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零下68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6:00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三、西藏边防部队的决心与部署
   在克节朗地区,中国边防部队初次和印军交手,这次作战是反击入侵印军作战的第一仗,“其胜败得失,关乎国威军威”。中央军委总的作战指导思想是“务求初战必胜”,核心是“打狠打痛”、“全歼速决”。因为只有成建制地歼灭入侵印军的有生力量,才能给印度极右派以有力的打击。
   为贯彻中共中央有关的战略策略思想,在反击作战前,中央军委和西藏军区前指都明确规定参战部队不得越过东经91°42′,以免引起不丹王国的疑惧或因误入不丹王国境内,给印度以挑拨中不关系的口实。由于中国边防部队在反击作战中严格地执行了这些指示和规定,曾使少数印军进入不丹得以逃脱,但却赢得了不丹等周边国家的赞扬和好评。因此,当印度政府诬蔑中国入侵不丹时,不丹王国即发表声明进行辟谣,从而争取、团结了不丹等周边国家。
   西藏军区前指15日在麻麻召开了参战部队团以上干部参加的作战会议。张国华在会上传达了党中央和军委总部的指示,研究了当面敌情、地形和作战部署。他在会上说:我们当面的对手虽是印度的“王牌”部队,但比不上蒋介石军队的主力,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要拿出解放战争中打国民党第一八一旅和第十一师的劲头来,准备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还要准备打第二仗,第三仗。要团结一致,发扬荣誉,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争取全胜。
   根据中央军委“初战必胜”和“打狠、打痛”的指示,张司令员首先考虑的是口张多大的问题。口张大了,不易全歼印军,实现“初战必胜”;口张小了,则打不痛印军。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心要吃掉当面印军一个旅——第七旅,并两次发电报给总参谋部,陈述理由,终于得到毛泽东主席的支持。
   在决策过程中,西藏军区前指曾设想了三种打法:第一,由白采正面突破然后向左右卷击,歼灭印军;第二,直插哈东拉,先断印军退路,然后再围歼之;第三,集中兵力、火力攻击卡龙,迂回章多,同时攻打沙则。张国华认为:第一种打法是正面顶牛,易把印军赶跑,达不到全歼的目的,是一种不得已的打法;第二种打法,从地形上看,是“矮子爬楼梯”,印军居高临下,对中国边防部队不利,也不易实现全歼印军目的;第三种打法虽主要突击方向是敌之强点(主力),但却是敌之要害(指挥机关,补给基地),如奏效则利于全歼。经过反复研究,特别是听取了藏字四一九部队司令员柴洪泉、政治委员阴法唐的意见后,张司令员果断决定采取第三种打法。即从敌两翼(沙测和卡龙)开刀,并将主要突击方向指向印军左翼(卡龙、枪等),同时迂回侧后(章多),正面牵制,将印军分割成数块各个歼灭。这样,就为克节朗地区反击作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0月18日24时,西藏军区前指下达了《歼灭入侵克节朗地区印军的作战命令》。决心集中藏字四一九部队的第一五四团、第一五五团、第一五七团和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及山南军分区部队、炮兵第三○八团、工兵第一三六团各一部共1万余人,对侵入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实施反击。力争在3日内,彻底歼灭侵入“麦克马洪线”以北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并准备连续作战,歼灭可能由达旺地区来授之印军。
   西藏军区前指对克节朗地区自卫反击作战预计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用一天时间,集中藏字四一九部队第一五五团和第一五七团主力,在山南军分区守点分队配合下歼灭卡龙、枪等地区印军;以第一五七团1个加强营从右翼向章多迂回,并相机攻占之,切断印军向西南的逃路;以第一五四团歼灭沙则克宁乃地区印军,并攻占克宁乃桥,同时以1个连控制打丁、构筑工事,阻击由丘散谋方向来援之印军;以1个火器分队占领让当南山,以火力封锁哈东拉至克宁乃的道路。砍掉克节朗地区的两翼。第二步用两天时间,以第一五五团、第一五七团和第三十二团第二营攻歼扯冬、色兄朗沟地区的印军。第一五四团除控制打丁、让当两地任务不变外,团主力配合第一五五团、第一五七团攻歼邦冈丁、扯果布、色兄朗沟的印军。
   第三十二团(欠1个营)于10月19日20时前进至勒、得芒之间隐蔽集结,并指挥位于错那的三十一团第二营为战役预备队,在未加入战斗前归军区前指直接指挥。
   山南军分区第二团白采、择绕、几儿等守点分队在战斗打响后,以火力从正面压制和牵制印军,配合主攻部队作战。第一团第一连于10月19日进至崩巴则山口,选择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并向沙溜山口方向派出侦察警戒,保障战役左翼侧的安全。
   炮兵第三○八团两个120迫击炮连(火炮12门)和第十一师两个82迫击炮连组成轻便炮群,配置在拉则拉、塔拉地区,以火力支援步兵作战。
   第十一师高炮营位麻麻、薄山口、宝丁山口一线,担任对空掩护,保障后方运输的安全。反击开始后,对侵入中国领空的一切飞机,只要在有效火力范围内,一概予以射击,力争将其击落。该营归军区前指直接指挥。
   西藏军区前指统一指挥克节朗、达旺地区的反击作战。
   为配合克节朗方向的作战行动,西藏军区还根据总参谋部的指示,命令昌都军分区在察隅方向以两个营的兵力,向嘎灵公印军实施佯攻;林芝、山南军分区之南伊、来果桥、巴嘎、工勋、马及墩和肖6个边防哨卡,前推至“麦克马洪线”,迷惑和牵制印军。昌都、林芝、山南军分区部队的佯动和推卡行动,可以牵制当面印军,造成配置在中印边境东段印军的全面紧张,以保障克节朗地区主要反击方向的作战取得胜利,佯动、推卡部队由军区直接指挥。
   为保障克节朗方向作战部队的侧后安全,并在必要时支援克节朗作战,西藏军区又令第十一师组织精干指挥所率第三十二团(欠第一营而配属第三十一团第一营)、第三十三团(欠第一营,并指挥三十一团第二营)于10月10日由日喀则出发,10月22日进至错那附近集结待命(第三十二团于19日20时进至勒)。错那经棒山口至达旺约60公里,向西南至麻麻40公里,交通方便,便于机动。第十一师前指率第三十三团进至错那后,既可对棒山口、达旺之印军构成威胁,又可在需要时迅速南下直插达旺或其以东地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6:21 | 只看该作者
四、反击克节朗地区入侵印军
   从10月20日7时30分起,炮兵群和各团属炮兵对克节朗地区之印军实施了15分钟的火力急袭,摧毁了印军的炮兵阵地和部分工事。7时45分,步兵发起冲击并迅速突入印军阵地。


(一)强攻枪等、卡龙,砍掉印军的左翼
   在主要突击方向上的步兵第一五五团的任务是,首先攻歼枪等、卡龙印军,尔后攻歼扯冬、绒不丢印军,待歼灭上述各地印军后,再向色兄朗沟发展进攻,聚歼入侵该地印军。根据上级部署和敌情、地形情况,团长刘广桐决心以第二营并指挥第八连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首先歼灭枪等印军,尔后向扯冬、绒不丢发展进攻。第一营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首先歼灭卡龙印军,尔后向扯冬、绒不丢发展进攻,在第一、第二营的协力攻击下,歼灭扯冬、绒不丢印军。第三营(欠第八连)为团的预备队,适时跟进,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反击作战开始后,第一五五团主力在炮火支援下,迅速从卡龙、枪等之间渡过克节朗河,向枪等、卡龙印军展开攻击。
