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楼主: Lukasl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文化之中华上下五千年天天历史大高楼 哈哈哈哈哈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5.2.2010 10:48:16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115 匈奴人称汉帝

--------------------------------------------------------------------------------

    在李雄在成都称王的同一年(公元304年),北方的匈奴贵族刘渊也反晋独立,自称
汉王。
    自从西汉末年起,有一部分匈奴人分散居住在北方边远郡县,他们和汉族人相处久了,
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匈奴贵族认为上代多次跟汉朝和亲,是汉朝皇室的亲戚,后来就改用汉
皇帝的姓——刘。曹操统一北方后,把匈奴三万个部落分为五个部,每个部都设部帅,匈奴
贵族刘豹是其中一部的部帅。
    刘渊是刘豹的儿子,从小读了许多汉族人的书,力气大,武艺高,能够拉三百斤重的大
弓。刘豹死后,刘渊继承他父亲的职位。后来,在西晋的成都王司马颖(八王之一)部下当
将军,留在邺城,专管五部匈奴军队。
    八王混战开始后,匈奴部落里一些贵族们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开会商量。有个老
年贵族说:“我们匈奴从汉朝开始跟汉人结为兄弟。经过魏、晋两个朝代,匈奴单于后代虽
然有封号,却没有自己的尺寸土地,跟一般百姓没有什么两样。现在晋朝发生内乱,自相残
杀。这正是我们匈奴人恢复地位的好时机啊!”
    大家都觉得他的主意对,叫谁来带头呢?大家一议论,认为刘渊有才能,威望高,推他
当单于挺合适。
    贵族们派个使者到邺城,把大伙儿的意思告诉刘渊,请他回来。刘渊很高兴,就借口要
回匈奴葬自己的父亲,向司马颖请假。司马颖不同意,刘渊只好让使者先回去,并且要五部
匈奴集结兵力,向南移动。
    后来,晋朝的并州刺史司马腾、将军王浚联络鲜卑贵族攻打司马颖,司马颖失败了,逃
往洛阳。刘渊向司马颖要求回去带匈奴兵马来助战,司马颖才让他走了。
    公元304年,刘渊回到左国城,大伙儿拥戴他做大单于。他集中了五万人马,亲自率
领南下,帮助晋军攻打鲜卑兵。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把晋朝灭掉,反倒去帮助晋
军呢?
    刘渊说:“要灭掉晋朝,还不是像摧枯拉朽一样容易,但是晋朝的百姓未必会向着我
们。我看汉朝立国的年代最长,在百姓中影响大。我们的上代又是汉朝皇室的兄弟。现在汉
朝亡了,我们用继承汉朝的名义,也许可以得民心。”
    大家听了,觉得是一个好主意。刘渊就宣布自己是汉王。
    刘渊称汉王后,很快攻下了上党、太原、河东、平原等几个郡,势力越来越大。一些势
力比较小的各族反晋力量也都来归附刘渊。
    公元308年,刘渊称汉帝。第二年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集中兵力进攻洛
阳。洛阳的老百姓虽然恨透腐朽的西晋王朝,但是也不愿受匈奴贵族的统治。所以刘渊两次
进攻,都遭到洛阳军民的猛烈抵抗,不得不退兵。
    那时候,八王中最后的一个王——东海王司马越还在和一批大臣互相仇杀。晋朝留下的
一点点兵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后来刘渊死去,他儿子刘聪接替做汉国皇帝,又派大将刘曜、石勒进攻洛阳。洛阳的军
民奋勇抵抗,但是毕竟寡不敌众。公元311年,洛阳城终于被攻陷,晋怀帝做了俘虏。
    刘聪进洛阳后,杀了大批晋朝的官员和百姓,有一次,刘聪举行宴会,让晋怀帝穿着奴
仆穿的青衣给大家斟酒。一些晋朝的遗臣看了,禁不住失声痛哭。刘聪看晋朝遗臣还对怀帝
这样有感情,一发狠,就把怀帝杀了。
    晋怀帝死后,在长安的晋国官员拥立怀帝的侄儿司马邺继承皇位,这就是晋愍(音mǐ
n)帝。
    公元316年,刘聪攻下长安。晋愍帝也遭到了怀帝同样的命运,在受尽侮辱后被杀。
西晋王朝维持了五十二年,终于灭亡。
    西晋灭亡之后,北方的各族人民(主要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纷纷
起义,他们中间的上层分子乘机起兵,像李雄、刘渊一样建立政权,前前后后一共出现十六
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十六国”(旧称五胡十六国,胡是古时候对少数民族的泛称)。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楼主| 发表于 5.2.2010 10:48:28 | 只看该作者
116 闻鸡起舞

