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130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相矛盾的金庸先生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7.12.2003 14:49:56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br><br>李廷华<br>2003年第11期《书屋》 <br><br>  国内一些媒体评选的“二十世纪中国十大文化偶像”最近揭晓,金庸先生排<br>名第二,位居鲁迅之后,钱锺书之前。金庸先生对此事是相当热情的,虽然他谦<br>称“我的小说不是多么重要,它还是一种娱乐性很强的消遣读物,是不能和胡适<br>和陈独秀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的”〔1〕。前言尚未落音,后语便自相矛盾:金<br>庸先生也选了自己心里的十大偶像:鲁迅、胡适、陈独秀、巴金、蔡元培、王国<br>维、梅兰芳、齐白石、钱学森、马寅初,这十人里面的梅兰芳和齐白石不是以<br>“娱乐”为业吗?看来这“世纪十大偶像”之事在金庸先生心里真正是“舒窈纠<br>兮”乃至“劳心悄兮”,他一口气又报出了“只论个人喜爱”的十人:鲁迅、吴<br>清源、梁漱溟、巴金、齐白石、沈从文、钱穆、裘盛戎、王国维、 朱光潜,这<br>里面的吴清源和裘盛戎不又是“娱乐”人物?金庸先生那一番谦词可以照单收回<br>了。其实,“娱乐性人物”对国人文化心理的影响至大,如果评选“五百年以来<br>中国第一文化偶像”,也许曹雪芹当选的可能性最大。曹雪芹不是“娱乐性人物”<br>么?只是他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仅娱乐了后人,在其生前是连举家食<br>粥也难乎为继。成为“残酷之对照”的是,今天的“十大偶像”中健在的金庸先<br>生还正在为投资、为版权、为开茶馆奔忙,还在收获不投资的广告的价值。如果<br>“十大偶像”都活着,那就热闹了。即使陈独秀和胡适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团<br>结起来向前看,鲁迅却绝不会买梅兰芳的账。鲁迅喜欢的是“社戏”而非“国<br>剧”。 “性相近,习相远”,这是最没有办法勉强的事。说来说去,这“偶像”<br>评选,得大欢喜的只是金庸先生一人,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 今天的世界<br>确实是被金庸先生占尽风光,他也就乐得见人便打躬作揖,凑趣于“娱”而“乐”<br>之世界。他还大度能容,又引荐几位,以便“乘肥马衣轻裘与朋友共”,侠气氤<br>氲,足可让偶像崇拜者荡气回肠。不过,“名与位不可轻许人”,该计较的地方<br>他是一丝不让的。他对传媒说:“学问不够是我的一大缺陷。”(这句话被《南<br>方周末》作了大标题)他还具体地表示:“我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跟这些大学<br>教授也谈过天,觉得自己和他们差得远,他们精通希腊文、拉丁文,德文又好,<br>法文又好,谈到法国史就背一段法文出来,和我真是不同的。”〔2〕他居然追<br>悔自己当年不该写小说,不该办报纸,闹到今天“觉得这个也不懂,那个也不<br>懂”。并进一步说:“因为记者、政治家、作家没有真正的快乐啊……我花那么<br>多时间写小说娱乐别人,自己却没什么好处的,办报纸给人家看,自己没什么好<br>处的,而做学问是自己得益的,可以有快乐的。”〔3〕这样的言语,就无法用<br>“自谦”来形容了。如同一个中了七合彩的暴发户,对着满地的钞票自言自语:<br>“卖烤地瓜多实在啊。”金庸先生向往学问,还具体地说明他心目中的学问家就<br>是“精通希腊文、拉丁文,德文又好,法文又好,谈到法国史就背一段法文出<br>来……”这样的学问家,哪里用得着跑到“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去投拜,“十<br>大偶像”里排在他身后的不就有一位钱锺书吗?