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67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海军强大 海洋才能和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8.4.2009 18:2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中国海军强大 海洋才能和谐

--献给中国海军六十年生日

戴 旭



首先,我要献上一个庄严的军礼,向青岛港列队接受祖国检阅的中国海军致敬!

这是自郑和下西洋600多年来,中国海军最威武的整容,三大舰队精锐尽出,数十艘战舰盛装满旗。29国海军代表团,14国21艘军舰前来助兴。这也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一百多年来,外国军舰群集中国最多的一次。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跨越深远时空,瞩目中国海军成立六十年的空前庆典,我相信海内外有太多的人,和我一样百感交集。

世界上很少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海军身上,记载着一个民族荣辱兴衰的全部历史。

2005年,一位美国的女作家李露晔以优美的文字写下《当中国称霸海上》,再现郑和七下西洋史迹。同一年,中国庆典活动的重头戏是抗战胜利,但海外却更加关注中国对郑和下西洋 600年的纪念。发生在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中国以王朝兴替为主线的"正史"中,不过是由明代当朝皇帝对前朝余孽的一次海上搜索行动,演变成的一场奢靡而空洞的猎奇旅行,因此被一笔带过。直到20世纪初,有感于马汉海权论风靡全球,世界列强无不乘风破浪竞相扩张海权,而中国身受其害却只能望洋哀叹;一代文豪梁启超于是用他的如椽大笔,写下《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那个被压在王侯将相堆里的三宝太监才突然一下子"挺拔"起来,成为空前绝后的人物。所谓时势"造"英雄,一个在血水泪水里浸泡了半个多世纪的民族,无法从现实中看到希望,只能请来自己的祖先"聊以自慰"。"自慰"自此成为一种正式" 习惯",延续下来。写给孩子们看的中学课本说:郑和航海,"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比世界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在香港话剧团举行的"郑和,不一般的太监"研讨会上,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家荣称,当年郑和率领的航海舰队,比当今美国航空母舰编队的规模还要大。

一边是以祖宗与现实"比阔"的人们;另一边却是以现实责难祖宗的人们,香港时事评论员邱震海就问道:郑和下西洋早于哥伦布航海将近90年,为什么后者却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著名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也曾经无限感谓地说:"如果当时的中国也像后来的欧洲一样拓地殖民的话,今天中国人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就不是六分之一,而是二分之一"。更有人疑惑:郑和当年的船队和近代大英帝国的蒸汽舰队和现代美国的核动力航母舰队规模、实力相同,为什么郑和和明朝没有以相同的全球制海权创建自己的帝国体系?

当我瞩目今天中国海军高耸的桅杆,脑海里仍然晃动着郑和舰队的帆影。中国失去历史上这个长达300 年的机会,实际上已永远不可能再有成为世界大国的机会。两次世界大战和此前此后无数争夺世界的战争都是食肉动物般的西方国家和日本发动的,中国参加的战争也不少,但都是"正义"的救亡图存。全世界的国家和民族,从世界近代这一页历史上,听到的不仅仅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叹息,它们更看到一个空有一副巨大的身躯,但却胸无大志的"食草动物",只求偏安一隅蜷缩在陆地边缘的身影。

自豪也罢,责难也罢,疑惑也罢,共同的时代背景是:世界早已进入海洋时代,海权决定国家兴衰的定律已经不止一次地被证明。今天的中国要想在未来争得一席生存之地,需要郑和那种冒险的勇气和尚武精神,来鼓舞这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民族跨出黄土,像英、美、日等海洋民族一样踏波逐浪耕海牧洋。

