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mom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朝的黑夜 (连载)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30.1.2009 11:18:33 | 只看该作者
头骨记
& _. `  M3 }3 y      这则故事来自段成式的另一次采访,采访对象是医僧行儒,他向段记者叙述了这样一件事,随即被载入《酉阳杂俎》:" e! g2 e" ?6 {
. _* |; V9 F" ]8 e" c" ?
     医僧行儒说,福州有弘济上人,斋戒清苦,尝于沙岸得一颅骨,遂贮衣篮中归寺。数日,忽眠中有物啮其耳,以手拨之落,声如数升物,疑其颅骨所为也。及明,果坠在床下,遂破为六片,零置瓦沟中。夜半,有火如鸡卵,次第入瓦下。烛之,弘济责曰:“尔不能求生人天,凭朽骨何也?”于是怪绝。+ m: ^; H$ h" Y. V

3 ?" a& j# Q+ V      故事中,福州高僧弘济上人在河边沙岸上得到了一个死人颅骨,顺手将其带回寺院,置于床头,用做灯碗。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上人灭烛而睡,至半夜,忽感有什么东西在咬他的耳朵,便随手将其拨落在地。及至天明,上人发现那头盖骨破为六片,昨夜果然为其所为!上人遂将那一片片头盖骨拾起来放到瓦沟里。当天夜里,忽有一团火如鸡蛋大小,钻入放置头盖骨的瓦片下。上人毕竟是上人,道行高深,冷静沉着,手持蜡烛,照而问之:“你人已死,活时行善不济,死后不能求得升天;既然如此,又何必借助于骷髅作怪!”随后,该怪遂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30.1.2009 11:23:53 | 只看该作者
好汉秦琼和他的马; T8 k* U0 }' S- T9 a' u, t, u
  [1 m$ c; f2 O$ [
     秦琼字叔宝,山东济南人,在《隋唐演义》中是作为男一号出现的,但在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却是排位最后:1.长孙无忌;2.李孝恭;3.杜如晦;4.魏徵;5.房玄龄;6.高士廉;7.尉迟敬德;8.李靖;9.萧瑀;10.段志玄;11.刘弘基;12.屈突通;13.殷开山;14.柴绍;15.长孙顺德;16.张亮;17.侯君集;18.张公谨;19.程咬金;20.虞世南;21.刘政会;22.唐俭;23.徐世勣;24.秦叔宝。" H" Q: w: Y4 i: }

3 ^: G9 p& u1 A     如果称三国时代的吕布为“三姓家奴”,那秦琼就是“五姓”了:他最初属于张须陀的部下,后辗转于裴仁基手下,随后又投降李密,然后投降王世充,最后投降李世民。应该说,在投靠李世民后,秦琼就变得很老实了,再没动过跳槽的想法,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非常年轻的二十出头的李世民确实有魅力。秦琼为李世民卖命,不仅表现在打江山的年代,即使在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夏天,李世民要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兄长和弟弟了,秦琼也很爽快地答应去帮忙,跟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侯君集、尉迟敬德、程咬金、段志玄等人一起热热闹闹地去了。在当时,不是没有人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与这个件事,比如两位天才的军事指挥家李靖、徐世勣就没去。9 g4 l9 T5 f' n2 H% a

4 X) q+ l. L: ]" s' z& S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秦琼去世,死于战时旧伤复发。从此可晓得,在作战时这哥们儿真是冲锋在前,这一生算对得起李世民了。秦琼在评书中使锏,史上使枪,总之很能打,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有匹好马。在古代,战马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将领对阵的结果。在《隋唐演义》中,说秦琼骑的是什么黄骠马,为此还演绎出一段著名的“秦琼卖马”的故事。其实,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如《酉阳杂俎》所记:
& q2 }! x) t; l9 j; ?5 ]  ^
1 L: }2 u- \% n" [     叔宝所乘马,号“忽雷驳”,尝饮以酒,每于月明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及胡公卒,嘶鸣不食而死。) V* Y; h3 |. I: j/ S( i

8 C$ y) H8 [: R# [: e* Z- J      秦琼骑的马叫“忽雷驳”,是匹青白毛相间马,而非黄毛。最神奇的是,这马还好喝上两口酒,每次喝完蹄力更甚,在明月夜,能跃过三领黑毡。马通人性,一如义犬,秦琼死后,这匹“忽雷驳”不吃不喝,嘶鸣不已。可以想象,在此之前它痛饮了一次酒:我生即为战场而来,既然再不能于战阵厮杀了,主人也死了,那为什么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最终它绝食而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30.1.2009 11:55:3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五姓女。。。
6 J8 ^, L6 M4 Z. a1 a连皇族都不放在眼里,还有谁能嫁?6 i3 s( i9 Y5 I+ U+ y
