会,全面地、细致地分析阐述了各种似乎最能突出反应近年来中国教会生活的<br />问题。当教宗本笃十六世决定于二OO七年一月十九日至二十 <br />日召集包括一些中国教会神长们参加的会议后,上面提到的委员会便开始着手筹备一份<br />文件,旨在推动就各种问题进行的广泛讨论、从与会者处收集实用的说明指教,从而为<br />中国的公教团体提出一些可能的神学-牧灵学指导。亲临最后一次会议的教宗,在作出<br />其他指示的同时,决定亲自致函中国的主教、司铎、度献身生活者和平信徒。 <br /><br />C – 本函的内容 <br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致函中国天主教徒时写道,“这封信无意涉及你们所熟知的复杂问题<br />的具体方面,旨在就中国教会生活和福传事业提出一些指导”。帮助中国天主教徒“发<br />现上主、导师——人类历史的‘锁钥、中心和终向’——耶稣基督对你们所要求的”(<br />第二号)。教宗强调了天主教教会学的一些基本原则,旨在对最重要的问题作出指引。<br />并充分认识到,这些原则的光照将帮助中国天主教会团体解决各种问题、为一些具体的<br />方面提供帮助。 <br />教宗在充分表达了对中国教友们在近五十年来所表现出的忠诚的巨大喜悦之际,重申他<br />们为福音所蒙受的苦难、所遭遇的迫害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向所有人发出了合一与修<br />和的强烈呼吁。在深知完全修和“不可能一天完成”的同时,教宗指出,“在和好的路<br />途上有许多‘信仰见证者’的榜样和祈祷在支持着你们。他们曾为了教会在中国的将来<br />奉献了他们的生命、受了苦难、作了宽恕”(第六号)。 <br />在此背景下,耶稣的话——“划到深处”(路5,4)再次显得十分有益。这句话,“邀<br />请我们感激过去、热衷现在、胸怀未来”。事实上,在中国如同世界各地一样,“教会<br />亦蒙召作基督的见证;憧憬未来、在宣讲福音中考虑到中华民族所要面对的新挑战”(<br />第三号)。教宗指出,“宣讲被钉死又复活了的基督也是可能的,只要你们忠于福音,<br />与伯多禄宗徒继承者和普世教会共融,就会知道将爱与合一的标志付之行动”(同上)<br />。 <br /><br />针对主教和司铎们向圣座征询的问题中那些最为紧迫的问题,教宗本笃十六世就有关政<br />府当局承认地下团体教会人士(参见第七号)作出了指示,并全面突出了中国主教的职<br />能问题(参见第八号),特别谈到了主教的任命(参见第九号)。此外,教宗为团体作<br />出的牧灵指导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首先,强调了在教会团体中的主教形象和使命——<br />“不可没有主教Nihil Sine Episcopo”。接着,就共同举行圣体圣事问题作出了指示<br />;邀请根据教会法典的规定成立教区机构。同时,教宗还对司铎的培育和家庭生活作出<br />了指示。<br /><br />关于公教团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教宗以十分平静、尊重的语气指出了梵二大公会<br />议也重申了的天主教会道理。教宗还充分表达了诚挚的祝愿,希望圣座与中国政府的对<br />话能够继续下去,从而就主教任命达成共识、通过尊重名副其实的宗教自由使天主教徒<br />们完全实践信仰生活、圣座与北京政府的关系能够实现正常化。 <br />最后,教宗宣布撤消过去和最近一段时间里,圣座授予中国教会的一切牧灵职权和指示<br />。中国教会局势的不断变化,以及通讯联络方面的极大便利(参见第十八号),使中国<br />天主教友们已经能够遵循教会法典的常规规范。一旦需要,可直接向圣座求助。总之,<br />上述撤消的职权和指示中所阐述的教会道理原则的应用全部按照本函的新指示处理(参<br />见第十八号)。 <br /><br />D – 本函的风格及目的 <br />教宗用那给人以精神启迪、又语重心长的牧灵口吻,向全体在中国的天主教会讲话。教<br />宗的目的,绝非制造与某个人或某个团体之间针锋相对的局面。即便针对某些关键问题<br />予以了突出的表达,教宗在极其明确地指出了神学原则的同时,仍然对特定的具体时间<br />背景、对所涉及的人给予以了极大的理解。教宗希望邀请教会更加深入地忠实于耶稣基<br />督;叮嘱全体中国天主教友牢记在他们国家具体的现实背景下做福传者的使命。教宗十<br />分尊重和敬重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古老历史及近代历史;在深知中国教会生活正常化要求<br />与政府当局展开坦诚、开放、建设性对话的同时,再次重申,愿意同中国当局展开对话<br />。教宗本笃十六世与他的前任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一样,都坚定不移地相信,<br />这一正常化将为世界和平作出无可比拟的巨大贡献。由此,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伟大<br />画卷创造一副不可替代的珍贵篇章。 <br /><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7.7.2007 01:05:07 | 只看该作者
发信人: rubato (深深的海洋), 信区: Christianity<br />标  题: 教宗本笃十六世致中国大陆天主教徒的牧函<br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7年07月01日13:43:05 星期天) , 站内信件<br /><br /><br />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教友<br /> <br /><br /> <br /><br /> <br />问候<br /> <br />一. 可敬的中国主教弟兄,亲爱的司铎、度献身生活者和教友们:「我们在祈祷时,常<br />为你们感谢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天主和父,因为我们听说:你们在基督耶稣内的信德,<br />和你们对众圣徒所有的爱德:这是为了那在天上给你们所存留的希望。……为此,自从<br />我们得到了报告那天起,就不断为你们祈祷,充满各样属神的智慧和见识,好使你们的<br />行动相称于主,事事叫他喜悦,在一切善功上结出果实,在认识天主上获得进展,全力<br />加强自己,赖他光荣的德能,含忍容受一切」(哥1,3-5;9-11)。<br /> <br />圣保禄宗徒的这段话,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伯多禄继承者及普世教会牧者对你们怀有的心<br />声。你们深知我心中多么牵挂你们,每天都在为你们祈祷;你们深知,在精神上将我们<br />联合在一起的共融关系是多么的密切。<br /> <br /><br />目的<br /> <br /><br /> <br />二. 因此,我很想向你们表达我对你们亲切的关怀。你们对主基督及教会所持的忠诚,<br />「有时需要付出痛苦的代价的忠诚」1,所带来的喜乐是丰厚的。因为基督赐给你们的恩<br />宠,不但是为相信他、也是为他受苦的(斐1,29)。尽管如此,在你们国家的教会生活<br />中的一些重要方面仍令我感到忧虑。<br />这封信无意涉及你们所熟知的复杂问题的具体方面,旨在就中国教会生活和福传事业提<br />出一些指导。从而帮助你们发现上主、导师──人类历史的「锁钥、中心和终向」2──<br />耶稣基督对你们所要求的。<br /> <br /><br /> <br /><br /> <br />第一部分<br /> <br /><br /> <br />教会现状──神学方面<br /> <br /><br />全球化、现代化、无神论<br /> <br /><br /> <br />三. 认真审视你们的民族因着智慧、哲学、科学、艺术成就的千年文明的光辉屹立于亚<br />洲民族之林,令我深感她正在迈向经济-社会进步这一意义深远的目标──特别是在近一<br />段时间里,并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br /> 我们可敬的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已经强调指出:「天主教会赞赏这惊人的冲劲和勇敢的<br />创新设计,愿意在推进和维护人权,人的价值,人的精神,人的超自然使命各方面,谨<br />慎地提供贡献。最令教会关心的是,为现代中国,也是最为重要的那些价值和目标。那<br />就是:社会正义,团结互助,和平,对全球化现象的明智处理」3。<br />人对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发展以及现代化的追求,夹杂着两个背道而驰的现象,它们同样<br />该以审慎积极的宗徒精神加以衡量。我们一方面看到人,尤其在青年身上,越来越关注<br />人性的精神及超自然的层面,因此对宗教发生兴趣,以基督宗教为最。另一方面,也呈<br />现出物质主义及享乐主义的倾向,此现象也正在中国发生,且逐渐地由大城市蔓延到全<br />国各地4。<br />在此背景下,你们蒙召传福音。我愿意以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坚决强调过的事来提醒<br />你们:新福传需要向现代人宣讲福音5。该意识到在「第一个千年十字架在欧洲扎根;第<br />二个千年抵达了美洲和非洲;第三个千年将在广阔及充满生机的亚洲收割信仰的庄稼<br />了」6。<br /> <br /><br /> <br />  「划到深处去!」