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会好像是这边的学生学者联合会,代表着这边许许多多的学生和学者。既然是一个组织,我觉得,从它的建立到废除都是有一定的程序的。难道,在网上这么一说就没了吗?) {5 U w. g* O7 t2 H5 O$ B# r
我有个建议,如果搞活动大家不愿参加。那不如 ...5 Z& ]6 x* ^! k( |+ t
虹儿 发表于 8.10.2009 12:29 ![]()
) R) y1 B3 [2 g9 ^$ F
# V" y& f+ g6 _; s7 _8 X首先我还是希望这个贴不要水掉,毕竟这个话题还是与很多人有切身关系的。
: T# T5 h }: V9 ^8 [3 d t S4 a! T, ]# Y6 R
* p6 J1 J" o. J+ l b$ w所以很感谢虹儿的建议。但是,一直以来,问题不是说现在活动没有人参加,也不是缺乏像你这样的好Idee,而是,现实操作性在哪里?
0 M [' z4 z3 i! @- l5 G, {% k7 L) v7 c6 E
比如你的提议。如果要实施,问题马上来了,谁去找地方存这些书?谁去把这些资料归总,搜集?谁又来持之以恒的担当图书管理员这个角色?我可以告诉你,如果你一旦决定实施这个点子,一定会发现有无穷无尽的麻烦和困难,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给你无穷无尽的建议。$ p, F/ m# O' X4 M0 G% d% o
6 ]: W# a* N9 w$ z' l+ e8 g你这个建议即使能够实施,可以出现的最好局面也是:纽伦堡蹦出一到2个“雷锋”,拼死搞起来这个小图书馆,开始大家也是交口称赞,说一定支持,但几个月以后迅速人马凋零,最后只能惨淡收场----那么这时候我就要问你,你这样做,又是for what?什么可以支撑你继续做下去?* \& z2 e; w+ G9 \* s
& l6 X) w, i9 ] Y2 E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像学生会这样的组织,离开了更多的人的mitmachen和不断付出,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而恰恰在中国人的圈子,能够付出固定时间,能够愿意mitmachen的人永远很少-----当然,你搞个大活动,大家出来参加,high一下没有问题,可是,谁去实施?谁去组织?谁去活动结束之后收垃圾?( p3 {0 n, d* i Q$ N
& r* [' G. R7 ?. F4 ]% e! j而要让人愿意并且能够mitmachen,前提必然是这些活动对人们有切身利益的影响。可是,以通常的眼光,没有图书馆并不会死,国庆春节没有活动也不会死---所以学生会干的不好,人们最多也只是抱怨一下,不会逼宫;学生会做的事多,人们最多也只是体恤一下,感谢一下,也不会真的倾尽更多的mitmachen。
3 Y4 _0 x" ]# }; R+ S' B0 C. A/ t4 X5 \) j: g) L
所以我才要问,一个组织,如果既不能给它的受众带来更多的利益和好处,也不能给那些担当责任的组织者带来更多的好处,为什么它还可以一直这样苟延残喘的存在下去?是不是每次濒临绝境,无人问津的时候,总要有一个雷锋,或者说官迷,发了疯的跳出来顶这个雷?6 a5 y0 X8 x1 N0 ~3 A+ L8 @) d
1 c! Y( y& O# E( M, |* }' S5 r比这个问题更令我好奇的,就是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众利益?这么多中国人生活在纽伦堡这块地面上,究竟什么事情,才可以让最多的人都来care?
2 E2 w6 W4 B' z* X
! }" U5 m3 b/ g2 X7 p& c我他妈的真的好想知道答案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