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6915|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总统布什的信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8.8.2007 22:1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文/英达  湖南

今年(指03年)三月,美国有名的自由派刊物《新闻周刊》发表了封面文章,题为:“布什与上帝”。在美国思想界有两大阵营,一是自由派,一是保守派。自由派主张性自由,同性恋,堕胎,不要上帝。保守派主张重传统,重家庭。布什是位虔诚的基督徒,每天祷告读经,在许多重大国家事务上都寻求上帝的旨意,这在美国人中广为流传,得到了大多数人民的钦佩,就连自由派的人士也不得不承认布什不象以往的政客,只是拿上帝的名字来争取选票,他的确是凡事都顺服神。因此[新闻周刊]发表了这篇有关布什信仰的文章。以下是本文的摘译。

布什总统是位早起的人,往往天还未亮,他就独自起了床。然后他以灵修开始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他必定是读完圣经及祷告后才去料理国家大事。许多人以为,美国在中东对伊拉克宣战是为了石油,但布什总统作决定,最重要的是根据圣经以及道德原则。恐怖主义不仅是对美国的一种威胁,更是对人类和平的威胁。恐怖主义崇尚暴力,滥杀无辜,萨达母用联合国禁止的化学武器屠杀本国人民,一次就让10万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要作出动武的决定是极为棘手的,但他在祷告后还是决定用武力来消除和平的威胁,他内心感到了平安。

十七年前,布什可以说是个酒鬼,因为酗酒,他的妻子差点与他离婚。后来在牧师的帮助下,他透过圣灵的所赐的力量战胜了酒瘾。他在不同的场合见证说,如果不是主耶稣的帮助,他不可能戒掉酒瘾,也不可能成为总统。告别酒瘾之际就是与耶稣握手之时。圣灵的力量挽救了他的婚姻、家庭,也给他的事业指明了方向。

在公共领域服务,如何见证神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大挑战,特别对总统更是如此。因为他是全民的总统,他不能因为别人与他信仰不同就不服务那些人,或不用这些人,神是深爱每个人的。但又不能因为要爱罪人就放弃原则,例如不能因为要爱爱滋病人就赞同同性恋生活方式。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考验着一个基督徒政治家。还有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如果你在台上讲太多的个人信仰势必会得罪许多人,因此大部分的政治家,尽管也是基督徒,但对自己的信仰往往绝口不提。但布什总统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愿见证主耶稣的恩典。有一次他对一位采访的记者说,惟有相信耶稣基督才能得救。这本来是一句相当诚实的告白,没知道记者给他发出去后引起了悍然大波,各种指责都有,自由派人士骂他是宗教狂,但他不为所动。

被选为总统前,他是德州的州长。(美国一个州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德州基本是民主党的势力范围,州长历来是由民主党的人担任,但布什是共和党人,为什么他能战胜民主党的候选人而一跃成为德州州长?因为大家相信他的为人,相信他的品格,相信他对上帝的忠诚。在美国人看来,信仰是可以超过党派的。美国各届总统都会使用“上帝”一词,惟独布什,他的讲话中不断引用圣经的话,这说明他平时勤读圣经,而且可见他真的是在用圣经来指导他的私人生活以及公共生活。美国实行政教分离,宗教不能干预政治,但这并不妨碍他常常向牧师、传道人请教,请他们为他祷告。每次有人告诉他,他们在为他祷告时,他就感到心满意足。

布什在竞选总统时处于下风,他几度想放弃,是他对神的信心帮助他将竞选进行到底。他常常说的一句话是:“你尽心尽力地去做,一切都在神的手中。”终于他反败为胜。他进入白宫后,没有得意洋洋,而是仍然凡事祷告,从圣经中吸取力量。现在在白宫有约十来个查经小组。布什团结了一批神的忠实儿女在他的周围。白宫办公室主任的妻子是位传道人,国家安全助理赖斯的父亲是位牧师。这些人都是敬畏上帝的人。

中美关系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至关重要,而且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也相当大。因此我们中国的基督徒也有义务为布什总统祷告,求主给他智慧来处理好美国的事务,处理好中美关系。布什当任总统后来华访问过两次,但每次时间都较短。为促进两国的关系,求主再给他一次机会来我国做客。
37#
发表于 27.1.2008 15:21:1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代罪羔羊为我们的罪而死,使信他的可以得永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4.1.2008 10:0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5# 的帖子