(路5,4)这句话今天还在我们耳畔回响,邀请我们感激过去、<br />热衷现在、胸怀未来:「耶稣基督、昨天、今天、直到永远、常是一样」(希13,8)<br />7。在中国,教会亦蒙召作基督的见证;憧憬未来、在宣讲福音中考虑到中华民族所要面<br />对的新挑战。<br /> <br /><br /> <br />  天主的圣言,协助我们再次发现教会在世界历程中的奥妙与深刻的意义。在若望默<br />示录的主要神视中,「有一个羔羊打开有七个印封密的书卷而无人能把它展开的神视。<br />因为没有找着一位当得起展开那书卷和阅读它的,若望甚至大哭起来(默5,4)。此景<br />象至今尚是一个难解、难明的谜,没有人能阅读它。若望面对如此难解的历史奥迹流的<br />泪,或许是要表明其时亚洲的教会在遭遇迫害时,因天主沉默而令其惶恐。这正反应出<br />今天天主教会在世界许多地方面对的严重困难、误会、敌视,给我们带来的惶恐。教会<br />原不该遭受这些苦难,正如耶稣本不该受他受过的苦难一样。这或是在揭示当人堕落于<br />罪恶环境中时所生的邪恶,或是揭示着天主对世事的更高的引导」8。<br /> <br /><br /> <br />  今天一如既往,宣讲福音就是宣讲和见证被钉死而又复活了的耶稣基督、新人、战<br />胜罪恶和死亡的胜利者。祂让人进入一个新的层面,在那里,这种对仇人也充满怜悯和<br />爱的行为,见证着十字架已战胜了人类的一切脆弱和贫乏。在你们的国家里,宣讲被钉<br />死又复活了的基督也是可能的,祇要你们忠于福音,与伯多禄宗徒继承者和普世教会共<br />融,就会知道将爱与合一的标志付之行动。「你们该彼此相亲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br />样。如果你们彼此相爱,由此人家知道你们是我的门徒……」。「……就如你,父呀!<br />在我内,我在你内。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若13,<br />34-35;17,21)。<br /> <br /><br /> <br /><br /> <br />相互尊重及建设性的对话<br /> <br /><br /> <br />四. 身为教会的总牧,我要为在中国的教会衷心感谢天主,因为她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br />坚贞地奉献了信仰的见证。同时,出于我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及慈父的爱心,意识到当务<br />之急是要积极巩固中国教友们的信德,并采用属于教会的方法辅助他们合一。<br /> <br /><br /> <br />  对全体中华民族,我怀有炽热的友情和尊重,非常关注其变迁。从而期盼「不久就<br />能见到教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有具体沟通合作的途径」。因为,「友情策励交往、<br />分享心灵喜忧、团结与互助」9。对此远景,可敬的先教宗曾说过:「教廷为了全人类的<br />利益、以全教会的名义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敞开对话的大门,这是人所共知之事。为<br />了中国人民的福祉及世界的和平,期盼在克服了以往的误解之后,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br />一起合作」10。<br /> <br /><br /> <br />  我深知,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关系正常化需要时日及双方的善意。至于教廷方面,<br />始终准备着协商,这是为克服目前的困境必需的。<br /> <br /><br /> <br />  事实上,目前此种严重的误会和不了解的情况,对中国政府及在中国的天主教会都<br />没有好处。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引用利玛窦神父在北京说过的话11申明,「今日天主<br />教会也不要求中国及其领导者给予任何特殊的待遇,它的唯一愿望是恢复对话,以建立<br />互相尊重及彼此深入认识为基础的关系」12。冀愿中国知晓,天主教会热烈希望再次能<br />为中国教友、以及所有中国人民的利益奉献谦卑而无私的服务。<br /> <br /><br /> <br />  有关中国的政府与教会的关系,有必要牢记梵二大公会议启迪性的教导:「教会凭<br />其职责和管辖范围决不能与政府混为一谈,亦不与任何政治体系纠缠在一起;教会是人<br />类超越性的标志及监护者。」其又继续:「在各自的领域内,政府与教会是各自独立自<br />主的机构。但二者各以不同名义……,为同一圣召而服务。二者依照时间和空间的局势<br />越能健全地合作,便越能有效地为公共福利服务」13。<br /> <br /><br /> <br />  为此,在中国天主教会的使命不是为改变国家的结构或行政组织,而是在履行其使<br />命中依靠天主大能的助佑向人宣扬基督──世界的救主。我曾在《天主是爱Deus <br />Caritas Est》通谕中说过:「教会不能、也不应该自己介入实现正义社会的政治角色<br />中。教会不能、也不应该代替国家。但同时,也不能、不应该置身于为正义而奋斗的范<br />围之外。她应该通过理性的思考置身其中,应该唤醒精神的力量,没有精神的力量正义<br />不会发展,因为正义常要求舍弃。正义的社会不能由教会来实现,而是由政治来实现。<br />可是教会特别要努力地为正义而向善的要求开放人的理智和意志」14。<br /> <br /><br /> <br />  在这些不可放弃的原则下,与合法的政权持续冲突是不能解决现存的问题的。但同<br />时,当政权不恰当地干涉教会的信仰问题和教律时,我们亦不能就此屈从。政权知道得<br />很清楚,教会训导教友在其国内要做好公民、尊重且积极于公益的合作者。但是,教会<br />亦同样清楚要求国家在真正尊重宗教自由的前题下,保证天主教教友能完整地生活他们<br />的信仰。<br /> <br /><br /> <br /><br /> <br />地方教会在普世教会内的共融<br /> <br /><br /> <br />五. 天主教会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亿万人民的历史洪流中虽然祇是小小的一群,但耶稣<br />的话对你充满了鼓舞和挑战性:「你们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因为你们的父喜欢把天<br />国赐给你们」(路12,32)。「你们是地上的盐、……世界的光……」。为此,「你们<br />的光也当在人前照耀,好使他们看见你们的善行,光荣你们在天之父」(玛5,13、14、<br />16)。<br /> <br /><br /> <br />  在中国的天主教会是普世教会、基督的教会的临在。我们在信经中宣信她是至一、<br />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也就是意味着,她是主门徒的普世团体。<br /> <br /><br /> <br />  正如你们所知道的,深深将中国各地方教会结合共融、并使她们与分布在世界各地<br />的地方教会之间密切共融合一的基础,除了同一个信仰和同一个圣洗外,特别是以圣体<br />圣事和主教的品位为其基础15。而主教的合一,则是以「罗马教宗──伯多禄的继承人<br />为其永恒、有形可见的主因和基础」16。借助宗徒继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也<br />是各时代认识基督在伯多禄和其他宗徒身上奠定的教会身份的根据17。<br /> <br /><br /> <br />  天主教会的道理训示,每位主教是其个别教会的有形的统一中心和基础18。各地方<br />教会如果是真正的教会,那么,教会的最高权威、就是以罗马教宗为首的主教团必须在<br />其中,绝不可缺。而且,伯多禄继承人之职权是各地方教会的内在本质19。此外,各地<br />方教会在惟一教会内的共融,即全体宗徒继承人──主教──在圣统制内与伯多禄继承<br />人的共融,是全体天主教友信仰和生活合一之保障。所以,为了教会在各个国家中的合<br />一,每一位主教与其他主教保持共融,所有主教与教宗保持有形可见之具体的合一是不<br />可或缺的。<br /> <br /><br /> <br />  在教会里没有一个人是外人,人人都是同一个宗族的子民、同一个身体的肢体。由<br />主教及司铎品位保障的圣体圣事,是圣事共融的锁链20。<br /> <br /><br /> <br />  虽然在中国的天主教会处在复杂具体的环境中,全教会都蒙召在最丰富的共融灵修<br />中去生活和彰显这合一,使它亦在一个圣统制和谐的共融中成长。为此,牧人和教友都<br />蒙召去卫护并保障属于教会的道理和圣传的一切。<br /> <br /><br /> <br /><br /> <br />教会内部之紧张现象及分裂:宽恕与和好<br /> <br /><br /> <br />六. 先教宗以《新世纪伊始》宗座牧函向全教会表示:「不论在普世或地方教会的层<br />面、我们必须以坚定的信念、具体的行动去规划并执行『共融』(koinonia),它是造<br />就教会奥迹的核心和本质。此共融源自于永远圣父的心,而由耶稣赐给我们的圣神倾注<br />在我们心中的爱所显露出来的果实(参罗5,5),使我们成为『一心一意的』(宗4,<br />32)。当实践此爱的共融时,教会就显出自己是『圣事』,也就是『天主同全人类密切<br />结合的记号和工具』。