   1、枪等攻坚战斗
   枪等是克节朗河上游南岸山坡上的一块林间牧场,森林茂密,背山面水,南高北低,地形起伏较大,山的坡度为40-60度。南侧为绝壁,难以攀登;东侧为断续绝壁,仅有两处可勉强通过;西侧稍平缓,但乱石较多,向西约1100米处,有一棱坎;北为克节朗河,河宽约10米,深约0.8米,有些地段可以徒涉,与北岸的学不丢隔河相对。枪等有一条乡村路,东通卡龙牧场,西通色章湖;另有一条人行小道,向东南通往绒不丢牧场,向南通往章多。道路多沿河坎、谷地,崎岖难行。
   枪等是入侵克节朗河谷地区印军左翼的一个重要侵略据点。驻有印军两个连另1个排,约270人。其部署分为东西两个据点,相距约500米,第一个据点位枪等西南侧,由拉加普特联队第二营第三连(加强重机枪2挺)驻守;第二个据点由旁遮普联队第九营第四连驻守;第二个据点以西约1000米处,设有警戒阵地,由阿萨姆步兵第五营1个加强排驻守。印军东西两个据点的正面与纵深各为200余米,共修有地堡104个(第一个据点56个,第二个据点48个),地堡之间以浅窄堑壕和交通壕相连接。轻重机枪多配置在前沿或纵深便于发扬火力的位置上。工事前设有鹿砦等障碍物并有拉发地雷场。该地印军的兵力部署是前重后轻,火力配系是前强后弱。
   战斗发起前,第二营连以上干部进行了现地侦察。根据团首长的作战意图,针对当面印军情况和地形特点,营决心集中主要兵力、火力,采取四面包围,多路攻击,穿插分割,逐次歼灭的战法,全歼枪等印军。并决定乘夜幕迂回印军阵地东南及正南之侧背,向西北方向实施主突,首先歼灭第一个据点之印军,尔后再转移兵力歼灭第二个据点之印军。这样,避开印军正面,攻击其侧后,可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战果,在地形上又处于居高临下之势,利于全歼速决。
   10月20日4时,第一五五团第二营开始接敌运动,5时40分进至克节朗河北岸。6时30分,第六连主力在第二个据点西北侧桥西,隐蔽地徒涉克节朗河,进到指定位置。同时,该连第一排在河北岸展开。第二营主力(第四、第五、第八连)在火力急袭开始后涉过克节朗河,沿枪等东侧运动,仅14分钟,基本上达成了对枪等印军的包围。
   第五连第一排(欠第三班)进至第一个据点东侧即遭印军火力压制。该排从行进间展开并发起攻击,4分钟连克印军地堡4座,歼其1个班。此时,副连长率第二排及第一排第三班赶到,见印军阵地翼侧无障碍物,即令第一排迅速发展进攻,令第二排从第一排左翼进入战斗,由东南向西北攻击。第一排前进中遭印军地堡群交叉火力猛烈射击,各班遂互相掩护攻击前进,在前进中排长中弹牺牲,全排攻击受阻。第二排刚发起冲击,也遭印军猛烈射击,伤亡3人,前进迟缓。连长遂将连火力组分散加强各排,并令第三排加入战斗,由南向北攻击。同时,营长亦令营预备队第八连的第一排向印军阵地东北角攻击。
   第五连全部展开后,第一排在火力掩护下,以喷火器抵近喷火,消灭了堡内印军,向纵深发展,经1小时战斗,又攻克印军地堡10座,歼印军30余人,在伤亡7人的情况下,继续坚持战斗。第二排同时使用喷火器、40火箭筒,连续摧毁印军地堡8座,歼灭堡内印军。印军遂出堡进入交通壕顽抗,并以机枪火力压制。第一排第三班(归第二排指挥)派出战斗组,绕到印军地堡后面,消灭了印军机枪火力点。第二排继续猛攻,将出堡顽抗印军大部歼灭,尔后又以抵近射击和手榴弹将地堡内残余印军全歼。第三排居高临下由南向北进攻,连续消灭10座地堡的印军。此时,第五连战斗队形西南侧台地上印军机枪火力点对该连威胁甚大,营长即令第四连一部兵力向该处印军攻击,经30分钟激战,接连攻克印军地堡10座,歼印军20余人,歼灭了印军机枪火力点,有力地支援了第五连作战。第八连第一排消灭东北角两个印军地堡后,继续发展进攻。战至9时30分,第二营共攻克地堡56座,全歼了第一个据点印军。
   在第五连攻击第一个据点印军的同时,第四连主力由第一个据点西南侧向西运动,该连第三排(附第一班,欠第九班)插到印军第二个据点南侧,趁印军尚未发觉之际,迅速将其包围,并令第八班立即发起攻击。该班迅速突入印军阵地,连克4座地堡,在继续发展中遭印军地堡群火力猛烈射击,排长中弹牺牲,前进受阻。该班遂抢占附近有利地形,同第二个据点印军形成对峙。当第一个据点印军基本被歼时,营指挥员即令第四连由东南向西北,第六连由西向东,第八连由东向西三面夹击第二个据点。
   在攻歼印军第二个据点的战斗中,第二营分别从印军阵地侧后的南东西三面攻击。第四连副连长带领火箭筒班进至印军地堡群附近,以9发火箭弹连续摧毁地堡10座(其中1发穿过1座地堡,炸毁1座地堡),歼印军1个加强排。这时,第二个据点印军龟缩在地堡内顽抗。第四连以一部兵力,由南向北继续猛攻。前进中,第四、第五班遭到印军设在大石崖下地堡内1个班火力的猛烈射击,前进受阻。第五班班长在火力掩护下,从地堡东侧向堡内投弹3次,均被印军反掷出来。连长又令第四班抵近地堡投弹,连投7枚仍未奏效。之后,副连长令喷火手在火力掩护下接近到地堡西南侧约10米处,对印军地堡射孔喷火,消灭印军7人,缴轻机枪1挺。此时,连长又令第二、第三排直捣印军连指挥所,击毙其少校连长,消灭了堡内印军。第六连在第四连打响后即向印军第二个据点西侧阵地猛攻,连克地堡9座,攻占了凹沟以西印军阵地并乘胜向东发展。第八连另两个排在57无坐力炮火力支援下,连续攻克印军地堡13座,消灭了第二个据点东北角负隅顽抗的印军,尔后向西南发展。10时40分3个连胜利会合,全歼了第二个据点印军。位于第二个据点西侧之印军战斗警戒人员及枪等少数漏网印军共22人,逃窜至克节朗河北岸,也被第六连第一排及炮兵分队歼灭。
   经过3小时激烈战斗,西藏边防部队第一五五团第二营,全歼入侵枪等印军两个步兵连共270人(其中毙228人,俘42人),攻克地堡112座。该营牺牲21人,负伤34人。
   2、卡龙攻坚战斗
   卡龙位于克节朗河南岸,是一块林间牧场。东南约1000米为绒不丢牧场,东约800余米为扯冬牧场,与河北岸几儿等边防点隔河相望。背山面水,南高北低,地形起伏,周围为松杉密林,并杂以灌木草丛。有一条乡村路,东至扯冬,西通枪等。
   卡龙是克节朗地区印军的一个重要侵略据点,驻有拉加普待联队第二营的指挥中心及第四连(加强81迫击炮4门,重机枪2挺)共140余人,该据点配置在卡龙牧场的西北侧,正面宽约250米,纵深约150米。筑有土木质结构地堡64座,大部地堡以浅窄堑壕、交通壕相连接。机枪大部配置在前沿,迫击炮配置在阵地纵深的山坡上,前沿设有竹签、鹿砦等障碍物。扯冬为拉加普特联队第二营第二连防守,配置在牧场东西两侧及以南地区,另有阿萨姆步兵第五营1个排配置在牧场东北侧的河边,总兵力130余人。印军于6月4日即在此设点。共筑有土木石结构地堡50余座,地堡之间均以交通壕相连接,正面宽约250米,纵深约300米,机枪大部配置在阵地前沿,81、51迫击炮和连指挥所配置在阵地中央。绒不丢为第九廓尔喀联队第一营的1个加强连的驻地,共140余人,构筑有土木质地堡近100座,正面宽约300米,纵深约250米,阵地前设有鹿砦等障碍物。卡龙、扯冬、绒不丢三点阵地相邻,可以相互策应。
   第一五五团第一营的任务是,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首先歼灭卡龙印军,尔后向扯冬、绒不丢方向发展进攻。营决心集中主要兵力兵器,采取侧背攻击,穿插分割,短兵近战,歼灭卡龙印军。
   20日7时30分,在炮火急袭的同时,第一营第二、第三连迅速徒涉克节朗河,直扑卡龙。因草深林密,地形复杂,视界不良,不便判别方位,加之卡龙、扯冬、绒不丢阵地相距不远,致使第三连在向卡龙东南侧穿插时插到了扯冬,并向印军发起攻击。此时,扯冬以南200多米的绒不丢据点印军居高临下向第三连射击。营指挥员为保障第三连攻击扯冬,遂令营预备队第一连阻击绒不丢之印军。第一连刚进至绒不丢西侧即被印军发现,当即向绒不丢印军发起攻击。结果,攻歼卡龙的任务由第二连(欠第七、八班)单独执行。形成了1个连攻打印军1个连支撑点的局面。