    我经常毫无意义地假想:如果是作为中央帝国的尖兵,郑和和他的船队,本可以开疆拓土,建不世之功;如果是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商队,郑和和他的船队本可以丰厚的利润唤起国君和国民的物欲,从而开辟出一条世界贸易之路--像后来的欧洲国家那样。如此,也许资本主义的萌芽将最早在文明领先的中国出现。    只要"如果"中的一个成为真实,就会使郑和和他的船队"永垂不朽"并完全改观后来的一切。可惜,历史不能"如果"。郑和耗费巨资打造的船队和七下西洋,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当然也没有给明王朝带回来任何实际利益,甚至没有让国君和国民从此培育出一点海洋意识。失意的王朝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郑和之后,明代中国的蓝色大门轰然关闭,一支曾经无敌于天下的大舰队瞬间消弭于无形。农耕民族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短暂的狂野冲动消失得和滩头的退潮一样快,保守、自足、封闭的黄土本性重新回归。正像郑和的太监身份所预兆的那样,郑和,这位成吉思汗战士后裔的血性由于被阉割,500年间再没有延续。梁启超一针见血刺破中国国民性特征:"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当中国的郑和永远地死去的时候,世界的"郑和"们却纷纷降生,并绵延不绝。中国的大风帆落下的时候,西方的工业文明开始起航。就在这些寻找黄金的欧洲木帆船后面,跟着后来蹂躏中国的蒸汽舰队。500年后,这支蒸汽舰队来到虎门,来到中国所有的海岸线。这时,中国才惊慌地意识到海。但500年的疏隔,它已经不认识海了。当世界都以海为通途的时候,清朝却以举国之力,试图将秦始皇的万里长城延伸到海上。北洋水师--一堵移动的帝国城墙,就这样出现了。这是一支规模总量堪与郑和船队媲美的舰队,但是却没有了郑和那样扬帆世界的雄心。不要说下西洋,连近在咫尺的东洋它也不敢"下"。最后,它在自己的国门前面,像一条搁浅的鲸鱼一样被人肢解。

(二)

历史安排海洋民族的日本对中国进行残忍的虐杀和羞辱,真是别有深意。甲午战争是一场具有多重意义的战争,其中之一是:对中华民族忽视海洋的惩罚。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中国和日本几乎同时震动。但日本立即醒来,励志图新,脱亚入欧,一代人的时间里便跻身列强。而中国却半梦半醒自欺欺人地说着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试图在不触动政治体制的情况下,单独实现经济的现代化--"洋务运动"的本质如此;又喊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新军事变革试图在不触动整个冷兵器大陆军体系的情况下,单独实现海军的现代化。言之凿凿的理论,"轰轰烈烈"的实践,看起来一派眼花缭乱的繁荣气象,突然之间,被一场海战掀了个稀里哗啦。

曾经决定了中日两国百年命运的甲午战争,即使以当时的眼光看,也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海战。但几艘日本军舰却摧毁了一个庞大的王朝,彻底中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其巨大影响直到今天。这是世界战争史和世界政治史上不多见的。大约同时代的日俄对马海战,英、德日德兰大海战的规模都要大得多,但没有哪个国家因为一场海战陷入如此深重和长久的灾难。

我相信,只要中华民族还在延续,中国就永远不会忘记这场战争。和近代史上所有的败仗都不一样,中国是在国力、兵力、兵器、战场均占优势的情况下战败的。作为资本主义扩张产物的海军,从一诞生就带有天然的进攻性,但是,它却被不适当地赋予保卫落后、腐朽封建王朝的使命。清军以陆地防御战略用于指导海洋决战,战略偏差带来战术的走形,一败涂地,使一个诞生过孙子兵法的战略古国千载蒙羞。甲午战争表明,一个对海洋陌生的国家和民族,是不可能真正拥有和正确使用海军的。它可以买来最优良的战舰,但它买不来海洋意识和海战理论。此战教训之深,后果之重,为中华5000年历史所未有。这一教训,今天仍是暮鼓晨钟。

中国因为忽视海洋,而丢掉海权,最后竟连立足之地也危在旦夕。甲午战争,日本这条丑陋而瘦小的"鬣狗"却扑倒了比它自身大几十倍的中国"水牛",极大地刺激了其他野兽的胃口。甲午战前,中国购兵舰、修军港、编练新军,"新军事变革"看上去很有成效。西方被洋务运动的表象所迷惑,一度将晚清看作远东的庞然大物,然而甲午一战一下子暴露了大清帝国的"黔驴"真相。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凡与中国交涉者,亦为之大变,中国被日本老拳横击,使其水陆之师一齐放倒,故各国乘此危弱,群向竞噬。另一家德国报纸鼓吹说:"自中日失和以后,我欧洲之人,皆欲瓜分中国"。《俄国新闻报》说:要紧紧抓住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大好时机"," 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

