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111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上的今天---4月8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4.2011 17:39: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710年4月8日
康熙命编纂《字典》


1710年4月8日(清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初十日),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编撰《字典》。

全书依据明朝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两书增订而成,收字47035个,每字详其声音、训诂。分12集,每集又分上、中、下3卷,按214个部首编排。采录字形异体甚多,书证多取于经、史、诸子及汉唐元明以来的诗人、士子所述。书末《补遗》,收稍僻字、古字,《备考》收录有吉无义,音义全元之字。

全书成于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但书中错误不少,经清王引之《考证》,附于书后,改正引用书籍字句论误者2588条。

《康熙字典》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官修的字典。

2#
 楼主| 发表于 10.4.2011 17:40:23 | 只看该作者
1902年4月8日
俄国与清政府签订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

1902年4月8日,沙俄政府代表雷萨尔与清政府代表王文韶在北京签订了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

该条约共4条:

一、东三省各地“一如俄军未经占据以前,仍归中国版图及中国官治理”。

二、“如果再无变乱,并他国之举动亦无牵制”,俄国军队在一年半内分三期全部从东北撤走。

三、俄军撤退前,东三省中国军队的数目、驻地,必须与俄国军官商定;俄军撤退后,中国在东三省的兵力应添应减,应随时知照俄国。

四、俄国交还山海关、营口、新民屯沿线铁路,清政府应给予赔偿。


该条约的最后签订,经历了漫长的讨价还价的过程。1900年,沙俄出兵参加八国联军,趁机侵占了东三省。1901年1月24日,沙俄在各列强国的干预以及清政府的拒绝下,宣布废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之后,沙俄又提出了旨在独占东三省,攫取东北的兵权、利权和官吏任免权,以及将势力范围从东北扩大到外蒙古和北方各省的约稿,要求清政府正式签订,清廷未许。继而沙俄又要求清政府与道胜银行订立合同,条件是清廷向道胜银行担保,东三省的任何铁路或工业租借权未经银行同意,不让与其他各国,俄国就从东北撤军。这一方案可以直接垄断东三省金融和一切租借权,因此英、日、美等国坚决反对。

1902年1月3日,英、日两国结成同盟,共同反对俄国。美国则于2月3日照会俄国,反对道胜银行垄断东三省的经济权益。

德国、法国也都直接间接表示反对。2月12日,俄国接到清政府拒绝签订银行合同的通知。沙俄被迫让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0.4.2011 17:40:49 | 只看该作者
1902年4月8日
俄国同意从中国东北撤军

1902年4月8日,沙俄政府代表雷萨尔与清政府代表王文韶在北京签订了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

该条约共4条:


一、东三省各地“一如俄军未经占据以前,仍归中国版图及中国官治理”。二、“如果再无变乱,并他国之举动亦无牵制”,俄国军队在一年半内分三期全部从东北撤走。三、俄军撤退前,东三省中国军队的数目、驻地,必须与俄国军官商定;俄军撤退后,中国在东三省的兵力应添应减,应随时知照俄国。四、俄国交还山海关、营口、新民屯沿线铁路,清政府应给予赔偿。

该条约的最后签订,经历了漫长的讨价还价的过程。1900年,沙俄出兵参加八国联军,趁机侵占了东三省。1901年1月24日,沙俄在各列强国的干预以及清政府的拒绝下,宣布废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之后,沙俄又提出了旨在独占东三省,攫取东北的兵权、利权和官吏任免权,以及将势力范围从东北扩大到外蒙古和北方各省的约稿,要求清政府正式签订,清廷未许。继而沙俄又要求清政府与道胜银行订立合同,条件是清廷向道胜银行担保,东三省的任何铁路或工业租借权未经银行同意,不让与其他各国,俄国就从东北撤军。这一方案可以直接垄断东三省金融和一切租借权,因此英、日、美等国坚决反对。