--------------------------------------------------------------------------------

    当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一些有志气的将领还坚持在北
方战斗。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刘琨年青的时候,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在西晋初期,他们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
洛阳东北)做主簿,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谈论起国家大事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了。祖逖往窗外一看,
天边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
    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脚踢踢刘琨。刘琨醒来揉揉眼睛,问是怎么回事。祖逖说:“你听
听,这可不是坏声音呀。它在催我们起床了。”
    两个人高高兴兴地起来,拿下壁上挂的剑,走出屋子,在熹微的晨光下舞起剑来。
    就这样,他们一起天天苦练武艺,研究兵法,终于都成为有名的将军。
    公元308年,晋怀帝任命刘琨做并州刺史。那时候,并州被匈奴兵抢夺杀掠,百姓到
处逃亡。刘琨招募了一千多个兵士,冒着千难万险,转战到了并州的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
南)。
    晋阳城里,房屋被焚毁,满地长着荆棘,到处是一片荒凉。偶然见到一些留下来的百
姓,已经饿得不像样子了。
    刘琨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难过。他命令兵士砍掉荆棘,掩埋尸体,重新把房屋城池都
修复起来。他亲自率领兵士守城,防备匈奴兵的袭击。他还采取计策,让匈奴的各部落互相
猜疑。后来,有一万多个匈奴人投降了刘琨,连汉主刘渊也害怕了,不敢侵犯。
    刘琨把流亡的百姓都召回来耕种荒地。不到一年时间,到处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晋阳城渐渐恢复了繁荣的景象。
    刘聪攻破洛阳之后,西晋在北方的兵力大多被打散了,只有刘琨还在并州一带坚持战
斗。晋愍帝在长安即位后,派人封刘琨为大将军,要他统率并州的军事。
    那时候,汉国大将石勒,占据了襄国(在今河北邢台西南),集结了几十万大军,想夺
取并州。刘琨南面有刘聪,北面有石勒,前后受敌,处境困难到了极点。可是刘琨没有害
怕,没有退缩。他在给晋愍帝的一份奏章里说:“臣跟刘聪、石勒,势不两立。如果不讨平
他们,臣决不回朝。”
    据说,刘琨在晋阳的时候,有一次,晋阳被匈奴的骑兵层层包围。晋阳城里兵力太少,
没有力量打退敌人。大家都感到惊慌,刘琨却仍然泰然自若。到了傍晚,他登上城楼,在月
光下放声长啸,声调悲壮。匈奴的骑兵听了,都随着啸声叹息。半夜里,刘琨又叫人用胡笳
(一种乐器)吹起匈奴人的曲调,勾起了匈奴骑兵对家乡的怀念,伤感得流下眼泪。天快亮
的时候,城头的笳声又响了起来,匈奴兵竟自动跑散了。
    后来,刘琨联络鲜卑族首领一起进攻刘聪,没有成功。接着,石勒进攻乐平(今山西昔
阳西南),刘琨派兵去救,被石勒预先埋伏好的精兵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正在这个时候,又
传来了长安被刘聪攻陷的消息。到了这步田地,尽管刘琨怎样顽强,也没法保住并州,只好
率领残兵投奔幽州去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楼主| 发表于 5.2.2010 10:48:41 | 只看该作者
117 王马共天下