可是,他推出的 “十大偶像”<br>名单,有两套之多,偏偏就没有这钱锺书。“愧列王后,耻居骆前”,三代之下<br>的好名者,发展到金庸先生,蔑以加矣。这也可以提醒我们,金庸先生的说话,<br>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锱铢必较。既然他这样崇尚学问,也就不妨拿“学问”的<br>态度探讨其“谈话”。所谓“学问态度”,应该是“实事求是”吧?<br><br>  金庸先生说:“现在有一种文学风气,不重视读者的感受,不注重故事,老<br>是要从小说的内容里寻找思想,寻找意义,这就变成‘文以载道’了,这不是文<br>学。我个人觉得思想和意义是不适合用文学来表现,应该用散文或者论文来表现<br>的。”〔4〕和金庸先生这样的大作家辩论文学是否可以表现思想和意义,确实<br>近乎荒诞。历史上有不表现思想和意义的文学,没人敢说“这不是文学”;也有<br>表现思想和意义的文学,金庸先生就敢说“这不是文学”。文可以不载道,没有<br>人可以“抓壮丁”、“拉郎配”似的逼文载道;文也可以载道,金庸先生却敢说<br>“我从来是反对‘文以载道’”。金庸先生的说话,看似小心翼翼,看似轻言细<br>语,看似没有一点狂妄,实际上是把历史的规律不放在眼里。此狂非彼狂也。<br><br>  金庸先生进一步说:“ 文学应该是审美的,有美的观点,并不是真或善。”<br>〔5〕可是,他立即又批评张艺谋说:“《英雄》把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秦始皇拍<br>成了这个样,和历史上的形象截然相反,欺骗观众,而且有为他洗身翻案的意识,<br>把人的价值分几等,不尊重生命,这是一部拍得很荒唐的电影,所以我不喜欢。”<br>〔6〕不久之前,张艺谋面对批评,就曾经辩白说,他的《英雄》就是表现美的,<br>什么真,什么善,不是他的电影可以承担的责任。他们今天的文艺观点本来是一<br>家,不知道是哪来的大水冲了龙王庙。看来,文艺想不“载道”也很难,非但文<br>学,连电影也不能幸免。金庸先生对张艺谋的所有批评,都是“载道”之言。标<br>榜“娱乐”,化解“载道”,自己却藉名而布“道”,借“道”而扬名谋利。如<br>果说,人心之道,“真”与“善”绝不比“美”的价值低,如果说金庸和张艺谋<br>的艺术都曾经得到欢迎,那是因为“真”“善”“美”的统一。这样的统一,应<br>该是艺术家永远的功课,金庸与张艺谋,所学不同,却都完成过这样的功课;如<br>今又都要“反其道”,可见盛名之下,其不学趋同。 昆德拉的名言这些年传得<br>很广:“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讲:“上帝不思考,人<br>们就发怒。”偶像,偶像,汝当自重。<br><br>  金庸先生确实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人中间最有成就的一位,此话没有任何揶<br>揄成分。他的十多部武侠小说,风行全球,从创作的数量、作品发行量和改编成<br>电影电视剧的频繁比较,鲁迅、钱锺书、沈从文、巴金都没法和他比;他还长期<br>主持《明报》,写了大量的时评文章。金庸先生自己说:“‘文化大革命’的时<br>候,‘四人帮’批彭德怀、邓拓,我反对,后来他们又批邓小平,我坚决反对,<br>写了很多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当时邓小平也看到了,所以,邓小平才会邀请我<br>访问大陆。”〔7〕金庸先生讲的是历史事实,他之受到尊重也正是因为他在那<br>时候有独立思考的条件,也有独立思考的勇气,甚至可以说,那一时期的金庸先<br>生也正是因为思想而激发出文采,因“真”和“善”而极于“美”。那一时期也<br>有另外的作家如韩素音,同样有独立思考的条件,却写了大量的为“四人帮”捧<br>场的文章,所以,金庸先生当时之所为,可圈可点。金庸先生也应该知道,在他<br>写那些至今引以为自豪的文章之时,中国大陆的文化人却是没有写这样文章的基<br>本条件的。张志新可能没有金庸先生的文采,却也有“不平则鸣”的表达,她的<br>文章从来没有印刷发行,她自己却被割断了喉管。