只有非洲大草原上才会出现的群兽争食的场面,在中国的这个文明古国上演了。余痛所及,1912年12月,孙中山在悲悼民国海军第一任总司令黄钟瑛逝世时,还在"伤心问东亚海权"。此战使中国相对于日本整体战略态势的全面倾斜,直接为日本后来从中国本土发起灭亡中国的战争埋下伏笔。

甲午战争还重创了已经伤痕累累的中华民族的自尊。海军出身的思想家严复"中夜起而大哭";谭嗣同更挥笔写下:"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便是被后世鞭笞的李鸿章,赴日签约途中也"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感伤万分。台湾民众"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军心悲沉,几无斗志。五年后,八国联军两万人马,如入无人之境,直捣京师,而大清国数十万装备了和列强一样洋枪洋炮的大军,竟望风披靡!

甲午战争对日本成为世界大国起到了奠基和催化作用。日本得到了中国价值1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2.3亿两白银的赔款,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当时7年的财政收入,外相陆奥宗光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之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几亿日元,本国全部收入只有8千万日元,一想到现在会有3亿5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和私人都觉得无比的富裕!"整个日本内阁无不弹冠相庆。战后,日本经济和军事实力飞速扩张,一发不可收。仅仅10年之后,又在对马海峡赢得对俄罗斯的海战胜利。相对于甲午战争,日本人更看重这一场胜利。他们认为,击溃风烛残年的晚清中国,不值得炫耀,而击溃军力超过日本 10倍的大国俄罗斯,则是"东洋小国"日本的无上荣光。这一大国心态的萌生和确立,一直延续至今。2005年,全世界和俄罗斯庆祝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而日本国内却弥漫着纪念"日俄战争胜利100周年"的气氛。报刊在大肆称颂当年日军功勋的同时,还鼓吹"今天的日本正面对着一个比它强大许多倍的中国的崛起","要重现100年前的奇迹"。

日本从一个被人忽视的蕞尔小国,一跃登上世界政治军事舞台。海军对日本的贡献如此重大,以至于日本从此定下海洋立国战略。短短三十多年,日本建造了当时世界一流的航空母舰数十艘,其超级战列舰达到7万多吨,便是海军始祖的欧州诸国也难望其项背。依仗这样一支联合舰队,日本傲睨群雄,二战中竟同时向中、苏、美、英四大国开战。太平洋战争之初,三天之内,日军就清除了进军东南亚的三大障碍:美军太平洋舰队、麦克阿瑟的空中力量和英国远东海军。半年时间,日军舰队在东起夏威夷,西到印度海岸的五万里征途上,一手遮天,所向无敌。邱吉尔惊呼:"日本战争机器的效率高得可怕。"即使是经过二战的浩劫,日本凭借其此前50年奠定的大国基础,仍然迅速在经济上崛起,并于今日在经济大国的基础上,再次走向政治和军事大国。究其本源,实自明治维新"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国策。

反观中国,经甲午一战,一蹶不振。此后50年,竟再也没有建立起一支像样的海军。以至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海军228艘舰船只能自沉于长江充当炮台。这是近现代中国海军在50年内第二次全军覆没。纵观世界海军史,有此记录的大国海军,独中国一家。

美国历史学家房龙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一部地理书中悲观地写道:"我不是先知。我不知道在未来的10年或15年中,会发生什么事情。条件不会有太大改善,因为中国追赶队伍开始的太迟。也许上苍会如她所做过的那样怜悯他们,因为他们需要偿还一个多么大的账单啊!天啊,多大的一个账单啊!"

(三)

   甲午战争给中国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海权课。一些大梦方醒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1840年甚至更早就应该发现的事实和真理,疾呼改造中国重陆轻海的观念,确立经略大洋的新思维。笛帆在《海上主管权之争夺》中说:"观察各国势力,即以其海上权力之大小定之";梁启勋在《论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中说:"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商国主义者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梁鸿烈在《海军发刊意见书》中也深刻"检讨" "我国自有史以来,素持农本商末主义......使人民醉生梦死于小天地中"。

    * 令全世界都感到诧异的是,如此惨烈、空前绝后的甲午战争,竟然没有焕发出国民的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赞奋斗不息》中,这样警戒美国国民:"我们决不能扮演中国的角色,要是我们重蹈中国的覆辙,自满自足,贪图自己疆域内的安宁享乐,渐渐地腐败堕落,对国外的事情毫无兴趣,沈溺于纸醉金迷之中,忘掉了奋发向上、苦干冒险的高尚生活,整天忙于满足我们肉体暂时的欲望,那么,毫无疑问,总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中国今天已经发生的这一事实:畏惧战争、闭关锁国、贪图安宁享乐的民族,在其它好战,爱冒险的民族的进攻面前是肯定要衰败的......"