--------------------------------------------------------------------------------

    刘聪攻下长安后,南方还在晋朝官员手里。晋愍帝在被俘前留下诏书,要镇守在建康
(原名建业,今江苏南京市)的琅琊(音láng yá)王司马睿(音ruì)继承皇位。
    司马睿在西晋皇族中,地位和名望并不高。晋怀帝的时候,他被派到江南去镇守。他带
去了一批北方的士族官员,其中最有名望的是王导。司马睿对王导言听计从,把他看作知心
朋友。
    司马睿刚到建康的时候,江南的一些大士族地主嫌他地位低,不怎么看得起他,也不来
拜见他。为了这个,司马睿心里不踏实,要王导想个办法。
    王导有个堂哥王敦,当时在扬州做刺史,很有点势力。王导把王敦请到建康,两个一商
量,想出一个主意来。这年三月初三,按照当地的风俗是禊(音xì)节,百姓和官员都要
到江边去“求福消灾”。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到江边去,前面有仪仗队鸣
锣开道,王导、王敦和从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排成一支十
分威武的队伍。
    这一天,在建康江边看热闹的人本来很多。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到过的大排场,都轰
动了。
    江南有名的士族地主顾荣等听到这个消息,从门缝里偷偷张望。他们一看王导、王敦这
些有声望的人对司马睿这样尊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排在
路旁,拜见司马睿。
    这一来,提高了司马睿在江南士族地主中的威望。王导接着就劝司马睿说:“顾荣、贺
循是这一带的名士。只要把这两人拉过来,就不怕别人不跟着我们走。”
    司马睿派王导上门请顾荣、贺循出来做官,两个人都高兴地来拜见司马睿。司马睿殷勤
地接见了他们,封他们做官。
    打那以后,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司马睿在建康就站稳了脚跟。
    北方发生大乱以后,北方的士族地主纷纷逃到江南来避难。王导又劝说司马睿把他们中
间有名望的人都吸收到王府来。司马睿听从王导的意见,前前后后吸收了一百零六个人,在
王府里做官。
    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安排,拉拢了江南的士族,又吸收了北方的人才,巩固了地位,心里
十分感激王导。他对王导说:
    “你真是我的萧何啊!”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重建晋朝。这就是晋元帝。在这以后,晋朝的国都
在建康。为了和司马炎建立的晋朝(西晋)相区别,历史上把这个朝代称为东晋。
    晋元帝登基的那天,王导和文武官员都进宫来朝见。
    晋元帝见到王导,从御座站了起来,把王导拉住,要他一起坐在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
    这个意外的举动,使王导大为吃惊。因为在封建时代,是绝对不允许有这样的事的。王
导忙不迭推辞,他说:“这怎么行。如果太阳跟普通的生物在一起,生物还怎么能得到阳光
的照耀呢?”
    王导这一番吹捧,使晋元帝十分高兴。晋元帝也不再勉强。但是他总认为他能够得到这
个皇位,全靠王导、王敦兄弟的力量,所以,对他们特别尊重。他封王导担任尚书,掌管朝
内的大权;又让王敦总管军事。王家的子弟中,很多人都封了重要官职。
    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王与马,共天下”。意思就是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
掌握了东晋的大权。
    王敦掌握军权,自以为了不起,把晋元帝不放在眼里。晋元帝也看出了王敦的骄横,另
外重用了大巨刘隗和刁协,对王氏兄弟渐渐疏远起来。这样,刚刚建立的东晋王朝内部就出
现了裂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楼主| 发表于 5.2.2010 10:48:54 | 只看该作者
118 石勒读汉书