有关此事,主说过的话是非常明确、不能曲解的。即使在新世<br />纪,许多事情对教会的未来亦将是必须的,但若缺乏了兄弟情谊(agape),一切都是毫<br />无意义的,就像圣保禄宗徒在他的『爱德颂』内所言:我若有先知之恩、讲天使的话、<br />又有移山的信德、而缺乏爱德,一切为我都『毫无益处』(参格前13,2)。爱德真正是<br />教会的『心』」21。<br /> <br /><br /> <br />  以上有关普世教会本质所论述的一切,为在中国的教会有其特殊的意义。因为,不<br />论是其本身内部或同社会的关系,都面临着一些要克服的困难──紧张现象、抱怨、分<br />裂。<br /> <br /><br /> <br />  有关此事,去年论及初期教会时我曾说过,「使徒的团体不但自始已认识天主圣神<br />的喜乐,真理和爱德的恩宠,且也体味过,尤其在有关信德真理冲突时,共融遭遇撕<br />裂。正如爱的共融起初已存在并将一直存在(参阅一若1,1各节),可惜分裂也从起初<br />就侵入了。因此,我们不该对今日的分裂感到诧异(……),在世界的变故及教会的弱<br />点中常存在着失落信德的危险,如此也会破坏友情和爱德。为此,谁相信爱的教会并愿<br />在它内生活,该清楚地认识到有此危险的存在」22。<br /> <br /><br /> <br />  教会的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共融必经痛苦挣扎的修和才能达成23。事实上,要以<br />被钉死而又复活了的耶稣之名忘记过去、宽恕曾加害我们者、忘掉所受委屈、在爱德中<br />实践和好,这或要求我们屈尊就卑、放弃个人由艰难困苦的磨练中得来的见解,使中国<br />教会的教友和牧者之间共融的联系能展显出来,并使之成长,是必须而又急迫的。<br /> <br /><br /> <br />  有关此议题,可敬的先教宗曾多次发出了迫切的邀请,呼吁你们要宽恕与和好。在<br />两千年圣年开始前,他曾寄发你们一份文告,我要取其中的一段话来提醒你们:「于此<br />准备庆祝大禧年之际,请你们不要忘记圣经和教会的一个传统规定,它要求人们在圣年<br />里宽免彼此的债务,弥补不正义行为对别人所造成的损失,并与邻人修和。天使所报<br />『为万民所准备的大喜乐』──天父的慈爱,在基督内完成的救恩──你们也有份。你<br />们自己怎样乐意接受这喜讯,同样也要通过你们的生活,将它传给你们周围的男男女<br />女。我热切期望,你们依从来自圣神内的启发,宽恕彼此的怨嫌,彼此接近,互相接<br />纳,打破藩篱,超越能使你们分离的一切。你们不要忘记耶稣在最后晚餐所说的话:<br />『如果你们之间彼此相亲相爱,世人因此就可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若14,35)。我<br />听说,你们愿意以你们彼此之间以及与伯多禄继任人之间的合一,作为庆祝大禧年的最<br />贵重礼物,我高兴极了,因为这样的决定,肯定是天主圣神的果实,是祂在引导教会,<br />走上那并不容易走的修和与合一的道路」24。<br /> <br /><br /> <br />  我们大家都知道此路途不可能一天完成,然而你们可以放心,整个教会将不懈地为<br />使你们达到此目的而祈祷。<br /> <br /><br /> <br />  你们也要记得,在和好的路途上有许多「信仰见证者」的榜样和祈祷在支持着你<br />们。他们曾为了教会在中国的将来奉献了他们的生命、受了苦难、作了宽恕。他们本身<br />的存在是在表明,你们在天父面前有一个永久的祝福,缅怀他们必能生出丰盛的美果。<br /> <br /><br /> <br /><br /> <br />教会团体和国家机构:在真理和爱德中生活的关系<br /> <br /><br /> <br />七. 上面提到了信众教友和牧者们都涉及的强烈冲突的痛心局势(参见第六号)。对此<br />作个认真的分析则突显出,在各种导致上述状况的原因中,首推那些被贯以天主教会生<br />活主要责任者的机构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事实上,时至今日,上述机构的认可,仍然是<br />衡量一个团体、一个人或者一个宗教场所是否合法,即官方的(Ufficiale)标准。由<br />此,导致了神职内部和教友内部的分裂。这个由教会外因给教会造成的状况,严重制约<br />了教会的步伐。由此而产生了相互之间的猜疑、责难和指控,且继续是一个令人忧虑的<br />教会的问题。<br /> <br /><br /> <br />  就处理与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这一复杂问题,梵二大公会议邀请我们追随耶稣基督<br />言行的教导,极大地启发了我们。事实上,「他不愿作一位以权利统治的政治性的默西<br />亚25,却甘愿自称『人子』,他来是『为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性命,为大众做赎价』<br />(谷10,45)。他显示自己是天主的完美仆人26,『已压迫的芦草,他不折断;将熄灭<br />的灯心,他不吹灭』(玛12,20)。承认国家的职权及其权利,命令给凯撒纳税,但也<br />明白地教训人该保持天主的至高权利:『凯撒的,就应该归还凯撒;天主的,就应归还<br />天主』(玛20,21)。最后,他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赎的工程,为人类赢得了救恩及真<br />正的自由,也完成了他的启示。他为真理作证27,但不愿以强力加之于反对者。他的神<br />国不靠刀剑来争取28,而祇为真理作证及聆听真理而建立的,并藉仁爱而扩展,基督因<br />爱而高举在十字架上,吸引人们来皈依他(参见若12,32)」29。<br /> <br /><br /> <br />  真理和友爱是支撑教友团体的两个支柱。为此,我曾经说过:「爱的教会也是真理<br />的教会,首先是指忠诚于救主基督交给我们的福音。(……)但是,天主子女的家庭若<br />要生活在合一与和平中,就需要有谁在真理中保护这一家庭、并本着睿智和权威性的辨<br />别领导这一家庭──这就是宗徒蒙召履行的使命。由此,我们涉及到了重点。教会是完<br />全属于灵性的,但是,教会有其架构,就是宗徒的继承。其职责是保障教会始终生活在<br />基督赐予的真理内;并由此产生爱的能力。(……)宗徒及其继承人们,是(基督)交<br />付给教会的真理宝库的权威护卫者和见证人。同时,他们也是爱德的分施者。这二者,<br />是不可分离的。(……)真理和爱是来自天主的同一恩宠的两面,借助宗徒的职责,一<br />直被护守在教会内,直到今天,传给了我们」30。<br /> <br /><br /> <br />  为此,梵二大公会议强调「尊敬及爱德亦应延伸在社会、政治及宗教问题上,持有<br />和我们不同意见者及作风者身上。我们越和善而友爱地深入了解其思想方式,越容易和<br />他们交谈」。但是,大公会议继续告诫我们:「这和善与友爱不应使我们对真理及美<br />善,变成模棱两可」31。<br /> <br /><br /> <br />  考虑到「耶稣(建立教会)的初衷」32充分显示出,某些由国家建立的、与教会体<br />制无关的机构,凌驾于主教之上领导教会团体的生活,是不符合教会道理的。根据教会<br />的道理,教会是宗徒的,梵二大公会议也重申了的这一点。教会是宗徒的,「因为它的<br />起源,是『建立在宗徒们身上的』(弗2,20);因为它的训导,是宗徒们亲授的;因为<br />它的体制,直到基督的再度来临,教会都是由宗徒们通过其继承人──与伯多禄的继承<br />人共融的──主教们训诲、圣化和管理的」33。而且,在每一个地方教会,「教区主教<br />是以主的名义领导托付给他的羊群,而他是以本有的、正权的及直接的牧人身分做的」<br />34。就国家层面上,祇有合法的主教团才能给其国内全体天主教会团体制定有效的牧灵<br />指南35。<br /> <br /><br /> <br />  上述机构所宣称的宗旨,落实「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民主办教原则」36,与教会道<br />理是无法调和的。而天主教会自古的信条就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br />的」。<br /> <br /><br /> <br />  综上所述,牧者和平信徒们都要牢记:宣讲福音、要理讲授和爱德事业、礼仪和文<br />化活动以及各种牧灵选择,都祇属于主教和他们的司铎。他们永远传承宗徒们在圣经和<br />圣传中传播的信仰。为此,不能接受任何外来的干预。<br /> <br /><br /> <br />  鉴于这一艰难局势,许多公教团体成员都在自问,政权当局的认可──这是公开进<br />行活动所必要的──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威胁与普世教会的共融。我深知,这个问题痛<br />苦地煎熬着牧者和教友们的心。就这一问题,我首先强调的是要义不容辞地、勇敢地维<br />护信仰和圣事的共融。就其本身而言,圣统制不反对同政权就教会团体生活中涉及民事<br />的问题进行对话。在不违背不可放弃的信仰原则及教会共融的前提下,教会接受政权当<br />局的认可并没有甚么特别的困难。但是,有为数不少的具体案例,在获得认可过程中,<br />机构的干预迫使有关人士要作出一些有违天主教友良知原则的行为和许诺。为此,我充<br />分理解在此类条件和情况下要作出正确选择是困难的。所以,圣座在再次重申了基本原<br />则后,认为该让每一位主教来决定,因为他在听取了其司铎们的意见后,能更好地了解<br />当地的情况、权衡具体的选择、评估给教区团体内部可能带来的后果。