自产自销?不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30.1.2009 11:59:10 | 只看该作者
结发之礼。。。很有意义也很浪漫的感觉。。
5 |$ `. n" a+ h3 n( ?# x& A要不然哥默姐办喜事的时候试试。。。我直接从你俩后脑勺上一人来一剪子,直接剪到看到白色头皮。。。然后找个塑料袋把头发装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30.1.2009 12:29:48 | 只看该作者
结发之礼。。。很有意义也很浪漫的感觉。。
' @1 P% P+ Q0 m4 t  t; O* h要不然哥默姐办喜事的时候试试。。。我直接从你俩后脑勺上一人来一剪子,直接剪到看到白色头皮。。。然后找个塑料袋把头发装起来。。。
9 A5 ]5 F6 Y( Jatlaslijun 发表于 30.1.2009 11:59
* [& S* G# e6 |' [
( i/ V3 \9 D8 S, Z( 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30.1.2009 12:4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30.1.2009 12:4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19.3.2009 09:51:34 | 只看该作者
看一篇整个唐朝最为玄秘而恐怖的故事。 " `( v7 ^1 z' ?! f

8 b5 S. Y0 ]$ ^6 E5 ^0 q2 M2 U9 F4 K5 t
' u0 v3 x5 x  H" M5 t. T
辛公平上仙     
) U# Y% ]. _% n- y3 e8 \     / i, i2 p7 J5 S8 |2 P" H
    大型类书《太平广记》把其他故事都收入了,但唯独将该篇排斥在外。原因何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下面这篇故事以志怪的形式,记录下人间的一个最令人震恐的场景:场景中,一位大唐皇帝浴血倒下……而此次弑君事件不见于任何正史,只见于本故事。这再次印证了志怪笔记的史料价值。故事叙述得不动声色,但那种内在的紧张气氛和压抑感令人毛骨悚然……
3 h( C. ^# I$ J  I* V    
" V" U" W" C* {3 Q# L+ O  c" R           时间背景是唐德宗贞元末年
. ?0 J* Y  J8 o, V% W  ~1 P8 m0 o) a! d6 v( x
    故事开始后,率先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是两位唐朝的县尉:洪州高安县尉辛公平和吉州庐陵县尉成士廉。按记载,他们都是泗州下邳人,此行奔赴长安,接受朝廷新的任命。由东而西,一路行来,至于洛阳境内,途中遇雨,二人避于洛西榆林店。 " C1 f& P* E3 O3 s8 h
    这是一家路边客栈。客栈很简陋,只有一张床看上去还比较干净,但已被一位身着绿衣的旅客占了。店主有些势利,见辛、成二人带着仆人,做官的打扮,于是进屋叫醒床上的绿衣旅客,叫他腾出床位,给外面的辛、成二人。绿衣旅客起身回望,眼神带着哀怨。这时,辛公平在屋外对店主说:“这样做不合适。认定旅客的贤德,不在于是否有随从,你安可知道他不是有身份的长者?就凭借我们各自带了一个仆人和一匹马,你就让他把床位换给我们吗?”
% Y2 \( i5 |* D4 Y1 `    辛公平对屋里说:“屋中贵客,不必挪动,您可继续休息。”
* F! C$ }+ \# C  {5 k  T* i3 z    绿衣旅客未出屋,只是说道:“不敢!”随后继续躺下睡觉了。 * F: q: [1 ~. d0 q2 X# q; U- {
    辛公平和成士廉二人在旁边屋安顿下来。夜深后,二人吃夜宵,想把那名绿衣旅客叫起来一起吃,于是辛公平高声道:“那位旅客,我们这儿有点酒肉,能起来跟我们喝一杯吗?”
3 k& d# B& H$ X4 x" O    绿衣旅客欣然醒来,出屋入坐。问其姓名,自称王臻。交谈起来,言谈深刻,富裕思辩,辛公平、成士廉越加亲近其人。酒过三巡,辛公平发出人在旅途的感叹:“都说天生万物,唯人最灵。但世事无常,每个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明天又如何。人又灵在哪呢?”
/ a  M( y( Y0 O6 r0 x6 H/ t    “我却可以知道。人之命运,皆为注定。比如,你们前行,相继会在礠涧王家、新安赵家食宿。”王臻说,随后描述了他们将要吃到的东西,“我乃步行,不能在白天相随于二君,唯有夜会。”随后,一番客套。
+ X; h6 N, p) s5 V4 x    辛公平和成士廉相视,唯笑而已。他们当然不相信。随后,大家都安歇了。天未亮时,辛、成二人发现王臻已不见身影,他走了。黎明时分,二人也离开洛西榆林店后,继续潜行。后来,他们果真在礠涧王家、新安赵家食宿,而且吃的东西和王臻所描叙的一样。二人大异。在新安之夜,王臻出现了,二人拉着他的手,称之为神人。三人夜行,至閿乡,王臻说:“你们当是明智之人,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 2 S! }* g$ t4 s  r7 r7 o; @, z
    辛公平说:“博才多学,当是隐遁的高士。” 9 Y0 r2 ?; x$ J9 U
    王臻说:“错。你们不知道我的身份。我是阴间的迎驾者。”
" P: ?# C9 n# S0 W4 K    “阴间迎驾者?难道是鬼?”辛公平喊出声。
* }5 v) j5 o* A' m" J) |    王臻笑而不语。
  p  r4 ~! W4 w. v0 ~    辛公平又说:“我虽才学很浅,但也尚知迎驾是迎驾崩的皇帝之驾。如此大事,怎么会只叫你一个人来?” ( ~9 e. e2 c" g7 C
    王臻说:“当然不是我一个人,还有五百骑兵和一位大将军,我只是大将军的部下!”