--------------------------------------------------------------------------------

    晋元帝即位的第二年,匈奴族的汉国国主刘聪病死。汉国内部也发生分裂。刘聪的侄儿
刘曜接替了国主的地位。他觉得用汉朝的名义并不能欺骗人民,在公元319年,改国号为
赵。汉国大将石勒在反晋战争中扩大了兵力,不愿再受刘曜的统治,也自称赵王。
    石勒是羯族人,他家世代是羯族部落的小头目。年轻的时候,并州地方闹饥荒,他和部
落失散了,曾经给人家做过奴隶、佣人。有一次,石勒被乱兵捉住,关在囚车里。正好他的
囚车旁边有一群鹿跑过。乱兵纷纷去追捕鹿群,石勒才趁机会逃走。
    石勒受尽苦难,没有出路,就招集一群流亡的农民,组成了一支强悍的队伍。刘渊起兵
以后,石勒投降汉国,在刘渊部下当了一员大将。
    羯族人的文化比匈奴人要低。石勒从小没有像刘渊那样受过汉族文化教育,不识字。他
担任大将以后,渐渐懂得要成大事业,光靠武力不行,就依靠一个汉族士人张宾,采取了许
多政治措施。他还收留了一批北方汉族中的贫苦的读书人,组织了一个“君子营”。
    由于石勒骁勇善战,加上有了张宾一批谋士帮他出谋划策,石勒的势力更加强大。到了
公元328年,终于消灭了刘曜。过了两年,石勒在襄国自称皇帝,国号仍是赵。历史上把
刘氏的赵国称为“前赵”,把石勒建立的赵国称为“后赵”。
    石勒自己没有文化,但是却十分重视读书人。他做了后赵皇帝后,命令部下,凡捉到读
书人,不许杀死,一定要送到襄国来,让他自己处理。
    他听从张宾的意见,设立学校,要他部下将领的子弟进学校读书。他还建立了保举和考
试的制度。凡是各地保举上来的人经过评定合格,就选用他们做官。
    石勒严禁部下提到“胡”字、“羯”字。但是为了安抚汉族士人,有时候也没有执行禁
令。
    有一次,有个汉族官员樊坦被任用做官。樊坦进宫朝见的时候,穿了一身破破烂烂的衣
服。石勒吃惊地问他:“你怎么穷到这步田地?”
    樊坦忘记了禁令,回答说:“刚刚碰到一批羯贼,把我的家当都抢走,家里连一件像样
的衣服都没有了。”
    石勒知道他吃了亏,就安慰他说:“羯贼这样乱抢东西,太不应该!我来替他们赔偿
吧!”
    樊坦忽然想起了触犯了禁令,吓得浑身发抖,连忙向石勒请罪。
    石勒笑着说:“我这个禁令,是对付一般百姓的。你们这些老书生,我不怪你们。”
    说着,真的赔给樊坦一些衣服钱财,还赏给他一辆车,一匹马。
    石勒挺喜欢读书。他自己不识字,就找一些读书人把书讲给他听,一边听,一边还随时
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一次,他让人给他读《汉书》,听到有人劝汉高祖封旧六国贵族的后代的历史。他就
说:“唉!刘邦采取这样错误做法,还怎么能够得天下呢?”讲书的人马上给他解释,后来
由于张良的劝阻,汉高祖并没有这样做。石勒点头说:“这才对啦。”
    又有一次,石勒举行宴会招待大臣,宴席上,他问一个大臣,说:“你看我可以比得上
古代什么样的帝王?”
    大臣吹捧说:“陛下英明神武,比汉高祖还强,别人更比不上了。”
    石勒笑了笑说:“你说得太过分了。我要是遇到汉高祖,只能做他的臣下,大概跟韩
信、彭越差不多。要是我生在汉光武帝那个时候,倒可以和他并驾齐驱,还说不定谁胜谁负
呢。”
    由于石勒重用人才,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后赵初期出现了兴盛的气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楼主| 发表于 5.2.2010 10:49:06 | 只看该作者
119 祖逖中流击楫