最终的决定,也<br />可能无法得到全体司铎和教友的同意。总之,我希望大家都能接受,即便是很痛苦的,<br />也要接受。从而维护教区团体与其牧者的合一。<br /> <br /><br /> <br />  最后,劝告牧者和司铎们,要以真正牧者的心、竭尽己力避免产生恶表之事,要利<br />用机会培育教友们的良心,尤要注意信德薄弱者:一切的一切以生活共融、友爱谅解为<br />准则,避开批判以及彼此指控。在这种情况下,亦该注意,特别在缺乏自由的空间里,<br />在评估一个行为的伦理道德时,除了所犯的行为之外,还应特别审核行为人的真正意<br />图。为此,每件事情必须按其个别情况去考量。<br /> <br /><br /> <br /><br /> <br />中国主教品位<br /> <br /><br /> <br />八. 在教会内、天主子民中,祇有那些曾受了相应的教育和培训、并被合法祝圣为圣职<br />者,才能行使「教导,圣化和管理」的职权。平信徒在获得主教授予法定使命后,也能<br />行使传播信仰有益的教会职务。<br /> <br /><br /> <br />  近年来,因着各种原因,你们主教弟兄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有「非圣职者」,<br />甚至尚未受洗者,以国家不同机构的名义控制、决策教会的重大事务,包括主教的任<br />命。其结果,是把教会对伯多禄与主教职务贬值变质了。此类做法,将面临使教宗、主<br />教、司铎丧失职权的危险。相反,按天主教论教会圣事结构的教义,伯多禄及主教的职<br />务是其基本的、使其成为完整的因素。教会的此种特性是天主耶稣的恩赐,因为「是祂<br />赐与这些人作宗徒,那些人作先知,有的作传福音者,有的作司牧和教师,为成全圣<br />徒,使之各尽其职,为建树基督的身体,直到我们众人都达到对于天主子,有一致的信<br />仰和认识」(弗4,11-13)。<br /> <br /><br /> <br />  我要再次重申(参见第五号),共融与合一是天主教会的基本和使其完整的因素。<br />从宗教层面讲,设立一个「独立」于圣座的教会,与天主教的教义是不相容的。<br /> <br /><br /> <br />  我明白你们为保持对基督、对教会及伯多禄继承者之忠贞,要面对重大的困难。在<br />此请你们不要忘记,圣保禄宗徒曾经说过的话(参见罗8,35-39)──没有甚么事可使<br />我们与基督的爱相隔绝。我相信你们赖天主的恩宠,会竭尽己力,不惜代价去卫护教会<br />的共融与合一。<br /> <br /><br /> <br />  最近几十年来,许多中国主教悉心地领导了教会,他们给自己的团体和普世教会作<br />出了灿烂的见证。我们为此要再次从心底向群羊的「至高牧者」(伯前5,4)发出称谢<br />的赞颂:因为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中有很多位遭遇了迫害、或被阻止执行使命,有些甚至<br />以自己的鲜血浇灌、滋养了教会。新时代以及新福传所带来的挑战,主教职位则显得更<br />为关键。正如圣年时,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向聚集在罗马的全球主教们所说的:「在建<br />立教会的共融和传教大计上,主教是第一位负责人及推动者。面对相对论及主观论在侵<br />袭着世界各地的文化时,主教们有责任保护及推动信友教义上的合一。为预防信仰的迷<br />失或无知,他们要竭尽己力培植适当的神职人员、修会人士与平信徒以协助福传」37。<br /> <br /><br /> <br />  在同一场合上,先教宗又提醒:「主教身为宗徒的继承人,为他基督即是一切。他<br />每天可与圣保禄一起重复说:『在我看来,生活原是基督……』(斐1,21)。他的整个<br />生活该为此作证。梵二大公会议训示:『主教们该克尽自己的宗徒职责、在众人前为基<br />督作证』(《主教在教会内牧灵职务法令Christus Dominus》第十一号)」38。<br /> <br /><br /> <br />  有关主教职的服务,我在此重申近期说过的:「主教们的首要职责是建设教会一如<br />天主的家庭、一个彼此相扶相助的地方。为能尽好此使命,在祝圣你们为主教时,赋与<br />了你们三个特殊的职务:训导munus docendi、圣化munus sanctificandi及管理munus <br />regendi,综合称为牧职munus pascendi。其中,管理职务的宗旨是特别为了教会共融的<br />成长,就是建设一个和谐的团体,一起聆听宗徒的训诲、分饼及祈祷,过兄弟般的团结<br />生活。此管理职责munus regendi同训导及圣化两个职责是紧密连系的,是构成主教对天<br />主及近人的真爱,在其牧民职责上表显出来」39。<br /> <br /><br /> <br />  天主教会在中国一如世界各地的教会一样,属宗徒的继承人──主教──管理。他<br />们由有效祝圣的主教们祝圣,接受训导、管理、圣化之职,照管托付给他们教区的子<br />民;他们的职权是天主藉神品圣事赋与的。然而,为执行训导及治理的职权,「按其性<br />质,祇有在与(主教)团体的首领及成员有系统的共融下,才能运用」40。有关此事,<br />梵二大公会议肯定说:「一个人接受了圣事的祝圣,保持着与主教团的首领及其它团员<br />的圣统共融,就是主教团的一份子」41。<br /> <br /><br /> <br />  今日中国天主教会所有的主教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子。虽然教会在中国遭遇了许多重<br />大的困难,然而仰赖天主圣神的特殊恩佑,总未缺乏过合法牧者的服务,无损地保持了<br />宗徒的继承。我们应为这些坚贞而倍受磨难的主教们的存在而感谢天主。他们按天主教<br />的传统接受了祝圣,就是在与伯多禄的继承人、罗马的主教完全的共融中、遵循了天主<br />教的礼规、藉主教们的手既合法又有效地获得祝圣。 <br /> <br /><br /> <br />  有些主教因不愿屈从对教会生活的不当控制,且为了完全忠于天主教的道理和伯多<br />禄的继承人,被迫秘密地接受了祝圣。秘密状态并非属于教会生活的常规。历史告诉我<br />们,祇有当迫切渴望维护自身信仰的完整性、不接受国家机构干涉教会切身生活时,牧<br />者和信友们才这样做。为此,教廷期望政府也能给予这些合法的主教所必要的法理方面<br />的承认,使所有信友都能在自已的社会环境中自由地实践信仰生活。<br /> <br /><br /> <br />  但是,也有一些主教在特殊环境的催逼下,未经教宗授命而接受了祝圣,事后提出<br />要求和伯多禄继承人及其它主教们完全共融。先教宗考虑到他们的诚意和环境的复杂<br />性,在谘询了其邻区主教们的意见后,以普世牧者的职权授给了他们合法身份的全部职<br />权。此种措施,乃基于先教宗对他们受祝圣的特殊情况之了解,以及出自他身为牧者对<br />有助重建完全共融的深切关心所致。可惜,多次发生了司铎及信友们,因未被相应地知<br />会其主教得以合法化的事宜,而产生了不少重大的良心问题。此外,有些主教本人也没<br />有明显作出已获得合法身份的表示。为了相关教区团体的神益,必须在短期内公开其已<br />合法的主教身份,并不断地表现出与伯多禄继承者完全共融的明显行为。<br /> <br /><br /> <br />  最后,也有──为数不多──的主教,既未经教宗授命、且直至今日尚未提出申<br />请、或已申请而尚未获得合法身份而受了祝圣。按天主教的教义,如果能确定他们是由<br />有效身份的主教,按天主教祝圣主教的礼规进行祝圣,其祝圣是属非法,然却是有效<br />的。因此,尽管他们缺乏与教宗共融,不合法地行使其职务,其举行之圣事是有效的。<br />如果这些主教在满全需要的条件后,能与伯多禄继任者及全体天主教主教共融,那将给<br />在中国的天主教会带来多大的神灵财富啊!不但他们的主教身分得以合法了,也使他们<br />与司铎教友间的共融更形圆满。因为,司铎教友视中国天主教会为教会的组成部分,与<br />罗马的主教、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所有教会合一。<br /> <br /><br /> <br />  在每一个国家里,所有合法的主教们依教会法制定规章,经由圣座批准后,得成立<br />为一个主教团。它是为表示一国内主教弟兄间的共融、并为一起研讨其国内某些教义和<br />牧民上共有的重要议题,然不干涉各主教在其教区职权上的自主性。此外,为了教会与<br />国家之间的合作,每一主教团要和地方政权维持适当及有益的往来。当然,在信仰和恪<br />守信仰生活(fides et mores信仰和道德、圣事生活)等纯属教会职能范围的事务上,<br />主教团不能屈从任何政权。<br /> <br />根据上面所述原则,目前在中国的「主教团」42,宗座不能承认其为主教团:因为那些<br />与教宗共融然尚未获政府认可而被称为「地下」的主教们,都不在其中。相反,却有那<br />些直至今日尚未合法的主教,且其规章内也含有与教会教义不相容的因素。<br /> <br /><br /> <br /><br /> <br />主教的任命<br /> <br /><br /> <br />九. 正如你们大家所知道的,主教的任命是圣座与贵国政府关系中最敏感的一个议题。<br />一方面,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政府当局关注那些将发挥地方天主教会团体领导和<br />牧人重要作用、并在社会中发挥影响的人选,这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圣座也特别<br />关注主教的任命,因为教宗任命主教,是教会合一和圣统制共融的保障。