20世纪四十年代,感于内忧外患的形势,中国学术界曾经出现过一个以 "自存自强"为最高目的的"战国策派"。"战国策派"从"现时代"民族国家的生存处境出发,反思传统文化。林同济说:"我们必须了解时代的意义。民族的命运,只有两条路可走:不是了解时代,猛力推进,做个时代的主人翁,便是茫无了解,即或了解而不彻底,结果乃徘徊、分歧、失机,而流为时代的牺牲品。"何永佶形象地将当时中国比做一条金鱼,别国早已对它垂涎三尺,日本更张开血盆大口欲以吞噬。国家民族危在旦夕,然而,国人尤浑噩如梦。他说:"譬之一条金鱼:当其在金鱼缸时,‘悠在游在',以为天下是一个‘信义和平'的世界,那里面没有鲨鲸鼋鳖而只有青草白石金鱼缸,也的确是这样的世界。那条金鱼在这安乐窝的金鱼缸里住了几千年,忽然被抛入大海,那里有的是海虎、海豹、海狮、......海蛇、海蝎,各各垂涎它金色的美,......这条金鱼也许就因自己的美丽而遭不测。把‘中国'二字代替‘金鱼',就可知我们的处境之危。国人犹以为现在仍是‘金鱼缸'的政治,而不知早已变为‘大海洋'的政治了。"

" 战国策派"那时已经意识到,强势的西方文化正在主导全球。从拿破仑的统治到一战,是西方文化的"战国时期"的序幕,二十世纪则是将成为真正战国的世纪......主要的世界都市的权力中心将随意处置较小的国家--它们的领土、它们的经济以及它们的人民......后来的事实正是这样证明的。只是新中国的诞生才让中华民族,躲过灭顶之灾。

用这面历史的镜子,照照今天的中国人,有没有"醉生梦死于小天地中的"?有多少是"畏惧战争、闭关锁国、贪图安宁享乐"的?看看弥漫全国的洗浴城吃喝风,看看我们今天海域的狼烟四起就知道了。有感于此,笔者曾经写了一部《盛世狼烟》试图警醒,但无异于狂飙中的一片落叶一样轻飘。

清朝赔进了一个帝国,民族赔进了百年屈辱,都不足以偿还这个大"账单"。短命的袁世凯、北洋政府连偿还这个"账单"的机会都没有。但蒋介石是有的。在他当政的后期,3500万国人的鲜血感动"上苍",换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胜利。1945年10月,美国政府专门致函中国国民政府,商请中国派出一支由5万人组成的军队,协助盟国占领日本,并特别希望派遣由孙立人率领的曾参加过印缅作战的新一军去,并以归还琉球为谢。可是,蒋公一心都在准备内战上,驻军计划终成泡影,琉球也终未收复。改变中国地缘战略和心理态势的千载难逢之良机,就此放过,令人扼腕!蒋介石之没有海洋意识的战略短见,于此可见。由于这一历史性失误,使中日之间本应该彻底解决的种种问题未及清算,从此留下巨大的后遗症,时至今日还在折磨着台海两岸的中国人。南海亦然。蒋军当年虽代表中国接收了南沙群岛,却安居太平岛坐视列国蚕食中国海域,为民族又增一片忧心之地。明朝把大海当成门前戏水的池塘;清朝则是把大海当成了皇宫的护城河。如果说郑和下西洋的昙花一现,让我们印象模糊;甲午战争至今110多年,我们总该明白海洋--海权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了。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在近代史上受尽了海上的磨难;也不仅仅是今天的中国融入世界,必须走向海洋拥有海权;而是基于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认知:近代以来,海权的有无、大小与国家的强弱,一直构成着正比关系。原为大陆国家的俄罗斯,通过在远东的大肆扩张,获取了出海口;又通过二战,牢牢地控制着日本的北方四岛,说到底也是为了海权。