   7时42分,第二连插至卡龙西南侧,按原定部署发起攻击。第二排排长帅全兴率第五、第六班在连的火力俺护下,向印军西南侧攻击,仅3分钟就突破了印军前沿阵地,两个班互相掩护,向东北方向直插印军地堡群,第六班班长阳廷安以“为祖国争光”、“立功的时候到了”等口号,鼓动全班勇猛冲击。印军见其阵地侧后被突破,即集中火力封锁第二排的前进道路。第二连连长高有贵立即组织火力予以压制,第五、第六两个班密切协同,逐堡攻击,30分钟连续攻克印军地堡18座,无一伤亡。连长决心乘胜发展进攻,全歼卡龙印军,遂令各排向纵深猛插。冲击中,第六班班长阳廷安及战士徐瑞清中弹牺牲,副班长曾祥智立即指挥全班继续战斗,新战士刘汉斌拎起班长的冲锋枪和手榴弹,决心为牺牲的战友报仇。第六班在连、排火力支援下,又连续攻克7座地堡,逼近印军营指挥所西北侧。印军依托地堡群,以轻重机枪的密集火力向第二排射击。排长立即组织火力掩护,以40火箭筒、轻喷火器将印军营指挥所东北侧两个大地堡及附近的小地堡摧毁,全排相继占领了印军营指挥所东北侧大地堡一线。战斗中,第六班副班长曾祥智头部负重伤,已不能说话,仍用手势指挥全班攻击前进,直到英勇牺牲。在此紧要时刻,该班战士杨秀洲挺身而出,指挥战斗。李世国中弹牺牲后,杨秀洲猛然跃起,一手端枪射击,一手持手榴弹冲向印军地堡,不幸中弹牺牲。接着战士颜瑞成与何德忠,从右翼侧插向大地堡,途中他们先后负伤,就爬着前进,并以火力封锁大地堡的左侧,后再次中弹,牺牲在大地堡附近。第六班前仆后继,英勇战斗,最后只剩下新战士刘汉斌1人,又主动加入第五班继续战斗。第六班在第五班配合下,攻克地堡27座,歼灭印军55人,缴获火炮2门、轻重机枪4挺、90火箭筒2具、各种枪55支。战后,被国防部授予“阳廷安班”的光荣称号。第五班班长大腿被打穿,忍着剧痛,一声不吭,坚持指挥战斗。第二排排长负伤后仍坚持指挥,全排(欠第四班)经1小时30分激烈战斗,攻克印军地堡32座,为全歼卡龙印军奠定了基础。此时全排只剩5人,编为一个战斗小组,仍继续控制着印军营指挥所东北侧大地堡一线,将印军指挥所孤立起来。第四班从南侧突破印军阵地后,同第一排会合,加入了第一排的战斗。
   第二连第一排在副连长率领下,由卡龙南侧向北攻击,副连长及4名战士负伤,排长立即组织火力掩护排主力绕至地堡侧后,消灭印军地堡。在冲击中,第三班发现有印军沿路东逃,立即猛追,当追到扯冬时,自动加入了第三连的战斗行列。第一、第二班继续战斗。第三排第七、第八班因地形复杂,森林茂密而插到了扯冬,也参加了第三连的战斗。第九班进至卡龙后,因第二排伤亡较大,该班奉命在第一、第二排之间加入战斗。在连的火力支援下,第九班以小群动作连续攻占了印军营指挥所西南侧的5座地堡,进逼到印军营指挥所大地堡东侧时,战士曾丈付爆破未成中弹牺牲,班长谢道银持手榴弹向印军地堡接近,在担任掩护的机枪发生故障时,拾起曾丈付的炸药包,绕到印军地堡背后,爆破成功,但身负重伤。西藏军区前指及时给谢道银荣记一等功。该班战士刘世元主动率全班冲向印军地堡,俘印军营长瑞克中校以下军官5人,并令军官喊话,招降了残余印军。战斗于20日10时30分结束,第二连以伤亡55人的代价,共歼印军143人(毙92人、俘51人),攻克地堡64座,独立地完成了原定全营的战斗任务。战后该连荣立集体一等功。
   当第二连向卡龙攻击时,第三连插到了卡龙南侧的预定位置,并与印军打响,第二排从行进间夺取了两座地堡。此时部分印军向东逃跑,连长决心向东南猛插,断其逃路。副连长率第一排边打边插,插到了扯冬东南侧;连长张国品率第二排边打边追,进到了扯冬西南侧。当第二排接近扯冬印军阵地前沿时,印军翼侧的4个暗堡突然开火,连长中弹牺牲。指导员立即组织第二排的火器和连掌握的机枪,从两侧封锁印军。但受地形限制,未奏效。第二排排长赖华明挺身而出,在火力掩护下,从翼侧绕到了印军暗堡的右侧,以手榴弹消灭了暗堡中的印军。该排在“消灭侵略军,为牺牲同志报仇”口号声中,加速前进,于20时8时10分进到了印军主阵地前,仅3分钟即突破了印军阵地。第二排及第七班在火力掩护下,以小群多路,乘胜向纵深发展。二排长指挥轻机枪班和加强的机枪组,由西侧向东北冲击,迅速接近印军地堡群的翼侧,以手榴弹和抵近射击连续攻占了14座地堡。战斗中,排长两次负伤仍坚持指挥,战士罗家才腰部及左臂两处负伤,仍忍痛冲击,消灭了10多个印军。第七班编成两个小组,集中火力猛打一点,连续攻克3座地堡,无一伤亡,有力地配合了第二排的战斗。第一排由扯冬东南继续向北攻击,歼灭了扯冬东北侧的印军。最后第二排全排编为1个班,由藏族班长加布率领,继续战斗,消灭了残余印军。第三连战至20日11时,共歼印军133人。
   第一连打响卡龙战斗后,不断遭到绒不丢印军的火力侧射。为消除侧背火力威胁,营指挥员即令第一连阻击绒不丢印军。连长令第一、二排从绒不丢西侧展开攻击,仅10多分钟即攻克地堡14座,遂又向左侧迂回。20日8时40分,第二排进至绒不丢南侧,攻克印军地堡9座。尔后,即由上而下向印军背后攻击。尾第二排后的第一排第一班也从印军阵地东南侧加入战斗。这时,在密林中前进失去联系的第二排第八、第九班,听到绒不丢方向激烈的枪炮声,也迅速赶来,从绒不丢西北方向进入战斗。从而对绒不丢印军形成多面攻击。第三排在战斗中打垮了印军的两次反冲击,歼其17人。第二排由南向北,居高临下攻击,进展顺利。第一排(欠第一班)由西向东攻击,积极配合,当发现印军30余人向绒不丢西南方向逃跑时,立即追击,歼其7人,其余逃入山林。在第二排及第八班的协力攻击下,攻克了印军核心地堡,俘上尉1人,战斗于20日11时40分结束。全歼第九廊尔喀联队第一营1个加强连,歼112人(毙80人、俘32人),缴获81迫击炮4门、51迫击炮2门,轻机枪9挺,步枪、冲锋枪和手枪72支,90火箭筒2具,电台5部。第一连伤亡47人(亡19人,伤28人)。
   第一五五团第一营在战斗中,发扬积极主动,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独立作战,孤胆作战的优良战斗作风,仅用半天时间全歼卡龙、扯冬、绒不丢印军3个连和1个营部共360余人。俘虏第二拉加普特营营长瑞克中校和第四师通信团长泰瓦利中校,为全歼克节朗地区印军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印军长期经营,阵地配系依山势、林木、石崖设置,据点隐蔽而且坚固,地堡群连环配套,火力配系严密,堡与堡之间便于形成交叉火力,相互支援,第一营在作战中只能逐堡强攻,攻坚战打得十分艰苦,全营共伤亡138人(亡59人,伤79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6:39 | 只看该作者
(二)攻克沙则,砍掉印军的右翼
   向克节朗地区印军右翼进攻的步兵第一五四团的任务是首先集中团主力攻歼沙则、仲昆桥印军,以部分兵力攻占克宁乃桥。得手后以一部兵力控制仲昆桥,主力攻歼邦冈丁、扯果布地区印军。团长周仲山决心以第三营担任主攻,第二营协同歼灭入侵沙则地区印军。第一营负责歼灭克宁乃地区印军并攻占克宁乃桥。
   沙则(兼则马尼)位“麦克马洪线”以北,克节朗河谷东端,在得芒以南约1000米处,与得芒边卡南北对峙。东临娘姆江曲,西靠拉丁山,依山傍水。娘姆江曲水深流急,不能徒涉。沙则以南仲昆桥,是沙则印军通向其后方的咽喉,拉丁山东麓,地形陡峻,仲昆桥至沙则西南侧一段为悬崖绝壁,靠沙则西侧一段坡度为40-70度,步兵勉强可以运动。沙则北侧有一水沟,可以徒涉,沟北有一道横山梁。该地森林茂密,主要为松杉和青杠林,并间有灌本草丛,通视不良,利于隐蔽。娘姆江曲西岸有一条可四季通行的乡村公路,向南经吉米塘、下地、龙拉可至达旺。1959年3月达赖集团外逃时,就是经由此路逃往门隅、再逃到印度的。
   沙则是克节朗地区印军右翼的重要据点,印军于1959年侵占该地,设立据点,经多年苦心经营,工事比较完备坚固,由印军1个加强连又1加强排据守。沙则及其以南构筑了较坚固的土木和石木质大小地堡100余座,并在前沿设置了鹿砦、竹签,架有3米宽、50厘米高的铁丝网一道。整个阵地由4个地堡群组成,采取纵深梯次配置,防御正面宽约300米,纵深2500米。整个阵地火力配系均前重后轻,火力均指向中国得芒边卡和沿江道路,该印军企图凭坚据守。
   第一五四团第三营在得芒边防队部分兵力配合下,决心成两个梯队,从沙则西北角实施主要突击,结合穿插迂回,分割围歼印军。第九连担任主攻,由西向东首先攻歼第一地堡群印军,尔后向沙则发展进攻。第七连担任穿插迂回,在沙则西南侧突破印军防御后,直插仲昆桥,第八连为第二梯队,团令第二营第五、第六连各一部占领尺登、娘巴和仲昆桥西侧绝壁上方的高地,配合第三营行动,并以火力封锁仲昆桥。团集中全团21门82迫击炮,3门75无坐力炮和第十一师支援的两门120迫击炮组成团炮兵群,支援第三营战斗。第三营各分队于20日2至4时,先后占领了冲击出发阵地。