所以,这事有<br />关教会生命的核心。为此,《教会法典》(参照第1382条)规定严惩未经教宗授命擅自<br />祝圣他人为主教者及受祝圣者。事实上,此类祝圣,是教会共融的惨痛创伤,严重违反<br />了教会法典所阐述的纪律。<br /> <br /><br /> <br />  当教宗颁发宗座任命状祝圣一位主教时,是行使他的最高神权。这一权力和介入是<br />纯宗教性的,并不是不适当地干预国家内部事务、或侵犯国家的主权。<br /> <br /><br /> <br />  国际法也阐明为某一宗教团体任命牧者,是一个完全行使宗教自由权利的结构因素<br />43。圣座切望在任命主教事务上能完全自由44。鉴于在中国的教会近一段时间的特殊历<br />程,我希望同政府就主教人选和任命主教的公开,以及地方政权承认新主教必要的民事<br />效应等问题,达成协定。<br /> <br /><br /> <br />  最后,在主教人选问题上,虽然我了解你们所遭遇的困难,我要求你们牢记:他们<br />应是当之无愧、深受教友尊重和爱戴的司铎、该是信仰生活的典范、拥有一定的牧灵经<br />验,由此,他们才能更胜任教会牧者的繁重责任,这是必要的45。如果教区内无法找到<br />主教品位合适人选,可以与邻近教区主教合作找出适当人选。<br /> <br /><br /> <br /><br /> <br />第二部分<br /> <br /><br /> <br />牧灵生活指南<br /> <br /><br /> <br /><br /> <br />圣事,教区、堂区之管理<br /> <br /><br /> <br />十. 近一段时间来,因某些牧者、司铎和教友出自其牧灵神火的炽盛擅自活动,不时常<br />尊重他人的工作或其职权,而出现了一些困难。<br /> <br /><br /> <br />  有关此事,梵二大公会议教导:一方面,「以主教团的一份子及宗徒的合法继承人<br />的名义,由于基督的训令、应对整个教会表示关心」。另一方面,「管理个别教会的每<br />位主教、祇对托付给他的一份天主子民、而非对其他教会及普世教会行使其司牧权」<br />46。<br /> <br /><br /> <br />  此外,面对最近几年在一些教区内发生的问题,我认为有本份提及教会有关法律所<br />规定的,就是每位圣职人员必须隶属一个地方教会或者一个修会团体,并须在与其教区<br />主教共融中执行其职务。仅在有正当理由时,并须经所属和前往服务教区的两位主教事<br />先协议下,一名圣职人员才能在另一教区执行其圣职47。<br /> <br /><br /> <br />  在不少场合上,你们遇到共祭的问题。有关此事,我要提醒你们它的先决条件:就<br />是该宣认同一信仰,并与教宗及普世教会保持圣统制的共融。因此,与教宗共融的主教<br />及司铎共祭是合法的,即使他们是政府认可或是与国家建立的、与教会体制无关的机构<br />保持关系的,如上面己说过(参见第七号第八段)──祇要这种认可和关系没有违背不<br />可背弃的信仰和教会共融的原则。<br /> <br /><br /> <br />  为此,真诚热爱基督和教会的教友们,也不必犹疑去参与由与伯多禄继承者完全共<br />融、政权认可的主教或神父主持的圣祭或其他圣事。<br /> <br /><br /> <br />  根据教会的道理,那些没有教宗任命、但按照教会主教祝圣礼规被祝圣的主教所产<br />生的问题是应该解决的。如上面已说过(参见第八号第十二段),他们所受之祝圣虽不<br />合法、但却有效。同理,他们所祝圣的司铎,以及这些主教和司铎所举行的圣事都是有<br />效的。但信友们该注意:在可能的范围里当然先该参与与教宗共融的主教和司铎主持的<br />感恩圣祭和其他圣事。但如果有严重不便而无法做到上述要求时,为了急迫的灵性需<br />要,他们也可转向尚未与教宗共融者。<br /> <br /><br /> <br />  最后,我认为应该提请你们关注教会法典中有关帮助教区主教履行其牧职的问题。<br />每位教区主教都应充分利用教区团体内必不可少的共融与合作的工具:主教公署、司铎<br />谘议及参议会、牧灵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等。上述工具体现了共融,有助于分担共同的<br />责任,是牧人的莫大帮助,使他们可以借此利用司铎、修会人士及教友们之间的友爱合<br />作。<br /> <br /><br /> <br />  同样,教会法典中对于堂区也作有相同的规定:该有堂区牧灵及经济委员会。<br /> <br /><br /> <br />  无论教区或堂区都该特别注意教会的财产:动产和不动产都应以教区或堂区的名义<br />向政府机构依法登记,总不可用私人(主教、本堂神父或一组教友)的名义登记。同<br />时,传统上指牧灵和传教所说的「不可没有主教Nihil Sine Episcopo」的原则始终是有<br />效的。 <br /> <br /><br /> <br />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上面所涉及的种种问题,其彻底解决的办法是在于推动共融。然<br />而,达到共融所需的精力则要到那源泉即基督──天父之爱的肖像──那里去汲取。常<br />超越一切的爱德(参见格前13,1-12),是牧灵工作的力量和准绳,从而建设一个使今<br />天的人能找到复活基督的教会团体。<br /> <br /><br /> <br /><br /> <br />教省<br /> <br /><br /> <br />十一. 五十年来,政府对于行政区划分作了很多改变,因此也影响了某些教省。按照新<br />行政区的划分,有些教区被取消了、有些被合并或缩小了辖区的范围。有关这一问题,<br />我要申明,圣座愿意公开地同中国主教们在建设性的对话中解决教省和分区问题,如果<br />有必要、也同政府商榷。<br /> <br /><br /> <br /><br /> <br />教会团体<br /> <br /><br /> <br />十二. 我很清楚,在中华辽阔的大地上,各处教区和堂区团体在基督信仰生活、见证信<br />仰和牧灵事业中展示出了极其活跃的生机。见到主教、司铎、度献身生活者和平信徒<br />们,在过去和现在的各种困难中仍能深刻认识到自己是普世教会中活生生的一员,在信<br />仰和生活上同全球所有的教友团体保持了共融,令我倍感欣慰。他们心中清楚明白甚么<br />叫做「天主教教友」。而正是由这颗天主教徒的心,才能产生不论在各自团体内、还是<br />与其他团体的来往中,展示和实践精神上的共融、谅解和宽恕的努力。正如我们上面所<br />提到的(参见第五号第四段及第六号),这是基督信友团体真正存在的有形可见的印<br />记。我们深信,基督的圣神将帮助今天的全体信友在合一内不断成长。正如祂在教难的<br />日子里,帮助了团体保持信仰的生机一样。<br /> <br /><br /> <br />  我在上面已经提到(参见第二号第一段及第四号第一段),很不幸,你们国家天主<br />教会中的一些人士,特别是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尚未能获准以有形可见的方<br />式,完全地善度和表达他们属于教会的某些方面、他们与教宗的圣统制的共融。因为,<br />一般情况下他们无法与圣座和其他各国的教会团体自由接触。的确,与过去相比,在近<br />年来教会享有更大的宗教自由。然而,并不能否认,在有关信仰核心的问题上,仍然存<br />在严重的限制。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牧灵工作。为此,我愿意重申我的愿望(参见第<br />四号第二至四段),希望在圣座及中国主教,同政府当局展开的相互尊重和坦率的对话<br />中,能够克服上述困难。由此,达成共识,使天主教会受益、促进社会的和睦相处。<br /> <br /><br /> <br /><br /> <br />司铎<br /> <br /><br /> <br />十三. 我特别要向慷慨地拥抱了牧民职责的司铎们──尤其在最近几年受祝圣的司铎们<br />──说几句话,并发出一个邀请。我认为,目前教会及社会政治的情境,要求我们刻不<br />容缓地该到司铎神修的泉源去汲取光和力量,即天主的爱、无条件的追随耶稣、宣讲福<br />音的热忱、对教会的忠贞、为近人无私的服务48。为此,我们怎能不记得在近期的艰难<br />年月里,一些主教和司铎们发出的明亮皓光;他们为教会作出了经久不衰的见证,甚至<br />为教会和基督献上自己的生命,这为大家岂不是个鼓励吗?<br /> <br /><br /> <br />  亲爱的司铎们!你们是「整天受苦忍热的」(玛20,12),已把手扶在犁上了,不<br />要向后看(参见路9,62)!你们要想想那些地方,因多年没有司铎,信友们感觉他们的<br />需要、正不断焦急地等候一位司铎的临在。我们亦知道,你们中有些兄弟为了应付艰难<br />的时局,担任了某些从教会的角度看来是不能赞同的职务。虽说如此,他们也希望能返<br />回教会的完全共融中。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反复向中国教会发出了深入修和的呼吁<br />49。本着这种精神,我也向与伯多禄继承者有共融的主教们呼吁:请你们以慈父的心去<br />衡量每一个申请,给予适当的回复;需要时可向圣座请示。我认为,所期盼的修和的最<br />重要表达方式是在团体中──如普世教会在圣周四司铎日所做的,一起举行信仰的重<br />宣,藉此得到共融的明证,给委托于你们照顾的天主圣民一个好榜样,得以赞颂天主圣<br />三。当然,此事也可以在另一个认为更合适的机会上举行。<br /> <br /><br /> <br />  我也知道,在中国的教会也如同在其他各地一样,神职人员需要接受相称的持续培<br />育。