3 F( c2 E# J# D+ |* e( O: b    “他们在哪?”辛公平问。 3 s4 l3 ^7 N. y$ u  B
    王臻说:“这前后左右都是,只不过你看不到罢了。好啦,感谢二位先前的照顾,我来日在华阴县请你们吃饭。”
' C. ]8 |2 I9 m. _6 H: n, Y- [    天亮之前,王臻又与二人告别。 # R+ K* S3 a. G/ j
    却说抵达华阴时,又已是黄昏。王臻果然带了丰美的酒肉而来,宴请了辛、成:“这是人间之物,你们不要怀疑。” $ q7 b! R1 k$ [
    华阴已过,长安在望,他们夜宿灞水馆驿。 6 V. c) T- j! X+ u/ O
    辛公平、成士廉二人对王臻的身份半信半疑。 - R, [) U9 \) B
    王臻说:“迎驾者,即迎皇帝‘升仙’。这实在是人间诡谲之大事。辛县尉想参观一下皇帝‘升仙’时的场景吗?” 4 \& a+ j) v9 @% @% s
    王臻正式向辛公平发出邀请,叫他去参观皇帝死亡的场面!故事发生到这里,令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0 }/ n0 k0 ]% j& M% H! [; l    未等辛公平回道,成士廉开口道:“为什么偏便丢下我?我难道不可以同去参观吗?”
8 z) r$ H: R( x  I: c' B5 m    “观看这样的场面,会给人带来晦气。比之于辛县尉,您的命比较薄,所以还是不去的好,这是为君着想,而并非厚此薄彼。到长安后,成县尉可以先暂时住于开化坊西门王家。”王臻解释道,随后对辛公平说,“你可在灞桥之西的古槐下等我。”
$ ]! K% U2 e& }# g# M  r    成士廉没有办法。却说辛公平,此日奔向灞桥之西。将要到约定地点后,看到有一股旋风飞荡而去。在槐树下还未站定,又有一股阴风席卷而来,刮入林中,转眼间,一队人马出现在他的面前,前面骑马的一人正是王臻。此时他已经是一身正装。随后,王臻带着辛公平去拜见了大将军。
) {5 j) j* C; k$ H! d    “听王臻讲,你有宽广之心,对鬼神且不敢侮,更不要说人了。感谢你对我部下的照顾。”大将军说,随后他嘱咐王臻,“你既然把他召来参观迎接皇帝‘升仙’的仪式,就应尽主人之分,好好照顾他吧。”
) \' s9 r7 Z7 V, @2 g( B' D    就这样,辛公平跟着这队奇异的人马进了长安通化门。到达天门街后,一位官吏对大将军说:“人马太众,可分配一下。”大将军应允。于是,兵分五路,大将军带亲近卫队,进入一座庙中休息。王臻与辛公平住于西廊下,每日皆有美味。王臻照顾有加,顺便还告诉他阴间与阳间授官职的特点,并承诺帮助辛、成二人顺利升官。 - J; D$ ^  N0 L. z8 l# W
    在庙里住了几天后,大将军有些不耐烦:“时间将到,不能再等。但现在皇帝周围有众神保护,不能迎接他“升仙”,该如何是好?” $ d8 G$ \4 t  R+ i1 B" ~$ o5 J
    王臻说:“此事不难,可以通知宫里人进行一次夜宴,到时候满是荤腥,众神昏昏,我们就可以行动了!”
$ e, g2 K5 b% u1 l    宴无好宴。布置妥当,大将军身着金甲,下令道:“戍时,兵马向皇宫即大明宫齐进!”迎驾行动开始了!队伍入丹凤门,过含元殿,侧行进光范门,穿宣政殿,随后到达正在进行夜宴的场所。按大明宫地理图判断,这里应是紫宸殿。大将军迅包围了这里,并派五十名士兵携带着兵器入殿。
% F5 u- p! g4 N, {" C# ]    夜宴之上,烛火沉沉,优伶歌舞,甚是阴郁。御座上坐着皇帝。他凝神望着眼前的一切,似乎不知道这即将发生的一切。 - s/ ?# ]; `% [+ h! [1 g- [0 V
    三更过后,夜宴上突然出现了一个身影:此人身着绿衫黑裤,衣服上绣着红边,披着奇怪的披风,戴着有异兽造型皮冠,上面笼了一层红纱,打扮阴森可怖。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出现的。他手持把一尺多长的雪亮的金匕首,呈献于大将军面前,如宦官一样拉长了声音喊道:“时辰已到……” 2 I2 d, ^; D) C/ T$ A* y
    在大将军的示意下,这位身穿奇怪服装的人捧着匕首,一步一步登上玉阶,但他没来到皇帝前面,而是在御座的后面跪下,献上匕首!