   7时30分开始火力急袭,7时45分第三营向印军发起冲击。第九连第一排从沙则印军左侧首先攻夺第一地堡群西部地堡,与印军展开激战。第二班副班长张映鑫率本班突击组冲在前面,第一班副班长唐焕章率本班突击组紧随在后,互相配合,奋勇冲击,连续攻克3座地堡。在攻第4座地堡时,张映鑫迅即向堡内投入一颗手榴弹,又用冲锋枪打了一个点射,见无动静,即率突击组向第5座地堡冲击。突然,后面第4座地堡第二层的机枪又响了,张映鑫立即跑回来向堡内投入第二颗手榴弹,但被印军甩了出来,印军的机枪仍在扫射。在此关键时刻,张映鑫为了全排的安全,保证作战的胜利,把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入地堡后,挺身扑在地堡上,用双腿堵住枪眼,消灭了堡内印军,为全歼沙则印军做出了重要贡献。张映鑫同志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牺牲,战后被追记一等功,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第二班战士钟尉平,3次负伤仍坚持战斗,当第4次负重伤后,不能用枪消灭印军,便喊口号鼓励同志们奋勇杀敌,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充分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战后追记一等功。第一排前赴后继,勇猛冲杀,仅3分钟就攻占了4座大地堡,迅速突破了印军前沿阵地。战后,全排荣立三等功。
   在第一排冲击的同时,第三排利用印军火力死角,迅速向东穿插,将印军前沿阵地拦腰截断,尔后攻歼东部地堡印军。第二排也尾随第一、第三排投入战斗。全连仅用7分钟时间,基本歼灭了前沿阵地(即第一地堡群)印军。
   第九连在攻歼第一地堡群后,即以第二排和第三排继续向沙则攻击,但遭到印军机枪火力射击和纵深炮火拦阻。此时第八连投入战斗,第九连奉命转为营的预备队。战后第九连荣立二等功。
   第一五四团第七连发起攻击后,迅速由尺登向沙则西南急进,走在前面的第二排因遇到绝壁,动作迟缓,连即以第一、第三排发起攻击。首先消灭了沙则西南山脊印军机枪火力点,接着炸毁两座地堡,即分路展开攻击。第八班进至印军指挥所北侧,遇18名印军反冲击。该班抢占有利地形,以猛烈的火力粉碎了印军的反冲击,尔后全排沿道路直插仲昆桥北侧。第一排由沙则西北向东南,直插印军第三地堡群东侧,歼其一部,自己伤亡也较大。此时第二排还未跟上来。据此,第七连即在仲昆桥北侧调整组织,将第一排编入第三排,并组织5挺机枪掩护,由副连长率领炸桥。桥两端及其西南角有印军14座地堡火力的封锁。第八班奋勇当先,全班6人有4人先后执行炸桥任务,前仆后继,七炸仲昆桥,直到把桥炸断,切断了印军退路,对全歼沙则印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战后该班荣立集体一等功。副班长高平贵,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连续三次执行炸桥任务,战后荣立二等功。仲昆桥被炸断后,周围地堡内印军纷纷逃窜,均被歼灭,印军阿萨姆步兵第五营营长拉顿·辛格中校被俘。至此,第七连全歼了第四地堡群的印军。第三营二梯队之第八连在第九连抗击印军反冲击时,从沙则西侧加入战斗。第一排从翼侧消灭了反冲击印军后与第三排并肩攻击,各歼灭几座地堡的印军后,在前进中被火力所阻。第二排穿插至当面印军背后实施攻击,连续攻占12座地(暗)堡和1个石洞,并攻占了印军炮兵阵地,以轻伤1人的代价,歼印军25人,争取1名少校和7名士兵投降。战后,第二排荣立集体一等功。战至11时40分,第八连歼灭了沙则第三个地堡群的印军。战后,荣立集体三等功。至此,沙则战斗胜利结束。沙则战斗,歼印军162人(得芒边防队歼13人),缴获轻机枪14挺,各种枪94支(得芒边防队缴获11支),81迫击炮2门,51迫击炮2门,90火箭筒3具,电台3部,步谈机3部,电话机3部,望远镜4具及弹药、物资一部。在第三营攻击沙则时,第一五四团第一营(欠第三连)进至克宁乃地区,并逼近克宁乃桥,但因指挥员顾虑较多,动作迟缓,未迅速展开进攻,直至20时印军已逃窜才占领该桥,失去了歼灭该地印军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7:02 | 只看该作者
(三)迂回章多,切断印军的退路
   章多位“麦克马洪线”北侧,距克节朗河约6公里,是群山环抱中的一个盆形台地,海拔4800米,比高1900余米,坡度70度左右,南高北低,地势险要。有一条小路向西南通桑采拉、吉山口,翻吉山口有小路通不丹,向东北通绒不丢。山顶为风化石,长年积雪,山腰部为稠密的杜鹃林,山脚为松杉林并杂有灌木草丛,通行极为困难。章多是印军在克节朗河谷地区的指挥、补给中心。该地驻有印军第七旅旅部及通信、后勤、工兵等勤务分队各一部,第九廓尔喀联队第一营两个连,炮兵第四旅第三、第四连,共约600余人。旅部机关率勤务分队驻章多,旅长率少数人驻勒绒南侧,各战斗连队配置在章多周围山头及垭口上。章多南侧200米处配置 75山炮4门,北侧配有106.7迫击炮4门,并建有空投场1个,章多西侧的4300高地是其左侧后的重要屏障,由第九廓尔喀联队第一营的1个加强连驻守,筑有野战工事及地堡。边防部队迂回攻占章多,不仅可动摇印军防御,而且可切断其南逃的道路,还可阻击由龙布方向来援印军。
   根据西藏军区前指和藏字四一九部队的作战部署,第一五七团团长李德荣决心以第一营并指挥第八连担任迂回章多的任务。第一营根据当面敌情、地形,决心从印军左侧穿越密林向章多迂回,首先攻占4300高地,切断印军逃路。尔后再居高临下猛攻章多,歼灭该地印军后乘胜封闭桑采山口,阻歼南逃北援印军。将重机枪及 57无坐力炮分别配属各连。20日零时,第一营由尺冬出发,全营成一路纵队前进。在枪等以西徒涉克节朗河,进入松杉林区,攀登章多西北大山。因林密无路,坡陡地滑,前进十分困难。第三连在前面开路,艰苦攀登1小时仅走了200米。根据这种情况,营当即以4路纵队并进,采取强爬硬钻及跳、翻、滚等办法加速行进。通过了山脚的原始松杉林后,又进入了山腰部密集高大的杜鹃林,部队前进更为困难。部队以搭人梯和吊绳索以及滑、滚、爬、钻等各种办法,通过了难以想象的杜鹃林和悬崖绝壁。全体官兵的衣服都被树枝挂烂,不少人的鞋、帽被挂掉,手、脚、脸被划破出血。这时营党委和各支部适时发出号召,要求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下去就是胜利。随后又通过了山顶部乱石和雪地,翻过了章多西北大山,经过12小时的艰苦攀登,终于按时到达了指定位置。
   第一营进至4300高地附近后,营长决定以第三连由右侧迂回4300高地西南山垭口,堵印军南逃;第一连由左翼攻夺4300高地东侧通往章多的山垭口,阻印军东逃;第二连从西侧攻夺4300高地;第八连为营预备队;炮兵连在4300高地西北侧500米处占领发射阵地,实施火力急袭。
   第二连隐蔽接敌,在距印军阵地约300米处被发现,遭猛烈射击。营长见第二连由下而上仰攻,地形极力不利,即一面令炮兵压制印军,一面令第二连连长率第一排由右翼迂回,政治指导员率第二排从左翼攻击,由副营长指挥第三排及火器排从正面进攻。该连即在团、营炮火支援及第一、第三连的配合下,以勇猛动作从三面向4300高地攻击。印军依托工事,猛烈射击,顽强抵抗。第二连第一、第二排猛打猛冲,迅速从两翼楔入印军阵地,将其分割成数块,以刺刀、手榴弹与印军展开激战。第三排也乘势冲入印军阵地。在第二连勇猛冲击下,印军惊慌失措,有的依托工事、石缝顽抗,有的乱躲乱窜。连长即令各排奋勇冲击,消灭印军。第三班趁手榴弹爆炸的烟幕,勇猛冲杀,印军伤亡惨重,残余人员向西南逃窜。该连一面要求炮火拦阻,一面乘胜猛追。在追击中,藏族战士嘎马朗当,从石崖上跳下,接连刺死5名印军。第二连战至20日12时30分,全歼4300高地印军1个加强连。与此同时,第三连、第一连分别攻占了4300高地西南侧山垭口和东侧山垭口,歼印军一部。至此,第一营已控制了章多周围的有利地形,构成了围攻章多的有利态势。