世上无完人。不过,如果有人因为自认信了基督教就拿了免死牌了,以往的罪没关系,将来的罪到时忏悔一下就行,都不是完人嘛,那耶稣就死得很冤枉。如果有人甚至打着耶稣的旗帜指他人为邪恶,用武力,而不是博爱来捍卫所谓的真理,那问题就更大了。在我看来,布什比后者还要恶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2.1.2008 15:30:30 | 只看该作者
基督徒不是完人,任何行业都有诱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2.1.2008 15:0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14.1.2008 04:31:25 | 只看该作者
上帝的特质是什么?我想最基本的就是爱吧。上帝是按他的形象去造人的,所以人类有爱这个特质。但是后来亚当和夏娃犯了罪,人就可以自定善恶的标准。就有了淫乱和私欲,而利用宗教做上帝所不悦纳的事。
政治都是坑脏罪恶的,基督徒应该参政么?人类的政府就注定是不完美的,有纷争的,民主也只是人定的。只有活着主里才能得着平安,喜乐,没有国界,没有隔阂。
布什,打着上帝的旗号去杀人,有辱上帝的圣名,让上帝去审批他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4.9.2007 08:20:26 | 只看该作者

一点个人看法

本人对于圣经不是很懂.

可是有些最基本的道理我懂. 譬如仁爱,您认为布什发动的战争正义吗? 找一个理由,侵略别国,战争本身就是不正义的.
正如一个网友说的十字军东征, 口号很正义的!! 奉神的名. 您既然认为是上帝造人,那是不是就靠考虑,既然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
孩子的父亲会叫一个孩子去杀另一个孩子吗?

伊拉克的现状,我不用说,我想每一个真正有爱心的人,都会为那里的老百姓心痛. 布什在发动战争的时候,真的想过上帝的看法吗?

还有阿,您说你布什,默克尔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我有一个问题, 耶稣说过.我不属于这个世界,正如你们也不属于这个世界,您能告诉我. 这个世界指的是什么?

何谓真正的不属于这个世. 布什,默克尔都是政客.他们不属于这个世界吗?

不好意思,一点点个人看法.请网友多多指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16.8.2007 09:4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8 AlterWerther 的帖子

也许是虔诚,也许是表演的好。不怎样,我认为,他不是耶稣的追随者。

btw, bush 是 Skull And Bones 的成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16.8.2007 04:31: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lterWerther 于 15.8.2007 15:12 发表
据说。。小布什是美国历史上最虔诚的一位总统来着。。。

关于小布什的信仰见证,请阅读他的两本传记
活出使命
http://www.kaiyuan.de/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2839&extra=page%3D1

布什总统的信仰历程
http://www.kaiyuan.de/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2808&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16.8.2007 04:2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7 游侠 的帖子

关于在爱中行走,请看下文:

余杰:假如王斌余遇到德兰修女
——读《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

作者:余杰

华姿女士的《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是第一本中国作家写的德兰(又译特蕾莎)修女传,也是我读到的最好的一本关于德兰修女的传记。华姿女士是一位有信仰的作家,所以她才能深刻地理解德兰修女的信仰,以及在信仰的光照下所成就的仁爱修女会的伟大事业。在这本传记中,我注意到了一个以前并知晓的史料:一九八五年和一九九三年,德兰修女曾两次访问中国。然而,当时国内的媒体几乎没有任何报导,我特意上网搜索一番,也没有发现一篇相关报导。以至于许多人都认为德兰修女从未来过中国,甚至发出这样的置疑:德兰修女为什么不来中国呢?为什么会忽略这样一片广袤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呢?
中国对德兰修女是如此地冷淡:这位在爱中行走的圣徒在世界各国包括一些伊斯兰国家都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和赞美,惟独中国例外。在一九九七年德兰修女逝世的时候,仁爱修女会和修士会已遍布世界一百二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修女修士七千多人,义工则来自一百多个国家、达数十万人。台湾和香港亦有其分支机构,而中国大陆仍是一处发人深省空白。显然,中国大陆未能建立仁爱修女会不是德兰修女的错——问题出在其他地方。

那么,中国是否需要像仁爱修女会?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正如德兰修女所指出的那样,虽然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但这并不够,她还要为人们提供一种心灵的食物,那就是爱。那么,中国人缺少爱吗?我们只需要作这样一个假设,答案便昭然若揭:假如王斌余遇到德兰修女,他还会疯狂杀人并最终被判处死刑吗?五条活生生的人命还会这样白白逝去吗?

