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3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引资破500亿 将首次超过美国成引资第一大国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7.12.2002 16:18:16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新华网北京12月7日电 题:2002,中国叩动“引资第一大国”之门<br><br>  最新统计资料显示,进入第四季度,外资进入我国依然保持强劲增势。权威人士和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今年我国利用外资突破500亿美元已成定局,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收外资“第一大国”。<br><br>  在相关统计数据近乎“全线飘红”及其所显示的种种标志性意义中,国家有关部门和经济专家更为关心的是,如何冷静看待这一新情况。<br><br>  数百亿美元助推中国经济<br><br>  即使在资深的经济专家看来,2002年外资进军中国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也异常“显眼”:1至10月,我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630家,同比增长34%;合同外商投资金额近750亿美元;实际外商投资447亿美元。<br><br>  一系列相关数字带来的结论是,我国不仅吸引外资将连续10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而且将一举结束连续多年引资徘徊不前的局面,创下标志性的新高。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急切寻求增长动力的GDP来说,这笔巨额外资的注入无疑更具有全局意义。”<br><br>  事实上,在略带抽象的引资账面下,越来越务实的各级政府和百姓们已经开始清晰地“盘算”这500亿美元所能带来的在税收增长、拉动出口以及经济生活等方面的种种“实惠”。<br><br>  良好的预期基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近年来外商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日益突出,我国吸收外商投资已步入“收获期”:到目前为止,外商投资企业税收增长幅度超过全国税收增幅一倍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产值增长率大大超过全国工业产值平均增幅;2002年1至9月,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达1198亿美元,占全国同期出口增加值的61%。<br><br>  而外商投资对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效益更显直观。目前,我国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直接就业的人数约2300万人,这个数字占了全国城镇劳动人口的10%以上。<br><br>  冷静看“第一”,辩证看规模<br><br>  “数字能说明一些问题,但绝不能代表一切。”在社会各界普遍对今年的引资业绩弹冠相庆时,外经贸部有关负责人和一些资深研究专家却近乎一致地表现出“谨慎的乐观”。<br><br>  “无论是‘第一’的地位还是引资的实际规模,都没有给我们足够乐观的理由。”国家计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燕生说。<br><br>  毕竟,在盘点今年吸收外资的丰硕成果时,“第一大国”地位取得的两个背景无法被忽略:200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继续大幅“缩水”;昔日的引资大国美、英等国由于经济复苏缓慢等原因引资额急剧递减,尤其是美国从去年的1240亿美元锐减至400多亿美元。<br><br>  “这使我们在谈论‘引资第一大国’时就带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在探讨其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时,也明显缺乏足够的支撑。”张燕生说。<br><br>  即使对于500亿美元这一可能带来实际效应的绝对数字增长,专家也认为应辩证地看待。长期关注中国引资动向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研究院研究员马宇认为,一方面这次增长实际是在前些年徘徊不前的基础上实现的,目前数字规模仍然很小;二是衡量引资水平的高低,不应仅看绝对值的变化,还要看在全球投资中所占的比例。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引资数量一度占到全球投资额的13%,之后一路下滑,目前也远未达到90年代初期时的比重。<br><br>  “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年的外资进入状况只能看作是恢复性增长,并不具有实际的突破意义。”马宇说:“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引资潜力还远远未被发挥。”<br><br>  “首选地”背后存隐忧<br><br>  天津市武清区梅厂镇在近半个月内吸引7家外资企业落户经济区,引进外资1064万美元,给当地相对滞后的经济注入了活力。新华社记者马平摄<br><br>  当今年的外资高速增长已成定局时,国内经济专家和境外机构普遍用经济增速提供诱惑、入世提供良好预期、全球范围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机会等来归结“异动”原因。<br><br>  而在具体的内因方面,世界权威的咨询机构科尔尼公司年度调查报告中的结论无疑有着广泛的代表性:“稳定的政治环境、有活力的经济、加入世贸和成功争取到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是中国成为全球投资首选地的首要原因。”<br><br>  精明的外国投资者不会忽略的是,为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和表明积极开放的态度,一系列大规模的准备工作一直在中国有条不紊地进行:2300多件法律规章被清理修订;市场开放在按承诺稳步推行,5300多个税目降低关税,关税总水平降低了3.3个百分点。<br><br>  中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地”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专家们更为担心的问题是,对引资吸引力和目前业绩的盲目乐观容易掩盖我们在引资工作中的真实缺陷。<br><br>  在我国对外资吸引力增强,今年外资快速进入的背后,我们必须清醒正视的几个问题是:<br><br>  ——从这几年外资的变化态势看,我国的引资要素仍集中在廉价生产要素上,而非投资环境综合竞争力上;<br><br>  ——外商在中西部地区的投资虽在绝对值上有所增长,但在利用外资总额中的比重仍不高,西部甚至一度有所下降,80%以上的投资仍在东部形成集簇效应;<br><br>  ——产业分布贫富不均。上半年农业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虽同比增长,但也只有4亿多美元,占同期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不足2%;金融、电信等服务领域引资尚属“曲高和寡”;大笔外资仍径直进入了加工制造业。<br><br>  同样值得重视的问题是,一些地方在引资工作中仍存在“盲目”倾向。一是不顾本地的经济发展实际,仍将单纯引进外资的数量指标作为第一要务;二是在引进外资企业后,忽视带动当地中小企业的配套发展,不仅没有借机形成自己的工业体系,而且产生过多的依赖性。据了解,在东部沿海某地,已经发生了外资产业大规模转移对当地经济产生较大打击的情况。<br><br>  “乘势而上”仍需多方加力<br><br>  未来几年我国吸收外资是否仍能保持快速的增长?对此,冷静看待今年潮起潮落的外经贸部官员和经济专家们普遍表现出较为乐观的态度。一些专家预测,今后2至3年中,我国吸收外资仍可能保持5%至10%左右的增幅。<br><br>  经济观察人士指出,虽然全球经济与跨国投资趋势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的蓬勃增长、生产要素的低成本、投资的高回报三大因素将对外资构成长期、稳固的‘利好’。“而国内安全的投资环境和党的十六大表现出的积极开放姿态无疑将为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者所关注。”<br><br>  但有关人士同时提醒,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引资潜力,当前仍有一些制约因素亟待破除。其中,法律法规不完善、服务体系欠缺以及地区分割、侵犯知识产权等市场经济环境问题的解决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规模和水平。<br><br>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已越来越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12月6日,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京接受采访时再次明确表示,在未来几年中,中国将以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为重点,全力为外商来华投资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同时,在继续积极鼓励外资进入规模的同时,将更加注重“用好外资”,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全力提升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br><br>  开放的中国需要外资的进入,外商投资也看重中国市场的回报。张燕生说:“随着制约因素的逐一破除,经济活力四射的中国将越来越成为全球外商投资的‘热土’。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黄全权 张旭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4.12.2024 19:4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