1902年1月3日,英、日两国结成同盟,共同反对俄国。美国则于2月3日照会俄国,反对道胜银行垄断东三省的经济权益。德国、法国也都直接间接表示反对。2月12日,俄国接到清政府拒绝签订银行合同的通知。沙俄被迫让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0.4.2011 17:41:09 | 只看该作者
1904年4月8日
英法条约签订 协约国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各国发展更加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迅速赶上或超过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因此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开始了。1898年的美西战争,1899年爆发的英希战争,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都是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德、美、日是19世纪迅速膨胀的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德国的经济力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德国的军事力量却大大超过美国,军事和经济实力都超过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20世纪初,德国开始向最大的老牌殖民帝国英国挑战,同英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霸权,德英矛盾尖锐化。英国原来仗着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一支称霸海上的海军力量,在外交上奉行所谓“光荣的孤立”的政策,不与别国建立军事同盟,自己放手向海外扩张。但是,面对德国的威胁,英国只好放弃“光荣的孤立”政策。英国首先和日本建立同盟,想利用日本牵制俄国,但英国与日本同盟不能帮助英对付德国。德国是英、法的共同对手,出于同一原因,英法于1904年4月8日签订英法条约。协约规定,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法国承认英国在埃及的特权。划分了两国的势力范围,调整了在其他殖民地的矛盾。日俄战争后,在英国看来,惨败后俄国不那么可怕,而削弱了的俄国也希望有个强有力的同盟者。于是,1907年英俄又签订了协约。英法、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同德国集团对立的另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协约国集团最后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为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0.4.2011 17:41:49 | 只看该作者

1913年4月8日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开幕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举行开幕典礼

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开幕典礼在北京新落成的众议院议场举行。

这天风和日暖,街市悬国旗,自上午9时起,议员们身着特制礼服陆续齐集会场。其中有参议员274人,众议员596人,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皆列席,其他内外观礼代表千余人。


11时,宣布典礼开始,拱卫军鸣礼炮108响以致敬。筹备国会事务局委员长施愚报告国会召集经过,并公推议员中年事最高的云南参议员杨琼为临时主席。杨就席后,委托林长民代读开会词,继请袁世凯特派代表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登台致贺。

梁代袁致词说:“我中华民国第一次国会正式成立,此实四千余年历史上莫大之光荣,四万万人亿万年之幸福。世凯亦国民一分子,当与诸君子同深庆幸,”并高呼“中华民国万岁!民国国会万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0.4.2011 17:42:17 | 只看该作者
1939年4月8日
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

1939年4月8日,意大利军队入侵巴尔干小王国阿尔巴尼亚,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国王索古被赶下了王位,他可望到希腊寻求避难。希腊是这一地区唯一对墨索里尼的意图感到忐忑不安的国家。

罗马事先并没有发出警告,就迅速入侵阿尔巴尼亚。一位墨索里尼的发言人说,他命令部队保护在阿尔巴尼亚的意大利人,他们曾遭到武装流寇的威胁。

意大利和阿尔巴尼亚一直在进行和平谈判,但国王索古反对墨索里尼的军事要求。意大利的领袖坚持要允许他的海军长期进出阿尔巴尼亚港口。并要在阿尔巴尼亚与南斯拉夫及希腊接壤边境派驻军队。

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伯爵会见南斯拉夫大使布斯卡-赫里斯蒂克,并向他保证墨索里尼对南斯拉夫并无不良企图。南斯拉夫外交官私下说他们对这些保证感到满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0.4.2011 17:42:53 | 只看该作者

1946年4月8日
国际联盟决定自行解救,财产移交联合国




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但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美国总统威尔逊非常赞成这个主张,并将此纳入他的“十四点原则”,力主建立国际联盟这样一个组织。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以后,威尔逊坚持首先讨论建立国际联盟的问题,并主张把《国联盟约》列为《对德和约》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英法两国的操纵下,巴黎和会决定设立一个国联盟约起草委员会,由威尔逊担任主席,这样,威尔逊首先建立国际联盟的要求未被采纳。《国联盟约》起草委员会收到许多国家和团体提出的草案和陈述书,并就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地实行委任统治问题、“门罗主义”列入《盟约》问题、反对在移民问题上的种族歧视问题等展开激烈的争论。《国联盟约》经过26次修改之后,于1919年4月28日在巴黎和会上通过。《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分就是《国际联盟盟约》。《盟约》中确定了国际联盟的组织机构、职能、原则和会员国的义务。1920年1月10日和约正式生效的这一天,在威尔逊主持下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凡是在大战中对德奥集团宣战的国家和新成立的国家都是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这样,国联共有44个会员国,后来逐渐增加到63个国家,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有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并附设国际法庭、国际劳工局等,其中最主要机构是理事会。总部设在日内瓦。中国于1920年6月29日加入国际联盟。先后有63个国家加入国联。1937~1938 年国联会员国最多时达58个。