    * 英国的战略家富勒说:1588年西班牙舰队的失败就好像一个耳语一样,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朵,那就是在一个商业的时代,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除了历史上的英国、日本,美国是另一个"发现"海洋的国家。美国海军学院前院长艾塞马汉说:"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说:"控制海洋意味着安全,控制海洋就意味着和平,控制海洋就意味着胜利"。美国人最早发明海权一词,也是最早悟得海权奥妙的国家。正是掌握了这样一个奥妙,美国一步步走向超级大国和世界霸权。美国通过一系列战争,打败老牌的海上强国,取得海上立足点,然后又通过两次世界大战,攫取世界全部的大洋。为了不让它的对手意识到这样一个奥妙,美国自二战结束后一直在对苏联实行一个声东击西瞒天过海的大战略:组建北约,构建美日军事同盟,一是从陆地上压迫苏联,一是从海上拦截,诱使苏联把大部甚至全部的国家战略资源用于陆地,无力发展海上力量,从而为美国在全球海洋上闪开通路。世界上只有海洋是相连的,要想成为全球大国,必须首先是海洋大国。游牧民族后裔的苏联,在陆地和它的祖先一样扩张成性,但眼界却比海洋民族后裔的美国人低了许多。苏联一直重视陆军,它顶多不过能够建立一个有限的帝国,但美国从它的大英帝国先辈那里却看到整个世界的财富。双方按照各自的战略理念,竞赛到1991 年,终于见了分晓:苏联被挤碎了。用基辛格的话说:俄罗斯民族丢掉了它300中从陆地上得到的一切。后来俄罗斯痛苦地意识到,没有海权,"任何国家都不能长期成为强国"。

300年来的历史早就告诉世界:一个不拥有海洋也不能走向海洋的国家,是没有出路的国家。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在21世纪初也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此次中国海军青岛阅兵,透射出来的最直接的信息,就是如此。

(四)

那些已经从海洋上获取了大国的地位以及进取型的民族精神等无数好处的国家,嫉妒和害怕已经清醒过来的中国,也在海洋上得到那些弥足珍贵的东西。日本为什么坚持东海平均划线?为什么一定要夺占属于中国的钓鱼岛?美国为什么支持纵容日本的挑衅,组成美日台军事同盟,并且在东太平洋调兵谴将予以战略策应?为什么支持南海诸国侵扰中国海域?不仅仅是资源问题,也不仅仅是联盟(或台湾)问题,而是双方有着大战略层面的共同阴谋:挤压中国!让中国这艘已经发动引擎的巨轮不要下海,一直呆在那片已拥挤不堪、环境破坏、资源匮乏的黄土地上。

美国不怕中国全民皆兵地保卫国土,因为它根本就不打算占领中国,但它害怕中国发展海空力量。最近美国《大西洋月刊》在一篇" 我们如何对付中国"的著名文章中就说:"不论我们说什么,做什么,中国都会在未来几十年中加大军事投入。我们唯一现实的目标只能是鼓励中国进行防御性投入,不要进行攻击性投入。"现在美国对中国的战略一如对当年苏联一样故伎重演:其在中亚驻军;试图拉拢印度、越南;与日、澳、韩、东南亚等国建立大范围远距离战略联盟,最近又组成美日台近距离军事联盟等,从总体上全面构筑对中国的包围,试图让中国产生国土四面被围的战略错觉,进而把有限的国防资源继续大量投向已失去时代价值的陆地防卫上,再进而使中国错失发展海空力量的机遇,以此使美国的全球霸权--主要是海上霸权--永远不受到威胁。而中国也永远只能做一个坐守危城的没有出路、有限发展的二流内陆国家,如此,则中国的崛起梦想将胎死腹中。这才是真正的不战而屈人之国。如果判断中国不为其战略阴谋所左右,两个老牌海洋强国则将唆使台独或亲自向中国猖狂挑衅,诱使中国在军事转型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进行一场陌生的大规模海空战--以联手扼杀中国有限而稚嫩的海空力量,重新把中国打回到陆地上去。正是在这样老谋深算的"背景"下,我们不断地看到美国、日本、台湾或联合或单独的大规模海上演习。其中2004年美国海军在全球进行联合作战演习,5艘重型航空母舰同时会师太平洋。亚太地区,大国政治角力的格局正在形成,太平洋继"二战"之后,再一次波翻浪涌。