+ S9 ]! P, f9 {4 W2 Z    宴会大乱。御座上的皇帝望着眼前的金匕首,感到一阵晕眩,这时音乐骤停。上来一些人,把皇帝扶入西阁。但是,许久都没出来……
; e" R$ {! J# k' f    这时大将军在殿上说:“‘升仙’之期,不可拖延,何不现在就迎接陛下‘上仙’?”
4 k2 E, \0 L" }0 E, I0 a    西阁里传出声音:“给陛下洗完身子了吗?洗完后即可上路!”
! w' i% X" A+ k    随后传出洗浴之声。
" c* ^: a$ U+ [! l* L0 Z6 u    五更天,皇帝(注意!从此之后出现的皇帝,已只是他的亡灵了!)登上碧玉舆,六名青衣上描有龙凤图案的人抬着玉舆,将皇帝送出西阁。见到皇帝(亡灵)后,大将军只是施了一礼,而未跪拜:“人间劳苦,世事多艰,为天子者,更是日理万机;且深居宫廷,色欲纷扰,身心受惑,你那清洁纯真之心还有吗?”
' r' w, x$ ]7 k! M5 i    皇帝说:“心非金石,看到诱惑,谁能不乱?但现在已舍弃人世,释然了。” 8 i% s) L2 U; p! z2 M9 w" l
    大将军大笑。那是对皇帝的嘲笑。在大将军的引领下,玉舆出得宫殿。身后的宫人以及诸妃,看到皇帝“上仙”被接走,他们一边呜咽流泪,一边“抆血捧舆”。所谓“抆血捧舆”,就是擦着血迹,拉着皇帝坐的车辇,不忍其离去。这是一个关键的描写,血迹斑斑,皇帝并非正常而死。
3 H3 `$ B& U9 t* }' Y# P    在大将军的带领下,骑兵们簇拥着皇帝的亡灵穿过宣政殿,迅速如疾风迅雷,一路飘然而去。目睹了整个皇帝“上仙”场景的辛公平已仿若痴人。在此之前,出大明宫望仙门时,大将军就叫王臻送辛公平回去。辛公平很快感觉到自己来到一个地方。王臻曰:“这是开化坊王家,成县尉住在这里。迎接的活动结束,皇帝已‘升仙’远去,你不能再跟着了。回去后,为我多谢成士廉县尉。”说罢,王臻扬鞭而去,慢慢消失不见。 , y) Z* f# s- K( f" `
    辛公平回身叩门,开门的果然是成士廉。但他所看到的场景,却不敢告诉成士廉。几个月后,辛公平听到朝廷公布的皇帝驾崩的消息(这一点很奇怪,也就是说作者在暗示:皇帝实际上早已被杀,但消息在几个月后才由朝廷发布)。转年,他被任命为扬州江都县簿,成士廉被任命为兖州瑕丘县丞,应了当初王臻答应帮助他们晋级之言。
: j# F8 F; G3 \0 Y, T$ ]) m
; V) L4 c9 Q$ d7 q
( V1 o, Z+ B- R" c$ K  |    按《续玄怪录》作者李复言的说法,这个故事是唐宪宗元和初年,他在徐州听辛公平之子说的。之所以记录下来,为的是警告像洛西榆林店店主那样目光短浅的势利之辈。这显然是作者的一个托辞。因为明眼人都可以看的出来,故事的全篇都是围绕着一次强迫皇帝“升仙”的事件展开的。从辛、成二人进入洛西榆林店时,就已经开始了。
. k# ?& J6 g/ _2 T% }  z  F! A
1 i% a6 z7 r3 o, b7 M. x( R    说起来,若是正常的“升仙”,程序应是这样的:皇帝病危,无药可治,阴间迎驾使前来,病逝的皇帝“升仙”。但上面故事中讲述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在那烛火幽暗的深宫夜宴中我们看到:那个身着奇异服装的人拉着宦官一样的长音喊“时辰已到”,不管皇帝愿不愿意“上仙”,最后都得“上仙”,都得死!在此之前,大将军对皇帝周围的“诸神”表示担心,因为他们保护着皇帝,致使皇帝难以“升仙”。在这种情况下,王臻建议在宫中进行一次夜宴,麻痹皇帝周围的“诸神”。保护皇帝的“诸神”,显然可以被认为是大内侍卫的化身。随后大将军带人手持兵器包围了皇帝进行夜宴的宫殿。在那个身着奇异服装的人捧着金匕首一步步地走向皇帝时(这样的镜头本身就令人战栗),最紧张的部分开始了。皇帝在金匕首寒光的照耀下,因头晕眩被扶进西阁,门关上了。宫殿中一片漆黑。西阁内发生了什么?很快传来宫人与妃子的哭声,原本好端端的皇帝“升仙”了!而且还有人“抆血捧輿”。收拾谁的血?当然是皇帝的。尽管没有直接展示皇帝被杀的场面,但鲜血的出现依旧使故事达到令人窒息的最高潮。 ; o: h8 O3 C+ |' S
( k( n* X* O4 l$ R2 M! P
    故事中被杀害的皇帝是谁?按照文中交代的年代背景,死者应该是唐顺宗。而且,故事中提到皇帝见到进献的匕首后晕眩。按史上记载,唐顺宗在即位前就中风了,即位“口不能言”。这里说到“晕眩”,已暗示他就是太上皇唐顺宗。而唐顺宗之死则一直是个谜团。2 U4 {, F6 `' |4 n, v  W7 X