为此,我们在这里邀请、并向教会团体负责人们呼吁,该特别照顾年轻的神职人<br />员。因为,在中国目前如此复杂的环境中宣讲福音,他们常会面对牧灵的新挑战。先教<br />宗若望保禄二世曾提醒我们:在任何时代,司铎的持续培育「对他们所接受的恩宠及神<br />品圣事的职责,是一项内在的需要。而今天它显得特别迫切,不祇因为他们该在世人及<br />世界社会文化的剧变中展开司铎任务,也是为了在结束第二个千年时,『新福传』是教<br />会一个主要及不可拖延的工作」50。<br /> <br /><br /> <br /><br /> <br />圣召和度奉献生活者的培育<br /> <br /><br /> <br />十四. 最近五十年来,中国教会从未缺乏丰富的司铎及度奉献生活的修会圣召。为此,<br />我们要颂谢天主。因为,这是生命力的标志和希望的缘由。在此期间,也兴起了许多本<br />地女修会。主教和司铎们都有体验,在教理讲授及堂区各种组织活动中,修女们的贡献<br />是替代不了的。此外,她们对于贫苦者的服务,有时也同地方政府一起合作,这种为他<br />人服务的爱德表现,正是基督福音的生命力和其能力最可靠的见证。<br /> <br /><br /> <br />  我们也知道,今天圣召虽然蓬勃,但也有不少的困难。它要求教会的负责人要做更<br />审慎的分辨,对有志于铎职及修会生活者,要施以更深一层的教育和培训。虽然目前手<br />头工具不全齐备,然而,为了天主教会在中国的将来,一方面,要确保对圣召的特别关<br />注;另一方面,亦要在修院及修会里对人性、神修、神哲学、牧灵各方面施以更扎实的<br />培育。<br /> <br />在司铎培育上,尤须关注候选者的独身生活问题。他们需要学习实践独身生活;重视它<br />为天主的一个珍贵恩赐、是一个来世的卓越标记、是全心全意爱天主爱人的明证,它使<br />司铎肖似教会之首和净配──耶稣基督。的确,这一恩赐格外显出「司铎的服务是在主<br />内、并与主一起做的」51,它向今天的世界道出了其先知性的价值。<br /> <br /><br /> <br />  论及修会圣召,在今日中国教会的背景下,迫切需要突出两个层面,即:一方面,<br />藉贞洁、神贫、听命的圣愿把奉献给基督的生命活出来;另一方面,在今日国家的历<br />史、社会背景中,向宣讲福音的需求作出回应。<br /> <br /><br /> <br /><br /> <br />平信徒及家庭<br /> <br /><br /> <br />十五. 在中国教会近代历史最艰难的时期,教友们不论个人或家庭,在参与神修和使徒<br />工作的活动中,对福音表现出了完全的忠诚,甚至为基督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平信徒<br />们,今天,你们仍被邀请在自己的堂区,为了人民的利益及国家的发展,慷慨地以具体<br />行动把福音生活出来,就是以做个好公民来完成该使命:在各自生活的环境里,不论是<br />城市或乡村,共同承担起传播天主圣言的重任。近年来,你们在自己的国家里为信仰作<br />出了勇敢的见证,你们是教会未来的希望!此乃要求你们在与各自牧者的共融中,越来<br />越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会内所有的事务。<br /> <br /><br /> <br />  正因为人类的将来维系于家庭,我认为平信徒有不可推卸之职去推动家庭的价值、<br />维护家庭的需要,且这是件刻不容缓的事。在信仰中,他们清楚知道天主对家庭的奇妙<br />计画。为此,更多一个理由去承担这个具体的任务:「家庭通常是青少年成长并达到个<br />人成熟与融入社会的地方。家庭也是人类自我传承的媒介,因为生命借着家庭代代延<br />续。家庭在亚洲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正如主教会议的教长们所强调的,在<br />所有亚洲文化和宗教传统中都极重视家庭伦理,如孝顺、和谐、爱护并照顾老年人、病<br />人,热爱小孩等」52。<br /> <br /><br /> <br />  以上所提的价值,也凸显在中国文化中。然而,在你们的土地上,亦不乏各种影响<br />家庭的消极力量。为此,当中国教会意识到社会、自己本身和家庭的利益是息息相关时<br />53,应该深深感受到自身肩负的紧迫使命──该向所有的人宣讲天主对婚姻、对家庭的<br />计画,以保障其完满的生命力54。<br /> <br /><br /> <br /><br /> <br />成人慕道<br /> <br /><br /> <br />十六. 近年来,在中国的天主教会有数目可观的成年人接受了信仰,这也要归功当地信<br />友团体的见证。牧者们,你们都蒙召要格外照顾他们初期基督徒的生活,该以一段相称<br />及严正的慕道期,帮助他们准备善度耶稣门徒的生活。<br /> <br /><br /> <br />  为此,我要提醒一下,传福音并不祇是理智上的传授,它也该通传生命的经验,即<br />整个人之存在的净化和转变,并在共融中前行。惟有如此,才能在理论和生活之间建立<br />一个正确的关系。<br /> <br /><br /> <br />  回望过去,我们要遗憾地指出,许多成年人未能学习到足够的基督徒生活完整的道<br />理,也不认识梵二大公会议带来的新宝藏。因此,迫切需要在他们领洗后,提供一个扎<br />实而深入的基督徒生活的培训55。<br /> <br /><br /> <br /><br /> <br />传教圣召<br /> <br /><br /> <br />十七. 无论何时何地、天主教会常是个福传的教会,被召宣扬福音并为之作证。在中国<br />的教会亦该怀有其创立者、导师心中的那股传教热忱。<br /> <br /><br /> <br />  两千年圣年时,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对聚集在真福山朝圣的青年们说:「耶稣升天<br />前,给自己的宗徒们交付使命时,也作出了这个保证:『天上地下的一切权柄都交给了<br />我,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br />(玛28,18-20)。两千年来,基督的追随者一直在继续着这一使命。如今,在第三千年<br />黎明时,轮到你们了。轮到你们到天下去宣扬天主十诫及真福八端的讯息。当天主讲话<br />时,必定给每一个人──不论他是属于廿一世纪或是第一世纪的──讲的是最重要的事<br />情。天主十诫和真福八端就是讲论真理、仁爱、恩宠和自由,一切为进入基督的国必须<br />的事情」56。<br /> <br /><br /> <br />  如今,主的中国门徒们,轮到你们作那个神国的勇敢的使徒了。我相信你们的回应<br />将是慷慨的、伟大的。<br /> <br /><br /> <br /><br /> <br />结语<br /> <br /><br /> <br /><br /> <br />特权和牧灵指南之撤销<br /> <br /><br /> <br />十八. 首先,因考虑到今日中国教会在某些方面已有了正面的发展;其次,因联络来往<br />已更为方便;再者,有不少主教和司铎所提出的要求,我乃决定以本函撤销鉴于艰难时<br />期牧灵的特殊需要而赋与的「所有特权」。<br /> <br /><br /> <br />  同样,以往及最近颁布的所有牧灵指南,也全部撤销。今后,道理原则的应用全按<br />本函的新指示处理。<br /> <br /><br /> <br /><br /> <br />为在中国之教会祈祷日<br /> <br /><br /> <br />十九. 亲爱的全体牧者及教友们,五月廿四日是敬礼童贞圣母玛利亚「进教之佑」的礼<br />仪日。在上海的畲山圣母圣殿内,人们非常热诚地恭敬进教之佑圣母。未来,可把它建<br />立为全世界教友联合为在中国的教会祈祷的日子。<br /> <br /><br /> <br />  我祝愿这个日子成为你们为在中国的教会祈祷的一天。我规劝你们在庆祝时也要重<br />申你们在主耶稣基督内的信仰共融、对教宗的忠诚,使你们之间的合一日益更深更明<br />显。此外,我也邀请你们牢记耶稣给我们的爱的诫命,就是要我们爱我们的仇人,要为<br />迫害我们的人祈祷。圣保禄宗徒也曾发出过这样的邀请:「首先我劝导众人,要为一切<br />人恳求、祈祷、转求和谢恩,并为众君王和一切有权位的人、为叫我们能以全心的虔敬<br />和端庄,度宁静平安的生活。这原是美好的,并在我们的天主面前是蒙受悦纳的,因为<br />他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并得以认识真理」(弟前2,1-4)。<br /> <br /><br /> <br />  同时,在这个日子里,普世教友,特别是华裔教友,将表现出他们对你们的手足友<br />爱之情和关怀,祈求历史的上主赐予你们恒心见证的恩宠,使你们在过去及现在为耶稣<br />圣名所承受的苦难和你们对祂在世上的代表的英勇忠诚──即便有的时候,看起来似乎<br />一切都已经失败了──终将获得赏报。<br /> <br /><br /> <br /><br /> <br />祝愿<br /> <br /><br /> <br />二十. 亲爱的中国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及教友们,最后,我祈愿你们心中「充满<br />喜乐,就算此时你们还该在各种试探中受苦,这是为使你们的信德得以精炼,比经过火<br />炼而仍易消失的黄金更有价值,好在耶稣基督显现时堪受称赞、光荣和尊敬」(伯前1,<br />6-7)。<br /> <br /><br /> <br />  愿那在十字架下时懂得在希望的沉寂中期待复活黎明到来的至圣玛利亚、教会之<br />母、中华之后,满怀着慈母之心、联同大圣若瑟和无数中华殉道圣人圣女们一起伴随你<br />们、为你们转祷。