在世界进入海洋时代200年之后,中国才开始自己的海洋时代。今天的情况已经复杂得多。一方面中国空前地依赖海洋,开发资源,出口商品,进口能源,一进一出通道主要都是海。海洋已成命脉,国家利益的疆界也因为"海"而突破地理局限大大地拓展;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控制海洋和捍卫海外权益的能力却严重地滞后。某些海洋强国的恶意拦阻、设障,使这一危局更加凸显。甲午战争时,争夺制海权的主力就是海军而已,现代战争的制海权争夺已不仅仅是海军一个军种的使命。在制海权之上有制空权、制信息权、制太空权等等。对海权的争夺已成为综合制权的较量。"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是一个被说滥了的话题。但如何在理论、决策和实践环节上,系统地落实这一沉重的命题,是我们在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中无可回避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历史的重负,现实的逼迫,未来的期许;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同时指向大海的时候,我们这一代中国军人的目光和思维,也必须凝望并那一片超越时空的寥廓蔚蓝。

毫无疑问,中国海军六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有了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岸基航空兵部队、岸防部队和陆战部队等五大兵种--这也是中国海军阅兵中展现出来的全部家底,自己和自己纵向比,中国海军是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是值得自豪的;但放到横向的世界坐标上,我们还是要有足够的清醒:中国海军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处在世界第四、第五的位置上。因为我们和当今的海军大国不在一个台阶上,不能做平面的对比。稍有世界海军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自1916年日德兰大海战之后,水面战舰时代就已经彻底消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所有海战场,都是航空母舰主宰的战争。但是,中国海军至今尚无航空母舰,而主要以吨位并不大水面战舰为主,这是百年前的海军形态。即使我们现在决心拥有航母,十几二十年后拥有真正的海军航空兵部队,也不过是才赶上二战时的海军形态。我们不仅与独步全球的美国海军不在一个层次上,从历史经验、国家技术、工业实力和装备系统的性能等综合比较,和欧洲、日本等老牌海洋强国也不在一个序列。如果放到国际政治和军事的大格局中,中国海军今天在亚太的地位,比较类似德国海军20世纪初在欧洲的地位。当时,德国海军处在强大的英国海军的"看管"之下,致使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毫无作为。今天,中国海军也处在强国海空基地的"看管"之下,同时也受限于自身的立体攻防能力,只能进行近岸防御。中国不断有人提出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和黄水海军等概念,描述的就是这一现实。我们不仅没有自如驰骋世界大洋,担当世界和平责任的潇洒,在自己管辖海域内的行动也还没有到可以无所顾忌的程度。认清现实,才能知耻后勇卧薪尝胆。

由于历史的欠账,在百年的时间里,中国海军连续错过战列舰时代和航空母舰时代,这不仅导致中国现代工业基础不强(日本在二战期间年产飞机近万架,共生产航母数十艘;美国四年中生产各型航母160艘,各式飞机20多万架),也导致中国海军思想的断层,致使近代以来,中国没有出现一位被世界公认的海军理论家,当然也没有一部有影响的海军著作,至今如此。究其原因,乃是因为中国海军自甲午战争后再没有资格参与近代的世界海战所致。我们看今天新中国的海军不能隔断历史,要有更大的纵深。中国海军百多年来只和当时二流的日本海军,打了一场水面战争,还彻底失败了。一战中的日德兰海战打得天昏地暗,二战中大西洋和太平洋上航空母舰的战争惊天动地,但中国海军只能做观众。中国军队在陆地上和天空上都留下过经典战例,唯独海上乏善可陈。没有历史的积淀,就不会有思想意识的升华。这也是今天会出现有些人对中国海军排座次而且自认为名列前茅的现象,个别的军舰性能、静态的数量什么也说明不了。更有甚者,还有把中国海军称为"海上钢铁长城"的说法。如果海军是长城,英国是怎么建立日不落帝国的?美国海军是怎么用这个长城把控全球海上通道进而控制世界的?别的大国海军不是长城,中国海军难道能够独立于世界海军的基本规律之外,独创一个另类奇迹?北洋水师的海上长城已经灰飞烟灭,为什么我们还要在未来试图重建海上长城呢?这只能说明我们对现代海军的本性是多么的陌生。在遭受了举世无双的海上羞辱之后,我们对海军的认识还停留在这个层次上,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如果一定要弄个形象比喻的话,我认为现代海军应该是国家的海空利刃,是保卫国家利益,实现国家意志的最佳工具!历史和现实都说明,中国海军有自豪的理由,但没有自满的本钱。