   章多印军在4300高地及其附近有利地形丢失后,开始动摇,有逃跑迹象。13时30分,第一五七团第一营调整了战斗部署,多路向章多印军发起了总攻。14时50分,第三连迂回到章多西南切断了印军退路。第一连接连夺取两个山垭口,并占领了印军的空投场。第二连占领了旅部机关。第八连攻占了炮兵阵地,并趁势追至章多东南侧小山梁,印军约100余人凭借工事进行顽抗。该连即分兵实施左右两翼迂回,正面封锁印军。由翼侧接敌的战斗小组,以手榴弹摧毁地堡,全连乘势冲击,消灭了该股印军。至此章多印军已溃不成军,分散逃窜。章多地区印军在第一五七团第一营边打边争取下,陆续投降。此时第八连60炮手发现印军40余名被围,即刻射击,1发炮弹毙伤其7人,其余经喊话争取,全部投降。第二连在搜索中发现印军50余名企图逃跑,即让被俘的第九廓尔喀联队第一营营长阿鲁瓦里亚喊话,印军便放下了武器。战斗胜利结束,战斗中缴获美制贝尔直升机1架,击伤直升机1架。
   在枪等、卡龙战斗基本结束时,为迅速歼灭克节朗地区印军,防其南逃,军区前指和藏字四一九部队即令拟使用于主攻方向上的第一五七团主力,疾速向章多前进,攻占章多,并封堵各通外山口。第一五七团主力于20日11时徒涉克节朗河,向章多疾进。
   11时40分,印军在克节朗地区之西、东两翼,分别被第一五五、第一五四团全歼,入侵克节朗地区印军全面动摇。西藏军区前指为防止印军余部逃窜,并力争当日解决战斗,乃令第一五七团攻章多后,以一部兵力控制吉山口、嘎波山口,防止印军南逃,团主力即展开由南向北攻击,第一五五团迅速向色兄朗沟发展进攻,两团合力聚歼部署在色兄朗沟的印军。第一五七团主力在向章多疾进中,因坡陡林密,攀缘而上,队形拉得很长,加之受地形影响,对上级无线电联络中断,使攻占章多的情况未能及时上报,西藏军区前指要其立即向色兄朗沟发展进攻的命令亦未收到。第一五七团占领章多后,便主动在章多附近搜歼残余印军,至20日19时战斗结束。共歼第九廓尔喀联队第一营营部及两个连和第七旅后方机关及炮兵、勤务分队各一部,击毙第四师通信团副团长拉姆·辛格少校以下68人,俘营长阿鲁瓦里亚中校以下492人,缴获各种火炮14门,火箭筒4具,轻重机枪19挺,长短枪180支,电台14部和其它大量军用物资。
   山南军分区第二团第一、第三连,在择绕、几儿等、白采一线以火力向对岸印军猛烈射击,积极配合主攻部队作战,并于20日下午渡过克节朗河,协同第三十二团第二营向扯果布、邦冈丁方向攻击,歼印军一部。第三十二团第二营于20日上午进至扯冬东侧,在山南军分区第二团择绕分队的协同下,向扯果布印军展开攻击,至11时50分歼灭了该地印军,并随即向邦冈丁方向攻击前进。
   根据西藏军区前指命令,藏字四一九部队即令第一五五团第三营于16时加入战斗,向色兄朗沟发展进攻。该营相继攻占勒龙、吉普,随即进入色兄朗沟,又攻占了色尔盖等据点,并向桑采拉方向前进。20日,克节朗地区印军大部被歼,残部溃散山林。第一五四团主力于当日20时进至克宁乃桥,与步兵第三十二团第二营会合,该团随即向哈东拉方向追击。21日拂晓攻占哈东拉山口,歼灭近卫联队第四营一部。
   21日上午,第一五五、第一五七团和第三十二团第二营分别对克节朗河以南山林、色兄郎沟和章多周围进行清剿,并控制了桑采拉,嘎波拉和吉山口。至此,克节朗地区反击战遂告结束,歼灭了印军第七旅旅部(旅长达尔维逃跑后被俘),第二拉加普特营和第九廓尔喀联队第一营全部,旁遮普联队第九营大部、阿萨姆步兵第五营和近卫联队第四营各一部。击毙第四师通信团副团长拉姆·辛格少校以下770余人,俘第四师通信团长泰瓦利中校、第二拉加普特营营长瑞克中校、第九廓尔喀联队第一营营长阿鲁瓦利亚中校、呵萨姆步兵第五营营长拉顿·辛格中校以下970余人。
   克节朗地区的反击作战,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攻坚战。对入侵印军的据点,都是逐堡攻克,逐点攻歼的,每攻歼一个印军据点,均需攻克数十座甚至上百座地堡。西藏边防部队高度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全歼印军第七旅,取得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初战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印度的嚣张气焰,配合了国家的政治、外交斗争,同时也鼓舞了中国边防部队的士气和斗志,为下一步的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10月22日中央军委在发给参战部队的“嘉奖令”中指出:“这次对印度侵略军的反击作战,我参战部队的指战员,在高原严寒的困难条件下斗志昂扬,艰苦卓绝,勇猛善战,干脆的歼灭了敌人,取得了初战的伟大胜利。捷报频传,中央军委极为高兴”。并号召部队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准备连续打击入侵之敌”。
   为了配合克节朗地区的反击作战,昌都、林芝、山南军分区部队对当面印军积极实施了佯攻和前推哨卡的行动。
   昌都军分区前指根据总参10月9日关于“一五三团和昌都分区独立营应同时向呷灵公之敌实施佯动”的电令,组织参战分队于当日由波罗、吉公等地出发,昼夜兼程,于12日7时前全部隐蔽进至察隅以南,拉丁、松古以北一线集结。军分区司令员郑晋武、政治部主任杨廷粥率机关部分人员,于11日17时到达察隅,加强昌都军分区前指的指挥。部队进入待机位置后,进一步进行了政治动员和临战训练,组织连排干部反复勘察了地形。19日上午昌都军分区前指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参加的作战会议,讨论了决心部署,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作战任务。鄙晋武司令员、赵衍祥参谋长、杨廷弼主任参加了会议。
   察隅当面原为印军库马盎联队第六营和阿萨姆步兵第二营一中队,沿察隅河两岸部署于呷灵公、力秋、古玉通、打坝、曲子扎公和瓦弄地区。为增强瓦弄地区的兵力,印军锡克联队第四营于9月30日进驻瓦弄。
   军分区前指根据当面敌情和战区地形特点,决心以第一五三团加强营位察隅河东,主力直接向呷灵公逼近,第七连进至木龙拉,保障左翼安全;昌都军分区独立营隐蔽进至察隅河西,呷灵公西侧之巴底通并控制相达拉,准备打击由古玉通北犯印军,配合加强营行动。
   参战各分队于19日18时开始运动。20日6时30分,第一五三团加强营先头第五连进至呷灵公北侧400米断崖处,其余各分队进至指定位置。20日下午,昌都军分区接总参谋部、西藏军区“积极佯动”的指示,遂令第一五三团加强营之第五连、第三连各一部兵力向印军逼近,同时令位巴底通之警戒分队公开活动,有意暴露,以引起印军的注意,但印军无反应。察隅地区山势陡峭,多断崖、横壁;夜间运动极为困难。至21日加强营第五连遂又改变前进路线,滑下山坡沿察隅河顺河滩,直接攀登近80度约300米高的呷灵公西北角陡岩向印军逼近,至22日2时40分,先头分队逼近呷林公北沿。印军发觉后进行火力拦阻,先头分队当即还击,战斗至4时40分,印军放火烧房,遗尸1具向后收缩,先头分队遂占领呷灵公北沿。参加察隅方向自卫反击作战的部队,完全有力量迅速攻克入侵印军盘据的呷灵公,但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全局出发,遵照上级“无命令不准攻占呷灵公”的指示,占领呷灵公北沿后即迅速抢修工事,组织防御,防止印军反扑。
   22日8时30分总参谋部指示:我可在充分准备,确有把握时攻歼呷灵公印军。昌都军分区前指立即部署攻击。14时8分,发现印军有逃跑征候,即令部队追击并作了攻占力秋的部署。23时30分西藏边防部队相继占领呷灵公、力秋,印军已撤逃。昌都军分区前指又立即部署攻歼古玉通、打坝之印军,预计24日8时发起攻击。23日当部队勘察地形,组织战斗时,发现印军有逃跑迹象,昌都分区前指即令第一五三团加强营第三连沿河东岸向明期方向攻击前进,配合独立营在河西的行动;独立营沿察隅河西岸向古玉通、打坝前进,第一五三团加强营除第七连外,23日在呷灵公西侧西渡察隅河,准备向瓦弄进军。为保障两翼安全,昌都军分区前指令第一五三团第七连及第四连1个排分别向地补河谷、打曲洒谷前进,歼灭该两地之印军。当部队到达时,印军已焚烧营房物资撤逃。24日8时边防部队进占打坝,印军已南逃。为追歼印军,当即令独立营第一连加强重机枪、火炮后,于13时30分向瓦弄方向追击。25日1时15分总参谋部电示:“瓦弄敌人增加,目前暂不攻击”。但因独立营第一连未带电台,未能收到这一命令。该连于25日5时进至那底与印军交火,经勇猛冲击,突破了印军桥头阵地,逼近曲子扎公印军主阵地。因地形不利,又遭印军炮火拦阻,第一连攻击受阻。独立营主力于当日10时到达那底通。这时,总参谋部电示:“待390团到达后再攻击瓦弄”。昌都军分区前指部队即在易古通以南跨那底曲调整部署,与印军对峙。此次行动,先后攻占了呷灵公、力秋、古王通、打坝、比通、根堆等据点,逼近瓦弄。俘印军4人,毙伤印军一部,缴轻机枪、冲锋枪各1挺(支)、步枪4支及弹药、物资一部。