--------------------------------------------------------------------------------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刘琨的好友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
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主动出来指挥,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
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领。
    到了泗口(今江苏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经有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北方
人,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恢复中原。
    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劝琅琊王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
要是由于皇室内部自相残杀,使胡人乘机会攻进了中原。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敌人残酷迫
害,人人想要起来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
会群起响应。”
    司马睿并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是听祖逖说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辞,勉强答应他的请
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拨给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
于人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办法。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家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
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文言是‘中流击楫”),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
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
个感动,人人激奋。
    到了淮阴,他们停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就向北进发
了。
    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当时,长江以北还有不少豪
强地主,趁中原大乱的机会,占据堡坞,互相争夺。祖逖说服他们停止内争,跟随他一起北
伐,对不听号令、依附敌人的,就坚决打击。祖逖的威望就越来越高了。
    刘琨在北方听到老朋友祖逖起兵北伐,也很高兴,说:“我夜间枕着兵器睡觉等天亮,
就是一心要消灭敌人。现在祖逖跑到我前面去了。”
    公元319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国主石勒,祖逖决定发兵进攻陈川。
石勒派兵五万援救,被祖逖打得大败。接着,后赵的将领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韩潜又争夺蓬陂
(在河南开封市附近)城。战斗了四十天,相持不下,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
    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装满了泥土,派一千多名兵士扛着,运到了晋营,装作运粮的样
子。最后又派了几个兵士扛着几袋米,运到半路上,故意停下来休息。
    桃豹在赵营内看到晋兵运来那么多的米,自然眼红,就趁晋兵休息的时候,派了大批兵
士来抢。晋兵丢下米袋就逃。赵营里早已断了粮,抢到了一点米,只能够勉强维持几天,但
是大家看到晋营里军粮那么充足,军心就动摇起来了。桃豹赶快派人向石勒求救。
    过了几天,石勒派了一千头驴子装运了粮食接济桃豹。祖逖早就探得情报,在路上设下
伏兵,把后赵的粮食全部截夺下来。这样一来,桃豹再也支持不住,连夜放弃阵地逃跑了。
    祖逖领导晋兵艰苦斗争,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后赵的兵士陆续向祖逖投降的也
很多。晋元帝即位后,因为祖逖功劳大,封他为镇西将军。
    祖逖在战斗的艰苦环境中,和将士们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节约,把省下的钱尽量帮
助部下。他还奖励耕作,招纳新归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关系疏远和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
样热情地对待。生地的百姓都很拥护他。
    有一次,祖逖举行宴会招待当地父老。人们高兴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些老人流着
眼泪说:“我们都老了,今天能够在活着的日子里看到亲人,死了也可以闭上眼睛了。”
    祖逖一面操练士兵,一面扩大兵马,预备继续北伐,收复黄河以北的国土。哪儿想到昏
庸的晋元帝对祖逖竟放心不过,怕祖逖势力太大了不好控制,派了一个戴渊来当征西将军,
统管北方六州的军事,叫祖逖归他指挥。祖逖辛辛苦苦收复失地,反而受到朝廷的牵制,心
里很不舒坦。
    不久,祖逖听说他的好友刘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害死,又听说晋元帝跟王敦正在明争暗
斗,心里又是忧虑,又是气愤,终于得病死了。豫州的男女老少听到祖逖去世的消息,像死
了自己的亲人一样伤心。
    祖逖虽然没有完成恢复中原的事业,但他那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一直被后代的人所传
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楼主| 发表于 5.2.2010 10:49:19 | 只看该作者
120 陶侃运砖头