日、德、意3国因为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 ,分别于1933年3月27日、10月19日和1937年12月12日退出国联。接着先后共有17国退出国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联名存实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4月8—18日在第21届“国联”大会上,国联正式宣告解散,所有财产和档案均移交联合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0.4.2011 17:44:13 | 只看该作者

1946年4月8日
王若飞、叶挺、秦邦宪、邓发等因飞机失事遇难




王若飞叶挺秦邦宪邓发


1946年4月8日,出席重庆国共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为了向中共中央汇报请示,和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进步教育家黄齐生等冒着恶劣天气飞返延安,同机的还有八路军军官李绍华、彭踊左、魏万吉、赵登俊、高琼和叶挺夫人李秀文及其子阿九、其女扬眉以及4名美军驾驶人员。


当日下午,飞机在山西省兴县的黑茶山遇浓雾失事,机上人员全部罹



4月19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和延安各界群众三万余人,在飞机场举行追悼大会,悼念死难的烈士。

王若飞,1896年生。贵州安顺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6月与周恩来等在巴黎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1927年参加上海工人第3次武装起义,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1928年任中共共产国际代表。1931年回国,在包头被国民党逮捕。1937年出狱后任陕甘宁边区党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秘书长。八路军副参谋长。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1944年5月作为中共代表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是中共第五届。第七届中央委员。

叶挺,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1918年保定军校毕业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粤军。次年加入国民党。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四团团长。独立团团长。1926年5月卒部为北伐军先锋,被誉为“北伐名将”。攻克武昌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师长,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第十一军军长。年底又任广州起义总指挥和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去国外,与中共失去联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先后关押在上饶,重庆。恩施。桂林等地。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各界人士强烈要求国民党释放所谓“政治犯”,政协会议上多次提出释放叶挺问题。3月4日.国民党迫于压力恢复叶挺自由。中共中央批准他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秦邦宪,又名博古,1907年生。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任全国总工会宣传干事,编辑《劳动报》。1931年4月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同年9月至1935年1月,为中共临时中央总负责人。同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遵义会议上。被免去中共主要领导人的职务。遵义会议后他任中国工农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1936年同周恩来。叶剑英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37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驻南京代表、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组织部长。1941年后在延安创办和主持《解放日报》和新华通讯社。

邓发,1906年生。广东云浮人。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省港大罢工和东怔战役。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后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组织部长。1930年后任闽粤赣边特委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兼政治保卫局局长。长征中任纵队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共驻新疆代表、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民运委员会书记。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1945年9月代表解放区职工出席在巴黎召开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10.4.2011 17:44:35 | 只看该作者
1969年4月8日
世界首例人造心脏植入者去世

1969年4月8日世界首例人造心脏植入者去世。

1969年4月4日,由休斯顿圣-洛克的主教医院的医生丹敦-A-摩利为道的小组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人造心脏移植术。据报道,接受手术者来自伊利诺斯州的斯科基,47岁,术后情况良好,但是今天他逝世了。库利说,在可以实施移植手术前,暂用半磅重的塑料和金属装置作为临时措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10.4.2011 17:44:56 | 只看该作者
1972年4月8日
峨眉山金顶庙宇化为灰烬

1972年4月8日,熊熊烈火将举世闻名的峨眉山金顶全部庙宇化为灰烬。1972年“文革”中,修建金顶电视发射系统的703工程筹建处的职工们破“空城”,进入金顶各殿。他们把木质结构的庙宇当作柴油发电机房,并在庙里存放汽油、柴油、煤油、酒精等易燃易爆物。4月8日上午9时多,电视发射工程筹建处柴油机组工人何安太违反安全规则在取暖用的电炉旁,用汽油洗围腰。围腰上的汽油滴在电炉上而起火,火越燃越猛烈,至下午6时左右将金顶华藏寺等各庙全部烧毁。

这场因不按规章制度办事而人为引起的大火给峨眉山古文物造成了严重破坏,它烧毁铜门两扇、铜壁7面、铜碑一座、铜塔两座,铜炉、铜瓶、铜镜难计其数;烧毁象牙佛、锡连灯、碛砂佛经书、古代名人字画等8972件;烧死永德和尚一人。特别是《北隆藏经》在全国只有两部,而金顶庙里珍藏的这一部是最齐全的,共7600本(木刻版),被大火烧为灰烬。

事故发生后,各级政府均十分重视金顶华藏寺的重建工作,新华藏寺已于1990年建成,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格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8.9.2024 05:2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