<br /> <br /><br /> <br />  在此,我向你们大家保证,将为你们时常祈祷,并特向你们尊贵国家的长者、患病<br />者、孩童、青年致意,并颁赐宗座遐福。<br /> <br /><br /> <br />  发自罗马圣伯多禄宗座,二零零七年五月二十七日,圣神降临瞻礼,就职第三年。<br /> <br /><br /> <br /><br /> <br />教宗本笃十六世<br /> <br /><br /> <br />【完】(天亚社英文新闻ZY02812.1451期2007年6月30日)<br /> <br /><br /> <br />1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三钟经前发表的讲话:「满怀着特殊的<br />精神上的关怀,我还想到了那些毫不妥协地坚持恪守他们对伯多禄宗座之忠诚的天主教<br />友们。有时,他们需为此付出痛苦的代价。全体教会都敬佩他们的榜样;并为他们拥有<br />继续坚持下去的力量祈祷,使他们能懂得这痛苦磨难是胜利的源泉──即便当时他们会<br />感到似乎一切都失败了」。《罗马观察家报》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br />第十二版。<br /> <br /><br /> <br />2 梵二大公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Gaudium et Spes》第十号。<br /> <br /><br /> <br />3 致利玛窦抵达北京四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利玛窦:中国与西方的对话」(二<br />零零一年十月二十四日)──文告第四号:《罗马观察家报》,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五<br />日第五版。<br /> <br /><br /> <br />4 参见若望保禄二世发表的亚洲主教会议后宗座劝谕《教会在亚洲》(一九九九年十一<br />月六日)第七号:AAS 92(2000),456。<br /> <br /><br /> <br />5 同上,第十九、二十号:AAS 92(2000),477-482。<br /> <br /><br /> <br />6 参见向亚洲主教团协会代表发表的讲话(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五日,马尼拉),第十一<br />号:《罗马观察家报》,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六日至十七日第五版。<br /> <br /><br /> <br />7 若望保禄二世牧函《新千年伊始》(二零零一年一月六日)第一号:AAS 93<br />(2001),266。<br /> <br /><br /> <br />8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讲解的要理(二零零六年八月二十三日):<br />《罗马观察家报》,二零零六年八月二十四日第四版。<br /> <br /><br /> <br />9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致利玛窦抵达北京四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利玛窦:中国与<br />西方的对话」(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四日)──文告第六号:《罗马观察家报》,二零<br />零一年十月二十五日第五版。<br /> <br /><br /> <br />10 同上。<br /> <br /><br /> <br />11 参见耶稣会士德礼贤神父PASQUALE M. D lia,S.I.主编的《利玛窦全集》第二卷,<br />第617号,第152页。一九四九年,罗马。<br /> <br /><br /> <br />12 致利玛窦抵达北京四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利玛窦:中国与西方的对话」(二<br />零零一年十月二十四日)──文告第四号:《罗马观察家报》,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五<br />日第五版。<br /> <br /><br /> <br />13 《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Gaudium et Spes》第七十六号。<br /> <br /><br /> <br />14 《天主是爱》通谕(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第二十八号:AAS 98(2006),<br />240。参见梵二大公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Gaudium et Spes》,第七十六<br />号。<br /> <br /><br /> <br />15 参见梵二大公会议《教会宪章Lumen Gentium》,第二十六号。<br /> <br /><br /> <br />16 同上,第二十三号。<br /> <br /><br /> <br />17 参见圣座信理部《致天主教主教论教会共融书函Communionis Notio》(一九九二年<br />五月二十八日)第十一至十四号:AAS 85(1993),884-847。<br /> <br /><br /> <br />18 参见梵二大公会议《教会宪章Lumen Gentium》,第二十三号。<br /> <br /><br /> <br />19 参见圣座信理部《致天主教主教论教会共融书函Communionis Notio》(一九九二年<br />五月二十八日)第十三号:AAS 85(1993),846。<br /> <br /><br /> <br />20 参见教宗本笃十六世发表的主教会议后宗座劝谕《爱德的圣事》(二零零七年二月二<br />十二日)第六号:「教会的信仰主要是圣体的信仰,并特别在感恩圣祭中不断得到滋<br />养。信仰和圣事是教会生活中互补的两个方面。在宣讲天主圣言中激发的信仰,是在圣<br />事中实现的与复活上主的相遇恩典中得到滋养和发展的──『信仰在礼仪中体现、礼仪<br />巩固和强化信仰』。为此,圣体圣事始终是教会生活的中心;『得益于圣体,教会始终<br />不断重生』!天主子民中的圣体信仰有多少生机,其参与教会生活的程度也就有多么深<br />入,即坚定不移地加入到基督授予其门徒们的传教使命中。教会历史本身,就充分见证<br />了这一点。任何伟大的变革,都或多或少地与坚信上主在圣体圣事内临在于其子民内的<br />信仰的重新发现联系在一起。」《罗马观察家报》,二零零七年三月十四日第二版,增<br />刊第二、三版。<br /> <br /><br /> <br />21 《新千年伊始》牧函(二零零一年一月六日)第四十二号:AAS 93(2001),296。<br />参见教宗本笃十六世的《天主是爱》通谕(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第十二号:<br />「天主的这个行为现在在有了具体的形式。因为在耶稣基督身上,天主自己去寻找『亡<br />羊』,去寻找痛苦和迷失的人类。当耶稣谈到善牧寻找亡羊的比喻、谈到妇女寻找失去<br />的钱币的比喻、谈到慈父迎接荡子并拥抱他的比喻,不只是单纯的话语,而是在解释他<br />自己的所是、以及他的行为方式。他在十字架上的死亡表达了天主相反自己,他交付自<br />己为能给人新的生命、为能拯救人:这就是爱人最彻底的方式」:AAS 98(2006),<br />228。<br /> <br /><br /> <br />22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讲解的要理(二零零六年四月五日):《罗马<br />观察家报》,二零零六年四月六日第四版。<br /> <br /><br /> <br />23 初期教会团体遭遇教难时的经验应使所有人得到启示。在这一点上,罗马教会给了我<br />们教导。他们排除了诺瓦兹奥派和多纳蒂斯派的强硬立场,鼓励信众以宽阔的胸襟去宽<br />恕那些在教难期间背叛了信仰、但渴望能够重新与教会共融的失足者(lapsi)们,并与<br />他们修和。<br /> <br /><br /> <br />24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发表的《圣言成了血肉》(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八日)第六号,《罗<br />马观察家报》,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一日第五版。<br /> <br /><br /> <br />25 参见玛4,8-10;若6,15。<br /> <br /><br /> <br />26 参见依42,1-4。<br /> <br /><br /> <br />27 参见若18,37。<br /> <br /><br /> <br />28 参见玛26,51-53;若18,36。<br /> <br /><br /> <br />29 梵二大公会议《信仰自由宣言Dignitatis Humanae》第十一号。