--------------------------------------------------------------------------------

    祖逖死后,东晋王朝接连发生几次内乱。晋元帝想抵制王氏势力,王敦起兵攻进建康,
杀了一批反对他的大臣。元帝的儿子晋明帝即位后,王敦又一次攻打建康失败,自己病死
了。到了晋成帝(明帝的儿子)的时候,历阳(今安徽和县)镇将苏峻起兵叛变,攻进了建
康。东晋的一些大臣束手无策,后来依靠荆州刺史陶侃出兵,花了两年时间,才平定了苏峻
的叛乱。
    陶侃在王敦得势的时候,本来是王敦的部下。那时候,陶侃立了战功,做了荆州刺史。
有人妒忌他,在王敦面前说他坏话。王敦把他调到广州。那时候,广州还是偏僻的地区,调
到广州实际上是降了他的职。
    陶侃到了广州,并没有灰心丧气。他每天早晨把一百块砖头(文言是“甓”,音pì)
从书房里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又把砖头一叠叠运到屋里。人们看到他每天这样做,感到很
奇怪,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陶侃严肃地说:“我虽然身在南方,但心里想的是收复中原。如果闲散惯了,将来国家
需要我的时候,还怎么能担当重任呢。所以,我每天借这个练练筋骨。”
    王敦失败以后,东晋王朝才把陶侃提升为征西大将军兼荆州刺史。荆州的百姓听到陶侃
回来,都高兴地互相庆贺。
    官虽然做得大了,可陶侃还是十分小心谨慎。荆州衙门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亲自
认真检查,从来不放松。他常常对他的部下说:“大禹是个圣人,还爱惜一寸光阴。像我们
这种普通人,论智慧和能力,都跟大禹差得很远,更应该爱惜每一分光阴,怎能贪图安逸。
如果活着对国家没有贡献,死了没有留下什么好名誉,那不是自暴自弃吗?”
    他部下有些官吏,喜欢吃酒赌博,往往因此耽误了公事。陶侃知道了非常生气。他吩咐
人把酒器和赌具都收起来,一古脑儿扔到江里去;还把那些官吏鞭打了一顿。打这以后,大
家都吓得不敢再赌博喝酒了。
    有一次,陶侃到郊外去视察,看见一个过路人一面走,一面随手摘了一把没有成熟的稻
穗,拿在手里玩弄。
    陶侃叫住他问:“你拔了这棵稻子,干什么用?”那个过路人只好实说:“没有什么,
顺手拔一点玩玩罢了。
    陶侃听了,勃然大怒说:“你自己不耕种,还无缘无故毁坏人家的庄稼,真是岂有此
理!”
    说罢,就命令他的兵士把那人捆绑起来,狠狠地鞭打了一顿,才把他放了。
    人们听到刺史这样保护庄稼,种田就更勤快了。荆州地方就渐渐富裕起来。
    荆州地方在长江边上。官府造船,常常留下许多木屑和竹头。要是在别人手里,不是打
扫掉,就是烧了。但是陶侃却吩咐人把它收拾起来,收藏在仓库里。人们见了,不懂他为什
么要这样做,也没敢问。
    后来,有一次新春过节,荆州的官员都到官府来拜见陶侃。恰好前几天下了几场大雪。
天气放晴,积雪融化后,大厅前面又湿又滑,不好走路。陶侃就吩咐管事的官吏,把仓库里
的木屑拿出来铺地,这样,走路的时候就再不怕滑交了。
    又有一次,东晋水军造一批战船需要竹钉。陶侃又叫人把收藏起来的竹头拿出来给兵士
去做造船用的竹钉。
    到这时候,大家才知道陶侃收集木屑和竹头的用处,佩服他考虑得周到。
    陶侃前前后后带兵四十一年,由于他执法严明,办事认真,谁都佩服他。据说,在他管
辖的地方,社会秩序安定,真做到了“路不拾遗”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5.2.2010 11:2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楼主| 发表于 5.2.2010 11:2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楼主| 发表于 6.2.2010 20:21:05 | 只看该作者
121 王羲之写字换鹅

--------------------------------------------------------------------------------

    在“王马共天下”的东晋时期,王氏是高级的士族。王导、王敦家族的子弟,都当上了
大小的官员,他们大多数是庸庸碌碌的官僚,但在他们当中,也出了一个我国历史上有名的
书法家。他就是王羲之(羲音xī)。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
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
    因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
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他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
到会稽的风景秀丽,非常喜爱,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游览山水。有一次,王羲之和
他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最后由王羲之当场挥
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
《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
    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
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他。他坐在一个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
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
    那个门生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
纪念,就回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出门去了。他的父亲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了,
就用刀把字刮掉。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字迹已经不见了。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
    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
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
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
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只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
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
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
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
    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
    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
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
    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楼主| 发表于 6.2.2010 20:21:21 | 只看该作者
122 桓温北伐

