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131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茶坊] 你是尊孔孟,还是拥老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2.12.2011 09:5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起源于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便是主要的两极,亦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儒家讲先天下之忧而忧、道家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道家政治渺小艺术永恒。刘再复在《红楼梦悟》中说的好:儒家讲究“秩序优先”并非“个性优先”。秩序优先自有它的道理,但往往给个体生命带来屈辱。《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尚“个性优先”,薛宝钗则崇“秩序优先”。人类永恒的困境,也可说是思虑中最大的一对悖论,是“重天演”还是“重人为”的悖论。前者重自然,重自由,重个体生命;后者重教化,重次序,重伦理。中国的庄禅属前者,儒家属后者。儒家立场和道家立场之辩论,屡见于历代文人士子的文章中,可谓源远流长。正统儒家的维护者代表人物有韩愈,李觏,欧阳修等。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只是出于一种感性的拒绝死亡的态度,不理解老庄接受死亡为“天人合一”的自然现象;而后世韩愈则是完全上升到理性高度地提倡儒教反对道教。韩愈对道家的批判最著名的见于《原道》“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后世评论家说韩愈的文章道学气十足,在《原道》中可见一斑。 至欧阳修的《泷冈阡表》表达的显亲扬名的观念和李觏的《袁州州学记》中“一有不幸,犹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是把儒家思想发挥到极致。儒家成为在仕途上积极进取视天下为己任的人的必修课。
老庄派的代表人物也大有人在,最有名的是陶渊明,柳宗元和曹雪芹等。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写道:“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五柳先生传》中“黔娄有言:‘不戚戚於贫贱,不汲汲於富贵。’”其出世归隐,洁身自好的态度十分的明显。柳宗元在《愚溪诗序》和《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里也表达了老子的无声无色,空虚寂静的境界和来自于老子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哲学思想。维护老庄最坚定也最彻底的却是清末的曹雪芹。熟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曹雪芹通过贾宝玉反映的“天下除明明德以外无书”,对儒家礼教进行了强烈抨击。《红楼梦》表达了曹雪芹对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和对儒家传统重集体而藐个性的控诉。
除了彻底划清界线的两端,还有游走于中间地带的不坚定分子,比如苏轼。苏轼的态度很奇怪,居无定所,一会儿尊儒,一会儿拥道,视情况而定。刚出道时考博学宏词科要迎合主考官欧阳修的意思,所以在《刑赏忠厚之至论》极力歌颂君子长者之道“事故疑则举而归之於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在《潮州韩文公庙碑》里亦把道家斥为异端。但是人生并不总是很得意的,政治失意遭贬以后为排遣郁郁寡欢的不得志的心情又在《超然台记》里透露出消极避世,渴望钻到老庄哲学中寻求心灵的安宁之思想。“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在《放鹤亭記》里亦出现了“南面为君不如隐居遁世之乐”的句子。由此可见,儒家学派在历史上虽有其传统的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中国的知识分子还是不愿意放弃老庄的学说,因为老庄是失意时解救心灵的灵丹妙药,是抚平创伤的平静港湾。
因为时代,文化,人文环境的变迁,我们的观念已经不必要那么极端。比如持有老庄的出世心态,未必真无用于社会;儒家虽然有抹杀个体尊严的可恶,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现实的治世意义。老庄的个体生存很诗意,很浪漫,但要是采取他们提倡的无为之治,我看不到社会能有什么进步。还是哲学上的那句话,世界是一个矛盾的世界,没有完美的解决,只有合适的选择。作为读者,你是愿意尊孔孟呢,还是拥老庄?
2#
发表于 12.12.2011 19:30:11 | 只看该作者
孔孟是講的中央集權,等級,一切利益以政治利益爲中心。老莊講的是感悟生命的自然,融於自然中的生命,無爲是在自然中的無爲,根本不是政治意義的無爲。不可相提並論的。至於此代表、彼代表,是政治上的劃分,不是人文上的劃分,所以代表性也很極爲狹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5.12.2011 12:44:09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无为之治,是高层次的管理方法。一般人做不到而已。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乃至“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缮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还有,“社会能有什么进步”,这倒是要看什么是进步了。孔孟提倡的,可不是进步,而是复古。不过,他们的复古,是复周朝的礼节,并不是回归自然。

所谓进步,是有方向性的。并不是有什么新的东西,就是进步。现代的科技,可说是非常进步了。不过,对于社会,对于人类,可不是什么进步。如果说是进步,那也是向毁灭进了几大步。

说到进步,想起一首诗,以前发过的: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5.12.2011 12:5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8.12.2011 02:33:1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不管是老庄还是老孔,都在引导人去幻想一个终极的价值庇护所,宗教的意义大于哲学的意义,把所谓的周朝的礼节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最高价值,我觉得是挺扯的。而超然,就是尽量把烦心事不当回事,这是不错的一种修为,不过把它作为一种终极价值,要知道猴子基本上都比人超然,一颗树更超然,如果不是要争做一个植物人的话,就是说人活着就是为了能做到什么都不做,还有比这更像吗啡的思想吗?吗啡不是坏东西,只是健康的时候没有必要大量注射。当然,回归自然如果理解为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掌握,让事情以其最合理,最自然的方式去运作,而达到的无为而治,那听上去就比较像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了。
有时候我觉得中国人太懒也太胆小(以我为例哈),太懒是很多时候不愿撇开孔孟去建立一些新的价值取向,至少都不愿想清楚孔孟之道中谬论,太胆小就是即使知道了,即使人人都大概明白了,都不敢去撕破那种虚伪。宁可在超然的壳里,看着夕阳沾沾自喜,无限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9.6.2024 15:1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