           贞元二十一年即公元805年正月,唐德宗死去。正月二十六日,太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随后任用王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二王八司马”革新朝政。但后来在宦官和另一派大臣的反对下,唐顺宗被迫终止革新。宦官俱文珍、刘光锜、薛盈珍逼迫其将皇位传给太子李纯即唐宪宗。这是贞元二十一年八月四日的事情。两个月后的十月发生了一个事件:一个叫罗令则的人秘密奔赴秦州,自称得了太上皇顺宗的密旨,要求陇西经略使刘澭起兵废黜非正常即位的唐宪宗。刘澭把事情捅给了长安,罗令则被处决。事件发生后太上皇顺宗的处境立即危险起来。元和元年即806年正月十八这一天,宪宗突然告诉大臣们太上皇顺宗病情未愈,第二天即十九日宪宗又向大臣宣布了一条消息:太上皇顺宗病死了。人们自然可以看出这只是凶手玩的一个把戏。太上皇顺宗死于兴庆宫,此宫在长安城东门春明门内侧,与皇宫大明宫相通。奇怪的是,太上皇顺宗的发丧仪式是在太极殿举行的。太极殿位于太极宫,与皇宫大明宫隔着一条街。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易地发丧的。而太上皇顺宗被易地发丧,有可能暴露了一个问题:即他不是正月十九死的,而是在前一年十月罗令则事件发生后就已被杀。安排易地发丧,只是为了不叫人们看到太上皇顺宗的尸体。而且,这样的推断,与故事中所说的辛公平目击“升仙”场面几个月后,才听到朝廷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是切合的。 1 Z- S, g4 p  t  I5 S
    那么,杀害太上皇顺宗的是谁?
3 I3 e; w+ O% w' S! C    以俱文珍、刘光锜、薛盈珍为首的扶植宪宗皇帝即位的宦官权力集团。当年宪宗成为太子,也是在他们的支持下战胜其他有力的竞争者而获得的。如果宪宗的帝位不稳定,那么他们也是危险的;同时也将丧失权力。而作为太上皇的唐顺宗如果继续存在,即使他身体羸弱,那么对他们也是一个威胁。罗令则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宦官们决定处死他们的太上皇。按“辛公平上仙”里的暗示,太上皇顺宗是被匕首刺死的。谁是手刃顺宗的凶手?故事中进献匕首的身着奇异服装的人以及大将军和王臻的具体原型是谁?已经无法判断了。但当时专权的宦官俱文珍、刘光锜、薛盈珍是脱不了干系的。同时可以认为:杀害顺宗的事件是在唐宪宗的默许下进行的。 & Q2 |9 H9 u, Y+ _( J/ b5 j  `$ Z
    顺宗之死,首开宦官杀害皇帝后在当时不被追究的先例。
. `% J- `4 c0 b9 L0 [" X    无论如何,辛公平目睹了被历史的迷雾隐藏的场面,而那一场面,在千年后依旧令人胆颤心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0.3.2009 11:17:55 | 只看该作者
唐朝怪兽
" Q7 V2 a/ v/ v, Z6 {0 R6 U3 V! k; @7 Z7 s) @, A
$ |" q: ?% l6 g4 M8 ]+ C* u
      唐时安南(今越南)为我属国,其人多以射猎为生,所用之箭,浸过剧毒,鸟兽若中,必死无疑。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公元741年)中,一猎人入深山,午后时分,在大树下休息。群山之中,古木参天,植物蔓绕,根根垂下,猎人在藤花掩映间,半醒半梦。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忽感到有什么东西正在触抚自己,于是大惊而起,定睛观看,乃是一头白象。此象巨大,一如象王,猎人敬畏,作揖而拜,呼为“将军”。
; \: T9 H! b' E, D; {/ u0 T  在猎人惊奇时,那大象已用鼻子将他卷到背上,后又将其所携带的弓箭、药筒卷起,交与猎人。事毕,大象驮着猎人于大山中奔驰百余里,入一幽谷。猎人在大象背上,极目遥望,方圆十多里,悬崖峭壁,古树入云,森然蔽日。大象又驮着猎人跑了一会儿,来到一块平坦的地方,此时猎人发现大象身体有些颤抖,一边跑一边四下环望。又跑了六七里,大象来到一棵高大的古树下,用鼻子拂动猎人,后者似乎悟到些什么,于是从大象身上一跃,攀缘到树上。
