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佛( e' n% M9 \6 e) H! P
1 ~& E! R& o# f( Q/ u8 X+ { 唐朝坊州中部县县令长孙甲家,全家笃信佛教。
3 n; U' A% C, o3 g5 b9 v 8 f& x6 e+ K8 Q' R3 v7 [$ ~" O
长孙氏的信仰,极为虔诚。在中部县的居士中,没有人对佛的信奉,能比长孙家更虔敬。
0 e8 |1 C- D. ?" ?: P, @8 |+ k
) R# R1 b& {9 l& d- B3 H 这样全心全意,旷日持久的礼拜祈请,远在西天的佛祖,也应该有所感应吧。
+ S" `9 ~; |7 o1 e- z
7 s$ f( g9 Z2 g% [: q 没想到,佛真的有了感应。那一天,全家人正在进行斋戒之时,忽然看见五色的祥云,自虚空中神秘的涌现。0 E3 ^7 }( z9 ~0 `3 F
- E0 N M) r0 B* U 一位菩萨的真容,在五彩祥云中若隐若现。“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众人纷纷惊叫。 |) ^# d& a& s" T
: x2 c6 A! N0 h/ H- x* a 菩萨脚下的云朵,在飞速移动,不一会儿,便来到了长孙家的屋檐旁边,停在那里,凝然不动。" G# M. V) b+ ?$ e0 U$ g7 y+ `# G
+ m3 ~; |4 G. t! o% z 长孙家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猝不及防地击中,齐齐跪在地上,重重地叩头,请求文殊菩萨降临长孙氏的佛堂。& X7 r% R& p P# T: ]5 c- o, n" g
6 E7 @2 p' o5 Z/ W: V
众人高声唱诵佛号,叩头在地,过了好一会儿,云头徐徐下降,菩萨降至佛堂。, w0 p$ P/ G0 u5 }
- W8 \3 ~( J8 Q2 {
长孙氏奔走相告,这数十年如一日的吃斋念佛,终于没有白费,菩萨降临,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认肯。 : P& K1 c5 ?% r0 J! x7 v
只有一个人,对此事半信半疑。这个人,就是长孙甲的儿子。在全家人都如痴如狂时,只有这个年轻人,还保持着清醒。- W6 Y$ g) J% }7 i6 i
" T2 k ^/ p- n2 n& c
文殊菩萨为华严三圣之一,长伴如来左右,怎么会轻易降至人间。 ——不是什么妖祟化作菩萨样貌来骗吃骗喝吧!
^( k# l7 u0 L+ a) W+ ~5 D! U ' p9 P! z, V% C: W
这年轻人瞒着家人,悄悄来到京师,寻访高道,一同赶回中部县。果不其然,道士刚念了几声咒语,那盘腿坐在供桌上的菩萨,便大叫一声,跌倒在地,化为一只狐狸。
' x3 U3 t$ f$ i9 D/ e
" K( i! f6 F2 p; x5 M 道士手持宝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狐狸刺去,白光一闪,正中其身。狐狸在血泊里抽搐了几下,便一动不动了。
0 U$ ^$ _$ c! \( g9 L- m
& [% p. T, v% Z7 l! P0 W8 x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长孙家的人目瞪口呆。4 D1 f# A8 v2 k+ n+ z0 G
, w* }: [* n: i$ z- v4 d& l6 J
长孙氏之子按照事先讲好的价钱,给了这道士一匹马,银钱五十千。
! A# C* h$ D" u' K
0 j& W, g8 B; {: I# U4 c% K 这件事就算过去了,经此一事,长孙家对于佛教的虔诚,丝毫未减。依然是长斋、念佛,无怨无悔地恪守着在家信徒所能奉持的戒约。
* a9 f1 ]1 K: t. { % l! _+ V$ j% X/ a- o
没想到,十余日之后,又有菩萨乘云驾临。
& |) n9 P; N; S: U( v1 R5 Q- k2 i9 ]
2 O8 O: u- y' A" \0 ]+ e 依然是天花乱坠,光华耀眼。恍惚中,众人仿佛看到菩萨那庄严面目。- p! f1 @! R: c: R5 y
6 ]% U1 c% h! h$ q) m6 K2 u3 I. P) u
须臾之间,云雾散去,菩萨那澄明的目光,徐徐下视:4 M v/ _6 s; g# I1 F
4 n! m$ X6 `0 K; n8 n- M
“本座自灵鹫山,王舍城而来!闻听长孙家一心向佛,却为妖狐所欺,特以真身示之,望长孙氏以修持为念,心无退转……”
; O* \( i; v- P* N6 C / i! p; k, ^" y, r' e
——他们的向佛之心,终于惊动了西天的佛祖,菩萨下界,现以真身,就是明证。- p4 C4 J ~. Q
1 _6 V2 J7 Q0 m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全家人双手合十,请求几日的供奉。居然得偿所愿。/ H# @, `$ |: c4 ?