王斌余事件是近期引起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案件:农民工王斌余因父亲腿被砸断急需用钱,找老板多次讨要工钱未果。此后他找劳动部门和法院,都无济于事。最终,走投无路的王斌余又折回包工头家讨薪,被骂成“像条狗”。极度绝望和愤怒之下,他连杀四人,重伤一人,然后到公安局投案自首。最近,王斌余被法院判处死刑。

王斌余为何要杀人呢?表面上是为讨要工钱,实际上是长期被侮辱、被冷漠、被遗弃,生活在没有爱和怜悯的环境里,最终导致心理失衡。王斌余在城里打工十年,“干着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却拿得最少,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讨薪杀人后,他无奈地说:“我觉得看守所是个好地方,比工地好。”得知被判死刑后,他追问道:“我只是想老老实实打工做事挣钱,为何就那么难?……如果有钱的人欺侮我们,我们没钱的人只能以生命来捍卫权利!”

被王斌余杀害的并非的包工头,而是前来劝架的邻居苏文才一家。苏家原是六口人,现只留下了苏文才老伴和案发时出生不到百天的婴儿——丈夫、儿子、女儿、女婿在瞬间就永远失去了生命。该案中的一组数字,足以说明王斌余心中的仇恨和愤怒如火山岩浆一般长期酝酿,一旦爆发则不可收拾:王斌余致被害人苏志刚刀伤七处、致苏文才刀伤十五处、致苏香兰刀伤十处、致吴华刀伤十处,加上对重伤者汤晓琴的五处刀伤,加起来共有四十七刀!他在杀倒四人后又返身挨个补刀,足见其恶性十足。检察官的说法是:刀刀致命。

中国社会学研究会会长、法学家陆学艺,看到有关王斌余案的报导后彻夜难眠。他感叹说,孙志刚之死拷问了我们社会的良知,并导致了一部恶法(城市收容制度)的废除;王斌余案则以一种极端扭曲的方式,折射出现行农民工制度存在的严重问题。陆学艺说:“农民工是什么?是工人,不让当城市居民;是农民,又主要在城里工作。”农民工是合法权利不断受侵犯的边缘人,其经济利益经常受到伤害,其人格尊严长期遭受践踏。在这个意义上,王斌余的杀人似乎具有了一种追求“正义”的合理性。在网路上潮水般的评价中,居然有九成以上的线民认为王斌余杀人具有一定的“正当性”,甚至有人将其赞誉为“抗暴英雄”。借此事件释放出来的“民意”,已然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许多学者在讨论王斌余事件时,将关注点集中在是否执行死刑、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以及“城乡分治”模式的变革等问题上。这些问题固然重要,但我认为不妨作这样一种假设:假如德兰修女在中国,假如有一个像德兰修女这样的人与王斌余推心置腹地谈一谈,他是否会放弃杀人的计划呢?王斌余选择杀人是因为绝望,而绝望是因为他感到自己被这个社会所遗弃。德兰姆姆一语中的地指出:“人类所经历的最坏的疾病,就是被遗弃。”正是这种不治之伤,使得王斌余铤而走险去杀人,在他剥夺他人生命的同时,也就给自己的生命划上了句号。如果此前一刻钟,王斌余与德兰修女相遇,在德兰修女那里得到了爱、同情和尊重,他必然会换一种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他的血气、怨毒和暴戾也会烟消云散。一个生命可以感召另一个生命,一个生命中丰丰满满的良善可以唤起另一个生命中被压制和被遮蔽的良善。那么,王斌余一定会成为“另一个人”,一个知道自己的宝贵、也知道别人的宝贵的人。