; C& h1 p  `8 o% f+ W* |  大象在树下仰望。猎人一直往树上爬,到了二十多丈时,往下望,大象以鼻直指,令猎人继续往上爬。到了大约六十丈时,大象满意地离去。猎人很茫然,不知道大象叫他干什么。此时已是夜里,猎人只好宿于树杈间。终于挨到第二天,黎明时分,猎人一睁眼,就望见不远出的空地上,有二目如电,再行细望,竟是一头巨兽!那巨兽,头甚怪异,浑身披黑毛,高达十多丈,咆哮声震天。及天色大亮,猎人见昨日驮他的象王,带领着一百多头大象,伏于巨兽面前,不敢动弹。那巨兽上得前去,在象群中选得两头小象,张开血盆大嘴,须臾间将那两头小象啃食完毕,随后群象才敢退去。
7 x* U8 z; a/ _/ o  猎人惊恐异常,这时他才领会到象王的意思,于是抽出毒箭,极力远射,那巨兽遂中两箭,于是大吼,声震百里。猎人感到自己所在之树,也摇摇欲倒。猎人确实勇敢,大声呼喊,吸引巨兽近前,又引弓瞄准,当巨兽张嘴咆哮时,正射入其嘴中。巨兽翻滚不已,过了很长时间才死去。此时,象王不知从哪里出现,一步一望,谨慎地来到巨兽的尸体前,以头顶触,发现确实已死,乃仰天大吼。不一会儿,就有五六百头大象积聚而来,围着巨兽之尸,兴奋地吼叫。
% {! U$ p8 f0 b( N' A8 t0 l+ N9 }  兴奋的象王似乎想起什么,跑至树下,屈膝跪下,向上面相拜,伸展鼻子,招猎人下来。猎人下得树来,又上了象背,象王驮着他奔驰,群象在后面紧紧跟随。场面甚是壮观。来到一处,植被茂盛,下面似乎掩埋着什么。群象用鼻子将上面的植物揭去,下面竟有象牙数万枚!- ]. x3 X, w# F- J
  象王将猎人送回。这期间,每行数十步,必以一根树枝留作路标,为的是叫猎人将来能找到埋藏象牙的地方。猎人回到当初休息的树下,大象又行拜谢,随后才离去。猎人出山后,将自己的遭遇上报长官。长官派人去挖掘,果然得到象牙数万枚。由于大量的象牙出现在市面上,导致那一年岭南象牙的价格跌了不少。后来,长官又派人去查看深山巨兽的尸骸,弄了一节骨头,由于非常之重,需要十个人抬着。那骨头中间有孔,可以钻进去一个人。于是,我们可以想象那巨兽之庞大了。( p1 J( v2 k  M/ R
  
' P, [$ l. d& S6 f' E: m$ y      这则异闻是关于大象的,但更令人遐想的是那头比大象还凶猛的超级巨兽:“高十余丈,毛色正黑。”这是一头什么野兽?大象本是这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而那头巨兽却在须臾间吞噬了两头大象,可见其巨大无比。这深山怪兽,有没有可能是史前幸存下来动物?在这个世界上,恐龙时代之后,最庞大的陆地动物有可能是猛犸和剑齿象,它们也是现代象的近亲。在这当中,剑齿象生活在一万年前的南方热带地区,但其身上没有长毛。而在此故事中,巨兽“毛色正黑”,这倒是符合猛犸的样子,不过按照我们一般的发现,同样被认为灭绝于一万多年前的猛犸,通常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带,不大可能出现在炎热的南方地区。
: Q% C4 E6 V( ^1 ^% ]! q7 `: C3 D( S3 |+ w8 Y4 h
  奇异的巨兽消失在了唐朝的深山里。但关于大象和象牙的故事还没完,在《广异记》中还有一则类似的记载:说的是武则天时期,四川阆州有叫莫徭的,在江边割苇,忽见大象奔来,将其卷到背上,载行百余里,入一湿地,有老象倒卧,一只脚掌中有竹钉。莫徭晓其意,遂助其将竹钉拔出,又进行包扎。为感谢搭救,老象示意小象取来一根巨大的象牙。后莫徭将那象牙带到江西洪州,有西域胡商以四十万钱购买。到手后,胡商大喜,入一酒店喝酒,用苇席将象牙包盖着。其同行追问得到了什么宝物,胡商没办法,于是向他们展示了象牙。同行欲以百万钱相购。最后,为了争夺象牙,众胡商发生殴斗。事情闹到州府,最初胡商还欲遮掩,不肯说出此象牙的价值,州府长官威胁:此象牙将献于我朝天子,你们不说真话,对你们也没什么好处。直到这时,胡商才不情愿地说:“此乃罕见之宝,象牙中有二块龙形简,价值数十亿钱!”随后,莫徭、众胡商以及象牙被送至洛阳,武则天听其来历,甚是好奇,叫人将象牙剖开,果得两枚龙形简。皇帝爱不释手,告诉莫徭:你为平民,不可多得钱财,还是把象牙给我吧,其他事我会叫人安排一下。再后来,则天皇帝通知阆州刺史,叫他从财政里每年拨款五万钱给莫徭,用完了还可以再取,以此供其终身之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25.3.2009 12:42:39 | 只看该作者