% v% \8 T- A' a3 q7 ^
看见家人那如痴如醉的模样,长孙家的儿子气就不打一处来。前一个菩萨是假的,这一个,难道就是真的?他私下派家里的仆人,骑上快马,日夜兼程,到京城去,再把道士请来。3 {+ R2 K% E/ h6 t: c ]
) }, J+ d, X2 w9 R
道士如约而至,摆开阵仗,忙活了十来天,菩萨仍象他刚来时一样,纹丝不动。
0 c) q( x: S0 a1 \7 O4 a 8 p' ~0 @0 ]5 c6 N. a# ?7 i
道士急得大汗淋漓,对方若真是菩萨,这些天以来,自己行符做法,多有冒犯,可如何是好!
) s7 h: ]+ {7 G% h b5 {0 m. } 6 O* a& p) l T3 J- R, D+ s' a
菩萨垂目下视,目光悲悯,却又澄明智慧,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道:
. H* k1 a ?6 @4 ]9 U; X; u \. Y( r
Z7 @# X0 B* d2 }- P9 _2 ?* I% O; K “你还有什么法术,尽管使出来吧!”0 T6 t7 P% \; R6 A
, S. M% l4 M1 M7 p' b
道士低下头,老老实实地说:“贫道法术已尽!”6 ]* m& N n! ?9 v; U; Y+ l6 ]0 S# f
, L/ [+ V$ ]9 n+ ~) l2 U “连日来,你如此冒犯本座,该打!”
* f0 o4 b( a1 x i2 r; y2 @' p4 V
$ K" U, n( @) K. D 道士吓得浑身颤抖,差点膝盖一软,跪下身去。. C1 S2 z7 k8 I' A" Z0 }4 x
# Q& w. T1 k/ R2 B
“你也是修炼之人,应是熟读道经,知道有个狐刚子吗?”菩萨问道。
% D- C# n* Y V9 m0 U- ~
) i2 M8 o, o, [& F6 ? “知道,知道!”道士忙答。
, ?9 ?5 ^( Q8 X9 t; f5 L. K) m
# u" y# F6 c% q6 P “嘿嘿,狐刚子,就是我!我成仙以来,已历三万年。你是道士,当寻个清净之处,刻苦修炼,缘何杀生?我的子孙,罪不至死,却为你所杀,岂能饶你性命?”7 d7 K1 z9 @1 J
7 e) Z) m- {, Q0 O/ O$ \; \5 x7 j 说罢,从虚空中降下一根拐杖,劈头盖脑地朝道士打去。道士东躲西藏,然而,那拐杖仿佛长了眼睛,无论他跑到哪里,都能准确无误地敲下去,打得道士鼻青脸肿,狼哭鬼嚎。
4 l; V6 Y: t$ `5 c7 I1 j M
/ t3 }% R+ H( N2 S/ \8 Z' r 打了足足有一百下,狐刚子才收回拐杖。道士倒在地上,口吐白沫。
5 e. E( J3 v8 B 0 o& v5 ?$ E' e6 t! q- D! _$ I; K
“今日,就饶你一命,切记,不可随意杀生!”
. P$ s4 P4 g* t% B# ?
! d5 N4 G( O/ G- Y 他又对楞在中庭的长孙甲说:9 C4 P/ A1 l# T3 u1 K' @
4 R9 E/ P+ f1 y0 O6 M “我的子孙无状,给阁下添了不少麻烦,在下惭愧至极。以后,当令君永离祸患,以作为报偿!”- H$ [* t; p1 J2 M' E8 |
5 _9 K% K( d$ g. D$ X& N 说罢,又转过头来,对倒在地上的道士说:
! E, M, J9 N a4 r $ {% N6 x3 d# S& h- k
“赶快把马和钱还给人家!麻溜地,知道不?”(请用东北方言读这句话)
! L9 `. m' k( @( l5 C6 z9 H* V0 z ' b/ @7 |7 d# M0 J
说完,便biu的一声飞走了。1 B+ A+ | B2 I* j+ h
4 l |4 @5 M' @6 b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狐狸也可成仙,狐狸的祖师爷爷,就是这个叫狐刚子的老头儿。
& z, @ N1 A) \0 }0 A ! F1 I ]% y2 U1 `
这老狐狸在其他有关狐狸的故事里,也屡次出现,不过,大多是跑跑龙套,很少象这个故事一样,担任主角。
- X2 j7 b5 w: b' \% W7 I
" n5 P5 \- W# k1 ? 每一次出场,都以令人出乎预料的形态出现。都是为他的狐子狐孙们撑腰,打气,排忧解难。不过,同这一次一样,向来是赏罚分明,从不护短。
; b! h0 b! F9 V, i; h) E 6 X6 t5 q& K1 n+ |3 A# o
狐狸们有这么个长辈,该是多么幸福,多么有利于成长及身心健康的一件事啊。 j) \/ A3 N' L& {5 e/ z& [
$ _, H7 v; A" p0 r 想象中,这该是类似于《射雕英雄传》中的老顽童的角色,五短身材,武艺高超,童心未泯,嬉皮笑脸。却又比老顽童有正事儿,能担事儿。7 b) G, a! f' y$ d# g/ e6 n% H
) w9 x! K1 q2 O9 C8 C% } 人有人瑞,这就是传说中的“狐瑞”吧!
6 c ?, {9 w9 ]4 Y a! t! V+ f% l
出《广异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