制度的改变和更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像德兰修女那样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用爱去填补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则可以立即开始着手进行。德兰修女从不说什么高言大义,而是从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开始做起。华姿在《德兰修女传》中引用了耶稣的一句教导,耶稣说:“你们为我兄弟中最微笑的那一个做的,就是为我做的。”由此出发,华姿追问道:谁是那饥渴的?流落异乡的?赤身裸体的?害病的?坐牢的?谁又是他兄弟中最微小的一个呢?除了穷人中的穷人,除了被称为‘不可接触者’的贱民,还会是谁呢?对于德兰姆姆来说,“贫穷”一词的定义比我们寻常理解的更为宽广——在她看来,贫穷还意味着:饥饿并不单指没有食物,而是对爱的渴求;赤身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摒弃。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我想,王斌余的难题,千千万万个潜在的“王斌余”的难题,最终的解决方案也许不是那些聪明的政治家、法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所草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是德兰修女那种最笨拙、最简单、最直接也最艰难的方式:那就是爱,直到受伤。

德兰修女在没有人要的人中,在没有人爱的人中,在躺在垃圾堆里的乞丐中,看到了耶稣的容貌。医治他们的身体和灵魂,爱是最好的药物。尽管有人置疑这位瘦小的修女的选择很幼稚,甚至有人指责她只关注贫困而不解决造成贫困的根源、不去号召穷人揭竿而起反抗富人,但德兰修女一九七七年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中却平静地指出:“今天的世界一片混乱,人也饱受痛苦。……人活着,除了口粮外,也渴求人的爱、仁慈和体恤。今天,就是因为缺乏相爱、仁慈和体恤的心,人们的内心极度痛苦。耶稣一再教导我们:‘你们要彼此相爱,就像我爱你们一样。’他为爱我们,甘愿受苦,死在十字架上。……今天我不能给你们什么,也没有什么可以付出,我只要求你们一件事,看看你们身边,如果在你身边看见贫苦的人,就从身边开始,付出微笑、付出时间给他们。”德兰姆姆不是革命家,如果硬要将“革命”这个词语同她联系起来,那么她的回答是:“我革命的成分中只有爱。”在这个意义上,德兰姆姆彰显了她与马克思之间最大的不同:梦想“改造世界”的马克思未能拯救任何一个人的灵魂,而德兰姆姆却让数十万处于“非人”状态的乞丐、濒临死亡的人、麻风病人、弃婴……重新成为上帝按照自己形象创造的人、有尊严也有爱的能力的人。谁真正改变了世界呢?

王斌余不是我们时代的英雄,其情可悯,其行可恶——他只是一个“悲惨世界”里被扭曲、被遗弃的灵魂。他需要“按劳分配”的社会制度,更需要爱和关心。中国没有印度那种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也没有昔日南非因肤色不同而产生的种族隔离制度,传统中国在人才的跨阶层流动、人口的地域性迁移、民族的融合、宗教的多元化等方面均相对宽松,但晚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占总人口七成以上农民成为“劣等公民”,其现实情形比之种姓制度和种族隔离尤为严重。虽然官方公布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升至世界第六,但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仍然承认,“我们不能忘记中国还有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还有两千多万需要政府给予最低保障补贴的人口。”王斌余和他的数以亿计的同伴们,仍未摆脱被侮辱和被遗弃的命运。因此,今天的中国社会,最需要的不是像鲁迅那样站在远处对阿Q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知识份子,而是像德兰修女那样“与哀哭的人同哀哭,与捆绑的人同捆绑”的爱的使者。知识份子们改变不了“悲惨世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罪与罚》的主人公、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怀着比王斌余崇高得多的目的杀人劫财,却让这个“悲惨世界”更加悲惨;而《白痴》的主人公梅什金公爵以自己的牺牲和受难换来他人的幸福,这个被人人耻笑的“白痴”却成为世界的一道亮光。在这个意义上来看,德兰修女也是以一种近乎“白痴”的方式实践了耶稣赋予人类的最高律法——爱人如己。德兰修女的仁爱修女会未能出现在中国,这是德兰修女生前的一大遗憾,更是中国的一大遗憾。

“假如王斌余遇到德兰修女”,这当然是一个美妙的假设。但愿在下一个“王斌余”出现之前,这个假设不再是令人遗憾的假设,而是让人欣慰的事实。那么,这个令人遗憾的假设怎样才能变成令人欣慰的事实呢?我们不能守株待兔般地等待上帝派遣又一个德兰修女到中国来,我们为什么不能从自己开始做起呢?但愿每一个《德兰修女传》的读者,都能怀着一颗感恩与忏悔的心阅读这本“仁爱一生”的故事,并且开始尝试着像德兰修女那样生活。是的,那样很难。但是,再难,也值得我们去试一试。不是吗?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圣诞前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9.1.2025 09:1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