长安幻夜:唐朝的女哈里波特?0 }( ~6 }0 @' Z" _3 M& ]
  
+ ^' V& c/ o7 f4 p/ i  5 A/ s8 a% C7 n. l2 i
  5 |& w3 M) a9 H) h( |9 X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公元741年),长安。
  Q7 `6 W1 L# z: J: g" J  黑夜中,目光越过曲折回旋的坊间和朱雀大街上昏昏欲睡的打更人的身影,最后落在一名官吏的宅前。
6 E7 M3 g9 ?" {+ Z# N" |6 P; o  这名官吏在户部做事。唐朝的户部,在尚书之下设侍郎二名,侍郎之下又设各级官员,其中有户部令史一职,这一职位满额编制十七人。下面这个奇异的故事即发生在其中一人家里。
2 _2 d8 H! n5 j' [% ^& k9 s  我们假设这名户部令史姓崔,或卢或郑,也许不是出自大家门庭,那就权且称其为A吧。此人虽然官职不大,但一直兢兢业业,加班加点地工作。在家里,他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其色之美,在所居坊间都是有名的。但这些天她得了一种怪病,仿佛身中邪魅,精神恍惚,与A也疏远了。A很着急,又很奇怪。与此同时,他无意中发现:家里所养的一匹骏马,这些日子也渐渐消瘦了。问题是这匹马一直养在后园马厩,无人骑乘,而且每日都喂很多草料。A惴惴不安,一度影响了工作。他想他必须把家里发生的事搞清楚,否则这日子算是没法过下去啦。) w. O0 O$ P% i/ u' c% G' S
  当时,长安是世界的中心,居住了很多域外之人,日本、高丽、天竺、波斯、拜占庭、大食、撒马尔罕……政府使团、留学生、商人、术士、旅游者,各色人等,不一而足。户部令史A的邻居,就是一个胡人,也许来自撒马尔罕,也许来自其他王国,总之他寓居长安,尤擅方术之道,很是有些奇怪的本领。这一天,A在无意间想起他来,于是登门拜访。0 m/ j0 r( @& U6 S3 f
  听A的描述,胡人术士道:“即使是匹骏马,行百里路还出力不小,感到疲惫;更何况日行千里,哪有不瘦之理?!”
+ w# P) l, s+ p) g1 Y. l- ?  A一愣。他不解地问:“很长时间都无人骑乘此马,安能如此?”
6 x- @! e2 h2 A' f) k  胡人术士诡异一笑:“您最近每天都去值夜班吧?”9 m/ ~* \" Z5 E, t6 S1 n- ?
  A:“正是。”
& e+ T/ X+ ]0 X+ e" ]  胡人术士:“您可知道,每当您走后,您的妻子就偷偷地出去,而您还蒙在鼓里。若是不信,今晚可提前回家一窥。”0 ?, ^6 ]+ s: d% P) X. \9 t% r
  A吃了一惊,半信半疑。不过,他还是按胡人术士的话,在当天夜里提前还家,隐藏在庭院的花木间。
7 ^2 R7 P1 h" F3 E7 N1 ]  这是唐朝长安之夜。. j1 ]3 o3 j. l' v: w# w
  一更天过后,户部令史A见妻子打扮得很漂亮,出了屋子。他感到无比愤怒:这竟然是真的!在愤怒中,他看到妻子把女婢叫了过来,后者牵来了马,并备上鞍子。在A的注视下,妻子于庭阶前上马,再看那马,随后冉冉升空……A目瞪口呆。但这并不是最奇异的。最奇异的是,那名女婢拿了一把扫帚,骑在上面,跟在女主人身后,也一点点地飞了起来……' Y+ Z* q! r6 o3 h
  二人一前一后,消失在唐朝的夜空中。& d2 J$ c7 M9 H
  我们可以设想藏在花木丛中的户部令史A的惊骇的表情。他自然没心思一个人待在这院子里了,他回到办公的衙门,在那里一个人挨过漫漫长夜。+ }% j- R+ O* W# n$ N
  第二天,户部令史A请了个假,急匆匆地去见那个胡人术士:“确如您所言,我家竟出了如此幻异之事,又该怎么办呢?”2 r, a$ K7 F% r/ p' P
  胡人术士道:“莫急切,不妨再仔细窥探一晚。”
* M4 J  n, L8 z  E6 {1 `  “再窥探一晚?”A迷惘地问。
' i1 L+ l5 y0 |  h& i. I& t+ N- A  入夜后,户部令史A换了一个地点,潜藏在厅堂的幕布后。不一会儿,妻子和女婢现身厅堂。A捏开幕布一角,悄然而窥。妻子在厅堂里转悠了一圈,皱了皱眉,问女婢为什么有生人的气息,遂令女婢将扫帚点着,作火炬,遍照厅堂。A很是害怕,感到妻子竟是如此陌生。惊慌中,他狼狈钻进幕布后的一个大瓮里。还好,妻子没再追查,随后A听到有备马之声,再后来听到这样的对话:: i3 |$ J- G/ G" P% d" D  d