长达几十年迥若宵壤的残酷对<br>比,这成功者在欣幸之余,也该悲从中来。<br><br>  金庸先生是一个老报人,在充分享受了新闻自由的快乐之后,他希望“内地<br>的新闻媒介应该像解放军一样保家卫国”〔8〕。这又是金庸先生的一个矛盾。<br>在金庸先生喝着咖啡为《明报》写时评的时候,大陆的新闻界还远不敢自称“媒<br>介”。那时候,不仅是新闻界,连文艺界,也是和“解放军一样”“拿起笔作刀<br>枪”的。金庸先生自己反对“文以载道”,却希望别人以血肉卫道,这也真是几<br>十年文化专制和隔绝演绎出的怪事奇谈。十多年前,有位台湾作家颜元叔批评<br>《中国环境报》的记者发表了“长江正在变为黄河”的文章,认为这是“糟蹋你<br>自己的祖国的坏蛋”,好像他比大陆记者爱国一百倍。几年之后,长江不仅还在<br>变成黄河,并且发生了淹死人的灾难,惹得朱镕基总理面对长江边上的“豆腐渣<br>工程”痛骂王八旦。那位颜元叔还曾在大陆的刊物上发表文章说:“大陆上的人<br>说,他们一辈子吃了两辈子的苦。痛心的话,悲痛的话,却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br>话,试问:不是一辈子吃两辈子的苦,一辈子怎得两辈子甚至三辈子四辈子的成<br>就?我的老同学傅孝先留在大陆的姐姐,搞化学研究的高级科学家,五十二岁就<br>死了,是活活地给研究工作累死的!累死,多值得的死!她不累死,千千万万的<br>他与她不累死,中国科学怎么迎头赶上西方!怎么出人头地!”〔9〕从文字里<br>品味,我怀疑这位颜元叔是在拿大陆开涮,可是他偏偏曾经被认为是“爱国主义”<br>的典型。金庸先生自然不当和颜元叔同,但是,他们给大陆新闻媒介开的方子相<br>同。然而,这发明权却似乎属于另外一个人,“吃着农民种的粮食,穿着工人织<br>造的衣服……解放军为我们警卫着国防前线,但是却不去表现他们……你们常说<br>的艺术家的‘良心’何在?”〔10〕今天投票选举“十大偶像”的大量青年朋友<br>可能不知道这样响亮的语言出于谁口,金庸先生不应忘记。历史转了一个大圈,<br>金庸先生可能也不会相信,他的语言怎么会和那样一个人相似乃尔。其实,大量<br>忝为新闻媒介或者文艺从业人员者,也正是要服从自己的良心,才必须表现社会<br>的真实。当年,像彭德怀、邓拓这样的冤狱发生时,大陆的媒介没有发出哪怕一<br>丝正义的声音,而落得“海外人士”的专美。正是希望改变这样社会良心集体缺<br>席的可怕局面,吾侪才如大旱之望云霓一般争取新闻的改革,使得它真正成为大<br>众的喉舌,而不是变成不拿枪的军队。可以略为欣慰的是,这些年来,报道“长<br>江正在变成黄河”一类事实的新闻起码已经没有被打成“卖国主义”的恐惧了。<br>以新闻一道论,金庸先生所谓“应该像解放军一样保家卫国”之计,显然也是越<br>来越没有市场。随着民智渐开,政治渐进,人们终会发现,为金庸先生建立政治<br>功业的原是些人人能言而不可言的大实话。一个因为大实话可以有人掉脑袋,也<br>可以有人得大名的社会,绝不是正常的社会。中国曾经有过这样的社会。可是,<br>社会如果发展到人人可以说大实话,金庸先生这偶像也会打折扣了。金庸先生所<br>以这样反常识的摈弃“真”与“善”,厌弃“文以载道”,或者和他今天的身份<br>不无关系。有报道:金庸最近到杭州待了几天,每天是高官大款轮番陪宴,他住<br>的行馆是杭州市最漂亮的观景房间。他举办宴会的“黄金时段的游船”“需要市<br>领导打招呼”,这样的煊赫,是从里到外都需要特殊保护的,这就难怪金庸先生<br>会希望把新闻媒介和解放军等量齐观了。“文化偶像”人人心里可有,表现行藏<br>却大是不同。且不要说死于忧愤的鲁迅,死于贫困的陈独秀,就是胡适和钱锺书,<br>算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是,他们的行为终于都是“文化”。胡适至死<br>没有改变他的文化理想;钱锺书对那些“经济搭台”唱出来的“文化戏”片言而<br>揭其老底:“花些不明不白冤钱,请些不三不四闲人,说些不疼不痒废话。”与<br>“废话”异曲同工甚至更加乏味的就是颠三倒四的话,自相矛盾的话,不负责任<br>的话。纵观金庸先生荣膺“偶像”之后的谈话,岂不就是这样的一些“话”么? <br><br>注释:<br><br>  〔1〕〔2〕〔3〕〔4〕〔5〕〔6〕〔7〕〔8〕《南方周末》2003年7月31日<br>第21版。<br>  〔9〕《防左备忘录》,书海出版社1992年10月版,第229页。<br>  〔10〕江青:《谈京剧革命》,转引自叶永烈著:《江青传》,时代文艺出<br>版社1993年版,第271页。 <br><br><br><br><br>