--------------------------------------------------------------------------------

    陶侃平定了苏峻的叛乱以后,东晋王朝暂时获得了安定的局面。这时候,北边却乱了起
来。
    后赵国主石虎(石勒儿子)死了以后,内部发生大乱,后赵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
国,历史上称为冉魏;鲜卑族贵族慕容皝(音huǎng)建立的前燕又灭了冉魏。公元3
52年,氏族贵族苻健也乘机占领了关中,建立了前秦。
    后赵灭亡的时候,东晋的将军桓温向晋穆帝(东晋的第五个皇帝)上书,要求带兵北
伐。桓温是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他在当荆州刺史的时候,曾经进兵蜀地,灭掉了成汉,给
东晋王朝立了大功。
    但是东晋王朝内部矛盾很大。晋穆帝表面上提升了桓温的职位,实际上又猜忌他。桓温
要求北伐,晋穆帝没有同意,却另派了一个殷浩带兵北伐。
    殷浩是个只有虚名、没有军事才能的文人。他出兵到洛阳,被羌族人打得大败,死伤了
一万多人马,连粮草武器也丢光了。
    桓温又上了道奏章,要求朝廷把殷浩撤职办罪。晋穆帝没办法,只好把殷浩撤了职,同
意桓温带兵北伐。
    公元354年,桓温统率晋军四万,从江陵出发,分兵三路,进攻长安。前秦国主苻健
派兵五万在峣关抵抗,被晋军打得落花流水。苻健只好带了六千名老弱残兵,逃回长安,挖
了深沟坚守。
    桓温胜利进军,到了灞上。长安附近的郡县官员纷纷向晋军投降。桓温发出告示,要百
姓安居乐业。百姓欢天喜地,都牵了牛,备了酒,到军营慰劳。
    自从西晋灭亡以后,北方百姓受尽混战的痛苦。他们看到桓温的晋军,都高兴地流着眼
泪说:“想不到今天还能够重新见到晋军。”
    桓温驻兵灞上,想等关中麦子熟了的时候,派兵士抢收麦子,补充军粮。可苻健也厉
害,他料到桓温的打算,就把没有成熟的麦子全部割光,叫桓温收不到一粒麦子。
    桓温的军粮断了,呆不下去,只好退兵回来。但是这次北伐毕竟打了一个大胜仗,晋穆
帝把他提升为征讨大都督。
    以后,桓温又进行了两次北伐。最后一次,进攻前燕,一直打到枋头(今河南浚县西
南),后来,因为被前燕切断粮道,遭到失败。
    桓温长期掌握东晋的军事大权,野心越来越大。有一次,他自言自语地说:“男子汉如
果不能流芳百世,也应当遗臭万年。”
    有个心腹官员知道他的野心,向他献计,说要提高自己的威信,就先得学西汉霍光的办
法,把现在的皇帝废了,自己另立一个皇帝。
    那时候,晋穆帝已经死去。在位的皇帝是晋废帝司马奕(音yì)。桓温带兵到建康,
把司马奕废了,另立一个司马昱(音yù)当皇帝,这就是晋简文帝。桓温当了宰相,带兵
驻在姑孰(今安徽当涂)。
    过了两年,晋简文帝病重,留下遗诏由太子司马曜继承皇位。这就是晋孝武帝。桓温本
来以为简文帝会把皇位让给他,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失望,就带兵进了建康。
    桓温到达建康那天,随身带的将士,都是全副盔甲,手里拿着明晃晃的武器。朝廷官员
到路边去迎接时,看到这个情景,吓得变了脸色。
    桓温请两个最有名望的士族大臣王坦之、谢安到他官邸去会见,王、谢两人早已听说桓
温事前在客厅的背后埋伏一批武士,想杀掉他们。所以,王坦之到了相府,浑身出冷汗,连
衣服都湿透了。
    谢安却十分镇静。进了厅堂坐定之后,他对桓温说:“我听说自古以来,讲道义的大
将,总是把兵马放在边境去防备外兵入侵。桓公为什么却把兵士藏在壁后呢?”
    桓温听了,也有点不好意思,说:“我也是不能不防备点儿。”说着,就命令左右把后
面埋伏好的兵撤去。
    桓温看到建康的士族中反对他的势力还不小,不敢轻易动手。不久,就病死了。
    桓温死后,谢安担任了宰相,桓温的弟弟桓冲担任荆州刺史,两人同心协力辅佐晋孝武
帝,东晋王朝出现了团结的气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8.9.2024 02:3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