   林芝、山南军分区执行前推哨卡任务的分队,于10月18日先后开始行动。24日林芝军分区南伊、来果桥边卡前推至那玉山口和林卡,巴嘎、功勋边卡前推至那木多山口并于25日进占拉曼,歼印军15人(毙11、俘4)。山南军分区马及墩边卡前推至如玉,并于24日进占马加,肖边防队于23日攻至棒山口附近,陇边防队前推至阿夏比拉,歼印军31人(毙27、俘4),并于25日进占塔克新。林芝、山南军分区上述各边防队,并乘胜进占了马尼岗、塔克新、哥里西娘等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7:13 | 只看该作者
越过“麦克马洪线”,占领达旺
   克节朗地区自卫反击作战胜利后,吉米塘、龙布及其以南地区印军纷纷向南溃逃。为了乘胜发展,扩张战果,党中央决定迅速向“麦克马洪线”以南进行追击,给印军以更大的打击。10月20日21时中央军委命令西藏边防部队“要乘胜发展,越过‘麦线’,夺占龙布、丘散谋、吉米塘、加林定等地,为下一步夺取达旺创造有利条件”。


一、占领龙布、吉米塘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西藏军区前指于21日16时55分命令藏字四一九部队于当日18时开始行动,兵分4路向丘散谋、吉米塘、永邦桥地区实施追击,扩张战果。
   藏字四一九部队受命后,即令第一五七团、第一五五团第三营出桑采拉,第一五四团出哈东拉、藏字四一九部队指挥所率第一五五团主力尾第一五四团,向龙布方向实施追击。西藏军区前指还命山南军分区第一团1个连从娘姆江曲东岸经沙溜山口插向吉米塘、加林定方向。在克节朗战役胜利的震慑下,印军第四师战术司令部于21日下令烧毁文件,向达旺撤逃。藏字四一九部队于22日中午占领龙布、龙布普,歼灭溃散印军一部,缴获苏制米-4直升机1架。第一团1个连进占吉米塘。
   10月22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发表声明:“中国政府为了谋求和平谈判、友好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曾经一再表示,在东段,我们绝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但是我们不越过这条线。可是印度政府把中国政府这种极大忍让看成是软弱的表现,竟得寸进尺越过所谓麦克马洪线,进一步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向我边防部队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这样,印度政府就最后破坏了这条线的约束。中国方面现在正式宣告:为了防止印度军队卷土重来,再度发动进攻,我边防部队在自卫战斗中,没有必要再受这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的约束。” [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62)》第108页。 ] 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国的领土上反击侵略者,完全是无可非议的正义行动。中国边防部队越过“麦克马洪线”作战,也就在事实上否认了“麦克马洪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7:25 | 只看该作者
二、俘虏印军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
   当西藏边防部队越过“麦克马洪线”向南追击,扩张战果时,第一五四团于22日凌晨出哈东拉,向龙布方向追击。团属82迫击炮第二连,全连65人,携82迫击炮6门,人均负重35公斤以上,在团的战斗编成内,紧跟步兵,无一人掉队。22日9时许,该连进至龙布普附近时,副连长彭君先发现离道路不远的森林里有印军,便迅速组织全连仅配备的10多支步枪、冲锋枪,直插印军侧后,迫使印军第七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率塔尔瓦尔上尉等9人投降。缴获机枪1挺,步枪8支。
   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印度孟买人,1920年7月生于伊拉克,1940年考入达拉顿军事学院,1942年在近卫军联队任职并授少尉军衔,历任连长、营长、陆军司令部作战参谋,第十五军军部行政官,达拉顿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缅甸服役。1962年初调任第七旅旅长。20日上午,达尔维发现其旅指挥所与各据点间的通信联络全被切断,在“遭到中国人优势兵力的包围”,“坚守不住”时,即决心撤逃,原拟撤往章多,准备固守章多一线。但在沿色兄朗沟南逃的过程中,所部被中国边防部队的炮火打得“七零八落、支离破碎,头尾不能相顾”,达尔维“同旅部的主体部分失去了联系”,只带了少数人员继续南逃,不久他发现章多已被中国边防部队攻占,“去章多没有什么意义”时,便沿着哈东山北麓的丛林,“翻越高达一万八千五百英尺的扯冬摩天岭(即哈东山)”,向龙布方向逃窜。达尔维经过两昼夜的艰苦跋涉,终于在22日上午踏上哈东拉至龙布的小路,正当他自鸣得意,“陶醉于自己判定方向路线的高超技术”,确认已逃出中国边防部队的合围圈时,却“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俘虏”。达尔维被俘后叹服地说:“你们在24小时内消灭了一个旅,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7:52 | 只看该作者
三、攻歼棒山口印军
   棒山口位于达旺以北约30公里的“麦克马洪线”上,是印军在达旺以北的重要侵略据点。克节朗地区的印军迅速被歼后,龙布、吉木塘、加林定等地的印军仓皇南逃,棒山口的印军也有撤逃迹象。为不使棒山口印军南逃达旺,西藏军区前指遂于22日18时30分发出了“拔除敌棒山口据点的作战命令”,令山南军分区部队歼灭棒山口印军。
   棒山口地区驻有锡克联队第一营1个连和阿萨姆步兵第五营两个排。棒山口据点由第五营两个排驻防,修有各种土木和木石质工事,扼守着通往达旺的大门,棒山口以南约500余米处,驻有锡克联队第一营1个连,随时可以支援棒山口作战。锡克联队第一营营部率1个连和重机枪排及迫击炮、山炮分队位拉古拉及附近地区。
   为歼灭棒山口印军,山南军分区集中了步兵第三团第一、第二、第三连、炮兵连和肖边防队一部兵力,由军分区郭志显副司令员、曹宗坤参谋长统一指挥,执行拔除棒山口印军据点任务,其具体部署是:第一连由印军左翼迂回至棒山口印军的侧后,首先切断锡克连和棒山口阿萨姆步兵第五营两个排的联系,待第二、第三连攻歼印军第五营两个排后,再协同攻歼锡克联队第一营的1个连;第二、第三连向棒山口印军右翼迁回,由东南方向向棒山口攻击,首先攻歼印军第五营两个排,尔后在第一连协同下攻歼锡克连;肖边防队1个班由正面攻击,从正面牵制和配合第三团部队的作战;炮兵连和肖边防队的两挺重机枪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
   23日7时,各攻击分队在炮兵、机枪火力的支援下,对棒山口印军发起攻击,迅速歼灭了印军两个排,尔后,乘胜发展,向锡克连展开攻击。在各连的勇猛攻击下,锡克连基本被歼。棒山口印军被歼后,郭志显副司令员随即调整部署,以第三团第一连立即向冬门拉攻击前进,主力调整补充后随后跟进。第一连前进中遭拉古拉和达旺方向炮火拦阻,于当日晚进至冬门拉,与印军交火,形成对峙。24日凌晨,冬门拉之印军向达旺逃窜。山南军分区第三团4个连即沿道路向达旺追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8:12 | 只看该作者