<br /> <br /><br /> <br />30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讲解的要理(二零零六年四月五日):《罗马<br />观察家报》,二零零六年四月六日第四版。<br /> <br /><br /> <br />31 《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Gaudium et Spes》第二十八号。<br /> <br /><br /> <br />32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讲解的要理(二零零六年四月五日):《罗马<br />观察家报》,二零零六年四月六日第四版。<br /> <br /><br /> <br />33 《天主教教理纲要》第一百七十四号,参见《天主教教理》第八百五十七号和八百六<br />十九号。<br /> <br /><br /> <br />34 若望保禄二世《论主教团之神学及法律性质Apostolos Suos》(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br />一日)宗座牧函第十号:AAS 90(1998),648。<br /> <br /><br /> <br />35 参见《天主教法典》第四百四十七条。<br /> <br /><br /> <br />36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章程(二零零四年)第三条。<br /> <br /><br /> <br />37 在主教庆祝圣年(二零零零年十月八日)弥撒圣祭中发表的讲道词第五号:AAS 93<br />(2001),28。参见梵二大公会议《主教在教会内牧灵职务法令Christus Dominus》第<br />六号。<br /> <br /><br /> <br />38 若望保禄二世在主教庆祝圣年(二零零零年十月八日)弥撒圣祭中发表的讲道词第四<br />号:AAS 93(2001),27。<br /> <br /><br /> <br />39 教宗本笃十六世接见新近祝圣的主教时发表的讲话(二零零六年九月二十一日):<br />AAS 98(2006),696。<br /> <br /><br /> <br />40 梵二大公会议《教会宪章Lumen Gentium》,第二十一号。并参见《天主教法典》第<br />三百七十五号第二项。<br /> <br /><br /> <br />41 《教会宪章Lumen Gentium》,第二十二号。并参见《预先说明》第二号。<br /> <br /><br /> <br />42 中国天主教主教团(China Catholic Bishops’ College CCBC)。<br /> <br /><br /> <br />43 就世界范围而言,请见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十六日发表的《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br />第十八条第一段(「人人有权享受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此项权利包括维持或改变他<br />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以及单独或集体、公开或秘密地以礼拜、戒律、实践和教义来表<br />明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摘自联合国中文网页);以及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于一九<br />九三年七月三十日发表的对各成员国具有约束力的说明《第二十二号解释案》(第四<br />号):「实践和教导宗教或信仰,同自由选择宗教领导人、神职人员和教师;自由成立<br />修院或者宗教学校;自由地准备和散发宗教教材或者出版物一样,是各宗教团体基本事<br />务的组成部分」。<br /> <br />  就地区而言,请见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简称欧安会)成员国代表在(奥地利)维<br />也纳召开的会议上综合归纳的以下内容:「在保障个人宣信和实践一种宗教或者信仰自<br />由的最后,(……)各成员国还应尊重此类宗教团体(……)根据其自身的结构体制进<br />行组织的权利;尊重宗教团体(……)根据其各自的需要和条例选择、任命或替换人员<br />的权利。此外,成员国还应尊重各宗教团体与其所在国家政权自由达成的共识<br />(……)」(一九八九年总结文件,《有关欧洲安全问题》部分第十六号)。<br /> <br />  同时,还请参见梵二大公会议文件《信仰自由宣言Dignitatis Humanae》第四号。<br /> <br /><br /> <br />44 参见梵二大公会议《主教在教会内牧灵职务法令Christus Dominus》第二十号。<br /> <br /><br /> <br />45 请见《天主教法典》有关条款(参见第三百七十八条)。<br /> <br /><br /> <br />46 参见梵二大公会议《教会宪章Lumen Gentium》,第二十三号第二段。<br /> <br /><br /> <br />47 参见《天主教法典》第二百六十五条至第二百七十二条。<br /> <br /><br /> <br />48 关于司铎的训导和灵修,以及独身的神恩问题,请见我在接见罗马教廷工作人员时发<br />表的讲话(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第八、九段:《罗马观察家报》二零零六年十<br />二月二十三日第六版。<br /> <br /><br /> <br />49 参见若望保禄二世为纪念教宗比约十一世在罗马祝圣第一批中国国籍主教七十周年、<br />以及比约十二世教宗建立在中国的教会圣统制五十周年发表的致《在中国的教会》(一<br />九九六年十二月三日)第四号第一段:AAS 89(1997),256。<br /> <br /><br /> <br />50 主教会议后宗座劝谕《我要给你们牧者Pastores Dabo Vobis》(一九九二年三月二<br />十五日)第七十号:AAS 84(1992),782。<br /> <br /><br /> <br />51 同上,第二十九号:AAS 84(1992),704。<br /> <br /><br /> <br />52 参见若望保禄二世发表的亚洲主教会议后宗座劝谕《教会在亚洲》(一九九九年十一<br />月六日)第四十六号:AAS 92(2000),521。教宗本笃十六世在西班牙巴伦西亚(二零<br />零六年七月八日)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家庭大会上发表的讲话:「家庭是各族人民所必要<br />的益处、是社会必不可少的根基、是所有夫妇毕生所拥有的巨大宝藏。儿女应是父母之<br />爱、全部奉献和慷慨胸怀的成果。对于他们来说,家庭是不可替代的益处。宣讲全部的<br />奠定在婚姻基础上的家庭真理,是所有人所肩负的巨大责任。而奠定在婚姻基础上的家<br />庭是家庭教会、生命的圣地。(……)基督揭示了所有人生命的至高源泉,也为家庭揭<br />示了这一道理:『这是我的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若为自己的<br />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若15,12-13)。天主的爱在圣洗圣事中启<br />示给我们。为此,家庭蒙召善度这样水准的爱,因为上主通过象基督那样人性的、敏感<br />的、深厚的和仁慈的爱,而成为我们的保障」:AAS 98(2006),591-592。<br /> <br /><br /> <br />53 梵二大公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Gaudium et Spes》第四十七号。<br /> <br /><br /> <br />54 若望保禄二世《家庭团体Familiaris Consortio》宗座劝谕(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br />二日)第三号:AAS 74(1982),84。<br /> <br /><br /> <br />55 正如出席第七届主教会议常务会议(一九八七年十月一日至三十日)的主教们所阐明<br />的,基督信徒的教育「以慕道形式开展的领洗后要理讲授,再次介绍一些〈成人慕道礼<br />仪〉也可以成为一种帮助,使他们善度并收获领受的圣洗圣事所带来丰硕而杰出的财富<br />和责任」:若望保禄二世发表的主教会议后宗座劝谕《平信徒Christifideles Laici》<br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三十日)第六十一号:AAS 81(1989),514。参见《天主教教理》<br />第一千二百三十号和一千二百三十一号。<br /> <br /><br /> <br />56 在真福山上的讲道词(二零零零年三月二十四日,以色列)第五号:《罗马观察家<br />报》,二零零零年三月二十五日第五版。<br /><br /><br />--<br /><br />※ 来源:·北大未名站 bbs.pku.edu.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12.2024 07:0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