2#
 楼主| 发表于 7.12.2003 14:57:50 | 只看该作者
许多年前欣赏金书,连同欣赏了他本人。或者年幼时读书都是如此。<br>现在还是欣赏金书,流连忘返,难以释卷,但也常叹,书与作者,未必是同样的磊落豁达。又或者,为书易,为人难?可是,不是说,先作人,后作文吗?<br>惑之。<br>太多惑了,加起来又好做篇天问了。<br>!!!
3#
发表于 7.12.2003 21:16:30 | 只看该作者
有一种感情叫崇拜<br>然后有一种智障叫盲目崇拜<br><br>我对他就是智障得比较严重的那类<br><br>所以我不在乎别人说金庸怎样<br>就是喜欢<br>
4#
发表于 7.12.2003 21:48:21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7.12.2003 22:40:41 | 只看该作者
宝文堂的真好,印象最深的是末了的那方残印。我们阿瞬最喜欢的。
6#
发表于 7.12.2003 22:57:0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有一套的<br>可惜后来送人了<br>当时以为是很值得的<br>现在后悔了<br>也再也找不到了<br>没办法<br><br>只能等着也许谁会觉得送俺一套也很值得<br>后不后悔是俺不管的事了<br>不过估计除了我自己,没人会到处找这版了<br><br>宝文堂这版应该是插图最多的也是最好的一套了<br>可惜有几套封面的颜色很难看,而且整体来说不是很精致,收藏起来价值没有三联旧版那么高<br>我是出于个人原因非常喜欢,买的时候,还会有购书印,油油的非常满足<br><br>并不有实际价值,我不知道大家仅仅是为了怀旧还是怎样,也喜欢这版  
7#
发表于 7.12.2003 23:40:47 | 只看该作者
很正常,<br>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是超人,不是完人,圣人。<br>难免有世俗的影响。<br><br>我还是喜欢金庸的书~
8#
发表于 7.12.2003 23:49:48 | 只看该作者
插图好,残章和旧墨都是原因.<br>更多的是怀旧吧~<br>现在哪里去找不像武打书的武打书呢?<br>更重要的是,里边有当时的味道~<br><br>现在哪里找得到啊,我自己一本都没有.所以连三联的都不要---要只要好的.<br>其实<br>书,电脑上,纸上,都一样看.<br>值不值得,自己的固执罢了.<br>
9#
 楼主| 发表于 8.12.2003 11:04:11 | 只看该作者
还是红袖说的得我意。<br><br>话说,有个疯子每天站在路边,撑了把黑伞,风雨无阻。有一日下雨,疯人院院长也撑了把黑伞,在路边等人。于是乎疯子对院长说,怎么,你也是香菇吗?<br>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laugh.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laugh.gif' /><!--endemo-->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laugh.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laugh.gif' /><!--endemo--> <br>看来,香菇不少的,让我慢慢数来。
10#
发表于 8.12.2003 13:25:3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5.10.2024 07:2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