四、乘胜占领达旺
   达旺是门隅地区重要的政治、宗教中心,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出生地。印军侵入门隅地区后,将达旺建成重要的侵略据点。达旺地区地形总趋势是北高南低,平均海拔约2900米。多灌木、竹林,隐蔽条件良好。达旺镇是一块地势起伏较大的台地,包括达旺寺、达旺学和行政机关、入侵印军的军营,面积约5平方公里。由达旺向东南经西山口、申隔宗、德让宗、邦迪拉有一条公路通往印度的提斯浦尔。达旺向北有高地便于防守,向南对达旺河谷处居高临下瞰制之势,战役战术地位十分重要,印军第四师师长尼·普拉沙德称其是“四师生命攸关的阵地”。达旺不仅是侵占棒山口、冬门拉地区印军的后方基地,向西北还可支援克节朗地区印军的作战行动,对入侵“麦克马洪线”的印军右翼亦可起重要的屏护作用。印军在达旺经营10余年,各种军事设施比较完备,并建有小型军用机场、直升机停机坪,成为门隅地区入侵印军的指挥中心和供应基地。但当克节朗、龙布等地印军被歼,棒山口被西藏边防部队攻占后,达旺印军便如惊弓之鸟,恐慌万状。
   印军部署在达旺地区的兵力为第四师炮兵旅旅部指挥的两个步兵营,1个炮兵团及工兵勤务分队等,共约2700余人。锡克联队第一营位棒山口至拉古拉道路两侧地区,炮兵第四旅旅部、高尔瓦尔联队第四营及炮兵团位于达旺。
   为乘胜攻占达旺,给印度反动派以更有力的打击,总参谋部于10月22日23时下达了“相机占领达旺”的指示。据此,西藏军区前指于23日10时下达了“攻歼达旺地区印军的作战命令”,决心集中藏字四一九部队、第十一师两个团、山南军分区4个连,共5个团又1个营的兵力,乘胜追击,直取达旺,歼灭达旺地区印军。具体部署为:藏字四一九部队由尤布、永邦桥、下地经龙拉、岗地绒向达旺实施主要突击,在第十一师部队配合下,歼灭达旺印军,占领达旺;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由邦炯山口经格金山口直插劳地区,切断达旺印军的退路,以1个营在东新桥东西之线,沿达旺河北侧选择有利地形,构筑工事,组织防御,阻击可能由德让宗方向来援印军,保障主力安全。团主力由东向西攻击,配合藏字四一九部队攻歼达旺印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和山南军分区的4个连由冬门拉经米拉、拉左拉攻击前进,配合东、西两线部队攻歼达旺印军;第三十一团第一营并指挥第一团第一连由打章寺以西经岗山口向达旺攻击前进,配合主力歼灭达旺印军。
   各部受命后,立即展开追击,向达旺前进。23日拂晓,藏字四一九部队在永邦桥粉碎了印军的阻击,占领了永邦桥。随即昼夜兼程,沿下地、龙拉、沙泽向达旺急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和山南军分区的部队,于24日7时由冬门拉向达旺攻击前进;第三十三团于23日18时20分由亭山口出发,直插下如、东新桥。达旺印军在中国边防部队多路逼近的情况下,畏于被歼,于23日、24日大部逃往达旺河以南、西山口一线。西藏军区前指所属各部队于24日、25日分别进占东新桥、达旺等地,并歼灭印军后尾一部。
   克节朗、达旺地区(不含山南、林芝、昌都地区)的反击作战,共歼印军1897人(毙832人,俘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以下1065人),缴获各种炮75门,机枪122挺,各种枪1104支,直升飞机3架,汽车11辆,推土机4部,电台74部,步谈机30部,总机5部,单机41部和其它军用物资一部。中国边防部队阵亡151人(军官16人,士兵135人),负伤334人(军官30人,士兵304人)。
   10月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总参谋部于同日命令西藏边防部队停止追击,暂不过达旺河。西藏边防部队即在达旺河以北地区集结,休整待命。至此,中印边境东线第一阶段反击作战胜利结束。
   在反击作战中,西藏边防部队认真贯彻执行了毛泽东主席关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以三至四倍于印军的兵力和绝对优势的火力,采取侧背攻击,近战歼敌的战法,迅速歼灭了印军第七旅及炮兵第四旅、阿萨姆步兵第五营各一部,收复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龙布、吉米塘、哥里西娘、塔克新、马尼岗、易古通、打坝等大片中国领土,并占领达旺,逼近瓦弄,取得初战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国家的政治、外交斗争;并为自卫反击作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对西藏边防部队是一次极好的锻炼和考验。中国边防部队初次和印军作战,战前对印军的作战特点、战斗力状况等均不甚了解,心中没有底,反击作战的实践,说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可以在高山、狭谷、密林地区同印度侵略军作战并能够取得胜利的。自卫反击作战,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工作的一次检验。如果没有平叛改革的伟大胜利,没有翻身当家作主人的百万农奴的踊跃支前,要取得这次反击作战的胜利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8:3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西段的自卫反击作战
   10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新疆军区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西段向入侵印军展开了英勇反击,拔除了加勒万河谷、奇普恰普河谷、班公湖两岸及其以北地区、巴里加斯地区的印军侵略据点,歼灭了部分印军,有力地配合了西藏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东段的自卫反击作战,为政治、外交斗争和下步作战胜利创造了条件。


一、战区地形特点及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西线战区在中印边境西段,主战场在新疆阿克赛钦和西藏阿里狮泉河谷、班公洛、班公湖地区。作战行动是在沿传统习惯线内侧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600公里地幅内进行的。该区属于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山脉,是“世界屋脊”的一部分。喀喇昆仑山有“万山之祖”之称,山高沟深,严寒缺氧,荒无人烟,交通不便,给作战行动带来诸多困难。战区地势高,地形复杂,由新疆南部物资供应基地叶城沿新藏公路进入战区,要翻越5座大权(大山),经过500余公里纵深的昆仑山区。阿克赛钦地区,东北两面为昆仑山,西南两面为喀喇昆仑山,两山相距数十公里,形成一高山盆地,地势高达5200米,盆地内沼泽碱滩很多,有阿克赛依湖、甜水海、铁龙滩、林济塘等,除翻浆期外人马车辆均可通行。该地区为进入各防区的交通枢纽,地位十分重要。各防区地形特点各异。天文点防区地势高达5300米,为达普桑盆地,有高低不等的独立山包与较为浅宽平坦的奇普恰普河谷,除洪水期外,环山沿谷可通行汽车。河尾滩防区,由北向南分别为西大沟、加勒万河谷、昌格隆格河谷。河谷沟深谷狭,夏季水流湍急,沟两侧均为险峰峻岭,雪山冰川,海拔均在5500米以上,通行困难。空喀山口防区,地势稍有降低,羌臣摩河谷海拔4500米,两侧虽然山高坡陡,但有不少地段可以攀登,山顶较平坦,人员可通行。该处为喀喇昆仑山南端,向南行为冈底斯山,向西为拉达克山。阿里防区地势普遍降低,河谷宽阔,谷底海拔4200米,狮泉河以东为冈底斯山,坡度稍缓,不少山头可以攀登,山脊可通行。狮泉河以西为拉达克山,山高坡陡,攀登困难,但山中小沟谷均可通行。西线战区由于地势高坡度大,沟深谷狭,地形复杂,不易迂回包围,部队作战行动受到很大限制。地质坚硬,构工困难,地表风化,野战工事极易坍塌。