  女婢:“马已备好。”
. t; H: Q- c* G) r) v( d  妻子:“跟我走。”9 S4 P5 ~: @5 C/ T$ \% [  _
  女婢:“刚才把扫帚点着了,现在我没东西可骑了。”. N& n  K2 @/ N& g! R5 Y6 Z8 C
  妻子:“随手拿个东西就可以骑乘飞行,又何必只用扫帚!”, ]# K2 r# y, q
  有点意思了。接下来,女婢在仓促间推过来户部令史A藏身的大瓮,骑在上面,随后那大瓮冉冉升空。但我们的令史大人还在瓮中!他一动不敢动,只听到有风声呼啸。
2 A, n# V; W: i$ t  没用太久的时间,妻子和女婢缓缓降落在一座高山的山顶。
8 G- L. k1 H# P! ~( ^  山顶四周林木葱郁,有帐幕筵席,一如幻境。宴会上,有美女七八人,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情侣。众人于山顶夜宴,欢笑声闻于山谷。过了好几个时辰,宴会才结束,与宴之人似乎都喝醉了。户部令史A的妻子上了马,当女婢欲骑上那大瓮时,终于发现了藏在里面的可怜的A大人:“瓮中有人!”0 R1 o6 K" A) [* z
  此时,妻子已醉,女婢也醉了,她将户部令史A从瓮里拉出来,后者自不敢言,正在恐惧间,其妻与女婢已分别骑马乘瓮飞空而去。A遥望四周,唯见苍山万重,再看眼前,只有青烟袅袅,地上皆是灰烬,没有一个人的影子。他孤身站在峰顶之上,在寒冷如水的夜色里,感到一种巨大的迷惘。他不能明白,这到底是不是一个梦。1 r+ d3 M& @) P# r5 T) `+ h1 V
  户部令史A在迷惘和战栗中寻路下山,一路潜行,衣服被荆棘刮破,身上也伤了多处,大约行了数十里,才来到山脚下,此时天色已亮。他问路上的樵夫此处何地。对答:阆州。阆州在蜀地,离开长安有一千多里。4 e! b3 \8 ]5 [7 {5 l; r3 o
  户部令史A一路乞讨,历尽艰辛,一个多月后才回长安。刚一进宅,他就看到妻子和女婢在庭院中徘徊。见到A后,妻子惊问:“你这是去哪儿了?怎么失踪了一个多月,到现在才回来?”
- k- G5 H3 m5 ~; s+ h  户部令史A警惕地望着妻子,随后撒了个谎,说自己出差了,因事情紧迫,未来得及打招呼。当天,他又一次去拜访那胡人术士。
& g0 S) D) D! A5 }+ G0 O* f  胡人术士道:“你妻子已被妖魅附体……”: Y! M0 g& U6 ]" W$ t
  户部令史A拜倒后苦苦请求,并把自己这些天的遭遇一一说出。
0 o7 w+ A4 \/ |+ ^& s( G- S8 D( k
% A2 V1 w8 q/ c3 F  r/ X  最后的结果是:在胡人术士的帮助下,以火攻将鹤妖除去,户部令史A一家人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6 r7 @6 b$ A: h! y. _' R( a  结局略显仓促。但这符合古代志怪笔记的惯用手法:刹车式结尾。
/ T8 o% ]5 |1 D. X& d  无论如何,故事的想象力是极为诡异的:夜半升空的妻子与女婢,千里之外的荒山夜宴,侧居其邻的胡人术士,黑夜飞行的扫帚、大瓮里面惊恐无措的男主人公……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古代的符号中,鹤往往是仙与吉祥的象征,综观历代志怪笔记,很少有以仙鹤为妖,讲述一个故事。本条则是个例外。这当然不是故事中最有意味的,令人最感兴趣的是女婢骑着扫帚飞行的场面。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是中国第一个甚至唯一一个记载骑扫帚飞行的志怪故事。众所周知,骑扫帚飞行是西方魔幻小说里的情景,人们通过《哈里.波特》的故事而印象深刻。但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唐朝的志怪笔记里就已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实在令人惊异,作为“哈利之母”的英国的罗琳女士又作何感想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9.1.2025 00:3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