这次中国海军阅兵的主题是和谐海洋。这是把住了时代和未来的脉搏。海洋是人类生活的公共空间,谁都不能垄断。所有国家都应该在国际法的框架内和平共处。中国人应该特别注意,要想真正实现和谐海洋的意愿,仅有倡议是不够的。爱因斯坦说,当今世界最缺乏的,是力量和善意的结合。我们中国始终充满善意,但力量不足。近代一百多年,中国为什么战争不断,连带地东亚地区也是战争频仍?主要就是因为中国太弱。试问今天的世界列强,哪个没有吞噬过中国的血肉?为了争夺中国,它们时而联手,时而互斗--当年日俄不就是因为争夺中国东北而大打出手吗?弱小会带来战争,进而影响世界和平,这就是历史对中国的启迪。所以,中国未来要想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有重大贡献,首先必须强大起来,不能因为自己的弱小,引起别人的抢夺欲望。1840年的时候,中国的财富相当于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但由于没有工业,军事落后,结果引起列强长达百年的哄抢,到1945年日本被赶出去的时候,中国已经被掠夺得只剩下瘦骨嶙峋的伤兵和废墟的焦土了。

经过60年的积累,中国今天的GDP又接近世界前茅了,一些强国又在动掠夺中国的念头了。其中一个最大的阴谋,就是吓阻中国不要发展军事力量,一会说中国军费不透明,一会抛出中国航母威胁论,其实都是战略心理战,想让中国重演鸦片战争的悲剧,这样,以后他们的军队就不会遇到太多的麻烦。中国人一定要认清这一点,不能再让自己的财富被列强夺走了。为了自己的安全,也为了未来不再因为自己的弱小引起别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国一定要强大起来,敢于理直气壮地发展合理的军力,坚决果断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威慑那些对中国不怀好意的人,熄灭它们损害地区和平的念头,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上赢得基本的尊重,才有在更大范围维护世界和平的公信力。一只老虎要说和谐和平,其他动物都会相信;一只老牛怎么说和谐和平,都不会有用,因为有的动物不相信。

我向中国海军编队敬礼!向威武的驱逐舰、核潜艇及所有中国舰艇和海军官兵们致意!新中国是在被列强掠夺、蹂躏成一片废墟的历史起点上,追赶世界的;中国海军也是在一片空白中走向未来。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横渡长江时,用的还是木帆船,这个时候的世界海军强国却在炼钢炉里回收堆积如山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中国海军能有今天的成就的确可喜,但旷古艰难的重任又责无旁贷地横亘眼前。历史留下的一堆烂账 --国土分裂、领土、领海争议等,已成为今天中国和平崛起的绊脚石和陷阱。当我们打开电视、报纸和网络,每天被有关"海"的事件纠缠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偿还那个历史账单的"使命"已经责无旁贷地落在了现代中国和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这其中,中国军队特别是海军又首当其冲。中国海军不仅承载着历史的重压,更肩负着未来的希望!随着国家的转型和发展,我相信终有一天,中国新军事变革会将陆军型的旧式军队改造为海空复合型的新型军队,当中国以可信的实力进入强国之列的时候,中国海军也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我想象下一次中国海军阅兵的时候,应该是空天系统支援下的几支航母特混舰队,在一次大型联合演习或扫荡挑衅者的胜利中归来。

啊,海军!中国海军!你们和共和国一起走过非凡的里程,又一同踏上充满希望的起点。遥望征途,我和无数祈望祖国强大的人们,在2009年眺望你在未来劈波斩浪一往无前的雄姿!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7.8.2009 09:2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7.8.2009 18:1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5.11.2024 22:5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