   西线战区仅有1条交通干线——新藏公路,贯穿中印边境西、中段各防区后方,在阿克赛钦的甜水海附近分出3条支线分别通往天(文点)、河(尾滩)、空(喀山口)防区,此外别无他途。干线支线路况均差,路面窄,坡度大,转弯急,夏天山洪暴发,坡体塌方,冬天狂风暴雪,大雪封山,交通时常堵塞。有的哨所被大雪封闭半年之久不能通车。
   气候寒冷,且变化急剧。冬季气温可达摄氏-40多℃,盛夏最高温度也不超过20℃。冬季长达8-9个月。昼夜温差大,有“一日四季”之说,夏季中午可达摄氏零上 15℃,夜间降为零度以下。边防部队常年着四皮(皮靴、皮帽、皮手套、皮大衣)。全副武装负荷太重,行动十分缓慢。对冲锋、追击、包围、迂回等战术行动影响很大。
   战区受印度洋高空暖流影响,降水多,风力强,夏季阵雨冰雹,冬季狂风暴雪,且河流、沼泽、湖泊较多。每日午后风起半夜方止,风力多为7-8级,严重影响作战行动。
   空气稀薄,严重缺氧。5000米以上地区含氧量仅为50%。阿克赛钦地区缺氧尤为严重。初上高原的人易产生高山反应。主要症状是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心跳过速、关节胀痛、吃睡不好、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特重者嘴唇发紫、面部浮肿、血压升高、昏迷不醒。反应期为5-7天,年大体弱者为半月左右。一般有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不能上山,否则有生命危险。它对军事行动影响较大,严重时使部队减员乃至丧失战斗力。
   气压低,氧气不足。饭煮不熟,且时间长,水沸点低,影响食物烹调。边防干部战士长期食用夹生饭,肠胃病患者甚多。半年吃不到新鲜蔬菜,人体缺少维生素,指甲下陷;紫外线强,空气干燥,嘴唇干裂,鼻孔流血。气候冷热变化急剧,易患感冒和呼吸道感染,重则引起肺炎、肺水肿,抢救不及时亦有生命危险。空气透明,冰雪反光,易患雪盲色盲,极易冻伤。所有这些,既增大了非战斗减员,也增加了医药供应量和医疗救护难度。
   空喀山口以北地区,荒无人烟,地面光秃,无明显参照物,白天行动易暴露,伪装、侦察、迂回困难,夜间行动容易迷失方向。
   受气压等因素的影响,弹丸飞行阻力小,易远弹。空气透明度强,易误远为近,影响射击精度。武器机件受冻故障多,不注意防冻保暖时,会造成枪炮打不响,机枪不连发,手榴弹不炸,喷火器冷射等严重后果。各种机械车辆因高寒缺氧发动困难,容易熄火,水箱极易冻裂,机械效率降低,车速载重各降低1/4,汽车跑不快,耗油量增大。无线电信号弱,经常中断,干电池易失效,影响通信效果,山高路远,有线电通信保障困难。
   总之,要战胜入侵印军,夺取反击战胜利,首先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求得在高寒缺氧条件下的生存能力。为此,研究战区地形、气候等特点,了解其对军事行动的影响,就成为自卫反击作战前新疆边防部队的首要任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8:41 | 只看该作者
二、印军的部署和特点
   西线当面为印军第十五军第十九师所属第一一四旅。该旅辖6个步兵营,1个重机枪营,连同其他保障分队,总兵力约5600人。旅部带1个步兵营,重机枪营一部,及保障分队驻列城。以5个步兵营、加强重机枪两个连、工兵3个连,在中印边境西段传统习惯线两侧分散设卡,共设卡77处,深入中国境内43处。该旅第一线兵力部署:以两个营配置在班公湖北岸(不含)以北中国天、河、空防区地段内,设据点53处,深入中国境内27处;以3个营的兵力配置在班公湖以南(含北岸)阿里防区地段内,设点24处,深入中国境内16处(湖北岸据点设人空防区)。为便于掌握印军设卡位置和数量,边防部队按印军入侵时间、先后顺序为其据点编号,冠以防区名称,如“天文点防区印军××号据点”,简称“天印××号据点”;或“阿里防区印军××号据点”,简称“阿印××号据点”,其他防区以此类推。
   印军各营部署由北至南展开:查谟·克什米尔国民军第十四营部署在天文点防区正面,营指设在波鲁野营地。该营以斗拉特别奥里地、困在兰加尔为基地,沿奇普恰河谷、天南沟、西大沟,深入中国境内占地设卡21处(含属河防区管辖之西大沟内的3个据点)。在诸多据点中,以红山头的“天印6号”对中国边防部队威胁最大,设在天南河谷中的“天印12号”深入中国境内达15公里。该营蚕食入侵最为活跃,深入设卡最多。该营与其南翼营的分界线在西大沟以南加勒万河谷口以北,东西一线地区。杰特联队第五营部署在河尾滩、空喀山口两防区正面。该营指设在波布浪,深入中国境内设卡4处,分别为“河印14号”(亦称加印14号)、“加印27号”、“河印28号”和“空印15号”。深入河、空防区境内各据点,对中国威胁最大的是“加印14号”,切断了河防区配置在加勒万河谷口处的河5、6、16号3个哨卡的后方交通线。该营与其南翼营的分界线在班公湖北山,东西一线地区。廓尔喀第八联队第一营,营部设在楚舒勒,配置在班公湖两岸,莫尔多通道两侧之间地域,共设8个据点,在班公湖北岸设两个(属空防区),编号为“空印16号和29号”;在班公湖南岸设3个,编号为“阿印1、2、3号”,在班公湖南斯潘古尔湖以西莫尔多通道两侧设“阿印5、6、和16号”据点。该营与其南翼营的分界线在6、7号据点之间。库马盎联队第十三营,配置在莫尔多通道南侧,营指设在楚舒勒,深入中国境内设卡3个,编号为“阿印7、8、9号”。该营与其南翼营的分界线在东堤附近。查谟·克什米尔国民军第七营,营指设在科尤尔,配置在狮泉河谷两侧地域内,深入中国境内设卡7个,编号为“阿印10、11、12、13、14、15,还有杜木契列未编号据点一处”。以上各据点对中国威胁最大的据点为“阿印16号和8号、9号”3卡。此外,“约山口12号,碟木绰克地区15号”深入中国境内20余公里,对中国构成一定威胁。印军第一一四旅前指配置在楚舒勒。从以上兵力部署可以看出,楚舒勒地区是其要害,尤其是莫尔多通道两侧,兵力集中,据点密布。其总的兵力部署态势是:一线展开,分散配置,该旅5个营20多个连队,3000余人分散在传统习惯线两侧,北起喀喇昆仑山口,南至狮泉河谷,正面宽600余公里,深入中国境内20余公里的狭长地带内。每个据点多则两个排,少则1个班,兵力高度分散,不少据点之间空隙大,独立据守,支援不便,利于中国边防部队各个击破。
   西线印军主力第一一四旅,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缅甸对日作战3年,参加过印巴争夺克什米尔之战,1960年在改编克什米尔地方武装的基础上,重新组建后,开驻中印边境西段。该旅长期驻防克什米尔地区,受过山地作战训练,士兵射击技术较好,对高原严寒地区适应性强,具有一定的战斗力。但该旅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地域的部队组成的,具有两个国籍(印度、尼泊尔)、三种宗教(印度教、锡克教、伊斯兰教)、四个民族(印度斯坦族、锡克族、拉达克族、廓尔喀族)、五种语言(印度语、锡克语、拉达克语、廓尔喀语、英语)等特点。由于民族、语言、宗教、地域和习惯不同,该旅具有强烈的地域观念和浓厚的民族宗教等封建色彩。平时彼此歧视,隔阂较深,互不信任,各存戒心,战时各自力战,互不支持;且多数士兵迫于为养家糊口当兵,雇佣观念浓厚,官兵矛盾、新老矛盾较深,当失去指挥时缺乏独立作战能力。
   该旅虽有5000余人,同康前指所辖兵力相差不多,但兵力高度分散;据点孤立互难联系,旅部带1个营远在列城,山区交通不便,支援第一线作战甚为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11.2024 00:5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